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有限情緒: 處置效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国外股市红利分配 上海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李国旺. 一、红利分配的基本概念 红利与股息 优先股股东 普通股股东 税后利润 上市公司股息政策 国家税收政策 上市公司实施分红 法律规定 公司的章程 红利支付方式.
Advertisements

1 主持人:洪泰雄主任 104 年 6 月 23 日. 2 議 程 主席報告 監試手冊導讀 播放監試簡報 近年案例說明 考區重要提醒 提問與回應 5 分鐘 10 分鐘 15 分鐘 5 分鐘 10 分鐘.
社會認知: 我們如何看待社會世界 社會心理學 (3) 陳舜文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 年世界西洋棋棋王 vs IBM 深藍電腦 社會認知 (Social cognition) 人們如何思考自己及社會世界,包括如何選擇、 詮釋、記憶和運用社會資訊,進而做出判斷和決 定。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認識周遭的事物?我們又.
103/12/20 行為財務學簡介. 大綱 傳統財務學所面臨的挑戰 非理性行為-期望效用? 非理性行為-理性預期? 報酬的可預測性-橫斷面 報酬的可預測性-時間序列 投資行為 公司理財.
第八章 土地行政管理.
「互联网金融2.0时代」与房地产的融合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 方颂.
企业会计学(三) 人大版本 吕 昌.
学生入党材料写作规范.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 武威十九中 刘玉香.
第十一章 量測、分析及改善 8.0 量測、分析及改善包括: 規劃量測、分析及改善流程; 監督及量測; 不合格品管制; 資料分析及改善.
我们身边的行为金融学.
據點考核與評鑑 報告人:臺南市政府 照顧服務管理中心.
102年度統一入學測驗 報名作業說明會 時 間:101年12月14日(星期五) A.M.9:00~10:20 地 點:行政七樓講堂
P2P金融信用调查服务 2015年4月 诚信为先 中道厚德.
法學緒論第三單元:立法程序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法學緒論-3.
特殊族群運動健康訓練(I).
依据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西方行政学说史》, 竺乾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於1934年,是繼佛洛依德之後,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他在心理學上極具發展性的成就挑戰了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___学校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 干预过程、干预技巧 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周红五
数理金融 ——资产定价的原理与模型 郭多祚主编.
正 信 讀 書 會 主 持 群 : 姚 永 錩 、 鄭 健 、 陳 淑 珍 佛法的生活應用 2008/07/23.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评析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蔡道通 2016年1月.
专题(二) 交往沟通 掌握技能 命 题 解 读 背 景 材 料 新 题 演 练 考 点 链 接 1.
姓名:劉芷瑄 班級:J201 座號:39號 ISBN:957-33-1963-2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产品介绍 再担保业务二部 贾天
松竹梅岁寒三友 步入建交 桃李杏村暖一家 迈进职教 活出精彩.
2007年房地产建筑安装企业 税收自查方略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局 杨文国.
財 務 管 理 概 述 授課教師 洪 裕 勝.
第八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严守法律 温州四中 蒋莉青.
Managers as Decision Makers 情緒的影響:決策陷阱的實例 The Emotional effect
考研辅导讲座P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讲:蒋中挺.
高级财务会计.
默写基础知识: 1、家庭是由 关系、 关系或 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 ,家中有 。
投资学 授课教师:张宗新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第十一章 投资行为分析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空中楼阁理论”,“反射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組長:黃家逸 組員:殷浩賢、楊煜、吳家朗 毒品的害處.
企業金融的十二堂課 第十二課 公司理財與行為財務學
第四章 风险管理原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独特的建筑—信息的获取与应用 大 屯 中 学 王 伟 娜.
时政发布 制作:宋虹雷.
密室逃脫在教學上的應用 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 林蓉姿.
金融学
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 法制與實務講習 銓敘部退撫司 中華民國99年8月.
《傅雷家书》 学 科:语文 年 级:九年级 授课教师:王宁宁.
八桥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复习导学案之五---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肺炎 广东省中医院 2003年4月.
前言 金融风险管理的背景和基本知识.
第一節 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 第二節 行政裁量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学习要点 一、《战国策》题解 二、长沙马王堆汉墓简介 三、《范雎说秦王》说明 四、《范雎说秦王》语言角度分析
初中图书馆综合阅读课程 图书馆知识普及 2013年3月.
臺北市天主教光仁小學 103學年度 上學期學校日 六年級教學團隊製作.
本课设置5个环节 一、限时秒杀--5分钟 二、摩拳擦掌--9分钟 三、刀锋相见--20分钟 四、现炒现卖--5分钟 五、相约课后--1分钟.
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演进 看联合国的产生与发展
八、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 开路: 用电器短路 短路: 电源短路.
行為財務學 Behavioural finance : insights into irrational minds and markets
第一章 財務學的基礎 第一節 期望效用理論 第二節 風險態度 第三節 艾萊士的矛盾 一、確定效果 二、分離效果 三、反射效果
Chapter 1 計量經濟學的本質與經濟資料.
特定消耗品說明 (指碳粉匣、墨水匣) 國立清華大學 保管組製作.
世界風俗及文化 3C Daniel Wong (15) 3.
加減法文字題 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法文字題的瞭解 小組成員 陳育娟 羅珠綾 侯宜孜
飛行器製作與飛行 講師:劉修建.
第六章 展望理論對財務決策之影響 處分效果 賭資效果 權益風險貼水異常現象 隱含波動率指數
乾坤袋:打造金融生态 互联网金融与产业金融的协同发展 王利丽 亿润投资互联网金融中心总经理 乾坤袋创始合伙人.
因果性:一个形而上学的预设 赵敦华 2008年5月.
第四章 心理偏誤概述:框架相依 第一節 認知失調 原賦效果 沈沒成本效果 心理帳戶 第二節 貨幣幻覺 第三章 自我控制
臺中市龍山國小 校園常見瓢蟲辨識   瓢蟲屬於鞘翅目瓢蟲科。目前世界上約有5000多種瓢蟲,台灣地區約有80種以上,其中能捕食有害生物的瓢蟲約七十種之多。瓢蟲因為捕食有害生物為主食,所以又稱為『活農藥』。
評鑑委員職責 主講人:中原大學 講座教授 江彰吉.
行为金融与金融之谜 刘海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有限情緒: 處置效應

本章大綱 展望理論 處置效應 如何衡量處置效應? 人為什麼會有處置偏誤?

前言 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投資人處置股票時出盈保虧的傾向。 投資人要賣出股票時,若手中同時握有賺錢和賠錢的股票,投資人偏好賣出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損失的股票,此一傾向就稱為處置效應 Shefrin and Statman (1985)運用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來解釋投資人在處置股票時所出現的『速結獲利、續抱虧損』的處置效應。 底下首先介紹展望理論,再探討如何運用展望理論來解釋處置效應。

展望理論(1/11) 其中u為凹函數(財富的邊際效用遞減)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是一種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行為理論,係由心理學家Kahneman and Tversky 於1979年首先提出,1992年更進一步延伸完成。(Daniel Kahneman與Vernon Smith在200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期望效用最大化模型:決策法則在極大化期望效用 其中u為凹函數(財富的邊際效用遞減) 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的實驗研究發現,人的選擇行為並不符合效用理論中的假設與主張;底下歸納違反傳統理論的三項『效應』。

展望理論(2/11) 確定效應(certainty effect) 確定效應是指相對於不確定的結果(outcome)來說,個體對於結果的確定性過度重視。 兩個實驗問題 問題一:有兩個賭局:(1) 33%的機率得到2,500,66%的機率得到2400,1%的機率什麼也沒有;(2)確定得到2,400。 問題二:有兩個賭局:(1) 33%的機率得到2,500,67%的機率什麼也沒有;(2) 34%的機率得到2,400,66%的機率什麼也沒有;

展望理論(3/11) 若依照實驗結果,根據期望效用理論 這很明顯地違反了預期效用理論所預測的結果(問題一與二所隱含的偏好出現矛盾) 實驗結果: 問題一:82%的人選第(2)賭局。 問題二:83%的人選第(1)賭局。 若依照實驗結果,根據期望效用理論 問題一:u(2,400)>0.33u(2,500)+ 0.66u(2,400) 亦即 0.34u(2,400)>0.33u(2,500) 問題二:0.34u(2,400)<0.33u(2,500) 這很明顯地違反了預期效用理論所預測的結果(問題一與二所隱含的偏好出現矛盾) 涵義:對於獲利,人對於確定的結果有強烈偏好。[人極為看重結果的確定性]

展望理論(4/11) 反照效應(reflection effect)—若賭局的結果為『損失』 Kahneman and Tverskey的實驗結果發現,若賭局的結果為『損失』,多數受測者的偏好方向全部與正面結果的方向相反,此種偏好因損益而相反的現象,即稱為反照效應。 人們對於利得和損失的思維或偏好法則,似乎並不相同。個人在面對利得時,有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偏好確定的傾向,如果獲利機率很小(如1%、2%)時,就偏好大額利得;而在面對損失結果時,有風險愛好(risk seeking)、損失嫌惡(loss aversion)的傾向。 正面結果 負面結果 組別 賭局1 賭局2 1A (4000,0.8) < (3000,1.00) 1B (-4000,0.8) > (-3000,1.00) 2A (4000,0.2) (3000,0.25) 2B (-4000,0.2) (-3000,0.25) 3A (3000,0.9) (6000,0.45) 3B (-3000,0.9) (-6000,0.45) 4A (3000,0.02) (6000,0.01) 4B (-3000,0.02) (-6000,0.01)

展望理論(5/11) 分隔效應(isolation effect) 兩個問題 據Tversky (1972)的研究發現,人們在做選擇時,如果各個方案間有彼此相同的部分,往往會分隔出來忽略不計,而僅就各自不同的部分來評估。這種先加以分隔再進行評估與選擇的傾向,就稱為分隔效應。 這種決策方法雖可加速決策效率,但將方案加以拆解,僅對部分進行評估比較,可能已經和完整的問題大不相同了。 兩個問題 問題一:賭局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有75%的機率出局而無法拿到任何錢,25%的機率可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又有兩個賭局:賭局1有80%的機率得到4000元,賭局2確定得到3000元。請受測者在開始進行賭局時就決定第二階段要選哪一個賭局。

展望理論(6/11) 實驗結果 但是兩個問題事實上是一樣的:都是有20%的機率得到4000元,有25%的機率得到3000元。 問題二:兩個賭局可供選擇:(1) 20%的機率得到4000元,(2)25%的機率得到3000元。 實驗結果 問題一:78%的人選擇第二階段的第2個賭局 問題二:大部分的人選則賭局1 但是兩個問題事實上是一樣的:都是有20%的機率得到4000元,有25%的機率得到3000元。 為什麼兩個問題做出不一樣的選擇:第一個問題中並未考慮第一階段的機率。 這個現象跟『框架相依』很像(問題呈現方式不同,決策也不同)

展望理論(7/11) 展望理論內容 根據Kahneman and Tverskey對於展望理論的解釋,風險性選擇包含兩個步驟:編輯(editing)與評價(evaluation) 編輯:針對所面對的問題進行分析,將問題整理成一個思考架構(framing),並介定出可行方案、評估每個方案的結果、估計每種結果的機率。(這一部分的程序與期望效用決策理論並無不同;但是在架構問題與評估價值的過程中,展望理論有其獨到之處—參考點[見下頁說明]) 評價:最大的特色在於權數的不同,在展望理論中,決策者不是以各項可能結果的機率來加權,而是以機率的權重函數來加權(稍後詳細介紹),計算出各個編輯過的備選方案之期望價值,最後進行比較與選擇。(決策法則還是期望效用最大化,但是期望效用計算方法不同於傳統)

展望理論(8/11) 展望理論與效用理論不同之處,即在於架構問題時,展望理論出現了「參考點」的關鍵角色。也就是說,個人在做決策時所關注的,並不是最後的總財富,而是相對於某個參考點之下的相對利得與相對損失;換句話說,決策者為評估判斷所架構出來的問題模式,是以該問題座落在利得區間或損失區間為基礎來思考,而不是以該選擇最終對總財富的影響如何來評估。

展望理論(9/11) 展望理論與傳統期望效用理論之異同: 定義標的不同:期望效用理論定義於總財富,展望理論則定義於以某個參考點為基準的相對利得與相對損失,如圖5-1。 展望理論以價值函數(value function)取代期望效用理論中的效用函數。價值函數中的變數是相對損益,不同於效用函數(為總財富之函數) 展望理論中的價值函數呈S形,期望效用理論中的效用函數為凹形。價值函數在利得區間為凹型,在損失區間為凸形。 所謂的參考點,可能是財富現狀,也可能是購買成本或者某個特定目標,來自決策者在上述編輯階段的主觀選擇。

圖5-1 假設價值函數圖示

展望理論(10/11) 期望效用理論假設決策者的風險態度為風險嫌惡,但是展望理論提出損失嫌惡(loss aversion)的概念,使決策者所呈現出來的風險態度因損益而不同。展望理論中: 在利得區間,價值函數呈現凹性,表示風險嫌惡。涵義:如果面對兩個有利可圖的選擇(或資產),若期望獲利相同,則人們偏好選擇確定性較高的。 在損失區間,價值函數呈現凸性,表示損失嫌惡(風險愛好)。涵義:如果面對兩個不利的選擇,若期望損失相同,則人們偏好選擇不確定程度較高的;因為這種選擇提供了減少損失的希望。 如果損失與利得的程度相當,在損失區間的價值函數較利得區間來得陡峭,如圖5-2。

圖5-2 展望理論價值函數說明

展望理論(11/11) 計算期望效用或期望價值時,所取用的權數互有不同,如圖5-3。 展望理論中的期望價值,是先將機率轉換成決策權重(π(p)),以此決策權重計算期望價值的。 決策權重是機率的遞增函數(但並非線性函數),但並不是機率;可將其想像成某個結果對決策者的吸引力。 當機率為0時,決策權重亦為0;當機率為1時,決策權重亦為1;但當機率很小(接近0時) ,人們所賦予的權重常常高過機率(π(p)>p) ;然而當機率很大時(但還是不確定) ,人們所賦予的權重卻常常低於機率(π(p)<p) 。

圖5-3 假設決策權重圖示

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 展望理論所預測的現象,還是必須經過實際市場行為的驗證才行,原因是:人們對於金錢的實體感受及實際的處理模式,很難以假設性的問題衡量出受測者的真實感覺或反應,因此,各樣心理學理論是否適用於投資理財行為的解釋,最後仍須到實際市場上觀察才能算數。 而經過許多的市場實際發現,展望理論確實描述了真實世界中各形各色的決策模式。 在報酬率低於目標時,有71%基金經理人偏好追逐風險(Laughhunn etal., 1980) 當經理人面對威脅時,其接受風險的意願大於面對機會時(MacCrimmon and Wehrung, 1986)

處置效應 (續1) 現在賣出持股,使帳面損失變成確定損失10元 續抱持股,未來再損失10元與損益兩平的機率各半。 Shefrin and Statman (1985)將展望理論應用於投資行為的研究。如果投資人在利得區間為風險嫌惡,在損失區間是損失嫌惡,不願實現損失,所以投資人要處置手中持股時,便可能偏好實現利得而續抱損失。此種「連結獲利、續抱虧損」的傾向或是出盈保虧的傾向,即謂之「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 處置效應示例:若A君一個月前以50元買入一檔股票,目前市價為40元。A君評估未來走勢,未來一段時間內,有50%的機率上漲10元,有50%的機率下跌10元,現在要決定賣出股票實現虧損或續抱股票。 根據展望理論,A君會將其決策問題編輯成底下兩個選項 現在賣出持股,使帳面損失變成確定損失10元 續抱持股,未來再損失10元與損益兩平的機率各半。

處置效應 (續2) 現在賣出持股,使帳面利得變成確定利得10元 續抱持股,未來再上漲10元與損益兩平的機率各半。 這是一個損失區間的決策問題,根據展望理論,人們面對損失時會展現出追逐風險的態度,因此會選擇方案2,續抱虧損股票。 若目前股價是60元呢?投資人編輯出底下兩個選項 現在賣出持股,使帳面利得變成確定利得10元 續抱持股,未來再上漲10元與損益兩平的機率各半。 展望理論預測在利得區間投資人會展現出嫌惡風險的態度,故選擇方案1,獲利了結。 Shefrin and Statman (1985)的研究僅分析市場交易資料,不嚴謹 Odean (1998)是第一篇以個別投資人帳戶資料來研究處置效應的文章。它發現出售賺錢股票的傾向是出脫損失股票傾向的1.5倍(57%:36%)。 有沒有可能:「連結獲利、續抱虧損」背後是反映了投資人高明的操作策略?答案是否定的,許多研究都指出,投資人確實把賺錢的股票賣得太早(Benartzi and Thaler, 1995) 。

如何衡量處置效應?(1/5) 損益實現比重法 此法的邏輯基礎是,如果個別投資人存在處置偏誤的話,在其所有的交易中,利得股處置的比重應顯著大於損失股處置的比重。 衡量處置效應最直覺的方法,便是以投資人現有投資部位為基礎,觀察所出售的股票比重是利得股居多、抑或損失股居多,若是前者,即意味著投資人有出盈保虧的傾向,是為支持處置效應的「證據」。

如何衡量處置效應?(2/5) 損益期間差異法 此一驗證法背後的邏輯是:如果投資人,其損失股的平均持有期間較利得股來的長,就表示出現處置效應。 平均而言,如果投資人沒有出盈保虧的處置傾向,其所賣出的股票,屬於賺錢的或者賠錢的,理論上機率應相等;同樣地,持有期間也不會因股票是賺或賠而有差別。相反地,如果投資人有出盈保虧的處置傾向,則做賣出決策時,手上投資組合的各檔股票的持有期間將會逐漸有所差別:損失股持有的期間應較賺錢的股票來得長。

如何衡量處置效應?(3/5) 盈虧幅度差異法 投資人類型: 如果投資人對於損失股不願輕易認賠脫手,表示投資人在損失嫌惡下願意承擔風險繼續持股,因此在停損前往往已下跌了相當的幅度;相反地,如果投資人對於利得股傾向於很快地獲利了結,表示停利前的上漲幅度較有限。在此邏輯推論下,可利用盈虧幅度差異法來檢視投資人的停損幅度(即賣出損失股時的跌幅)是否大於停利幅度。 投資人類型: 損益對稱型: 投資人對於股票上漲與股票下跌的拋出點相同,表示其就盈虧幅度而言之風險態度不因股價的上漲或下跌有所不同,符合傳統財務學對理性投資人的描述。

如何衡量處置效應?(4/5) 汰弱留強型: 投資人的停利幅度大於停損幅度,表示此類型投資人對於實現損失的抗拒較輕,故停損幅度較小,而對於利得區間相對較為偏好風險,願意抱股以期有機會享受較大的漲幅。 出盈保虧型: 此處更完整的表達方式應為「快出盈慢出虧型」,表示投資人停損幅度大於停利幅度。其對損失嫌惡的程度大於同級利得的喜好程度,所以相對較急於賣出已經獲利的股票,在面臨帳上虧損時,則較願意冒險等待繼續持股,符合Shefrin and Statman所稱之處置效應

如何衡量處置效應?(5/5) 遇賠不賣型(鴕鳥型): 只要下跌即斷然不賣,期待日後回升獲利者。由過去的文獻探討可知,此種期待常常是落空的,並不理性,因此,或可稱為鴕鳥型投資人。 Remark:出盈保虧型與遇賠不賣型的投資人即符合處置效應的描述。世新大學針對台灣投資人的問卷調查顯示:出盈保虧型的投資人佔11.1%,遇賠不賣型(鴕鳥型)的投資人佔29.3%,換句話說,出現處置效應的投資人佔了40.4%;理性的損益對稱型投資人佔31.9%,與處置效應完全顛倒的汰弱留強型投資人則佔27.7%。

人為什麼會有處置偏誤? Shefrin and Statman(1985)提出幾個理由來臆測投資人為什麼會有出盈保虧的處置偏誤,而展望理論中的風險不對稱只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心理帳戶、追求自尊與避免後悔、以及缺乏自我控制力。 人在心理帳戶的影響下,在思考問題時,傾向於將問題分為利得或損失情況來思考(而不是按決策之後的總財富來思考);人會為了追求自尊與避免後悔而「很不理性地」快快了結獲利或是固執地續抱損失;或者明知這樣做是不理性的、是不利於績效的,卻仍缺乏意志力來實踐自己的想法。(這只是Shefrin and Statman自己的想法,並沒有嚴謹的推論;處置效應的發生原因事實上還沒有完整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