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OBJECTIVES 描述貿易發生的原因 理解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瞭解貿易型態與理論模型 解釋比較利益原則與一國參與貿易所能得到的利益 OBJECTIVES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知悉各種貿易障礙與其設立原因 比較小型開放經濟體課徵關稅與進口配額之影響 描述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角色 瞭解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制度 OBJECTIVES
21.1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主要在說明 貿易原因 一國為何與他國進行貿易的原因 貿易型態 為何進口這些商品和出口哪些商品 貿易利得 參與貿易對一國福利的影響
21.1 國際貿易 進口財(imports) 本國國民對外國購買的財貨與勞務 出口財(exports) 本國國民對外國銷售的財貨與勞務 貿易餘額(balance of trade) 一國在一段期間內進出口金額的差異
21.1 國際貿易 貿易順差或稱貿易盈餘(trade surplus) 貿易餘額大於零 貿易平衡(trade balance) 貿易餘額等於零 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trade deficit) 貿易餘額小於零
21.1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差異 主權國家的存在必有其國界,國界的存在區隔了商品或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且不同國家對國際貿易有不同的政策
21.1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 供給面因素 要素生產力的不同 若一國生產相同產量但所使用的生產要素比另一國少,則該國對此商品的生產技術優於另一國
21.1 國際貿易 供給面因素 要素稟賦不同 一國總是出口相對評價較低,進口相對評價較高的商品 自然的氣候與地理因素 某些產品在一定的氣候下或在一定的地區才能生產,或才能有較高的品質
21.1 國際貿易 供給面因素 不完全競爭 本國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則在規模經濟的考量下,為擴大產量可以較低價格出口該產品,但在國內市場收取較高價格
21.1 國際貿易 需求面因素 嗜好不同 就算兩國在供給面因素完全相同,也可能因為對商品的嗜好不同而產生貿易
21.1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封閉經濟體(closed economy) 完全自給自足、不與其他經濟體有經濟往來的經濟體 開放經濟體(open economy) 與其他經濟體有經濟往來的經濟體
21.1 國際貿易 貿易依存度(TD) 以(X + M) / GDP來測度,表示貿易對一國經濟的重要性 進口依存度: (MD) = M / GDP 出口依存度: (XD) = X / GDP
21.1 國際貿易 1990 — 2002年台灣貿易、出口與進口依存度
21.1 國際貿易 2002年台灣進出口貿易國(地區)名次表
21.2 貿易型態 貿易型態(pattern of trade) 一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或組合 我國將出口商品分為農產品、工業製品;將進口商品分為資本財、農工原料與消費品
21.2 貿易型態 我國產品進出口結構
21.3 貿易模型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 認為一國財富表現於所擁有金銀的多寡,主張政府採取政策追求貿易盈餘 亞當 史密斯(Adam Smith)主張 一國要提高財富或國力,應對貿易採取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讓貿易自由進行
21.3 貿易模型 絕對利益原則(the principle of absolute advantage) 就某財貨的生產而言,一國生產時所需使用的資源(絕對成本)比另一國低
21.3 貿易模型 產品的機會成本(生產1單位產出需要多少單位勞動) A國生產X財與Y財所需的勞動量比B國低,因此A國對X財與Y財具有絕對優勢
21.3 貿易模型 比較利益(或比較優勢)原則 「某國對某商品具有比較優勢」,乃指該國生產1單位某財貨所需放棄之機會成本,比其他國家來得低
21.3 貿易模型 比較利益(或比較優勢)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某國對某商品具有比較優勢」,乃指該國生產1單位某財貨所需放棄之機會成本,比其他國家來得低
21.3 貿易模型 就X財的機會成本而言: A國 B國 A國對X財具有比較利益
21.3 貿易模型 依據比較利益原則,各國專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利益的財貨,交換不具有比較利益的財貨 世界貿易利得 在各國專業生產其所具比較利益之財貨後,貿易後的世界產量組合比貿易前所增加的部分
21.3 貿易模型 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 某一財貨貿易後的國際相對價格或交換比率基本上會高於出口國生產此財貨的機會成本,而低於進口國生產此財貨的機會成本
21.3 貿易模型 A國的生產函數 B國的生產函數
21.3 貿易模型 李嘉圖模型中的生產可能線 國際相對價格必位於此兩國生產可能線之斜率之間
亞太區貿易競爭優勢大評比 經濟統計
21.3 貿易模型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product life cycle model) 引入(introduction)階段 創新企業總是先以本國市場為主要考量,因此,此階段該產品的進出口較少
21.3 貿易模型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成熟(maturation)階段 當新產品在創新國站穩後,創新企業會開始擴展國外市場,開始出口該新產品 已標準化(standardization)階段 產品已標準化,會考量授權國外廠商生產或直接至外國生產
21.3 貿易模型 產品生命週期
美韓FTA,韓流襲擊台灣 核心概念 貿易協定 全球視野
21.4 貿易政策 貿易政策(trade policy) 一國政府旨在影響該國之進口或出口的種種措施,一般將這些措施分為關稅與非關稅措施
21.4 貿易政策 貿易干預之原因 保護幼稚產業(infant industry) 認為若無保護則無法在國內市場與進口財相競爭,或無法在國際市場與他國相競爭
21.4 貿易政策 對保護幼稚產業之論點的質疑: 認定標準 保護期 被保護產業真能建立起來時,能獲取多少利益呢? 保護措施
21.4 貿易政策 提高就業 此論調最容易出現於所謂的夕陽產業或傳統產業的保護上 自給自足或國家安全 此論調常出現於主要糧食產業,或與國防相關產業的保護上
21.4 貿易政策 修正市場失靈 若國內某出口產業的生產或消費具有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則自由貿易並無法使資源配置達到最適 維持貿易公平性 人們不只要求不受管制的自由貿易(free trade),也要求公平貿易(fair trade)
21.4 貿易政策 貿易政策的措施 關稅(tariffs) 對進出口國境之商品所課徵的租稅 從價關稅(ad valorem tariff) 以進口財的價值(價格)為對象,按進口價格的某一百分比課稅
21.4 貿易政策 關稅 從量稅(specific tariff) 以進口財的數量為對象,每一單位進口數量課徵固定稅額 關稅配額(tariff quota) 按配額內與配額外的進口課以不同的稅率
21.4 貿易政策 非關稅障礙(non-trade barriers) 關稅以外,其他任何會妨礙貿易的措施 進口配額 限制某商品的進口數量,配額的極限等於禁止進口,乃量的管制
21.4 貿易政策 非關稅障礙 出口自動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VERs) 透過兩國政府間的非正式協議,出口國「自動」限制特定貨物出口至對方的數量
21.4 貿易政策 非關稅障礙 限制進口地區 某產品只准許或不准由特定地區進口 其他行政措施 如產地證明、進口憑證、檢疫檢驗和產品安全標準等規定
21.4 貿易政策 關稅與配額 關稅 一國對某產品是否具有國際價格影響力,會有不同的課徵關稅效果
21.4 貿易政策 關稅與配額 小國對國際價格無影響,關稅完全反映在國內價格上 大國由於具有價格影響力,課徵進口關稅降低需求,出口國需負擔部分,亦即國際價格會下降
21.4 貿易政策 部分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小國課徵進口關稅會使本國需求量減少、供給量增加、進口量減少 課徵關稅會使消費者剩餘減少、生產者剩餘增加、政府關稅收入增加、福利減少
21.4 貿易政策 福利減少分為兩部分 資源錯誤配置損失或生產扭曲損失 因為國內價格因關稅而上升,使資源錯誤的流到此財貨的生產 消費扭曲損失 因為國內價格上升使消費量減少所造成的總效用淨減少
21.4 貿易政策 關稅與配額分析
21.4 貿易政策 配額 假定小國對限定某進口財的進口數量(配額),由於小國無國際價格影響力,因此會使該進口財的國內供給線右移且右移幅度恰為此配額數量
21.4 貿易政策 配額 關稅與配額的等價(equivalence) 配額後的國內價格、生產量、消費量、進口量與課徵關稅下的結果完全相同 關稅下的政府關稅收入在配額下變成配額租(quota rent),由國外出口廠商取得
21.4 貿易政策 配額 對國內廠商而言,在配額下較易擬訂生產計畫 配額特租可能由政府收入變成相勾結的官商收入,或造成尋租(rent-seeking)活動,因此在執行成本上關稅比配額來的低
21.5 GATT與WTO 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之沿革 自1948年以來成為唯一管理國際貿易之多邊機制。迄今共舉行八次回合談判,其中以第七回合(東京回合)與第八回合(烏拉圭回合)談判最為重要,因該二回合之談判除包括關稅談判外,亦對其他之貿易規範進行廣泛討論
21.5 GATT與WTO GATT歷次回合談判簡表
21.5 GATT與WTO WTO之成立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乃當前最重要之國際經貿組織,迄至2006年共有149個會員。WTO各會員可將任何與WTO協定相關之貿易爭端訴諸具準司法性質之爭端解決機制,且其裁決對於各會員具有拘束力,故WTO實質上,可稱為經貿聯合國
入會關稅減讓 經濟統計
21.5 GATT與WTO WTO與GATT的差異
21.5 GATT與WTO WTO規範之基本理念與規範準則 無歧視之貿易 在對外關係上需對來自所有會員之貨品給予同等最優惠待遇之「最惠國待遇」(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在對內關係上則需對自會員進口之貨品給予與本國貨品同等待遇之「國民待遇」
21.5 GATT與WTO WTO規範之基本理念與規範準則 經由談判逐步開放市場
21.5 GATT與WTO WTO規範之基本理念與規範準則 經由對關稅與農業補貼之約束以及服務業市場開放之承諾等,建立市場開放之可預測性
21.5 GATT與WTO WTO規範之基本理念與規範準則 促進公平競爭 鼓勵發展與經濟轉型 WTO貿易與發展委員會提供技術協助給開發中國家及正進行轉型至市場經濟之國家
WTO香港會議的舊戲碼與新決議 核心概念 WTO爭端機制 全球市場開放 全球視野
21.6 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 反傾銷稅(anti-dumping charge) 傾銷 一國以低於正常價值(normal value)的價格出口其產品至他國 掠奪性傾銷(predatory dumping) 目的在於將競爭對手逐出市場,以建立獨占地位的傾銷
21.6 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 持續性傾銷(persistent dumping) 長期以低於國內價格的價格出口至國外市場 偶發性傾銷(sporadic dumping) 短暫的、偶發的,其目的在調節過多存貨的傾銷
台灣毛巾挑動了產業的末梢神經 核心概念 反傾銷 時間讀解
21.6 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 採取反傾銷措施的前提: 反傾銷稅 對傾銷產品除關稅外再課徵額外的稅 需有傾銷事實 被傾銷的產業有實質傷害或受到實質傷害之虞 傾銷乃造成該產業傷害的主因 反傾銷稅 對傾銷產品除關稅外再課徵額外的稅
21.6 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 平衡稅(countervailing duty) 反制補貼的措施,為抵銷他國政府對某產品之製造、生產、出口提供直接或間接補貼而設的特別稅
21.6 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 補貼之認定成立要件 為財務補助 為政府之措施 被補貼之企業因此而獲得利益
21.6 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 WTO對補貼的分類 禁止性補貼(prohibited subsidy) 對出口或優先使用本國產品而給予的補貼 不可控訴之補貼(non-actionable subsidy) 可控訴性補貼(actionable subsidy) 不屬於前述禁止性補貼及不可控訴性之其他特定性補貼
21.6 反傾銷稅、平衡稅與進口救濟 進口救濟 在某一輸入貨品數量增加到使國內生產相同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產業遭受到嚴重損害或有嚴重損害的威脅時,所採取的救濟措施 進口救濟是正常貿易下對進口突然增加之臨時性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