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渗透蒸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渡黑水溝 郁永河. 2 戎克船:是明末清初時期往返兩岸的主要交通工具 ∗ 1. 關於台灣的開發歷史,我們到底了解多少呢?不妨試著說出 就我們所知有關台灣開發史的故事、小說、電影、音樂與大 家分享。 ∗ 2. 什麼是黑水溝?黑水溝為什麼會成為大陸移民渡海來臺時最 大的威脅? ∗ 3. 有聽過「六死三留一回頭」、「有唐山公,無唐山嬤」這兩.
Advertisements

“ 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盘子装的是什么食物,而 且更要关心每种食物的最佳进食时间! ” 这是英 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饮食法则! 这是因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钟 ” , 只有遵 从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条!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会怎么做呢?先吃鱼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后喝汤、
“ 你不僅要關心自己的盤子裝的是什麼食物,而 且更要關心每種食物的最佳進食時間! ” 這是英 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飲食法則! 這是因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鐘 ” , 只有遵 從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條!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會怎麼做呢?先吃魚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後喝湯、
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課,當我們上到水溶液單元時,老師指導我們石蕊試紙可以測試水溶液的酸鹼性,藍色石蕊試紙遇鹼性 水溶液不變色,遇酸性水溶液時變紅色;而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水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水溶液時不變色。 可是,滴入醋水溶液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部分竟然消失不見了,紅色石蕊試紙應該不變色卻出現藍紫色,怎麼會這樣呢?
茶叶基本知识 徐南眉.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最早发现了茶、利用了茶,世界上其他国 家是从中国引入了茶树和制茶、饮茶的方 法,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人 民的健康饮料。茶从最初的药用到饮用, 从煎煮饮用到现代沏茶品茶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在世界的东方,茶不但是 饮料,还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
氨基酸转换反应 ( 一 )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一. 目的 :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 床诊断中的意义,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 法。 二. 原理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转换酶也称转氨酶, 能 催化 α – 氨基酸的 α – 氨基与 α – 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 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
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 同学们仔细看看双黄连口服液、甘草合剂等液体制剂说明 书中【成分】一项包括那些? 2 .大家想想芬达葡萄糖汽水配料中都有什么? 说明书中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蔗糖、糖精钠、 苯甲酸钠、柠檬黄、羟苯乙酯等物质的出 现。这些东西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了?大 部分液体药剂的溶剂多用水,以水为溶剂.
幾米 作業 1 飛上天空 我想飛上天空 遨遊在無際的天空 美麗的天空 漂亮的天空 這終究只是夢…… (李高仰)
化學期末報告–人體的酸鹼平衡 工作分配: 組別:第5組 班級:自控一甲 組長:4A012134羅振元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常州工学院  理学院党总支 2014年3月.
乘势而上再谱发展新篇章 -2012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开启新征程 点燃中国梦 开启新征程 点燃中国梦 ——学习、领会2013年全国“两会”精神.
改名台南大學實地訪視簡報
第七章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学科.
液体药剂 药剂教研室.
第十章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2000年11月2日.
中枢兴奋药-黄嘌呤生物碱类.
第四章 粉底的認識與運用 4-1 認識粉底 4-2 粉底色彩與臉型的修飾 本章圖片來源:殷禮維繪 彩妝用品——林建銘拍攝.
项目九 日用化学品简介.
第五章 软膏剂.
化學與生活 教師:林維莉.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称为危害。 危害按其性质划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各位弟兄姐妹,主內平安! 請將手機關靜音,帶著敬虔的心來到上帝的面前!
泰宁小学 六(2)班 林丹敏 早恋?!.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如何发现安全隐患与违法行为线索
柠檬汁 让你健康又美丽 四(3) 赵起震.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授课内容 学习小 结
尾矿库综合调查 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中心.
天府欧城“星光儿童乐园” ---项目计划书 此为机密文件。 天府欧城.
水 与 生命.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十面“霾”伏 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第九组 组员:李亮亮 许静 赵凯丽 何敏 张艳欣 付幻菱 陈京萍 王诗雨.
如何对付脏空气.
药剂学 第八章 浸出制剂 药物制剂教研室.
知识竞赛 欢迎同学们参与低碳生活知识竞赛 指导教师:丹赵路中学 王同有.
内容提要 全文朗诵 随文注释 整篇翻译 重点提示 参考文献 自测练习 不失人情论 李中梓 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
主題 : 飲食安全 主講人:護士黃淑美 ..
皮肤病基础 西畴县皮肤病防治站.
第十二章 软膏剂.
第五节 靶向制剂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1.掌握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基础 2.学习靶向制剂的分类
教師執行計畫案聘任助理說明會 (勞務型、學習型申請方式說明)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复习提纲.
水腫的原因 徐淑娟護理師 PM.
中国未成年人法制安全课程 雾霾哪里来? 初中段 第七讲.
预防龋齿 从我做起.
微孢子虫生物研究.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第十九课 南吕•一枝花 不 伏 老 关汉卿.
食物中毒及预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新版介绍 李开祥.
中药注射剂 中药制剂学教研室 刘 莉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第十一章 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前言 大量使用能源雖提升人類的物質文明,卻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禍害---酸雨。 右圖所見是亞洲地區的酸雨量, 可想而知全世界的酸雨量是多麼的嚴重,所以我們希望藉著這份報告,加強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藉此減少酸雨的危害,令人們不會再被酸雨威脅。
第二节 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一、干制原料涨发的概念 二、干制原料涨发的工艺流程 三、干制原料的涨发方法 四、干制原料涨发的基本要求.
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于此,有志者固不以彼而易此也。
何俊賢教學資料.
第二章 甜味料与酸味料 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食糖为主的天然甜味料,几种重要的人工甜味料和酸味料的加工特性及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很好地运用这两类原料。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物理学专业 光学实验绪论 主讲人:路莹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9年3月.
执业药师之路—— 有我陪你 在线自习室 主讲:董老师.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2.1 概述 液体制剂的概念 液体制剂: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通常是将药物(固体、液体、气体),以不同的分散方法(溶解、胶溶、乳化、混悬等方法)和不同可分散程度(包括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和微粒状态)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 104學年度家長代表大會 主持人:張健家會長 時間:104年10月3日(星期六)上午10時0分 地點:行政樓二樓會議室.
试乘试驾团购执行方案(模板) 单 位:经销商名称 时 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省级研训报告会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主讲人: 崔敏 陕西省教育厅.
蛋白质等电点的应用 化学系化学专业2班 罗佳
台東縣筆硯公文製作流程 筆硯版本為 製.
药剂学实验 实验二 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
第6课 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1.3.3 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凤阳县第二中学 柳家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9 渗透蒸发

主要内容 1 2 3 4 渗透蒸发的原理和特点 渗透蒸发膜及膜材料的选择 影响渗透蒸发因素 渗透蒸发的应用

渗透蒸发 (Pervaporation,PV) : 又称渗透汽化,即通过渗透蒸发膜,在膜两侧组分的蒸气分压差作用下,使液体混合物部分蒸发,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膜分离法。 图9.1 渗透蒸发过程

技术发展沿革: 1917年:“渗透蒸发”一词最早出现; 20世纪50~60年代:分离液体混合物,如水-乙醇-异 丙醇三元恒沸物; 20世纪70~80年代初:能源危机促进渗透蒸发的发展; 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中最重要的分离技术之一。

1 渗透蒸发的原理和特点 1.1 分离原理 适用范围:液体混合物(恒沸物); 膜的类型:渗透蒸发膜; 推动力:蒸气分压差; 膜的选择性:物质在膜中的溶解度(热力学性质)和扩散速率(动力学性质);

1 渗透蒸发的原理和特点 1.2 渗透蒸发的特点 渗透蒸发与常规分离结合,扬长避短。 选择性好,特别适合分离沸点接近和含量低的物质; 过程操作简单,但能耗较高; 分离过程中对膜不仅无损害,而且有利于提高膜的性能和寿命; 与反渗透等相比,通量非常小。 渗透蒸发与常规分离结合,扬长避短。

2 渗透蒸发膜及膜材料的选择 2.1 渗透蒸发膜的分类 (1)根据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亲水膜 用于有机溶液的脱水; 含氮原子的壳聚糖衍生物、聚烯丙基胺; 羟基、氨基 处理能力强,水通量可达2170 g/(m2.h)

亲油膜 对于乙醇-水体系,优先透过乙醇; 用于水的纯化、污染控制和有机物回收; 改性硅橡胶、改性聚三甲基硅基丙炔膜;

(2)根据膜结构的不同 对称均质无孔膜:孔径在1nm以下,结构致密,通量较小; 非对称膜:活性皮层和支撑层为同种材料; 复合膜:活性皮层和支撑层的材料不同; 浸涂法 界面聚合法 离心交换膜

2.2 膜材料的选择 影响分离组分对膜的渗透通量的主要作用力: 三维溶解度参数(δ) δ2 = δd2+ δp2+ δh2 吸引力 排斥力

组分与聚合物之间的溶解度差值: Δδm,i =[(δd,m-δd,i)2 + (δp,m-δp,i)2 + (δh,m-δh,i)2]

3 影响渗透蒸发的因素 温度 压力 膜后真空度 料液组成 流动状态

4 渗透蒸发的应用 从液体有机物中脱除水分

从水中除去有机物 有机物/有机物的分离 蒸气渗透

发酵液 加热;pH值; 凝聚和絮凝; 助滤剂 细胞的破碎 预处理 初步纯化 过滤、离心、膜分离、萃取 高度纯化 成品制备 生物产品

第十章 溶剂萃取

主要内容 1 2 3 4 5 概 述 理论基础 乳化和去乳化 萃取的过程和方式 离子对/反应萃取

1. 概述 1.1 萃取的概念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 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萃取剂:用于从原料中提取目标产物的流体(或萃取过程中加入的第三组分) 萃取液 : 以萃取剂为主,含有较多溶质的相。 萃余液:以原溶剂为主,且含有少量萃取剂和溶质的相。

1.2 萃取的步骤: 萃取剂与料液充分混合; 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相; 脱除萃余液中残留的溶剂。

1.3 萃取分离的特点 (1)选择性 (2)能与其他需要的纯化步骤(如结晶、蒸馏)相配合 (3)减少由于降解(水解)引起的产品损失; (4)可从潜伏的降解过程中分离产物; (5)适合不同规模的生产 (6)传质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1.4 萃取在生物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根据萃取物的分子大小: 小分子类:抗生素、有机酸 方法:传统的萃取方法 大分子类:酶、抗体、蛋白质 方法:双水相萃取、反胶束萃取等

2 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2.1 分配定律 分配系数: a.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 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常数。 b.公式: c. 前提条件 (1) 稀溶液;(2) 溶质对溶剂互溶没有影响;(3) 必须是同一分子类型,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2.2 分离因子α 同一萃取体系中,同一萃取条件下,两种组分分配系数之比。

例题: 反应液中含A和B两种溶质,25℃条件下,用正丁醇进行萃取,KA为0.1,KB为2.0; 用二氯甲烷萃取时,KA为5.0,KB为2.0。想一下哪种萃取剂更适合A和B的分离?为什么?

2.3 萃取剂的选择 (1)利用溶解度参数理论 (2)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 低极性 或非极性溶剂中; 物质的极性可以测定介电常数进行评价。

2.4 弱电解质的萃取过程与水相的特性 (1)离子对改变溶质 四丁基胺的氯化物用氯仿萃取时,K=1.3; 将乙酸钠加入后,K=132

(2)调节pH值来改变溶质的性质 青霉素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分配的三个特点: 仅游离酸可在水相和有机相间发生分配; 萃取时不发生青霉素的电离; 在有机溶剂中青霉素不发生离解;

1 K = K0 1 + 10pH-pKa 分配系数与电离平衡常数间的关系: 已知Ka=10-2.75: 当 pH < 1.0 时,K = K0 ; 当 pH介于1-5之间时,K值由上式计算得出; 当 pH > 5.0时,K随着pH值的下降而下降。

3 乳化和去乳化 乳化: 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分散相)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互不相容的液体(连续相)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形成的液体称为乳状液或乳浊液。

3.1 乳化的本质 表面活性剂的存在; 表面张力下降; 自发过程 思考: 乳浊液和悬浮液的区别?

3.2 乳状液的类型及其消除 (1)类型 水包油(O/W):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大于亲油基团; 油包水(W/O):亲油基团大于亲水基团; 工业上常用亲憎平衡值(HLB)表示。

(2)乳状液的消除方法 加热、稀释、吸附 离心或过滤(乳化现象不严重 ) 加入电解质,破坏乳状液双电层 顶替法 凝聚或絮凝等预处理

4 萃取的方式 4.1 操作步骤 (1)混合:分液漏斗和搅拌罐; (2)分离:离心机; (3)溶剂回收:蒸馏设备。

4.2 萃取的方式 (1)单级萃取 特点: 操作简单、快速; 但对分配系数不大的产物分离时回收率低

(2)多级错流萃取 特点: 混合分离器1 混合分离器2 混合分离器n 料液 溶剂 萃余液 ….. 萃取液 回收率较高; 但溶剂用量大,产物浓度低、能耗较大 。

(3)多级逆流萃取 特点:萃取效率高,萃取相中目标产物浓度高;溶剂用量少。

(4)分馏萃取 料液从中间位置引入,进料部位将萃取流程分为萃取段(左边)和洗涤段(右边)。 特点:萃取效率高,目标物纯度高

(5)离子对/反应萃取 a. 概念 离子对/反应萃取就是使目标溶质与溶剂通过配位反应、酸碱反应或离子交换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配合物,易从水相转移到有机溶剂中。

b. 萃取剂的类型: 有机磷类萃取剂: 磷酸三丁酯(TBP); 氧化三辛基膦(TOPO) 胺类萃取剂: 三辛胺(TOA); 二辛胺(DOA)

c. 稀释剂的要求 分配系数:萃取时1.0,反萃取时0.1; 选择性: 毒性 水溶性 黏度和密度 第三相的形成

5 液-固萃取 5.1 定义: 用萃取剂S自固体中溶解某一种溶质的单元操作。 5.2 浸取条件: 溶液相的溶质浓度小于固体相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5.3 浸取机理-分子在固体相和溶液相的扩散 (1)S:固液界面→扩散至固体内部 (2)A:固体内溶质溶解→液相 (3)A:固体相内部溶液→扩散固液界面 (4)A:固液界面→液相主体扩散

5.4 影响浸提的因素 (1)固体物质的颗粒度-适中 :粒度越小,接触面大,扩散速率大,浸出效果好;但粒度太小,流体阻力大,不利浸取 (2)溶剂的用量及浸取次数-少量多次 (3)温度:T升高,溶解度增加,粘度低,浸取率高;T太高,杂质浸出量增高 (4)浸取的时间-适当 (5)搅拌 (6)溶剂的pH:

思考题: 概念: 分配系数,分离因素,HLB值;乳化。 2. pH对弱电解质的萃取有何影响? 3. 发酵液乳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如何去除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