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臺灣的梅雨研究 大氣科學研究導論 主講人:陳 泰 然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專利師考照班 師資介紹 高苑科技大學 研究發展處 專線服務電話 陳小姐 校內分機 1701.
Advertisements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我們共同關心的議題 陳 泰 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通識講座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手术切口的分级与抗菌药物的应用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感染管理科 沈 锋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莫札特音樂中心親職講座 主題:親子數學好好玩 時間:94年5月21日星期六下午2:00~3:30 地點:莫札特音樂中心演奏廳 主講:邱韻如(長庚大學 通識中心) 歡迎國小階段的小朋友及家長一同來體驗親子數學的樂趣。 請帶鉛筆、橡皮擦、剪刀 May Sun Mon Tue Wed Thu.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專題講座
行政訴訟法 李仁淼 教授.
探析台灣地區醫師繼續教育提供者之意見與態度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周星驰电影鉴赏.
產業交流:幸福職場機制分享(依姓氏筆劃順序)
氣團與鋒面.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二技).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 學術副校長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任課老師:黃如華 任教年資19年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教室分機:827
台灣梅雨及其災害 四商三B 羅閔穗D 方姝婷D 黃靖惟D 洪琬琳D
95年度... 油品行銷事業部五股供油中心桃園煉油廠~汐止市內溝溪管線詳細路徑示意圖 紅藍綠三色線條為管線路徑 TS 2017/9/13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課程大綱 衛星通信與導航 96年度第一學期(四技).
臺灣的氣候 劉辰秋 製作.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Reporter: Prudence Chien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四年級 中 文 科.
長庚大學醫放系96級 物理影像所第二屆畢業生 蔡瑜嬫
如何兼顧教學研究服務並追求卓越 陳 泰 然 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海洋環境學院 一、四十年任教臺大之所聞、所見、所思
第三章 危害與操作性研究.
陳 泰 然 話說臺灣的梅雨 臺大校友會講座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Yu-Chen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 新校舍符合永續建築 廚房新建工程 忠孝、仁愛、中正、至善樓修繕工程.
授課教授:石文傑 博士 報 告 人:施金橐 學 號: 日 期:98年03月06日
組長:4990J163 邱文中 組員:4990J093呂建篁 4990J165 李順發 指導老師:周榮芳
台灣雖地處低緯度地區,四季變化不明顯,但仍可感受到四季的不同。
1999 Chi-Chi Earthquake (ML=7.3 MW=7.6)
暖季弱綜觀強迫下 中北台灣 午後對流活躍度與發展速率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政府採購法 第四章 履約管理 報 告 人:郭明恩 政府採購法及其子法相關規定 本法 第四章(§63~70)【8】
註:應在1280x 色之顯示器,PowerPoint 50%之顯示比例,
授課老師 : 卓大靖 博士 學 生: 游凱綸 學 號: M 通訊與導航工程系 系統工程與整合實驗室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3/01
陳 正 宗 Jeng-Tzong Chen, Ph.D. 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島嶼地形對颱風路徑偏折之影響 Huang, Y.-H., C.-C. Wu and Y. Wang 2011: The
PSoC(Programmable SoC)的架構與優勢
(Mesoscale Meteorology)
Statistics of Heavy Occurrences in Taiwan
資訊與視覺研究室 指導老師:吳文言 教授 孫志彬 教授.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第11章 地表風系與氣候分類.
劇烈天氣變化 豪雨的成因.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2020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 --主講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楊能舒校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口試
風 風就是流動的空氣 風向: 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由風向標 量度 2. 風速: 氣壓之間的差異愈大,風速愈高。 由 風速計 量度.
氣狀污染物控制實驗室 實驗室管理人:張宗良 老師
Progress report Idealized 3-D squall line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準理想中尺度對流系統中的動量傳輸 Mahoney, K. M., G. M. Lackmann, and M. D. Parker, 2009: The role of momentum transport in the motion of a quasi-idealized mesoscale convective.
108學年度經費預算 編製日程表 報告人: 許淑群 報告日: 108年01月14日.
主 講 人: 任 立 中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講題:臺灣的梅雨研究 大氣科學研究導論 主講人:陳 泰 然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時間:2014年 5月 28日(星期三) 下午 2:20 – 3:10 地點:大氣系A108

* 東亞季風與梅雨 * 極鋒與梅雨鋒 * 豪(大)雨預報能力 * 梅雨鋒面系統 * 台灣地區中尺度實驗(TAMEX;追雨計畫) * 30年來與近年來的研究 * 天氣研究室研究簡介

東亞季風與梅雨 台灣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四季分明、天氣多變,各季節均有災變天氣。 歐亞大陸 太平洋 中緯度系統 東 北 季 風 西 南 鋒面 中央山脈 熱帶系統(颱風) 100E 110E 120E 130E 140E 40N 30N 20N 東亞季風與梅雨 台灣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四季分明、天氣多變,各季節均有災變天氣。

2007年5月18日20時 華南與台灣梅雨季(5月中旬 – 6月中旬)

2006年6月23日1時 日本梅雨季(5月下旬 – 6月下旬)

2007年7月9日9時 長江流域梅雨季(6月中旬 –7月中旬)

2007年7月19日6時 韓國梅雨季(7月中旬 – 8月中旬)

2007年2月7日9時 L 極鋒

極鋒與梅雨鋒 氣團與鋒面(挪威學派) ▽T, ▽q, ζ, D, ω, , , 主要差異:▽T, ▽q :季節、緯度、天氣

Mei-Yu Front (MYF) Some are similar to midlatitude polar fronts. (Trier et al. 1990, Mon. Wea. Rev.) Most other cases: weaker horizontal temperature gradient, strong cyclonic shear. (Akiyama 1973, Pap. Meteor. Geophys.; Kato 1985, J. Meteor. Soc. Japan) Chen and Chang (1980, Mon. Wea. Rev.): struc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ections of MYF.

The western section of MYF Chen and Chang (1980, Mon. Wea. Rev.): Similar to tropical disturbance: quasi-barotropic warm core structure, weak ▽T, strong wind shear. Kuo and Anthes (1982, Pap. Meteor. Res.): Relative vorticity can be utilized as an indicator for frontal intensity. Cho and Chen (1995, J. Atmos. Sci.): strong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with mature MYF, Mei-Yu frontogenesis by CISK.

豪(大)雨預報能力 C  F T得分: 前估: 偏倚: 後符: T得分之概念示意圖。F為預報定量降水的範圍, 為觀測到的定量降水範圍,C為正確預報範圍 T得分: 前估: 偏倚: 後符:

中央氣象局豪(大)雨預報能力 綜觀尺度過程 V.S. 中尺度過程 TS 前估 後符 颱風 梅雨 梅雨季豪(大)雨:對中尺度過程缺乏了解 0.60 0.68 0.85 梅雨 0.17 0.20 0.57 綜觀尺度過程 V.S. 中尺度過程 梅雨季豪(大)雨:對中尺度過程缺乏了解

{ 數學方程:非線性 參數化:輻射、亂流、對流 觀測資料:不完整、誤差 預報能力受限

梅雨鋒面系統:鋒面、鋒面低壓、低層噴流(LLJ) (a) 0000 UTC 6 Jun (b) 1200 UTC 6 Jun (c) 1800 UTC 6 Jun (d) 0000 UTC 7 Jun 2003年6月6日(a) 0000、(b) 1200、(c) 1800及7日(d) 0000 UTC之850 hPa高度場(實線,間距為10 gpm)、溫度場(虛線,間距為1℃)及風場(細風標,全、半桿分別為5、2.5 m s-1,陰影區為風速  12.5 m s1)之分布;粗風標為探空觀測,粗虛線為850 hPa梅雨鋒面位置。

台灣地區中尺度實驗計畫(TAMEX;1983–1992) 1981年5月28日 豪雨 / 暴洪事件:百億新台幣災害損失 1981 1982 1983 1986 國科會推動 防災研究計劃 TAMEX計畫向國科會提出 1983–1986年 TAMEX規劃階段 台灣:5學術單位+3氣象作業單位(CWB, CAF, and CAA) / 40位專家學者 美方:15所大學+4研究單位 / 50位教授、科學家及專家 1987年實地作業階段前重要事件

1985年2月7日TAMEX規劃小組訪問NCAR與該單位主要主管及科學家合影

1985年2月7日上午TAMEX 規劃小組赴NCAR訪問,陳泰然教授在對流風暴組(CSD)做科學實驗構想報告。

1985年2月7日下午TAMEX 規劃小組赴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訪問,陳泰然教授在大氣科學系做科學實驗構想報告。

1986年9月3日台美雙方代表於NCAR召開第3次TAMEX工作會議時合影

1988年起TAMEX之基礎研究重要事件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2月9–11日 研討會 / NCAR 6月22–30日 研討會 / 台北 9月24–26日 12月3–6日 國際中尺度氣象與TAMEX研討會 / 台北 11月 TAMEX 於Mon. Wea. Rev以專刊形式發表科學成果 12月 TAMEX 於TAO以專刊形式發表科學成果 1993 4月26–30日 國際中尺度研究與TAMEX計畫回顧研討會 / 台北 1988年起TAMEX之基礎研究重要事件

1988年起TAMEX之作業 / 應用研究重要事件 1989 1990 1991 1992 11月22日 預報實驗規劃小組成立 12月15日 預報實驗計畫辦公室成立 12月30日 預報實驗8個工作小組成立(60人) 2月26日–3月3日 台 / 美規劃會議(I)/ 台北 5月14日 重新整合工作小組與訓練團隊 12月17日 美方顧問團隊成立(6人); 增為10個工作小組(80人) 4月22–23日+5月1–3日 台 / 美 規劃會議(II) / 台北 5月19–6月20日 先驅實驗 / 中央氣象局 6月25日 顧問會議 / NCAR 12月7–10日 台 / 美規劃會議(III)/ 恆春 5月1日–6月30日 利用中央氣象局建置之即時預報系統進行Post-TAMEX預報實驗 1988年起TAMEX之作業 / 應用研究重要事件

1992年Post-TAMEX 預報實驗進行預報討論

1992年12月1日TAMEX規劃小組成員再聚與右上圖1985年2月7日規劃小組成員於NCAR合影比較

30年來與近年來的研究 鋒面、鋒生及旋生 低層噴流 形成機制 與豪雨關係 梅雨鋒面 鋒生 旋生 變形場 CISK 斜壓性 移動 強(▽T大;ζ, q, ) 弱(▽T小;ζ, q, ) 動力上的傳播 運動上的平流 ▽T 及/或 ζ, q 增大 形成機制 與豪雨關係

天氣研究室研究簡介(http://front.as.ntu.edu.tw) 專業研究主題 在綜觀尺度方面 在中尺度方面 進行華南與台灣地區之梅雨、豪雨及東北季風、西南季風研究,利用各地傳統地面觀測資料、衛星、雷達及無線電探空資料,進行診斷分析與模式模擬研究,以瞭解環流系統特徵、結構及演變過程與機制。 在綜觀尺度方面 探討西南季風區內之環流系統與西南季風爆發之關連。 探討華南與台灣地區豪雨與西南氣流之關係。 研究劇烈天氣諸如豪雨、冰雹及龍捲風等發生之綜觀環境條件特徵。 研究梅雨季中尺度對流系統及其綜觀環境條件、診斷分析垂直運動、鋒面結構及渦度收支。 在中尺度方面 研究台灣地區豪(大)雨特徵及形成原因,並研究發展預報技術。 分析台灣北部地區局部環流與雷達回波特徵,以探討午後對流與豪雨 發生機制。 探討台灣地區冰雹、龍捲風之形成機制,並研究發展預報技術。

陳泰然教授指導之博士論文(11) 李金萬,1985:台灣北部冬季東北季風影響下異常降水個案之診斷分析,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紀水上,1986:臺灣梅雨期華南中尺度對流系統及臺灣地區局部性豪雨之個案研究,博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 蒲金標,1988:梅雨季華南低層噴流與中尺度對流系統之個案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宋偉國,1993(與郭英華共同指導):TAMEX期間華南梅雨鋒面系統之數值研究,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 侯喜真,1997(與張智北共同指導):東亞夏季季風初期西南氣流加強時旋生的渦度機制,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 苟潔予,1997:高層冷心低壓及其與熱帶氣旋發展之關係探討,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張凱軍,1998:台灣中南部暖季午後對流系統之環境條件硏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曾鴻陽,2002:中層渦旋與颱風發展關係之個案診斷分析,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張子琦,2003:梅雨季台灣中南部地區豪雨事件之數值模擬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劉志信,2009:東亞颱風轉變為溫帶氣旋之個案診斷分析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王尹懋,2010:梅雨季高層冷心低壓形成與潛熱釋放之角色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陳泰然教授指導之碩士論文(43) 紀水上,1978:台灣梅雨之綜觀氣候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王永壯,1984:梅雨期間東亞與西太平洋區數值預報系統性誤差之校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李瑞麟,1984:東亞寒潮爆發對中國南海及鄰近地區ITCZ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陳慧貞,1984:東亞地區沙暴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張凱軍,1985: 1984-1985冬季NOGAPS和JMA模式500MB槽線預報系統性誤差校驗,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 呂振福,1985:西北太平洋地區爆發性旋生的綜觀氣候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黃蓉芬,1985:高層鋒生與噴流條之診斷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王惠民,1986:梅雨期東亞及西太平洋850MB數值預報之系統性誤差,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吳德榮,1987(與謝信良共同指導):臺灣地區梅雨期中尺度低壓與降水之研究,碩士論文, 吳倩雯,1987(與周仲島共同指導):華南及鄰近地區中尺度對流系統之氣候特徵及合成環境條件 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周鴻祺,1987(與林民生共同指導):TAMEX期間線性對流系統之環境條件研究,碩士論文, 祁蘊華,1988:TAMEX期間台灣地區之低層噴流與對流雲系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周蘭芬,1988:西太平洋高層冷心低壓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梁慶儀,1988:TAMEX IOP-10中對流層渦旋演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陳泰然教授指導之碩士論文 齊祿祥,1990(與紀水上共同指導):TAMEX期間中尺度對流系統之衛星觀測研究,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 杜奮恆,1990:黛特颱風之中尺度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許瑛玿,1990:TAMEX期間臺灣地區低層噴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王重傑,1990:台灣梅雨期豪雨之中尺度低壓與衛星對流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鄭月娥,1993:伴隨黛特颱風(1990)之高層冷心低壓之診斷分析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謝章生,1993:梅雨季華南中尺度對流系統之個案診斷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秦新龍,1993:梅雨鋒上波狀組織之中尺度對流系統,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沈里音,1994:梅雨季台灣海峽北部及鄰近地區線狀對流之綜觀環境特徵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 謝明昌,1994:五、六月華南中尺度對流複合體之一般特徵及其對於對流層環境影響之診斷分析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林國金,1995:冬季華南低層鋒面與低壓個案之診斷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李東明,1996:五~六月華南地區西南氣流增強之個案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林大偉,1996:梅雨期台灣北部地區降水與低層噴流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蔡甫甸,1997:西北太平洋高層冷心低壓之氣候研究及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林麗芬,1999:SCSMEX期間梅雨鋒面北退與低層噴流加強之個案硏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黃文亭,1999:台灣北部地區冬季劇烈天氣事件的診斷分析硏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陳泰然教授指導之碩士論文 鄧耀民,2000:臺灣北部地區夏季冰雹事件之環境條件與激發機制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顏增璽,2001:東亞地區梅雨季鋒面北退之氣候與環流特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王安翔,2001:華北阻塞下影響台灣地區之梅雨鋒面個案硏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林邵威,2001:初秋鋒面影響下台灣豪(大)雨個案分析硏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陳美蘭,2001:梅雨鋒面北退與台灣南部豪(大)雨之個案分析硏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張智昇,2002:東亞暖季鋒面與台灣地區降水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何俊儀,2004:台灣中部地區梅雨季豪雨發生之綜觀特徵與中尺度過程探討,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 陳子欽,2004(與王重傑共同指導):梅雨鋒面線狀對流系統增強之數值模擬硏究,碩士論文, 楊善茜,2004:台灣地區冬季劇烈天氣之個案診斷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姜禮鴻,2005:花蓮地區梅雨季降水特性與豪(大)雨個案診斷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曾秀樺,2005:梅雨鋒面個案之診斷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廖珮娟,2007:台灣地區冬季鋒面系統之結構特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張怡蕙,2008:不同性質梅雨鋒面之綜觀氣候特徵分析,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黃心怡,2009(與王重傑共同指導):梅雨季台灣中部豪雨個案分析與模擬,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