言外有意 意中有言 蔡惠民神父
言與意:天父的雙手 這是教父依內來(Irenaeus)對言與意關係的描述 言與意是天父向世界揭示自己的兩個不同方式
言與意:彼此互補 以言辨意(若16:13), 以意述言(格前12:3) 耶穌派遺聖神,也領受聖神 (若1:13)
言與意:互相指向 聖神臨於耶穌的事件: 降生,受洗,公開生活, 苦難,復活 復活基督派遣聖神: 臨於世界直至基督再來
言與意:既合且分 聖神的工作不是取代聖言(Extreme Pneumatocentrism) 聖神也不是聖言的工具 (Extreme Christocentrism)
西方教會的傳統: 重言輕意 強調言與父的同性同體, 父與子共發聖神 誰看見我,便如同看見父(若14:9) 忽略言與父的彼此分明 父比我大(若14:28)
重言輕意的影響 聖三的唯基督論 (Trinitarian Christomonism) 教會的法律主義 (Ecclesial Juridicism) 神學的理性主義 (Theological Rationalism)
言外:人性的光輝 田立克(Paul Tillich) 提出: 文化是宗教的形式 宗教是文化的實質 人的精神面貌: 倫理的自我整合 文化的自我創作 宗教的自的超昇
言外:人性的光輝 人的精神面貌就是聖神的臨在 聖神讓人再次經驗生命不同向度的 相關性和整合性,即人在基督內的新創造
以意述言 Tom F. Driver 反對以基督作為神學的中心或準則,基督事件並不是一而永遠的. 天主在轉變, 基督作為我們與天主關係的表達也在轉變.
以意述言 基督論的基礎不是福音中的耶穌, 而是活在今天的復活基督 聖三論的秩序應該是神, 父, 子
以意述言 意是甚麼? 人心的轉變? 聖神的工作? 天主在人身上的工作? 怎樣述言? 單向的描述? 雙向的光照?
以言辨意 Walter Kasper 認為基督是人性的圓滿. 基督相對於人有三種關係: 指示真理 (先知) 判斷罪惡 (司祭) 聖化人性 (君王) 以基督光照人性, 轉化人性
以言辨意 人性通過基督的逾越奧跡走向天父 人性在聖神內轉化更新, 分享天主的生命 基督聖神論 (Christic Pneumatology) 與 聖神基督論 (Spirit Christology) 兩者先後同時存在, 並不矛盾
言外: 正義的行動 天國的行動是聖神的工作 但天國離不開歷史的耶穌 耶穌是天國在歷史中的圓滿 (既濟) 聖神則推動天國走向末世的圓滿 (未濟)
言外: 正義的行動 教會是耶穌在歷史的延續 一方面以耶穌的行動作準則 另一方面在聖神的傅油下, 推動天國末世的來臨
言外: 宗教的經驗 Aloysius Pieris 認為宗教經驗有 三個層次: 原始經驗 --- 意 集體回憶 --- 言 持續解讀 --- 教會
言外: 宗教的經驗 宗教交談是指不同的宗教團體彼此開放, 在不同的原始經驗中, 重新解 讀自己的集體回憶 原始經驗 --- 意 (Pneumatocentrism) 集體回憶 --- 言 (Christocentrism) 持續解讀 --- 教會 (Ecclesiocent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