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 報告者:國二甲 劉佩樺 S0542033 指導老師:胡瀚平老師
目錄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作者介紹 題解 主旨 課文 結構分析 寫作技巧 後人或時人評點 名句摘要 模擬寫作 目錄 CONTENTS
01 作者介紹
01 作者介紹 陶淵明(西元365—西元427) 時代:東晉 名:淵明 字:元亮 别號:五柳先生 家鄉:潯陽柴桑 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卒後朋友私諡「靖節」
02 題解
02 題解 陶淵明身處紛亂的時代,戰亂破敗 造成百姓痛苦,因此寫了〈桃花源詩并記〉 以表達眾人都想追求,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本文出處 文體 寫作背景 取自《陶淵明集》 記敘文 晉宋易代之際 政治混亂
03 主旨
03 主旨 武陵人誤入桃花源之見聞,與作者所處的世界對照。 文中虛構了一個理想世界,眼見之處是一片祥和,文章寄託了封建社會底下,人民想要一個平和環境的渺小心願。
04 課文
04 課文 時間 地點 職業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04 課文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04 課文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04 課文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確有其人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 確有其人
05 結構分析
05 結構分析 偶遇 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無機心 時:晉太原中 緣起 地:武陵 好奇 漁人甚異之 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人:漁夫 1.復前行,欲窮其林 衣 探尋 2.鄰近水源,便得一山 景象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3.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4.便舍船,從口入 住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初極狹,纔通人 經過 源裡所見所聞 6.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人情 熱情純樸 漁人 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太守 遣人隨其往 後遂無問津者 緣滅 有機心 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劉子驥
06 寫作技巧
06 寫作技巧 由溪逢林,而林近源,後遇一山,山有一口。 洞口狹窄,通過後豁然開朗。 1. 順敘 2. 倒敘 3. 插敘 以漁夫為主體,源 裡老少皆有,但都 不知其姓名。只出 現劉子驥這個確實 姓名。 以實筆寫虛擬,文 字精煉。 空間轉換技巧 時間變化 人物安排 特點
07 後人或時人點評
07 後人或時人點評 鍾嶸《詩品》將其詩列為中品,並推許他為「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蘇軾:「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 鍾嶸《詩品》將其詩列為中品,並推許他為「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蘇軾:「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 昭明太子蕭統:「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08 名句摘要
08 名句摘要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09 模擬寫作
09 模擬寫作 〈桃源里記〉 假日與朋友相約爬山,朋友說這是一條隱密的步道,鮮少人知道,但這是她最喜歡走的一條步道。我們先是走大條馬路,一段路後,轉進小巷,更往裡走,視野倏地開闊,灰沉沉的巷壁變成綠叢,陽光輕柔灑下,風不時地吹,這樣的氣溫不會熱辣,也不至陰涼,彷彿走入另一度空間,此時此景,正好。
09 模擬寫作 邊走,偶爾有民宅出現,某一戶人家門口,放著竹籃,裏頭賣的是水果,沒有人顧,旁邊只擺著牌子標示價錢,這樣的景象很少見,不就像是桃花源裡人民安居樂業的情景嗎? 而我終於明白為甚麼朋友偏愛這條步道了,走的人不多,因而清幽,彷彿與世隔絕,沒有壓迫、壓力,讓人感到放鬆,這樣的地方,很難用文字去形容,因為文字是撐不起這樣的美好的。
課外補充 《暗戀桃花源》講述兩個毫不相干的劇團,陰錯陽差同一天在舞台上排戲,一個演時裝悲劇(暗戀)另一個演古裝喜劇(桃花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2etjaLce8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6%E6%B8%8A%E6%98%8E 資料來源 http://minchia2011.pixnet.net/blog/post/33945536- %E6%A1%83%E8%8A%B1%E6%BA%90%E8%A8%98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2862422.html?fr=qrl&index=0 &qbl=topic_question_0 http://blog.udn.com/m100227459/325548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6%E6%B8%8A%E6%98%8E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