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基因定位常用的方法 Wilson于1911年将红绿色盲基因首次定位于X染色体上,开创了人类基因定位的先河.1968年,Donahue利用系谱分析的方法将Duffy血型基因定位于1 号染色体上,是人类首次在常染色体上进行的基因定位.20世纪70年代后,体细胞杂交重组DNA、分子杂交和PCR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基因定位的方法愈加先进,基因定位的速度、数量明显加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更加促进了基因定位的进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Advertisements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F 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1 )同位素原位杂交 (Isotop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70 年代 2 )非同位素原位杂交 (Non-isotopic.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Diagnosis of Genetic Disease 本章节重点 本章节重点  遗传病特有的诊断方法? 及其应用范围?  染色体检查适应症  基因诊断  产前诊断.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 、遗传病的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1. 单基因遗传病 2. 多基因遗传病 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二 ) 类型 :
DNA 的 结 构 DNA 的 结 构. 课 前 提 问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阶段: 2. 遗传物质的特点: 3. 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什么 ? 4. 如果噬菌体 DNA 用放射性 31 P 标记,请问, 在正常细菌体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 DNA 中, 是否全部含有放射性 31.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第十七章 基因组学与医学 GENOMICS AND MEDICINE 刘新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
aa AA Aa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是由基因决定的。 3.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NA重排的检测方法 马欣荣 高方远 康海歧.
染色体核型分析.
第二十二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医 学 遗 传 学 遗传病的诊断.
专题 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命题展望 1. 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第一章 基因工程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为什 么可以重新 长出新的 尾巴?.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基因突变 授课人:羊金华
植物生物技术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植物科学系.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及应用 一、遗传平衡定律
     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part 2) Hong-Wen Deng, Ph.D. Osteoporosis Research Center
第16章 基因诊断 王慧莲.
流式细胞术 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彭公峰
第四节 原位杂交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就是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已知核酸探针,通过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系统在组织、细胞及染色体上检测特异DNA或RNA序列的一种技术,是一种直接、简便的研究基因定位和表达的方法。 原位杂交的杂交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片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非放射性荧光染料直接或间接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DNA探针、寡
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的应用 朱伟珊 高通量测序 朱伟珊 东盛生物.
第二节 分子杂交及相关技术 。 分子杂交包括:DNA-DNA杂交,DNA-RNA杂交及蛋白杂交等。
Craig.Hanis,Ph.D. 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Hoaston 人类遗传学中心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四节、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第五节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医学实验技术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樊绮诗 教授.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第一节 人类染色体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第三节 染色体病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基因信息的传递.
裘馨氏肌肉失養症 湖口國小護理師王麗淑.
基因组学及相关组学 基因组学 后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组学 ---- 研究细胞、组织或整个生物体内某种分子(核酸、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节 基因定位常用的方法 Wilson于1911年将红绿色盲基因首次定位于X染色体上,开创了人类基因定位的先河.1968年,Donahue利用系谱分析的方法将Duffy血型基因定位于1 号染色体上,是人类首次在常染色体上进行的基因定位.20世纪70年代后,体细胞杂交重组DNA、分子杂交和PCR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基因定位的方法愈加先进,基因定位的速度、数量明显加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更加促进了基因定位的进程。 基因定位对提高人类对疾病产生的病因学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基 因:DNA的功能片段。 基因组:有机体全部DNA序列(它包括基因 外的非基因DNA序列),它是基因和 非基因DNA序列的总和。 基因定位:是用一定的方法将基因确定到染 色体的实际位置。

遗传做图:是以研究家族的减数分裂,以了解两个基因分离趋势为基础来绘制基因座位间的距离,它表明基因之间连锁关系和相对距离,并以重组率来计算和表示,以厘摩(cM)为单位。 染色体定位:只把基因定位到某条染色体上。 细胞水平上的基因图又称细胞遗传图 区域定位:从细胞遗传学水平,用染色体显带等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将基因定位到染色体的具体区带。

一、基因定位的方法 1、体细胞杂交法基因定位: 体细胞:即生物体除生殖细胞外的任一细 胞。 1)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也称细胞融合(cell infusion),是将来源不同的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新细胞。新产生的细胞称杂种细胞(hybrid cell),含双亲不同的染色体。

2)对象: 人的细胞 鼠类:大鼠、小鼠、仓鼠 3)杂种细胞的特点: 在繁殖传代过程中,人的染色体优先丢失,以至最后只剩几条或一条人的染色体,而啮齿类的染色体被保留下来。

4)原理: 细胞进行融合时,培养液中只有部分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还有大量未融合的双亲细胞。这就需要选择分离纯化杂种细胞。为此要创造一种只让杂种细胞生长繁殖而亲本细胞死亡的环境。这就要利用杂种细胞和亲本细胞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和代谢的差异来进行选择。其中最常用的是HAT选择系统。

HAT选择系统: 人的突变细胞株:缺乏HGPRT酶 小鼠细胞株:缺乏TK酶 两者融合培养于HAT培养基中 HAT培养基: H为次黄嘌呤,是HGPRT的底物,为DNA合成提供原料(核苷酸旁路合成原料) A可阻断正常的DNA合成(嘌呤及TMP合成受抑制) T在胸苷激酶(TK)的作用下生成胸腺嘧啶核苷酸,为DNA合成提供原料

因此在HAT培养基上 ①由于A的存在,正常的DNA 合成通路受阻 。 人细胞: ①由于A的存在,正常的DNA 合成通路受阻 。 ②同时由于HGPRT的缺乏,无法利用次黄嘌呤通过旁路合成DNA( 嘌呤合成障碍)

鼠细胞:由于A的存在正常的DNA合成通道受阻,有HGPRT可以利用次黄嘌呤合成腺嘌呤,鸟嘌呤,但由于无TK,无法合成胸腺嘧啶。(嘧啶合成障碍 )

将筛选出来的杂种细胞转移到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由于人和鼠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化和免疫学特性,Miller等运用体细胞杂交并结合杂种细胞的特征,证明杂种细胞的存活需要胸苷激酶(TK)。凡是含有人17号染色体的杂种细胞都因有TK活性而存活,反之则死亡,从而推断TK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上,这是首例应用体细胞杂交法进行的基因定位。

TK- HPRT+ TK+ HPRT- 鼠 X 人 鼠 人 鼠 人 HAT TK+ 鼠 人 17 3 TK+ TK+ HPRT+ 17 3 TK- 17 3

②克隆嵌板法(clone panel method) 根据不同杂种细胞保留或丢失的人染色体有时是重叠的情况,设计的一种简便而实用的基因定位方法。 克隆嵌板 杂种克隆 保留的人染色体 1 2 3 4 5 6 7 8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2.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 1)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最直接的基因定位方法之一,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胰岛素基因用此方法定位于11p15。 2)原理:碱基的互补配对,同源的DNA-DNA双链或DNA-RNA双链在一定条件下能结合成双链。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的DNA、RNA或与mRNA互补的cDNA作探针,可检测细胞基因组中的同源部分。

3)原位杂交的特点: 杂交在载玻片上的中期染色体上进行,而不是在溶液和膜上进行。所谓原位是指在标本上DNA原位变性,再与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物质(通常用3H)标记的已知核酸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来检测染色体上特异DNA或RNA顺序,用放射性颗粒在某条染色体的区带出现的最高频率或荧光的强度来确定探针的位置,从而准确地进行基因定位。

4)原位杂交的步骤 制备中期染色体 DNA原位变性 变性 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探针 杂交(在载玻片上) 洗膜 放射性标记:放射自显影 变性 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探针 杂交(在载玻片上) 洗膜 放射性标记:放射自显影 检测 非放射性标记:荧光染料与抗体或蛋白结合 记录杂交信号 结合染色体形态进行基因定位

5)荧光原位杂交 (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用特殊荧光素(dig或Biotin)标记探针DNA(Nick translation 标记法),变性成单链后与变性后的染色体或细胞核靶DNA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 FISH 优点:可用来作基因或特定DNA片段的染色体区 域定位。 缺点:必须在已知探针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单色FISH

多色FISH

3.连锁分析(Linkage analysis) 1)概念: 基因定位的连锁分析是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不同基因相互连锁成连锁群的原理,即应用被定位的基因与同一染色体上另一基因或遗传标记相连锁的特点进行定位。

2)重组值(recombination fraction) 是基因定位时两个基因间遗传图距的量度,即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如果两个基因间有1%的重组值,其遗传图的距离为1厘摩。(centimorgan,cM) 3)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 用连锁分析发法进行基因定位需要已知的记忆内作为遗传标记,这些标记按孟德尔方式遗传,标记位点应是多态的。

致病基因和标记座的连锁

遗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遗传座位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且各个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皆高于1%。 常用的遗传标记: ①ABO血型 蛋白多态 ②血清蛋白泳动学改变 ③HLA ④RFLP 小卫星DNA:VNTR 6-12个核苷酸 DNA多态 ⑤VNTR 微卫星DNA:STR2-6个的VNTR ⑥ SNPs

二、基因克隆 致病基因克隆有两种基本策略 功能克隆 定位克隆 1、功能克隆(functional cloning) 是利用疾病已知的遗传损伤而引起的生化功能如蛋白质氨基酸缺陷的信息,进行基因定位,进而克隆该基因.

2、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是先进行基因定位作图,然后找到来自该定位区的基因并进行克隆,在此之后才能明确该基因的功能. 功能克隆和定位克隆的比较: 在传统的功能克隆中,基因功能的研究先于基因鉴定.在定位克隆中,基因定位在先,最后再鉴定基因.基因已鉴定后,可以进行基因功能的选择性研究.

定位克隆鉴定的第一批基因利用了特定基因座的染色体畸变,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的克隆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 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遗传性缺陷所致的进行性肌萎缩的致死性神经肌肉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3500,XR遗传。 主要症状:通常3---5岁发病,开始走路不稳,鸭型步态,上楼梯困难,Gower征阳性.进行性肌萎缩伴有腓肠肌假性肥大,10多岁下肢瘫,一般在20多岁之前死于心衰或呼吸衰竭.

DMD基因克隆的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对几个女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每个病例受累的常染色体不同但在X染色体上的断裂点总是p21。 同时一个无任何遗传缺陷家族史的男孩被发现患有DMD等4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在这个独一无二个体的引发下,经过仔细的遗传学研究,最终发现了Xp21.1的微小缺失。

DMD女性患者的核型

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易位时X染色体失活的结果

两个研究小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克隆了DMD基因: 一组是通过X常染色体易位,克隆了该基因的一部分。 另一研究组使用有Xp21.1微小缺失的男孩的DNA,利用消减技术,获得了在正常X染色体存在而在这个男孩DNA中缺乏的DNA克隆片段。

一名患有DMD等4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男孩存在Xp21.2的微小臂内缺失

多重PCR筛查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