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气相色谱性能测定及条件选择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挥 发油中龙脑和樟脑的含量 复旦大学 化学教学实验中心 张晋芬. 1 、掌握中药挥发油的水蒸馏同时溶剂提取的方法 以及微波辅助提取法; 2 、熟悉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操作; 3 、掌握野菊花挥发油中樟脑、龙脑的毛细管气相 色谱分离分析及定量分析方法。 一、实验目的.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中医美容保健.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范例3.5} 悬挂小球与悬挂蹄状物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张角
九年级化学 下册 横岗中学 周庆明
第四章:生物科學與環境 第二節:生物資源.
chromatogram analytical
第一章   气相色谱分析.
九年级化学 下册.
和 吗? 你喜欢吃 经常吃对身体有益吗?.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
气相色谱的保留值法定性及归一化法定量 复旦大学 化学教学实验中心 张晋芬.
第五章 气相色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气相色谱仪 第四节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检测大豆油脂肪酸组成.
第9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GC.
第16章 气相色谱分析 16.1 气相色谱仪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柱分离系统、温控系统、各类检测器 16.2 气相色谱固定相
安徽省石油公司油气储运基建培训班 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实验中心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岡山區103年第12次 登革熱聯繫會報會議 岡山區公所 103年12月30日 1.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二 血糖的调节 二 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的: 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 2、血糖平衡的调节(B)
关于优秀科技辅导员 综合知识问辩的思考 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审专家组 天津师范大学杨书远主讲.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7.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第三章 药物分析方法学.
第十二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气相色谱 厂家: 安捷伦 型号:7890A 作者: 陈烨.
第十章 食品 药品与健康 考点1 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1 . 食品中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5 定量分析 一.依据:利用检测器所产生的信号与流经检测器组分的含量成正比。 信号:A=1.065hY 1/2 ≈ hY 1/2
溫室效應.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2) (Gas Chromatography).
实验11. 苯、萘、联苯、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授课老师: 王青 2013年春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GC gas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高效毛细管电泳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高压电源、进样系统、石英毛细管及检测器是 哪个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2-1 气相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用的细长管。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管内保持固.
基础化学实验IV(仪器分析实验) 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 混合物中苯、甲苯、二甲苯.
第二节 色谱过 程的基本原理 一.色谱过程: 组分分子在流动相和固 定相间多次分配的过程.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 防腐剂和甜味剂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气相色谱分析法模块之 任务8:市售白酒品质的检测 及方法验证.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Chromatography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安捷伦Agilent 3458A 八位半高精度万用表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液相色谱分析法模块之 任务3 归一化法定量.
气相色谱自动进样器 型 号:AOC-20i 国 别:日本 单价(万元):5.8.
实验八 石蜡切片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部分 戴竹青.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床上洗头.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Measurement of Thermodynamic Function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实验十一 气相色谱性能测定及条件选择方法

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 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

石油醚 碳酸钙颗粒 色素 色谱 组分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 ;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现代色谱法的分离过程与其含量测定过程是在线的,即连续进行。当一个二组分(A和B)的混合样品在t1时间从柱头加入。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

随着流动相不断加入,洗脱作用连续进行,直至A和B组分先后流出柱子而进入检测器,从而使各组分浓度转变成电信号后记录在记录仪上。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关于程序升温 基本原理: 在一个分析周期里,柱温连续的随时间由低温到高温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变化过程。分为线性升温或单阶线性升温 、非线性升温或多阶线性升温。 方法特点: 适用分析对象为多组分、沸点范围宽的样品。

单阶程序升温 柱 温 时间

多阶程序升温 柱 温 时间

关于塔板理论 假定: (1)在每小段,气相平均组成与液相平均组成可以很快达到平衡,每小段高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进入色谱柱是脉动似的,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 (3)试样开始均加在第0号板上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线性色谱) 内容: (1) 理论塔板数n>50(n=L/H)时,可得到基本对称的峰型曲线 (2)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可得到良好分离 (3)n与半峰宽及半高峰宽的关系式 理论塔板数: n= 5.54(tR / W1/2)2 、理论塔板高度: H = L / n {有效板数: n有效= 5.54(tR / W1/2)2 、 有效板高 : H有效 = L / n有效}

tR和W1/2的测量 峰高 h 峰面积 A 峰拐点 E、F 峰宽 wb 半峰宽 w1/2

关于分离度 R = 2 (tR2 - tR1) / W1 +W2 分离度R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分离度是既能反映柱效率又能反映选择性的指标,分离度又叫分辨率,它定义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即 R = 2 (tR2 - tR1) / W1 +W2 R值越大,表明相邻两组分分离越好。一般说,当R<1时,两峰有部分重叠;当R=1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99.7%。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组分已完全分离的标志。

计算分离度时两峰之差和峰宽测量

f. 组分在氢焰中的电离效率很低,大约五十万分之一的碳原子被电离; 氢焰检测器的原理 a. 当含有机物 CnHm的载气由喷嘴喷出进入火焰时,在C层发生裂解反应产生自由基 :CnHm ──→ · CH b. 产生的自由基在D层火焰中与外面扩散进来的激发态原子氧或分子氧发生如下反应:· CH + O ──→CHO+ + e c. 生成的正离子CHO+ 与火焰中大量水分子碰撞而发生分子离子反应: CHO+ + H2O ──→H3O+ + CO d. 化学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在外加恒定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定向运动而产生微电流(约10-6~10-14A); e. 在一定范围内,微电流的大小与进入离子室的被测组分质量成正比,所以氢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 f. 组分在氢焰中的电离效率很低,大约五十万分之一的碳原子被电离; g. 离子电流信号输出到记录仪,得到峰面积与组分质量成正比的色谱流出曲线。 A区:预热区 B层:点燃火焰 C层:热裂解区: 温度最高 D层:反应区

关于灵敏度和检测限 灵敏度和检测线是衡量检测器敏感程度的指标(参下张图)。单位量物质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信号的大小为检测器对该物质的灵敏度。检测器分为浓度型(如TCD)和质量型(如FID)两类 。 S=△R/ △Q 计算公式 浓度型:ST=AFC/W(mv·ml/mg)或(mv·ml/ml) Dg=2N/Sg(mg / ml)或Dv= 2N/Sv (ml/ml) 质量型: Sm= A/W(mv·s/g)Dt =2N/Sm(g/s)

       物质量与响应值关系     △R △Q   R Q

噪声和漂移      

实验步骤 1.恒温、程序升温对混合样品的分离比较 (1)柱温50℃:首先按上述色谱条件接通载气,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设置检测器、汽化室温度,再设置柱温度50℃。待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通入氢气、空气,并为FID点火。同时接通计算机电源,启动色谱工作站。待基线稳定后,取1μl混合样品进样,出峰完毕,停止数据采集,从工作站报告中记录七种物质tR。 (2)柱温80℃:将柱温设置为80℃,待基线稳定后,取1μ混合样品进样,停止数据采集后,记录七种物质tR。

(3)程序升温:柱温在45℃恒温0.5min后,以10℃/min速率升至80℃,再恒温2min后,结束一个分析周期。设置方法为,先设柱温为45℃,再依次操作:“PRG”键、“▽”键、输入“0.5”、“ENTER”键;“▽” 键、输入“10”、“ENTER” 键;“▽” 键、输入“80”、“ENTER” 键;“▽” 键、输入“2”、“ENTER” 键。进1μl混合样品后,在开始采集数据同时,按动色谱仪“START”键。停止采集后,记录七种物质tR。 (4)将程序升温的色谱图放大后,以(mm)为单位,分别测量和记录乙酸乙酯、苯两个峰的峰间距(tR2-tR1)和峰宽(W1、W2)。

2.塔板数、灵敏度和检测线的测定 (1)在色谱仪上设置柱温为75℃,“RANGE” 输入“9”,“ATT” 输入“3”,待基线稳定之后,启动采集数据,记录5min基线谱图。放大基线谱图,以(mv)为单位估测并记录噪声数(N)。 (2)准确取1μl含0.05%苯的甲苯样品进样,记录苯的峰面积并将其单位转换为(mv·s)。 (3)将上一步的色谱图适当放大,以(mm)为单位测量并记录苯峰的tR和W1/2。

问题及讨论 1.对程序升温是如何理解的?有什么作用? 2.理论板数有什么缺陷?与分离度有什么 关系? 3.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对气相色谱柱及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