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 走出哀伤… 社区生死教育资料 (二)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行为健康教研中心 21/05/2008
地震过后, 无数孩子, 失去至亲至爱的父母、 失去完整无缺的家庭、 失去土生土长的小区、 失去把臂玩笑的同学、 失去谆谆善诱的老师… 他们, 失去平安的心灵、 失去健全的身躯、 ……
一则则令人心酸的新闻,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照片, 耳闻目睹, 你家中的孩子有何反应? 面对灾区的孩子, 若你参与救援工作, 也可用各样的方式, 为孩子重获原来的生活…
重建生活的秩序 尽快为孩子恢复原有的生活规律 尽量建立孩子原有的生活模式 为孩子提供安全及稳定的生活环境 读书有时、嬉戏有时 用膳有时、运动有时、作息有时
重寻心灵的平安 在合宜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多讲 耐心地聆听孩子的需要 以不批判的态度,鼓励孩子透过绘画或游戏等,表达和抒发情绪 帮助孩子接纳哀伤的情绪 帮助孩子建立处理情绪的能力和方法 (如容许自己哭泣、把感受画出来、与人倾诉、游戏等) 花多点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
重新向孩子解释死亡 需视乎儿童的年龄及认知能力 直接说出「死亡」或「死去」,抽象含糊的说法只会令儿童对死亡更感不安和混淆 孩子可能会不断问有关死亡的问题,要给予连贯统一的答案 解释死亡时,要帮助孩子明白: 每人都不能避免死亡的 (Inevitability) 死亡是不可逆转的 (Irreversibility) 死亡会令身体失去功能 (Non-functionality) 死亡的客观原因 (Causality)
重拾面对困难的信心 教导孩子应对灾害的方法 定期与孩子们作灾难预演
重整生命的方向 鼓励孩子定下大小目标 帮助孩子适应身体残缺后的生活 让孩子一同参与建立家园及小区的工作 建立互助守望的灾后社群,让痛失家庭的孩子们一同自然成长
重踏成长的轨迹 鼓励孩子从哀伤中走出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对死亡认知的增长,继续支持他们正面面对哀伤和死亡 放下以怜悯的心态看待孩子;相反,信任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帮助他们从苦难中成长
孩子们, 只要你还有生命, 你仍有无垠的宇宙, 你仍有广阔的土地, 你仍有稳固的家园, 你仍有无限的可能, 你仍有无穷的希望, 你仍有丰盛的生命, 你…仍有快乐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