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原核生物病毒 植物病毒 人类和脊椎病毒 昆虫病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第4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Heredity and Variation
第三章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
实验性质:综合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实验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陈兴都
第七章 病毒和亚病毒 主讲人:刘石泉.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DNA分子的复制 Ⅱ 4.基因的概念 Ⅱ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结论 3.DNA分子的结构及碱基有关的计算.
第三章 病毒.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毒学诊断 真菌学诊断.
MICROBIOLOGY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 的 复 制.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通过前面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那么,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这一节,我们将随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来探索究竟什么是遗传物质。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第5章 Heredity and Variation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遗传变异类型 遗传型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型变异(表型变异) 遗传性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基因改变 + - 遗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呼伦贝尔学院优秀课 第 三 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Virus and subvirus 高明华 呼伦贝尔学院.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5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The regular mechanism of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1、2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三章 非细胞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噬菌体.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第 三 章 病毒和亚病毒.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ATP SLYTYZJAM.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必修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助学课件 病 毒.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DNA 的 复 制.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李斯特氏菌在牛津琼脂(OXA agar)上典型特征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原核生物病毒 植物病毒 人类和脊椎病毒 昆虫病毒

噬菌体 噬菌体(phage,bacteriophage)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bacteriophage),噬放线菌体(actinophage)噬蓝细菌体(cyanophage)等。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原核有原核生物的地方就有相应的噬菌体。 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有原核生物的地方就有相应的噬菌体

噬菌体

噬菌体种类 主要为六种主要形态 ①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 ②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 ③C型,dsDNA,非收缩性尾 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⑥F型,ssDNA,丝状,五头尾

噬菌体构造

1.噬菌体的繁殖  一个典型的噬菌体的侵染细菌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染阶段、增殖阶段和成熟阶段。

感染阶段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噬菌体先通过溶菌酶的作用在细菌的细胞壁上打开一个缺口,尾鞘像肌动球蛋白的作用一样收缩,露出尾轴,伸入细胞壁内,如同注射器的注射动作,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吸附

吸附于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

吸附于大肠杆菌性毛上的噬菌体

(2)侵入(penetration) 侵入又称病毒内化,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  不同的病毒-宿主系统的病毒侵入机制不同。     T4通过尾丝吸附于宿主E.coli 表面。吸附后,由于基板受到构象上的刺激,中央 孔开口,释放溶菌酶并水解部分细胞壁,接着尾鞘蛋白收缩,把尾管插入宿主细胞中。

侵入 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细胞壁产生小孔;  尾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增殖阶段: 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细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体逐渐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地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的形成是借助于细菌细胞的代谢机构,由本身的核酸物质操纵的。

据观察,当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细菌的细胞质里很快便充满了DNA细丝,十分左右开始出现完整的多角形头部结构。噬菌体成熟时,这些DNA高分子聚缩成多角体,头部蛋白质通过排列和结晶过程,把多角形DNA聚缩体包围,然后头部和尾部相互吻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成熟阶段 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感染细胞,可以直接看到细胞的裂解现象。T2噬菌体在37 ℃下大约只需四十分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

释放 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破裂的现象称之为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 自外裂解是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方式。  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作裂解量(burst size)。      丝状噬菌体(如M13或fd)不杀死细胞,子代毒粒以分泌方式不断从受染细胞中释放,并同时完成毒 粒的组装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负菌落称噬菌斑。可用作噬菌体的鉴定指标,也可用于纯种分离和计数。

效价(滴度Title)-------是微生物或其产物、抗原与抗体等活性 高低的标志。 噬菌体效价--------指噬菌体的浓度,即每毫升样品含噬菌体的个数。通常是在含敏感菌的平板上形成噬菌斑进行噬菌体的计数,以每毫升中含有的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ml或pfu/ml)表示其效价。

噬菌体效价测定法 一. 点滴法 1. 将指定之寄主细菌以液体培养法于适当温度下培养,一般培养16~24小时。 2. 取300 μl 寄主细菌悬浮液加入5 ml 冷却至45℃的0.7﹪琼脂培养基中,均匀混合后立即平铺于已凝固的1.8﹪琼脂培养基上,并静置30分钟以上使其凝固。 3. 以1% peptone为稀释液,将噬菌体原液做10倍序列稀释,一般稀释至107倍即可。 4. 将平板划分为八个区域,以pipetman取不同稀释倍数之噬菌体稀释液各 1 μl,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区域上。 5. 将平板置于适合的温度下,一般培养8~24小时,待溶菌斑产生后观察并计算其数目。一般噬菌体浓度太高的区域会融合成一个大的溶菌斑,而浓度适中的区域会形成肉眼可观察的溶菌斑。 6. 噬菌体效价 (pfu/ml)=溶菌斑数×稀释倍数×取样量折算数

噬菌体效价测定法 二. 双层琼脂培养法 1. 将指定之寄主细菌以液体培养法于适当温度下培养,一般培养16~24小时。 2. 以1% peptone为稀释液,将噬菌体原液做10倍序列稀释,一般稀释至107倍即可。 3. 取噬菌体稀释液100 μl 与寄主菌液300 μl均匀混合,静置15分钟使其感染。 4. 将上述混合液加入5 ml 冷却至45℃的0.7﹪琼脂培养基中,均匀混合后立即平铺于已凝固的1.8﹪琼脂培养基上。 5. 将平板置于适合的温度下,一般培养8~24小时,待溶菌斑产生后观察并计算其数目。 6. 噬菌体效价 (pfu/ml)=溶菌斑数 ×稀释倍数 ×取样量折算数

一步生长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步骤:  a.用噬菌体的稀释液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  b.数分钟后,加入抗噬菌体的抗血清(中和未吸附的噬菌体);  c.将上述混合物大量稀释,终止抗血清的作用和防止新释放的噬菌体感染其它细胞;  d.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噬菌体效价(对噬菌体含量进行计数);  f.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潜伏期(latent phase) 裂解 期(rise phasse) 平稳期(plateau phase) 裂解量(Burst phase)

(1)潜伏期(latentphase)      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故整段潜伏期中没有一个 成熟的噬菌体粒子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不同病毒的潜伏期长短不同,噬菌体以分钟计,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以小时或天计。

(2)裂解期(risephase)      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的一段时间。      噬菌体的裂解量一般为几十到上百个,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可达数百乃至上万个

(3)平稳期(plateau)      指感染后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病毒的特点:对宿主具严格专一性,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

4.溶源性(lysogeny)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噬菌体DNA 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的复制而进行 同步复制,温和噬菌体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溶源性 (2)溶源菌的显著特性 ①溶原性是溶源菌的一个极稳定的遗传特性 ②自发裂解(spontaneous lysis) ③ 诱导(induction) ④ 免疫性(immunity) ⑤ 复愈 ⑥ 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

⑤ ★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史比较: 裂解性循环 增殖 成熟 裂解 吸附 侵入 多次循环 自发或诱导 同步复制 整合 溶原性循环

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如E.coli的  、P1、P2,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P22等。 ★原(前)噬菌体(prophage)----处于整合态的噬菌体核酸。 ★温和噬菌体的特点——1.其核酸的类型都是 dsDNA; 2.具有整合能力;3.具有同步复制能力。

★温和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 就目前所知,所有温和噬菌体的核酸都是双链DNA。按照温和噬菌体DNA与细菌DNA结合部位的不同,又可将其分成两类: ①只有一个特定结合部位的温和噬菌体: 如: 大肠杆菌的  噬菌体 ②具有多个或不定部位的温和噬菌体: 如: 大肠杆菌的P1噬菌体 鼠伤寒沙门氏菌 P22 噬菌体 。

⑦溶源菌有以下特性: ☆可稳定遗传,即溶源菌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原性的。 ☆自发裂解和诱发裂解(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在能力) ☆具有抗同原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 ☆溶源性细菌的复愈 ☆获得新的生理特性(溶源性转变) ☆局限性转导

溶源菌的识别 检验某菌株是否为溶源菌的方法,是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然后与上层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成菌落。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菌落周围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独特噬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