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 重点:大肠杆菌的性别特性和重组 特征,中断杂交技术,细菌 重组作图的方法,噬菌体的 遗传分析。 难点: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噬菌体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Advertisements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化学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引入】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加強輔導課程家長簡介會 時間: 9 月 30 日(二) 晚上 : 6:45 至 8 : 00 地點:禮堂.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 、遗传病的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1. 单基因遗传病 2. 多基因遗传病 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二 ) 类型 :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人生格言: 天道酬勤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自师1201 姓名:刘 威.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制度 學習目標: 夏商周三代的興衰與大事 封建制度的本質、內容及重要性 宗法制度的特徵及與封建制度的關係 禮樂制度的實施範疇與內涵 封建制度下的社會階級制度.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民國88年至99年期間,下列何種空氣品質指標污染物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世界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当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专题 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命题展望 1. 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初级会计实务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主讲人:杨菠.
第5章 基因突变 本章重点: 1、基因突变的鉴定 2、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本章难点: 1、移动遗传因子 2、突变的分子机制.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 生物合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大道至简:自主学习拿高分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德飞.
中考阅读 复习备考交流 西安铁一中分校 向连吾.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中考试题的 基础性、科学性与规范性 刘文川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岳阳市教学竞赛课件 勾股定理 授课者 赵真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成本会计(补修)期末复习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合理安排时间 248.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为什 么可以重新 长出新的 尾巴?.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mRNA 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核 转录 翻译 DNA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信息传递 时间 产物 生长发育过程中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铜山中学 李启强.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专题二 识图题增分技巧.
B F C D G E B E A 下图是沿20°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中考语文积累 永宁县教研室 步正军 2015.9.
北京盈科“企业用工风险防范”系列讲座 员工入职法律风险防范技巧.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应用题.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理) 教师姓名:葛红.
倒装句之其他句式.
高考复习研讨交流 ——生物 西安:王澜 2014、7、16.
第 11 章 蛋白質合成作用:遺傳訊息的轉譯 Protein Synthesis: Translation of the Genetic Message CATLOG Chemical Formula Figure Table 生化關聯 重要訊息 11.1 遺傳訊息轉譯的過程 11.2 遺傳密碼 11.3 胺基酸的活化:胺醯-tRNA.
第 22 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 .近代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教训: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变法维新等的失败,使孙中山
许晓风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8、in Xining
第十四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中心法则指出,遗传信息的表达最终是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种以mRNA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到多肽链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就好象以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的情形相似,所以称以mRNA为模板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为翻译(translation)。 翻译过程十分复杂,需要mRNA、tRNA、rRNA和多种蛋白因子参与。在此过程中mRNA为合成的模板,tRNA为运输氨基酸工具,rR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合成的方向为N—C端。
知识点7---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1. 求矩阵的秩 2. 求矩阵的逆 3. 解矩阵方程.
三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相似三角形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 李 成.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基因突变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菌种选育和保藏.
生物化学.
人教版必修2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生物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必修1 提升能力 夯实基础 新课标专用 2011高考 自动播放 共16套 作者:邵寄璋(生物特级教师) 新人教版
生物總複習 陳思婷老師編輯.
Welcome 实验:筷子提米.
第一部分 数字电路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主讲教师:喻红.
9.1.2不等式的性质 周村实验中学 许伟伟.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美丽的旋转.
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 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走上成功讲台 --从评委视角谈魅力课堂! 温州市第八中学 李先明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合成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畢氏定理(百牛大祭)的故事 張美玲 製作 資料來源:探索數學的故事(凡異出版社).
其解亦可表为向量形式.
第14章 DNA的损伤与修复 主讲教师:卢涛.
102年人事預算編列說明 邁向頂尖大學辦公室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 重点:大肠杆菌的性别特性和重组 特征,中断杂交技术,细菌 重组作图的方法,噬菌体的 遗传分析。 难点: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噬菌体的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 的地位 一、细菌 二、病毒 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 料

一、细菌 细菌的结构 细菌结构简单:其基本结构,包括细 胞壁、细胞膜、染色体、核糖体、细胞 质及内含物。特殊结构如荚膜和鞭毛。 细菌染色体不凝缩,没有着丝粒,也 没有纺锤体结构。细菌染色体大多为裸 露的环状闭合DNA双链,没有组蛋白和 其他蛋白质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 。

研究细菌的方法 细菌的培养 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 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 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 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培养基 ,称为完全培养基。一般可在基本培 养基中加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 基之类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

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细菌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a) (b) (c) (d) 图 细菌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并显示不同的 表型

根据营养需求,可分离到突变体菌株:

细菌的基因组 细菌染色体大多为裸露的环状闭合DNA 双链,没有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结合,也 不形成核小体结构。 图 裂开的E.coli细胞释放出它的染色体(电镜照片)

除了含有一条染色体外,大部分细菌 还含有小的环状的DNA分子(质粒)。质粒 的复制独立于细菌染色体。 图 淋球菌的刚复制完成的质粒

大肠杆菌的突变型 1)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 野生型品系在基本培养基上具有合成所 有代谢和生长所必需的复杂有机物的功能 ,这称为合成代谢功能。这需要大量基因 的表达,其中任何一个必需基因突变都会 阻碍整个合成代谢功能的实现,这种突变 型称为营养缺陷型。

2)分解代谢功能的突变型 野生型品系能利用比葡萄糖复杂的不 同碳源,因为它能使复杂的糖类转化成葡 萄糖或其他简单的糖类,也能将复杂分子 ,如氨基酸或脂肪酸降解为乙酸或三羧酸 循环的中间物。这些降解功能称为分解代 谢功能。这也需要许多相关基因的表达, 其中任何一个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降解功 能的实现。 这种突变型称为分解代谢功能 的突变型。

3)抗性突变型 细菌由于某基因的突变而对某些噬菌 体或抗生素产生抗性,对噬菌体的抗性 突变往往是以某种方式改变细菌的膜蛋 白,从而某种噬菌体不能吸附或吸附在 这种突变细菌上的能力降低。细菌对各 种抗生素的抗性机制各不相同。抗链霉 素突变型的核糖体30S亚基的S12蛋白不 再和链霉素结合,因此抗性突变细菌可 以在链霉素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的 翻译作用和正常的分裂繁殖。

二、病毒 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DNA或RNA 组成。

病毒的分类 通常按宿主类型病毒分为: 1)噬菌体(phage): 细菌病毒、真菌病毒 2)植物病毒(plant virus): 感染高等植物、藻类等真核生物的病毒 3)动物病毒: 昆虫病毒和脊椎动物病毒

病毒的基因组 根据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以及其转录 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与病毒复制表 达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将其分成6种类 型: 双链(ds)DNA病毒基因组 单链(ss) DNA病毒基因组 正链(+) RNA病毒基因组 负链(-) RNA病毒基因组 双链(ds) RNA病毒基因组 反转录病毒基因组

噬菌体的增殖与突变型 噬菌体的增殖 1)烈性噬菌体的增殖: 感染宿主细胞后就进入裂解反应,使 宿主细胞裂解。整个过程包括吸附􀂾 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 释放。

2)温和噬菌体的增殖 其感染周期有两种途径:即裂解 途径和溶源途径,分别称为裂解周 期(lytic cycle)和溶源周期(lysogenic cycle)。

温和噬菌体的溶菌周期和溶源周期:

噬菌体的宿主细胞为细菌,利用宿主 细胞的代谢机器来增殖。 图 噬菌体裂解细菌后形成的清晰噬菌斑

噬菌体的突变型 1)条件致死突变型 温度敏感突变(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tion,ts),野生型噬菌体能在很大 的温度变化范围内感染宿主并进行繁殖 ,而热敏感突变型,通常在30℃(许可 条件)感染宿主进行繁殖,但在40~ 42℃(限制条件)就是致死的,不能形 成噬菌斑;而冷敏感突变型在较低温度 下就致死。

抑制因子敏感突变(suppressor sensitive mutation,sus),其实质是原来正 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而翻译 提前终止,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带 有sus突变的噬菌体在感染一种带有抑制基 因(suppressor,su+)(许可条件)的宿主菌 时能产生子代,但在感染另一种没有抑制 基因(su-)(限制条件)的宿主菌时,不能 产生子代。野生型噬菌体在这两种宿主中 都能产生子代。

注:“+”:产生子代,“-”:不产生子代 表1 不同宿主菌中sus突变噬菌体的表型 噬菌体基因型 宿主菌基因型 su- su+ amb su+ och su+ op 野生型 + sus amb - sus och sus op 注:“+”:产生子代,“-”:不产生子代

根据在带有专一性抑制基因的 宿主中的非致死性,可以将sus突变 分为3类:琥珀突变(amber,amb) 、赭石突变(ochre,och)和乳白 突变(opal,op),它们相应的密 码子为UAG、UAA 和UG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 称为无义密码子(nonsense codon ),是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这 些密码子是琥珀型(amber )UAG、 赭石型(ochre)UAA 和乳白型( opal )UGA。

如果编码多肽链中某一氨基酸 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多肽 链合成到此便会中断,从而使多肽 链变短而失去活性。这种突变称为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各 种无义突变都是条件致死突变,因 为有相应的无义抑制基因(su+) 。

这些sus突变型之所以在带有相 应的抑制基因宿主中可产生后代, 是因为翻译过程中,在终止密码子 处插入一个特定的氨基酸,防止在 终止密码子位置上提前终止。如琥 珀突变就有许多种抑制基因,各插 入某个氨基酸以防止提前终止(见 表2)。

- + 表2 琥珀抑制基因的实质 su1+ 28 su2+ 14 su3+ 55 su4+ 16 su5+ 5 丝氨酸 谷氨酰胺 酪氨酸 表2 琥珀抑制基因的实质 琥珀型抑制 基因 插入的氨基酸 合成的蛋白质占野生型 比例/% 赭石型抑制 su1+ 丝氨酸 28 - su2+ 谷氨酰胺 14 su3+ 酪氨酸 55 su4+ 16 + su5+ 赖氨酸 5

携带su+突变型的菌株实质是 tRNA基因发生了突变,例如表2中的 琥珀型抑制基因su3+在UAG密码子上 插入了一个酪氨酸,这是因为tRNATyr 基因的反密码子的一个突变。

例如酪氨酸密码子是UAC,酪氨酸 tRNA反密码子是AUG。置换突变使UAC 变为无义密码子UAG后翻译便到此停止 。如果酪氨酸tRNA基因发生突变而使它 的反密码子由AUG变为AUC,这一反密 码子便能识别无义密码子UAG,可是它 的3′端上仍然携带着酪氨酸。因此这一突 变型tRNA能使无义突变密码子位置上照 常出现酪氨酸而使翻译正常进行。

2)噬菌斑形态和宿主范围的突变型 噬菌斑形态突变型:突变后有的是由 于侵染宿主细胞后溶菌速度的快慢而形 成大小不同的噬菌斑(plaque)。另一些 则是由于被感染细菌全部或是部分被杀 死而形成清晰或混浊的噬菌斑。

宿主范围的突变型:噬菌体感染细菌 时,首先吸附于细胞表面的专一受体上, 这是由受体的基因控制的,如果受体发生 改变,有可能使噬菌体不能附着,从而该 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就缩小,另外,噬菌体 突变也可以扩大寄生范围。

三、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使用细菌和病毒进行遗传学研究的优点: 1)繁殖快; 2)能产生大量子代; 3)单倍体基因组使得所有突变能直接表达; 4)无性繁殖简化了遗传纯合菌株的分离; 5)培养方便,所需空间小; 6)基因组小; 7)基因的分离和操作方便; 8)能通过遗传修饰获得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一、接合 二、F因子 三、用中断杂交实验作连锁图 四、F’因子与性导 五、转导与作图

细菌中,大肠杆菌(E.coli)是最为广 泛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细菌的遗传重组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 来实现: 1)接合(conjugation):通过供体与受体之间 的接触而传递DNA。 2)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游离的细菌 DNA片段被吸收到不同的细菌细胞内(受体)。 3)转导(transduction):是指一种细菌的 DNA片段经过温和的或经有缺陷的噬菌体传递给 另一种细菌。

一、接合 经细菌细胞直接的接触,把一个细胞 (供体)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受体 ),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1)细菌经典的杂交实验 细菌的重组最初是在E.coli中发现的。 1946年Lederberg & Tatum通过E.coliK12 菌 株杂交实验首次证明E.coli的有性生殖和 基因重组。

不同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 A菌株:Met-bio-thr+leu+,需加甲硫氨 酸和生物素。 B菌株:Met+bio+thr-leu-,需加苏氨酸 和亮氨酸。 A菌株和B菌株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 本培养上生长。 A菌株和B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培养基 上,几小时后离心,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 ,长出原养型(Met+bio+thr+leu+)菌落。

问题: 1)这种原养型细菌的出现不一定是 基因型的改变,可能是培养上的互补, 即一些物质从一个品系的细胞中泄漏出 来而被另一个品系的细胞所吸收呢? 2)另一种可能是一个品系的DNA片 段逸出细胞后,携带着相应的基因进入 另一个品系的细胞,因为这种转化作用 而产生了上述的营养型?

1950年Davis的U型管实验 他用一个U型管,在底部用一块细菌 过滤器隔开。U型管两臂中分别为营养缺 陷型品系A和B,使它们繁殖到饱和状态 ,同时在U型管的一端交替地吸和压,使 两臂中的培养液充分混合,但细菌的两 个品系的细胞却不会接触。在U型管中培 养一些时间后,再从两端分别取细菌进 行培养,没有发现一个细菌能在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

结论:要有原养型细胞的形成,两个菌 株间的直接接触是必不可少的。

Lederbery和Tatum认为两个亲本细菌 在基因重组过程中起着同等作用:E. coli的 性系统是同宗配合。 Hayes则证明:E Lederbery和Tatum认为两个亲本细菌 在基因重组过程中起着同等作用:E.coli的 性系统是同宗配合。 Hayes则证明:E.coli遗传物质的传递方 式与具有典型减数分裂的生物不同。例如 :两个亲本类型对后代的遗传贡献并不相 等,有些亲本基因的组合会在后代出现, 有一些则不会出现,而且所有后代中出现 的基因都是连锁的,因此,E.coli的有性过 程应该是异宗配合的。

1952年Hayes的细菌杂交实验 菌株A:met-thr+leu+thi+; 菌株B:met+thr-leu-thi- 菌株A(经链霉素处理,不能分裂)与 菌株B混合,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有活 下来的菌落; 菌株B(经链霉素处理,不能分裂)与 菌株A混合,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没有 活下来的菌落。

结论: Hayes 认为E.coli遗传物质的重组不是 交互进行的,而是一种单向转移的结果 。其中品系A作为遗传物质的供体,品系 B的细胞则是遗传物质的受体。当两个亲 本细胞接触后,供体A的遗传物质进入受 体B的细胞中,紧接着遗传重组现象就在 受体品系B的细胞中发生。供体品系相当 于雄性,受体品系则相当于雌性。

二、F因子 F因子 Hayes提出在E.coli两个品系间遗传物 质的转移是通过一个Sex factor F(致育 因子)介导进行的。携带F因子的菌株 称为供体菌或雄性,用F+表示。未携 带F因子的菌株为受体菌或雌性,用F- 表示。 现在已经证实F因子是一种质粒,大 约包含100个基因。

F因子的遗传结构 1)原点:转移的起点; 2)形成性伞毛的基因群:与结合有关; 3)DNA复制酶基因:与自我复制有关; 4)插入序列:与其插入细菌染色体的过 程有关。

在细菌接合过程中性伞毛连接F+和F- 细胞。

根据F因子存在的方式,E.Coli 可以分为 4种菌株: F-菌株: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为受 体接受遗传物质。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为供 体提供遗传物质。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 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既可转 移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又可转移F因子。

三、用中断杂交实验作连锁图 中断杂交实验法:(Wollman & Jacob, 1950) Hfr:thr+leu+azirtonrlac+gal+strs, F-:thr-leu-azistonslac-gal-strr 将两菌株混合培养 每隔一定时间取样 搅拌样品菌液,使配对的细菌分开 稀释菌液,防止再度配对 涂平板 重 组子菌落影印培养在若干不同的选择培养基上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 绘制连锁图。

结果发现Hfr的未选择性标记基因进 入F-所需时间: 分种 转移的Hfr基因 <9 0 9 azir 11 azirtonr 18 azirtonrLac+ 25 azirtonrLac+gal+

从Hfr菌株的基因在F-细菌中出现开 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这一基因的 菌落逐渐增加,直到某一百分数为止。 基因出现的时间愈早,它所达到百分数 也愈高。 上述四个基因在混合后24分钟内,以 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先后从Hfr进入 F-的细菌中去。

染色体从一端开始,这一端称为原点 (origin)或O,以线性方式进入F-细胞中 ,基因离开原点越远,进入F-细胞越迟 。根据中断杂交技术,用杂交后Hfr基因 最初在受体细菌中出现的时间作为指标 ,可以作连锁图。这里距离的单位是分 钟,如ton在azi开始进入F-细胞后2分钟 进入,那么azi和ton相隔2单位。 0 5 10 15 20 25 azi ton Lac gal

如果让Hfr×F-杂交继续进行,长达 二小时然后使之中断,发现某些F-受体 转变为Hfr。这说明Hrf的全部基因已转移 完毕,排在最后的F因子最后转移到受体 ,使它成为供体,但效率很低,是线性 染色体的最后一个单位,我们可得下图 : 0 azi ton Lac gal F

Wollman和Jocob用不同的Hfr菌株进 行中断杂交试验,都可作成连锁图,可 是基因转移的顺序、转移起点和转移方 向都很不相同: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呈环形 Wollman和Jocob用不同的Hfr菌株进 行中断杂交试验,都可作成连锁图,可 是基因转移的顺序、转移起点和转移方 向都很不相同: Hfr H O thr pro lac pur gal his gly thi F 1 O thr thi gly his gal pur lac pro F 2 O pro thr thi gly his gal pur lac F 3 O pur lac pro thr thi gly his gal F AB312 O thi thr pro lac pur gal his gly F

规律: 任一行中任何一对相邻的基因在其 他各行中也是相邻的。例如:his基因总 是一边为gal,另一边为gly。每个Hfr菌系 的基因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 是O点的位置都有改变,基因转移的方向 不尽相同,致育因子(F)最后转移。

结论: 1)F因子的插入方向将决定Hfr染色 体的极性; 2)插入F因子的一端将是原点,从 原点Hfr染色体的转移开始;在F因子的 另一端为终止点可能并不被转移,除非 整条染色体都被转移。

重组作图法 1)适用范围: 在中断杂交试验中,根据基因转移 的先后次序,以时间为单位求出各基因 间的距离--时间单位法。两基因转移 时间间距小于2分钟时,中断杂交法的 图距不精确,应采用传统的重组作图法 。

2)原理 如果两基因紧密连锁,那么在知道这 两个基因转移的先后顺序的前提下,后 转移进去的基因发生了重组,那么先转 移进去的基因一定也已经转移进去。在 此基础上,用选择性培养基进一步挑选 重组子中的重组子。

3) Hfr:lac+ade+Strs F-:lac-ade-Strr 混合培养 用含有Str的基本培 养基挑出ade+Strs 重组子 再用EMB 培养基区分lac+和lac- 注:在含有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上,Hfr 细菌被杀死,因其为strs。未杂交的F-也 死亡,因为是ade-。所以选出来的重组子 都是ade+strr。

因为ade+是在Lac+之后进F-细胞,所 以我们选出的F-:ade+strr一定是由同时得 到Lac+和ade+的部分二倍体起源的。 lac+ ade+ lac- ade- 外基因子 内基因子

F-:ade+lac+,则说明未发生交换, 为重组子中的亲组合。 lac+ ade+ Strs lac- ade- Strr lac+ ade+ Strr

F-:ade+lac-,则说明基因间发生交换 ,为重组子中的重组子。 lac+ ade+ Strs lac- ade- Strr lac- ade+ Strr

重组值计算 lac-ade之间的图距为: (Lac-ade+) (Lac-ade+) (lac+ade+)+(lac-ade+) ade+ 注: 选择在腺甘酸缺乏的培养基上生长的 类型。它们表明ade基因已转入细胞。 选出的lac-ade+类型即是重组子,而 lac-ade+表型就是lac和ade发生交换的结果 。可用此来计算重组值。

四、F’因子与性导 F'因子:能使Hfr转变为F+,F'因子 能整合,能切离,是带有部分细 菌染色体的F因子。 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 ,叫做性导。

五、转导与作图 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 DNA导入到受体细菌并发生遗传重 组的过程。 普遍性转导: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 分都可以组装到转导颗粒中,从而 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菌中。 特异性转导: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 只能转导部分基因。

普遍性转导与作图 共转导:两个基因同时被包装到一个转 导颗粒,从而一起重组到受体细菌 的染色体上。 共转导的频率愈高,表明两个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距离愈近,连锁愈密切;相 反如果两个基因的共转导很低,说明其 距离较远。因此,测定两基因的共转导 频率就可以确定基因之间的次序和距离 。

二因子作图 供体 受体 共转导频率 a+b+ ab 30% ab近 a+c+ ac 35% ac近,a在bc之间 b+c+ bc 3% bc远

三因子作图 例如:供体的基因型为a+b+c+,受体 的基因型a-b-c-,在一个三因子转导杂 交实验中,将产生各种不同的转导体。 由于两个基因(a+b+或b+c+)共转导的机率 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二基因距 离愈近就愈可能被包装到同一个转导子 中并共同转移到同一个受体细胞中,形 成一个共转导子a+b+。

例:用E.coli:trpA+supC+pyrF+供体细 胞和trpA-supC-pyrF-作为受体,由P1噬菌 体进行三因子转导杂交实验,结果: 转导型 数目 supC+trpA+pyrF+ 36 supC+trpA+pyrF- 114 supC+trpA-pyrF+ 0 supC+trpA-pyrF- 453 问:它们的基因顺序?共转导频率?

解:上述三个基因在遗传图上的顺序可 以从第3种转导型上立即判断出来,因为 它的数目最少(等于0)。三个基因的次序 为supC trpA pyrF。 supC+和trpA+二基因共转导形成第1 和第2两种转导型,因此supC和trpA的共 转导频率是:36+114 / 603=0.25。同理, supC和pyrF的共转导频率36/603=0.06。 共转导频率愈高说明两基因靠得愈 紧,反之则愈远。

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一、T2 突变型的两点测交与作图 二、λ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一、T2 突变型的两点测交与作图 T2品系噬菌体两个特定性状: 噬菌斑的形态(r-或r+) 宿主范围(h-或h+) h-r+:能侵染E.coli B和E.coli B/2,且有溶 菌阻碍现象(噬菌斑小,透明, 周边有光环)。 h+r- :只能侵染E.coli B,无溶菌阻碍现象 (噬菌斑大,半透明,周边清晰)。

r-:噬菌斑形态突变型,快速溶菌,产 生大的有明显界限的噬菌斑。 r+:噬菌斑形态为野生型,缓慢溶解产生 界限不清的小噬菌斑。 h+:能够溶裂E.coliB品系,不能溶解 E.coliB/2品系。 h-:宿主范围突变型,既能溶裂E.coliB 品系也能溶裂E.coliB/2品系。

h-r+、 h+r-混合感染E. coli B ,子代噬菌体再感染E. coli B和 E h-r+、 h+r-混合感染E.coli B ,子代噬菌体再感染E.coli B和 E.coli B/2,得到四种噬菌斑(透 明、小;半透明、大;半透明、小 ;透明、大)。子代的基因型分别 为h-r+、h+r-、h+r+、h-r-。

表3 h+rx-×h-rx+噬菌斑数目及重组值 不同速溶性噬菌体的突变在表型上 不同,可分别写成ra-、rb-、rc-等,用 h+rx-×h-rx+获得的试验结果如下: 表3 h+rx-×h-rx+噬菌斑数目及重组值 杂交组合 每种基因型的% 重组值 h+r- h-r+ h+r+ h-r- h+ra-×h-ra+ 34 42 12 24% h+rb-×h-rb+ 32 56 5.9 6.4 12.30% h+rc-×h-rc+ 39 59 0.7 0.9 1.60%

 

每一杂交得到一连锁图: ra 24.0 h rb 12.3 h rc 1.6 h

三种不同的重组值,表示三个r基因的 座位是不同的,所以有4种可能的连锁图: ra rb rc h ra rb h rc ra rc h rb ra h rc rb

确定四个基因的排列顺序时,首先只 考虑rb,rc和h,进行rc-rb+×rc+rb-的杂 交,得到的重组值与rb-h间的距离进行比 较,若rc-rb>12.3=rb-h,则h位于中间, 即排列顺序为rc-h-rb。 剩下的是ra在h的哪一边?答案是ra- rc-h-rb和rc-h-rb-ra都正确,因为T2噬菌体 的连锁图也是环状的。

h rc rb ra 图 T2的连锁图,只注明4个基因

二、λ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Kaiser在1955年最早进行了λ噬菌体的 重组作图试验。他用紫外线照射处理得到 5个λ噬菌体的突变系: mi系:产生微小噬菌斑 c 系:产生完全清亮的噬菌斑 co1系:产生除中央一个环之外其余部分都 清亮的噬菌斑 co2系:产生比co1更浓密的中央环噬菌斑。

Kaiser用s co1 mi×+++杂交,后代 有8种类型。病毒是单倍体,与二倍体生 物不同,亲本组合与重组交换的组合可 直接从后代中反映出来。8个类型中数目 最少的两种类型就是双交换的结果,频 率最高的两种是亲本类型,其余的为单 交换类型。

表4 λ噬菌体s co1 mi×+++杂交结果及重组值计算 表现型 数目 占总数比例/% 重组值/% s-co1 co1-mi s-mi +++ 975 90.82 s co1 mi 924 s++ 30 2.97 √ + co1 mi 32 s co1 + 61 5.35 ++ mi 51 s + mi 5 0.86 + co1 + 13 合计 2091 100 3.83 6.21 8.32

从双交换的类型可知,这3个基因的 次序就是s-co1-mi。s与co1的图距应为 3. 83cM;co1 与mi之间则为6 从双交换的类型可知,这3个基因的 次序就是s-co1-mi。s与co1的图距应为 3.83cM;co1 与mi之间则为6.21cM;因为 有双交换的存在,s与mi之间的图距则为 8.32+2×0.86=10.04(cM)。 3个基因的遗传图: s co1 mi 3.83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