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秦 论 贾 谊 过:动词,指出过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9. 谈礼貌.
Advertisements

专业课程设计 古祭文赏析 主讲教师:邹自平.
语文园地四.
欢迎大家走进我的语文课堂.
《普通話自學速成-相輔相成讀打學習法》 是利用資訊科技, 將以上各項基本功相輔相成學習, 就能獲得高質和高效的成果。
过 秦 论 贾 谊 过:动词,指出过失.
贾 谊 像 (前200—前168)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Z.
过 秦 论 贾 谊.
民族风情掠影 制作人:唐璇钰 班级:四(4)班.
每日一拼 yuèliàng xiang yi ge hai xiu de shao nv yi hui er duo jin yun jian yi hui er you liao kai mian sha lu chu jiao rong zheng ge shi jie dou bei yue.
疲倦寂寞多感喟 卻無法得著安慰 1.煩忙人生的時光中 微聲盼望 Fan mang ren shang de shi guang zhong
台灣傳統節日- 七夕情人節 作者:顏敏如.
模块4 短文改错 目 录 专题一  语法句法习惯用语运用型 专题二  篇章结构逻辑前后照应型.
声调.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SEE A DOCTOR.
胡同文化 汪曾祺.
21、掌声.
L.
R.
最知心的朋友 My Best Friend 其它敬拜赞美诗歌 27首.
聚會即將開始…….. 為讓您有個舒服的聚會 邀請您~~~
同路人 Tong lu ren 敬拜赞美詩歌 45首.
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上帝的兒女何等有福 Children of God How Blessed You Are
专题二 号角,为你长鸣—— 第5课 指南录后序.
【 十个小孩】 耶稣喜爱 所有小孩 不分男孩 不分女孩 耶稣吩咐 他的门徒 让小孩到 这里来
당신을 향한 노래.
主永活在我心 zhu yong huo zai wo xin
空谷的回音.
SAI.
同 路 人 敬拜赞美詩歌 45首.
一件礼物 A Gift.
Grammar 文法 wen fa.
18 借生日.
Wentao Ding Linfeng Shi Jiajie Yu
Ie üe er 北京黄城根小学 范荣珍.
一件礼物.
第三課 dì sān kè 爸爸在忙 bà ba zài máng
你 爱 永 不 变.
b p 右下半圆 b b b 右上半圆 p p p m f dà bái é ,shuǐ shànɡ piāo , 大 白 鹅, 水 上 漂 , tóu dài yī dǐnɡ xiǎo hónɡ mào 。 头 戴 一 顶 小.
Huo 火.
小 学 语 文 二 年 级 下 册 第 一单 元.
Q: Nǐ xiǎng chī shén me. 你 想 吃 什 么?. A: Wǒ xiǎng chī …
自从我认识耶稣 zi cong wo ren shi ye su
这里有神的同在 zhe li you shen de tong zai
耶稣爱你 ye su ai ni  其它敬拜赞美诗歌49首.
小鹿的减法.
最知心的朋友.
自从我认识耶稣.
老鼠娶新娘 lǎo shǔ qǔ xīn niáng.
基本句型(二) S+Vt+O+C.
用来修饰名词、代词、句子等,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故称为形容词性从句。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起点) (终点) 起跳点 落脚点 距离 qĭ luò qĭ zhōng tiào jiăo diăn diăn diăn diăn
了解介词.
Wo de ke cheng biao 我 的可 成 表
长 城.
20 谈礼貌 合肥市螺岗小学 赵勋.
语文·必修3(人教版).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奇妙主.
耶稣爱你.
过秦论 贾 谊.
同位语从句.
1.春夏秋冬 春(春天)(春风) (春雨) 花(花儿)(红花) (山花) 冬(冬天)(冬雪) (冬日) 飞(飞机)(飞虫) (飞鸟)
1、 春 夏 秋 冬 一、会认的字 shuāng chuī luò jiàng piāo yóu chí
一年级(上)期末复习 语 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过 秦 论 贾 谊 过:动词,指出过失

解 题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解 题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了解作者 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解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创作背景

秦王朝推行暴政 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文化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 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南开灵渠 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闽越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 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听读正音 单音: 崤<xiáo>函/膏腴<yú>/杜赫<hè>/陈轸<zhěn> 孙膑<bìn>/带佗<tuó>/倪<ní>良/赵奢<shē> 逡巡<qūn xún>/遗镞<zú>/漂橹<lǔ>/鞭笞<chī> 蒙恬<tián>/藩篱<fānlí>/黔<qián>首 隳<huī>名城/锋镝<dí>/瓮牖<wèng yǒu> 绳枢<shéng shū>/氓<méng>隶/迁徙<xǐ>/蹑<niè>足 阡陌<qiānmò>/景<yǐng>从/锄櫌<yōu>/棘矜<qín> 非铦<xiān>/钩戟<jí>/长铩<shā>/谪戍<zhé shù>

听读正音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遗<yí>策/既没<mò>/合从<zòng>/召<shào>滑 翟<zhái,姓>景/因利乘<chéng>便/俯首系<xì>颈 劲弩<jìng nǔ>/中<zhōng>人/墨翟<dí> 行<háng>伍/倔<jué>起/将<jiàng>数百之众 度<duó>长絜<xié>大/比权量<liàng>力 万乘<shèng>之势/朝<cháo>同列/百有<yòu>余年 一夫作难<nàn>

通假字 重点词句 孝公既没 没:通“殁”,读mò,死去 合从缔交 约从离衡 威振四海 从:通“纵”,读zòng,合纵策略 倔起阡陌之中 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没:通“殁”,读mò,死去 从:通“纵”,读zòng,合纵策略 衡:通“横”,读héng,连横策略 振:通“震”,读zhèn,震动 倔:通“崛”,读jué,兴起 景:通“影”,读yǐng,象影子一样 有:通“又”,读yòu,用在整数与余数之间

兴 亡 理清思路 (1-4段)——叙兴亡过程 攻 (25年) (12年) 守 3年 地利 1段—固基业:秦孝公的故事(24年) 人和 地理优势 地利 1段—固基业:秦孝公的故事(24年) (崛起) (前361~前338) 政治雄心 人和 商君辅佐 惠文王<前337~前331> 攻 139年 兴 武王<前330~前307> 2段—充国力:五王的故事(90年) (发展) 昭襄王<前306~前251> 孝文王<前250,仅三天> 庄襄王<前250~前247> 前246 (25年) 3段—统天下:秦始皇的故事 (统一) (37年) 前221(统一) (12年) 前210 守 15年 亡 二世<胡亥>(前209~前208) 4段—义军起:陈涉的故事 (灭亡) 3年 三世<子婴>(前208~前207)

例 句 席卷、包举、囊括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序八州而朝同列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例 句 席卷、包举、囊括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序八州而朝同列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将数百之众

名词活用 重点词句 例 句 活用类型 释 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 例 句 活用类型 释 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作动词 控制,统治 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当王 将数百之众 率领

例 句 约从离衡 序八州而朝同列 外连横而斗诸侯 却匈奴七百余里 并起而亡秦族 吞二周而亡诸侯矣 流血漂橹 追亡逐北

动词活用 重点词句 例 句 活用类型 释 义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例 句 活用类型 释 义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并起而亡秦族 吞二周而亡诸侯矣 使……灭亡 流血漂橹 使……漂起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例 句 会盟而谋弱秦 以弱天下之民 以愚黔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尊贤而重士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因利乘便

形容词活用 重点词句 例 句 活用类型 释 义 会盟而谋弱秦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的使动 使……弱 ,削弱 以愚黔首 使……愚蠢 例 句 活用类型 释 义 会盟而谋弱秦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的使动 使……弱 ,削弱 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作动词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敬重、看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形容词作名词 坚固的地势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名词用作状语 知识扩展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并〕收要害之郡。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作 用 知识扩展 1、有表示比喻的。如:例1、7; 2、有表示处所、方向的。如:例2、6。 作 用 知识扩展 1、有表示比喻的。如:例1、7; 2、有表示处所、方向的。如:例2、6。 3、表示对人态度的。如:《鸿门宴》一文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您为我把他请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4、有表示用作工具的。如:《愚公移山》一文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即“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边”。

判断方法 知识扩展 如果是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另有主语。如“天下云集响应”,既然有“天下”作全句的主语,那么,“云”、“响”就不大可能是主语了。 而在有些句中,主语根据上下文省略了,如前面的例2,“内立法度”,看似没有主语,其实,主语“秦孝公”承前省略了,那么,毫无疑问,“内”就是动词“立”的状语。 所以,要认识、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只能从句子的结构、意思入手去判断 。

文言句式 重点词句 (一)判断句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 (三)宾语前置句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崤函之固,自若也。

文言句式 重点词句 (四)状语后置句 ①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五)省略句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 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③倔起(于)阡陌之中。 ④威振(于)四海。 ⑤身死(于)人手。 ⑥ 委命(于)下吏。

一词多义 重点词句 追亡逐北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名词,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北方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名词,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北方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因河为池 -介词,趁着 -动词,沿袭 -介词,凭借 以致天下之士 致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 -动词,招纳 -动词,达到 -动词,到达

一词多义 重点词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人固有一死 -名词,险固的地势 -形容词,牢固 -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人固有一死 -名词,险固的地势 -形容词,牢固 -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 延 秦人开关延敌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动词,延续 -动词,引进 -动词,邀请 会盟而谋弱秦 弱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 -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形容词,弱小 -形容词,年少

一词多义 重点词句 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策略 -名词,鞭子 策 包举宇内 西举巴蜀 举国欢庆 杀人如不能举 -动词,夺取 -动词,攻取 -形容词,全 -形容词,尽 举 收天下之兵 兵 行军用兵之道 沛公兵十万 -名词,兵器 -名词,战争 -名词,军队

一词多义 重点词句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爱 吴广素爱人 爱莫能助 -动词,吝惜 -动词,爱护 -动词,爱惜 非及向时之地 向 向吾不为斯役 爱 吴广素爱人 爱莫能助 -动词,吝惜 -动词,爱护 -动词,爱惜 非及向时之地 向 向吾不为斯役 秋天漠漠向昏黑 -名词,先前 -连词,假使 -动词,将近 因利乘便 乘 致万乘之势 李白乘舟将欲行 -介词,趁着、凭借 chéng -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 shèng -动词,乘坐

一词多义 重点词句 有席卷天下……之意 -结构助词,的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代词,代秦孝公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秦孝公 -代词,代天下之兵 -指示代词,这类的 之

一词多义 重点词句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转折连词,却 -修饰连词,地 -结果连词,因而

翻译原则 知识扩展 1、忠于原文(不能错译漏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字;尽量直译)。 例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错译:不爱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物和肥沃富饶的 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错因:“爱”没有翻译出来,应译为“吝惜”。

翻译原则 知识扩展 2、文中如果出现特殊用法的词(如:通假、活用等),译文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 错译: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拼斗诸侯。 错因:斗,使动用法,使……争斗。文言中,不及物动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这里,在“斗”的后边带有宾语“诸侯”。 译文: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使(其他六国)诸侯相互争斗。

翻译原则 知识扩展 3、文中如果出现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 例句: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错译:锄头、枪把并不锋利于钩戟长矛呀! 错因:于,介词,在形容词之后引出比较对象,相当于“比”。这是个介宾短语后置的句子,翻译时应把介宾短语提前做状语。 译文:锄头、枪把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呀!

难句译注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连词,相当于“因而”;“之”,助词,的。 译文: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2)会盟而谋弱秦。 会盟:聚在一起订立盟约。“盟”,动词,订立盟约。文言中,当用“而”把动词(或动词短语)和名词连接起来时,这种名词就用作动词。 弱:使动用法,使……弱。 译文:(他们便)聚在一起订立盟约来谋划削弱秦国(的势力)。

难句译注 3)追亡逐北。 亡:逃亡的败兵。北:败逃,这里指溃败的军队。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追”和“逐”为互文,“亡”和“北”为互文。 译文:追逐逃亡的败兵。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可靠的大臣。陈:陈列,布置。利兵:锐利的兵器。而谁何:喝问,盘查。 译文:用忠臣的臣子,带领精锐的士兵,陈列着锐利的武器,缉查盘问往来的人们。

难句译注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为:当作。云:作“集”的状语,应译为“像云一样”。景:像影子一样。 译文:(他们砍伐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浮云一样聚集起来响应(他们的号召),(大家)担着粮食像影子随形那样跟着(他们起来造反)。

艺术特点 本文结构特点采用逐层推进法、首尾呼应法。 在用占全文大半的四段篇幅叙述秦国由弱而盛,又由盛而亡的史实后,在篇末点明论点。论点的出现不仅水到渠成,势成必然,而且在以上史实的对比中更加清晰、突出。 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 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

艺术特点 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 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第二、第四、第五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

艺术特点 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 本篇精采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 1、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 2、秦与六国的对比; 3、秦与陈涉的对比; 4、陈涉与六国的对比。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练习巩固 1.指出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倔起阡陌之中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D

练习巩固 2.指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1)例:因利乘便( ) B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河为池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例:因利乘便( )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河为池 C.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相如因持璧却立 (2)例: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 A.秦人开关延敌 B.渔人各延至其家 C.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D.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B C

练习巩固 3.判断正误。 (1)《过秦论》的作者是东汉贾谊。过,这里是动词。 (2)“外连衡而斗诸侯”,译为“对外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其中“外”与“斗”都是名词活用做状语。 (3)《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全文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中的“为”表被动,“然后以六合为家”句中的“为”是“变为”、“当作”的意思。 X X √ √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