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 河南省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 乔纯杰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氨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难点】 1、氨的分子结构; 2、氨的化学性质。
一. 氨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2.比空气轻; 3.极易溶于水; 4.易液化 。 当打开盛放碳氨的塑料袋会闻到什么气味?
二. 氨分子的结构 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BF3呢?
※ 下列装置可作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 ※ 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NH3 HCl SO2 H2S Cl2 CO2 700 500 40 2.6 2 1 ※ 下列装置可作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 A B C
? 如图,烧瓶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该实验的原理是: NH3 ?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该实验的原理是: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酚酞溶液
[讨论]:在不改装置的前 提下引发右图喷泉的方法? 小结:减烧瓶内气体压强而产生喷泉。 NH3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原理:氨气受热膨胀,赶出导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 用冰水浇注烧瓶,降低烧瓶内氨气的温度,使气体压强减小,水上升与氨气接触进一步减小压强形成喷泉。 酚酞溶液 小结:减烧瓶内气体压强而产生喷泉。
A (1)在图3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 (1)在图3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A 原理:增大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产生喷泉 。
B (2)图甲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2)图甲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 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B
D 图乙 (3)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 (3)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D 思考: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原理 与上述( )装置的原理相似。 图乙
喷泉实验 归纳反思 1.关键: 形成压强差。 2.途径: ① 减少 “上瓶”的压强; ② 增加“下瓶”的压强。 3.延伸: ①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 ②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
课堂检测 【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 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 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石蕊试液 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和b,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 然后打 开b活塞,在烧瓶中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烧瓶I 和Ⅱ中同时产生“喷泉”现象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 先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和c,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石蕊试液
拓展延伸 1.尾气处理 思考: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吸收易溶性气体,且防止倒吸的是:
拓展延伸 倒扣漏斗式
拓展延伸 2.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提示:氨水的溶质是NH3。 nB CB= Vaq 思考:在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NH3气体的烧瓶进行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定NH3不扩散到烧杯中),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提示:氨水的溶质是NH3。 Vaq CB= nB
2、化学性质: 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3 + H == NH4 + 4NH3 + 5O2 ===4NO + 6H2O Pt (1)与水反应: (2)与酸反应: (4)与O2反应: 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3 + CO2 + H2O + NaCl ==NH4 Cl + NaHCO3↓ (5)与CO2反应: 2NH3 + CO2 CO(NH2)2 + H2O 一定温度 一定压强 CO(NH2)2 + 2H2O (NH4)2CO3 微生物
思考:氨水中有哪些分子和离子? 分子: NH3、H2O、NH3·H2O 离子: NH4+、OH-、H+
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分类 构成微粒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纯净物(非电解质) NH3 H2O NH3·H2O NH4+ OH- H+ 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 不是非电解质) 物质分类 构成微粒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纯净物(非电解质) NH3 H2O NH3·H2O NH4+ OH- H+ NH3分子 不具有碱性 具有弱碱性 常温常压下 不能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思考: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C A B C D
实验室制氨气 1.药品: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2.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装置: 固+固,加热型 4.干燥: 用碱石灰(CaO 与NaOH固体混合物) 5.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6.验满: (2)蘸浓盐酸玻璃棒接近试管口(白烟)
思考: 棉花团的作用: 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 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 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 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增大OH-浓度平衡逆移。 实验室中能否用右图装置制氧气?
2.实验室为什么可以用浓H2SO4和浓盐酸来制取HCl气体?浓H2SO4和浓盐酸应分别装在什么仪器中? 浓氨水 生石灰或NaOH固体 拓展: 1.这种方法制取NH3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室为什么可以用浓H2SO4和浓盐酸来制取HCl气体?浓H2SO4和浓盐酸应分别装在什么仪器中?
4、用途 氨 制硝酸 制铵盐、制纯碱 制尿素 制纤维、塑料、染料 制医用稀氨水、 用做致冷剂
[小结] N2 H2O N2 Cu H2O [Cu(NH3)4]2+ NH3 NH3•H2O NH4Cl NH4NO3 (NH4)2SO4 NH4HCO3 N2 NH4Cl NO H2O (NH2)2CO CO2 180℃ 2000atm [Ag(NH3)2]+ CaCl2•8NH3
实验探究 NH3+HNO3=NH4NO3 观察右图实验装置,请描述实验现象。如果在这个反应中出现白烟,请书写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浓氨水 NH3+HNO3=NH4NO3
谢谢 光临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