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說明 常見到的三角形基本性質大致上有: (1) 與角度有關的等量關係:外角和、內角和、外角定理。 (2) 邊長不等關係:兩邊和大於第三邊、兩邊差小於第三邊 (3) 邊角不等關係:大邊對大角、大角對大邊。 (4) 兩邊中點連線性質。 (5) 三心:內心、外心、重心。 所以僅僅有三個邊與三個角的三角形,讓幾何圖形顯的多采多姿、好不熱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垂線之尺規作圖與性質 公館國中 蘇柏奇老師 興華高中 馬鳳琴老師 興華高中 游淑媛老師. 2 中垂線的尺規作圖 作法: 已知: 求作: 的中垂線 Q : 直線 CD 真的是中垂線嗎 ? A B C D 1. 以 A 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劃弧 2. 以 B 為圓心,相同長度為半徑劃弧 兩弧相交於 C,D.
Advertisements

三角形的全等性質 設計者:張嵐雄.
第二單元 線對稱 對稱教學 對稱練習.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多邊形的種類及內角和 中二級數學科.
九年一貫數學領域綱要研習 國中階段的幾何.
三角形三邊長的關係 三角形的外角大於任一內對角 大邊對大角 大角對大邊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圓心角、圓周角與弦切角 圓心角 圓周角 弦切角 圓內角 圓外角 ∠AOB= ∠APB= ∠APC= A B P m0 A B P m0 A
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點、線、角 三角形 四邊形 圓與扇形 自我評量.
§4-2平行與四邊形 重點: (1)過線外一點作平行線 (2)平行四邊形的探討 (3)梯形的探討 (4)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差異
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授課老師:郭威廷.
三角形外心的介紹 製作:立人國中 賴靜慧.
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內心 三角形的重心 自我評量.
四邊形 對邊、對角與對角線.
下列敘述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 )兩個梯形一定相似。 ( )兩個正六邊形一定相似。
1.BOY的聲音問.
Geogebra 4.2在國中數學外心、內心、重心的應用 南寧高中 張家鼎 老師
三角形三心 重點整理.
6.1 利用正弦公式及餘弦公式解三角形 正弦公式.
服務經歷 教學相長 敬請指教 台北市立景興國中(84.07 ~ 90.07) 台北市立麗山(科學)高中(90.08 ~100.07)
6B冊 趣味活動 認識立體圖形中的頂、棱和面 柱體的頂、棱和底邊 錐體的頂、棱和底邊.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 特殊平行四邊形 自我評量.
線對稱 尺規作圖的意義 垂直平分線 角平分線 垂線 自我評量.
使用與學習導引(首頁) 1. 簡要使用說明。 (一回生兩回熟,多接觸就會了) 2. 進入學習課程。 (閱讀在數學學習過程常被忽視)
搭配課本第119頁. 搭配課本第119頁 圖1 搭配課本第119頁 圖2 搭配課本第119頁.
辨認三角形的種類 小學三年級數學科.
几何课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 AAS 全等與作圖 SSS 作圖與全等 RHS 全等 SAS 作圖與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應用 ASA 作圖與全等 自我評量.
幾何證明 輔助線 自我評量.
數學之父 --泰利斯 報告人 大內國中 顏瑞文.
15.5 最大值和最小值 的問題 附加例題 9 附加例題 10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推理幾何 崙背國中 廖偟郎
簡要說明 首先說明四邊形的外角和與內角和之外,由於平行四邊形是四邊形中具有較多特性的一種,所以就其性質詳加說明。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
2.6 直角三角形(二).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箏形及梯形 大綱:箏形 (兩組鄰邊等長) 梯形 (一組對邊平行)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二級數學科 畢氏定理.
弦切角 弦 B O 為夾 的弦切角 切線 A C 切點 顧震宇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做做看。 5 算出塗色部分周長及面積。 1 (2+4)×2=12 2×4=8 12+8=20.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2.6 直角三角形(1).
( )下列各圖中何者的L1與L2會平行? C 答 錯 對 (A) (B) (C) (D)
圖形的基本性質.
2.2.1椭圆的标准方程 第三课时.
1-2 相似三角形 ● 平行線截比例線段性質:兩條直線 M1、M2 被另一組平行線 L1//L2//L3 所截出來的截線段會成比例。
體積.
(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 12.3 等腰三角形(1) 磐石市实验中学.
AAA相似性質與AA相似性質 SAS相似性質 SSS相似性質
正弦公式和餘弦公式  正弦公式 餘弦公式 c2 = a2 + b2 – 2abcosC 或.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7.3 餘弦公式 附加例題 3 附加例題 4.
在國一「放大圖與縮小圖」的單元中,我們知道放大圖或縮小圖與原圖之間,有什麼的關係呢?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坐標 →配合課本 P49~56 重點 在坐標平面上,以 ( m , n ) 表示 P 點的坐標,記為 P ( m , n ),m 為 P 點的 x 坐標,n 為 P 點的 y 坐標。 16.
例題 1. 多項式的排列 1-2 多項式及其加減法 將多項式 按下列方式排列: (1) 降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升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列 降冪:次數由高至低 升冪;次數由低至高.
5432-認知-P-期末-0501 檔案命名規則 課號: 5432 課程名稱:認知與數位教學 作業名稱:認知-P-期末-0501 分組名單
( )下列何者正確? (A) 7< <8 (B) 72< <82 (C) 7< <8 (D) 72< <82 C 答 錯 對.
⁀ ⁀ ⁀ ⁀ ⁀ 配合課本P85 例題1.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1 試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積: 在△ABC中,若 , ,且∠B=45° 在△PQR中,若 , ,且∠R=150° (1) △ABC面積 。
數學專題研習 組員﹕F.3C 林華 F.3C 李曉櫻 F.3C 黃曉琳.
在△ABC 與△DEF 中,∠B=∠E=65°,∠A=57°,∠F=58°,請問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為什麼?
在直角坐標平面上兩點之間 的距離及平面圖形的面積
銳角的三角函數.
7. 三角學的應用 正弦公式 餘弦公式 a2 = b2 + c2 - 2bc cos A b2 = a2 + c2 - 2ac cos B
8.3 分點公式 附加例題 2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正方形的性质.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2 距離公式、分點坐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簡要說明 常見到的三角形基本性質大致上有: (1) 與角度有關的等量關係:外角和、內角和、外角定理。 (2) 邊長不等關係:兩邊和大於第三邊、兩邊差小於第三邊 (3) 邊角不等關係:大邊對大角、大角對大邊。 (4) 兩邊中點連線性質。 (5) 三心:內心、外心、重心。 所以僅僅有三個邊與三個角的三角形,讓幾何圖形顯的多采多姿、好不熱鬧。

依「角度」分類 有: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等分類名稱。 鈍角三角形:(恰)有一個內角大於90°。 斜邊 股 股 鈍角三角形:(恰)有一個內角大於90°。 直角三角形:(恰)有一個內角等於90°。 其三個邊有特別名稱,直角的對邊稱為「斜邊」, 兩直角邊稱為「股」。 銳角三角形:三個內角都小於90°。

依「邊長」分類 有: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等分類名稱。 等邊三角形:三個邊等長。 等腰三角形:有兩個邊等長。 頂角 底角 底邊 等邊三角形:三個邊等長。 等腰三角形:有兩個邊等長。 其邊角有特別名稱,相等的兩邊稱為「腰」, 第三邊稱為「底邊」;腰與腰的夾角稱為「頂角」 ,腰與底邊的夾角稱為「底角」。 「任意三角形」有版本稱為「不等邊三角形」。 任意三角形:不管三個邊彼此的大小關係,沒有特別名稱。

G S P 外角和【360°】-(1) 每個內角各有兩個相鄰的外角(互為對頂角,各取其一)。 如圖,△ABC的三個外角和等於360度, 即∠1+∠2+∠3=360°,稱為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A B C 3 「多邊形的外角和」都可同理操作出「等於360度」的結論。 2 1 使用「縮小放大」方法,可將外角和等於360度的結論很明顯的操作出來,。

內角和【180°】-(2) 常用下列方法合理推論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於180度。 (1) 「剪裁拼圖」的方法仍然適用。 G S P 內角和【180°】-(2) 常用下列方法合理推論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於180度。 (1) 「剪裁拼圖」的方法仍然適用。 (2) 利用旋轉180度、平移,可將三內角拼湊成平角。 利用外角和的推算的詳細列式,就請老師在黑板上說明了。 過線外一點恰可作出一條平行線,故知拼出平角180度。 A B C 1 2 3 (3) 利用外角和推算。 三組相鄰內角與外角的和共540度, 減去三個外角和360度,剩下三個內角和等於180度。

外角定理-(3) 三角形任一外角等於其兩內對角的和。 如圖所示,∠1=∠B+∠C 使用基本的等量公理計算就能得出結論。 G S P 外角定理-(3) A B C 1 三角形任一外角等於其兩內對角的和。 如圖所示,∠1=∠B+∠C 使用基本的等量公理計算就能得出結論。 因為 ∠1+∠BAC=∠BAC+∠B+∠C=180° 所以 ∠1=∠B+∠C 常常用到的「比較工具」,很重要的性質。 當然 ∠1>∠B ; ∠1>∠C , 即 外角大於內對角。 注意:三角形才有「外角定理」,不要與「外角和定理」混淆。

活動篇-(2) 請同學找出手邊的三樣物品做為三邊長(鉛筆、尺、原子筆、書本邊緣、…)等皆可,然後拼出一個三角形。 G S P 活動篇-(2) 請同學找出手邊的三樣物品做為三邊長(鉛筆、尺、原子筆、書本邊緣、…)等皆可,然後拼出一個三角形。 當然,你很快就拼(湊)出來了。 接著,請進一步的說明你怎麼拼湊的? 一般分析後,可將過程細部分解如下: (1) 先固定其中一段, 另外兩段的端點與固定線段的端點分別重合。 (2) 轉動另外兩段,若碰在一起,三角形就拼好了。 給定三線段,由學生動手拼出三角形的過程導引,比較容易明白SSS幾何作圖。 翰林有提供拼三角形與四邊形的教具,非常適合。93年南一版也有提供,這是好用的教具,謝謝啦。

兩邊和大於第三邊-(1) 在平面上,兩點之間以直線距離最短。 所以,可直接認為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和會大於第三邊」。 如圖,△ABC 的三邊長分別是 a、b、c, 則常將「任意兩邊和會大於第三邊」 記作:        或 a+b>c        或 b+c>a        或 c+a>b 不過,通常只以其中一個式子為代表即可。 BC+AC>AB AC+AB>BC AB+BC>AC A B C b a c

任意兩邊差小於第三邊 在平面上,兩點之間以直線距離最短。 所以,可直接認為三角形的「任意兩邊差會小於第三邊」。 如圖,△ABC 的三邊長分別是 a、b、c, 則常將「任意兩邊差會小於第三邊」 記作:        或 a-b<c        或 b-c<a        或 c-a<b 不過,通常只以其中一個式子為代表即可。 BC-AC<AB AC-AB<BC AB-BC<AC A B C b a c

G S P 邊長不等關係-(5) A B C b a c 整理邊長不等關係的結論: (1) 三角形任意兩邊差小於第三邊; 任意兩邊和大於第三邊。 (2) 給予的三邊長若不能合乎上述 不等關係,就做不出三角形。 (3) 在檢驗時只需檢驗較短的兩邊和有無大於第三邊即可。 (4) SSS全等:三個邊分別對應相等的三角形必會全等。 使用「不等量公理」的推論,再另由老師講授即可。 「SSS」是以後要使用的「操作工具」,為了適當時機介紹「SSS」,此處(邊長不等關係)篇幅稍多。 由「兩邊和大於第三邊」與「兩邊差小於第三邊」的結論。 通常將兩者合併寫成:【︱b-c︱<a<b+c 】

邊角不等關係-(1) 已經討論了任意三角形的「邊長不等關係」、「與角度有關的等量關係」等性質,那麼三角形的「邊」與「角」之間, 又有何關係呢? A B C 某些版本的摺紙操作,實際上就是「直接測量」。即「摺紙測量」與實際使用「直尺、量角器」的測量看不出來有何不同,不如用眼睛直接比較還乾脆一點。 這是一個三角形本身的「邊」與「角」不等關係,除了利用直觀經驗體會(畫畫圖、量量看)之外,重要的是,還要能進一步使用合理的摺紙操作來「比較」出為何會「大邊對大角」與「大角對大邊」。

大邊對大角-(2) 在同一個三角形中,若有兩個邊不相等, 則大邊的對角較大,小邊的對角較小。 如圖,△ABC中,若 ,則∠C>∠B 。 G S P 大邊對大角-(2) A B C 在同一個三角形中,若有兩個邊不相等, 則大邊的對角較大,小邊的對角較小。 如圖,△ABC中,若    ,則∠C>∠B 。 AB>AC 「摺疊比較」步驟與推論如下: (1) 因為已經確知    ,所以將  摺向  ,且捏出 對稱軸,可得C的對稱點會落在  上。 (2) 由線對稱全等與外角定理,可得∠C>∠B 。 AB>AC AB AC 「折線」與「痕跡」就是以後推理敘述時可作「輔助線」的思考方向。 A B C A B C E D

大角對大邊-(3) 在同一個三角形中,若有兩個角不相等, 則大角的對邊較大,小角的對邊較小。 如圖,△ABC中,若∠C>∠B,則 。 G S P 大角對大邊-(3) 在同一個三角形中,若有兩個角不相等, 則大角的對邊較大,小角的對邊較小。 A B C 如圖,△ABC中,若∠C>∠B,則    。 AB>AC 「摺疊比較」步驟與推論如下: (1) 因為已經確知∠C>∠B,所以將∠B摺向∠C,且捏出 對稱軸,可得  的對稱邊會落在∠C內部。 (2) 由線對稱與「兩邊和大於第三邊」,可得    。 AB>AC BD 在中垂線與角平分線的(逆)性質說明中會引用到「大角對大邊」。 A B C A B C E D

等腰三角形-(4) 由「大邊對大角」與「大角對大邊」推想,可得「等角對等邊」與「等邊對等角」。(相等的只好對相等) G S P 等腰三角形-(4) 由「大邊對大角」與「大角對大邊」推想,可得「等角對等邊」與「等邊對等角」。(相等的只好對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有「兩個邊」相等的三角形。 所以說,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會相等(等角)。 反之,若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必是等腰三角形。 再強調: (1) 直角三角形以「斜邊」最長。 (2) 由「等邊對等角」: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會相等,都是60度,也是等角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 (3) 由「等角對等邊」:三個內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 由之前的線對稱摺紙操作,可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會相等」與「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會垂直平分底邊」。

中垂線性質 一線段的中垂線就是該線段的對稱軸,端點互為對稱點, 而對稱軸上的點與對稱點所連接的線段會等長。 如圖所示,直線L是 的中垂線, G S P 中垂線性質 一線段的中垂線就是該線段的對稱軸,端點互為對稱點, 而對稱軸上的點與對稱點所連接的線段會等長。 L 如圖所示,直線L是  的中垂線, 得知「線段中垂線上任一點到該線段 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 AB OA=OB O P A B 已知:一個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就「只有」兩種情況(相等或不相等),且恰有一種是對的: (1) 在線段中垂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2) 在線段中垂線「外」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不相等」。 所以可以很直觀的認為:與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會在線段的中垂線上。 備有 GSP 動畫,觀察動畫中△PAB 變型成 △OAB 過程中,由內角的大小比較變化,可知 原來△PAB 中的∠A≠∠B,所以對邊 PA 與 PB 也不會相等。 因為中垂線以外的點P,到該線段兩端點的距離必不相等。 (如圖,∠PBA<∠OBA=∠OAB=∠PAB,推得    ) 所以,若有一點與某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則該點必落在該線段的中垂線上。 PA<PB

角平分線性質-(1) 「角」可經由對摺(線對稱)而平分,摺線即為對稱軸,在此稱之為「角平分線」或是「分角線」。 B E 如圖所示,  是∠BAC的角平分線。 由線對稱易知,∠BAD=∠CAD,且 「分角線上的點到該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AD P A D O Q F C 又在分角線以外的任一點到該角兩邊的距離必不相等。 (不妨很直觀的在分角線以外任找一點P,先有到該角兩邊的距離不相等的「感覺」。) 所以,若有一點與該角兩邊的距離相等,則該點必落在該角的分角線上。【與中垂線的解釋想法相同】

三角形的中線-(1) 三角形的「邊」是線段,線段都有中點。 連接頂點與對邊中點的線段是為三角形的中線。 任意一個三角形都會有三條中線,先以其中一條中線討論 一個最簡單的發現: 中線會把三角形分割成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 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就可推算出上述結果。(所以簡單) 改成以中線為底邊,可得知圖上兩三角形的高相等。

三角形的中線-(2) 還有一個「拼圖」上的觀察。 若兩三角形有兩個邊分別對應相等,且兩組對應邊夾角的和為180度,則可拼出一個大三角形的中線圖,由此可知原來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會相等。 最典型的例子如右圖所示。

兩邊中點連線性質 如圖,連接△ABC兩邊中點的線段( ),會與第三邊 平行,且其長度是第三邊長度的一半。 DE A B C D E 在此「相似形」是已經「先」學習過的教材。否則就等到學過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性質後,再由旋轉拼圖推得。 學習「相似形」單元時的經驗:(梯形兩邊中點連線性質) 比例線段  平行線  相似形  對應邊成比例。 即 AD:AB = AE:AC = DE:BC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