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进行调查研究,场地勘察,收集资料; ②综合勘察报告、荷载情况、使用要求、上部结构条件等确定桩基持力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面波法检测地基波速中 振源与测点布置的影响因素 陈龙珠,宋春雨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 严细水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一级建造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环球网校 刘军亮. 1K 城市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基础、承台、墩台、盖梁.
福建省建专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套筒钻、DX桩、囊式锚杆 简介及应用.
第七章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本章要点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工作特性;两种不同的受压破坏特征及由此划分成的两类偏心受压构件,两类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 结构侧移和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内力 两类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性及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基础工程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第 10 章 桩基础设计 本章内容简介 第 10 章 桩 基 础 设 计 1、桩基设计原则 2、桩及桩基础的分类 3、单桩竖向荷载的传递
静钻根植桩 设计、施工与试验研究 浙江院– 方伟定 福州
第 9 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本章内容简介 第 9 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1、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原则 2、浅基础类型
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 韦爱凤.
工程结构抗震 第2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2.1 场地 场地土刚性(土的坚硬和密实程度)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是场地条件对建筑震害的主要影响因素。震害表明,土质越软,覆盖层厚度越厚,建筑震害越严重。 建筑场地类别 《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场地土刚性(用土的剪切波速表征)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及延性、耐久性
套筒钻、DX桩、囊袋式锚杆 在福建泉州新天城市广场的应用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毕 业 设 计 广州某大学学生宿舍结构设计(方案22)
框架梁纵向钢筋长度计算 ——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主讲:吕文晓.
第四章 桩基础设计计算 第一节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结构抗震设计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基础工程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第三章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一节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王亚军
第六章 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
4.1 大开挖基坑工程 4.5 土钉墙 4.2 排桩、地下连续墙 4.6 SMW 4.3 土层锚杆 4.7 逆作拱墙 4.4 水泥土墙设计 4.8 逆作法施工.
混凝土结构 主讲: 鲍鹏玲.
目 录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 的编写背景 2、任务来源和编写过程
项目6 滚动轴承的公差配合及选用 知识点1.滚动轴承的机构特点、精度等级及应用 1.滚动轴承的组成与特点
评Osterberg试桩法 在我国的应用 报告人 史 佩 栋 顾问、教授 研究小组成员 虞兴福 博士 曹建民 总工 杨桦 博士
第八章 岩土工程勘察 1.1 概 述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建筑场地: 指建筑物所处的有限面积的土地。
5 地震折射波法 在工程地震勘探中,地震折射波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勘探方法,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浅层地层起伏变化和速度横向变化资料以及潜水面的变化资料等,还可为反射波法勘探提供用于静校正的表层速度和低速带起伏变化资料。有关折射波的形成及正演时距曲线的特征等问题已在本篇的第一和第二章中讨论过了,在此,仅就资料的采集和处理解释问题进行论述。
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 恒基审图中心 吴忠美.
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的影响 场地 地基抗震验算 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项目二 基础工程施工 建 筑 施 工 技 术.
土 木 工 程 施 工 第 二 章 桩 基 工 程.
学习情境7 SMT元器件检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第四章 桩基础 Pile foundation.
第四章 箱形基础设计 1、箱形基础的主要构造 2、简化计算.
第三章 筏形基础 设计计算:地基计算、内力分析、强度计算、以及构造要求等。 荷载准永久组合 非抗震设防 非抗震设计整体倾斜.
贵州省凯里市某办公楼设计 姓名:赵家顺 学号: 班级:土木(2)班 指导教师:白晓冬 设计结构:框架结构 设计内容:
钢筋砼条形基础特点 及适用范围、构造要求.
9、桩基础和深基础 9.1 概述 9.2 单桩承载力确定 9.3 桩基计算 9.4 桩基础设计 9.5 深基础.
第三章 桥 梁 基 础 施 工.
第二章 桩基础工程 深基础的类型 桩基础(深基础中应用最多) 墩基础 地下连续墙 沉井基础 沉箱基础.
第二章 建筑结构材料 第 二 讲 教学目标: 1. 理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规定; 2. 掌握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指标及变形性能。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七节 预应力筋原材料.
土体应力计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力学课程组.
1.掌握建筑场地类别的的划分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确定建筑场地类别。 2.熟悉建筑场地卓越周期的概念。
第四章 基础工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察 第三节 基础 第四节 不均匀沉降问题 第五节 地基处理.
第 2 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专业德语 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德语表达 浙江科技学院 金韶霞.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项目五:键的选择和强度验算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课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第三章 土的压缩变形 2019年1月2日2时52分.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饱和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同步增长、体积压缩。
3.1 习 题(第三章)
工程技术介绍— 永不松脱的桩头 DH-PHC预应力基桩
光子能量线性_不同灵敏层厚度 photon,Cell Size 5x5mm
浅基础的类型.
地基承载力确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规定: 地基承载力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来表述 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fa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第2章 地基与基础 第一节 地基、基础设计原理.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桩的平面布置原则.
6.3.2 强 度.
第 四 章 迴歸分析應注意之事項.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项目2: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安装质量检查 建筑工程系.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五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 承载力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结构施工图识读——框架扁梁制图规则及识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桩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进行调查研究,场地勘察,收集资料; ②综合勘察报告、荷载情况、使用要求、上部结构条件等确定桩基持力层; ③选择桩材,确定桩的类型、外形尺寸和构造; ④确定单桩承载力; ⑤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初步拟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 ⑥根据桩的平面布置,初步拟定承台的轮廓尺寸及承台底标高;

⑦验算作用与单桩上的竖向和横向荷载; ⑧验算承台尺寸和结构强度; ⑨必要时验算桩基的整体承载力和沉降量,当桩端下有软弱下卧层时,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⑩单桩设计、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详图。

一、必要的资料准备 及当地桩基工程经验等。 检测条件; 环境条件; 施工机具和技术条件; 建筑物类型及规模; 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桩基的详细勘察除满足现行勘察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点: (1)勘探间距: 一般为12~24m,若相邻两勘探点揭露出的层面坡度大于10%,应适当加密勘探点;摩擦型桩,点距一般为20~30m。

(2)勘探深度: ①控制性孔数量:一般布置1/3~1/2的勘探孔作为控制性孔,且一级建筑桩基场地至少有3个,二级建筑桩基场地应不少于2个。 ②深度:控制孔应穿透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一般勘探孔应深入桩端平面以下3~5m;嵌岩桩钻孔应深入持力岩层不小于3~5倍桩径;当持力岩层较薄时,部分钻孔应钻透持力岩层。 ③在勘察深度地区范围内的每一地层,应进行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

二、选定桩型,确定单桩竖向及水平承载力 1. 桩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 桩型:上部结构的型式、荷载、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及当地的施工条件和经验。

从楼层数和荷载大小来看(如为工业厂房可将荷载折算为相应的楼层数): 10层以下的,可考虑采用直径500㎜左右的灌注桩和边长为400㎜的预制桩; 10~20层的可采用直径800~1000的灌注桩和边长为450~500㎜的预制桩;20~30层的可用直径1000~1200㎜的钻(冲、挖)孔灌注桩和边长大于等于500㎜的预制桩; 30~40层的可用直径大于1200㎜的钻(冲、挖)孔灌注桩和边长为500~550㎜的预应力管桩和大直径钢管桩;楼层更多的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挖孔灌注桩直径可达5m。 实心方桩边长为300㎜~500㎜ L=25~30m(现场预制)L≤12m(工厂预制)

常用灌注桩的桩径、桩长及适用范围

地质条件: 一般当土中存在大孤石、废金属以及花岗岩残积层中未风化的石英脉时,预制桩难以穿透;当土层分布很不均匀时,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长度难以控制;在场地土层比较均匀的条件下,采用质量易于保证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比较合理。

经济角度: 沉管灌注桩最为经济,后为钻孔灌注撞、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混凝土预制方桩、普通预应力管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钢管桩 周边环境: 城市环境:不允许打桩时,选用振动比较小的桩,如: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冲孔灌注桩、静力压桩等。 建筑物的重要程度。

桩长: 1)桩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桩端持力层的选择。桩端最好选择在进入坚硬土层或岩层,采用嵌岩桩或端承桩;当坚硬土层埋藏很深时,宜采用摩擦桩基,桩端应尽量达到低压缩性、中等强度的土层上。 2)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1~3d):粘性土、粉土≥2d,砂类土≥1.5d,碎石类土≥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4d,嵌岩桩进入微风化或中等风化的岩体的最小深度≥0.5m.

3)当硬持力层较厚且施工条件允许时,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尽可能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以提高桩端阻力. 临界深度: 砂、碎石类土临界深度=(3~10)d (d为桩径) 粘性土、粉土临界深度=(2~6)d 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三倍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并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

4)同一建筑物避免同时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如用摩擦桩和端承桩,但用沉降缝分开除外)。 5)同一基础相邻桩的标高差,对于非嵌岩端承桩不宜超过相邻桩的中心距,对于摩擦型桩,在相同土层中不宜超过桩长的1/10。 6)桩长、桩型初步确定后,即可定出桩的截面面积,并初步确定承台的底面标高。 7)一般建筑物层数多、荷载大,宜采用大直径的桩。尤其是大直径的人工挖孔桩。目前国内最大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为5m。

2. 确定单桩竖向及水平承载力 确定桩型、桩长后,可初步确定桩的截面尺寸。→承台埋深: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 →确定单桩竖向及水平承载力。

三、桩的平面布置及承载力验算 1. 桩的根数和布置 (1) 桩的根数 中心荷载作用(轴心受压): x FK+GK 承台底面 (1) 桩的根数 中心荷载作用(轴心受压): 式中: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k----桩基承台及其上填土的自重标准值。

偏心荷载作用(偏心受压),如果群桩重心与荷载合力点重合,桩数按上式计算,否则,按上式计算适当增加(10%~20%)。 y MxK x FK+GK MyK HK 承台底面 xi xmax yi ymax

(2) 桩在平面上的布置:遵循有关布桩的原则,若布桩不合理宜重新选择桩型及几何尺寸。 柱下桩基 墙下桩基

2. 桩基承载力验算 (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x FK+GK 承台底面 中心荷载作用(轴心受压):

*** 桩顶作用效应均按荷载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计算。 y MxK x FK+GK MyK HK 承台底面 xi xmax yi ymax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水平力作用下: x y xi xmax ymax yi *** 桩顶作用效应均按荷载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计算。

当基桩承受较大水平力,或为高承台桩基时,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应考虑承台与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对烟囱、水塔、电视塔等高耸结构物桩基则常采用圆形或环形刚性承台,当基桩宜布置在直径不等的同心圆圆周上,且同一圆周上的桩距相等时,仍可按上式计算。

(2) 单桩承载力验算 中心荷载作用(轴心受压)桩基: 偏心荷载作用(偏心受压)桩基: 水平力作用下:

此桩受压力最大 偏心荷载作用(偏心受压)桩基: y x y x xi xmax yi ymax xi xmax ymax yi MxK FK+GK MyK HK 承台底面 xi xmax yi ymax x y xi xmax ymax yi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桩基单桩承载力验算 地震震害调查表明,不论桩周土类别如何,基桩竖向承载力均可提高25%。 中心荷载作用(轴心受压)桩基: 偏心荷载作用(偏心受压)桩基:

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低承台桩基,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计算桩顶作用效应时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计算的建筑物; (2)不位于斜坡地带和地震可能导致滑移、地裂地段的建筑物; (3)桩端及桩身周围无可液化土层; (4)承台周围无可液化土、淤泥、淤泥质土。 对位于8度和8度以上抗震设防区的高大建筑物低承台桩基,在计算各基桩的作用效应和桩身内力时,可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与基桩的共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

当桩端平面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根据该下卧层发生强度破坏的可能性,分为整体冲剪破坏和基桩冲剪破坏。 (3) 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当桩端平面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根据该下卧层发生强度破坏的可能性,分为整体冲剪破坏和基桩冲剪破坏。 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a)整体冲剪破坏; (b)基桩冲剪破坏

FK+GK a0 at Sa-d σz σcz qsia Gfk

式中:σ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KPa) σc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KPa) faz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的计算: ①对桩距Sa≤6d及桩距Sa>6d、且硬持力层厚度t≥1/2(sa-d)cotθ的群桩基础一般可作整体冲剪破坏考虑,计算公式:

②对桩距Sa>6d、且硬持力层厚度 的群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应作基桩冲剪破坏考虑,有下列公式: qsia 式中:de— 桩端等代直径,圆形桩de=d;方形桩为: de=1.13b(b为桩的边长);按表2-7确定地基压力扩散角θ时,取b=de。

(4)桩基础沉降验算 前面的微课已做介绍。

(5)桩基负摩阻力验算 群桩中任一基桩的下拉荷载:

②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 计人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桩基负摩阻力验算: 对于摩擦型基桩: ①中性点以上侧阻为零,按下式验算: ②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 计人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对于端承型基桩:

四、桩身结构设计 1.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要求: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Ap—桩身的横截面面积; ψc—桩工作条件系数,预制桩取0.75,灌注桩取0.6~0.7(水下灌注桩或长桩时用低值)。

2.桩混凝土等级、配筋要求 (1)桩混凝土等级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灌注桩不应低于C20; 预应力混凝土桩不应低于C40。

(2)桩配筋要求——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 预制桩钢筋:主筋(纵向)应按计算确定并根据断面的大小及形状选用4~8根直径为14~25㎜的钢筋。最小配筋率 : 打入式预制桩:ρmin≥0.8%,一般可为1%左右。 静压法沉桩的预制桩: ρmin≥0.6% ; 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应≥30㎜。

箍筋直径:6~8㎜,间距≤200㎜,在桩尖和桩顶处应适当加密(如图所示);用打入法沉桩时,桩顶2~3d范围箍筋应加密。直接受到锤击的桩顶应设置三层 φ6@40~70㎜的钢筋网,间距50㎜。桩尖所有主筋应焊接在一根圆钢上,或在桩尖处用钢板加强。

预制桩的弯矩一般与桩的起吊、运输、锤击过程中的各种强度验算有关。 预制桩的吊点位置和弯矩图 (a)双点起吊; (b)单点起吊 0.207L L M 1 2 = 0.0214 kqL (a) 0.293L 0.0429 (b) 预制桩施工阶段验算: 预制桩的弯矩一般与桩的起吊、运输、锤击过程中的各种强度验算有关。 桩长在20m以下者,起吊时采用双点起吊;在打桩架龙门吊立时,采用单点吊。

吊点位置应按吊点间的正弯矩和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条件确定。如图所示,式中的q为桩单位长度的重力。K=1.3。 预制桩的吊点位置和弯矩图 (a)双点起吊; (b)单点起吊 0.207L L M 1 2 = 0.0214 kqL (a) 0.293L 0.0429 (b) 预制桩施工阶段验算: 吊点位置应按吊点间的正弯矩和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条件确定。如图所示,式中的q为桩单位长度的重力。K=1.3。 捶击振动验算:详见桩基规范。

混凝土预制桩

灌注桩钢筋: 主筋为6~10根 φ12~14, ρmin ≥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箍筋直径:6~8㎜,间距:200~300㎜,宜采用螺旋式箍筋,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桩顶3~5d范围箍筋适当加密。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应每隔2m左右设一道φ12~18焊接加劲箍筋。 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应≥35㎜,水下灌注混凝土≥50㎜ 。

配筋长度要求: 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五、桩的质量检验 桩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尤其是灌注桩,极易出现缩颈、夹泥、断桩或沉渣过厚。 目的: 检验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并进行施工监督、现场记录和质量检验。

桩的质量检验方法: (1)开挖检查:桩顶标高、桩的位置(轴线)、桩顶质量(完整性和混凝土强度)。 (2)抽芯法:在灌注桩身内钻孔(直径100~150㎜),取混凝土芯样进行观测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了解混凝土有无离析、空洞、桩底沉渣和夹泥等现象。 (3)声波透视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即缺陷位置、程度。利用超声波在不同混凝土中传播速度检验桩身质量。

(4)动测法:PDA(打桩分析仪)大应变测定法,检测单桩承载力。PIT(桩身完整性分析仪)包括锤击激振等小应变动测。 检测数量: 小应变:灌注桩,100%,预制桩,50% 大应变:灌注桩,30%,预制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