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货币供求均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货币供给决定的复杂性 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
第四章 货币理论.
第15章 货币、银行和信贷.
货币银行学 各章要点.
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第一节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第十章 货币的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 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 第三节 货币的供求均衡.
现 代 金 融 学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第十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二章 货币市场.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三篇:宏观金融部分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 第六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实验五 货币供给的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一章 货币银行基础 学习目标: l了解货币的职能、熟悉货币本位的概念; l了解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l认识银行的产生与职能;
金融风险评估与管理 估值 投资组合 风险管理-三大块
第六章 中央银行 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和学习要求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了解中央银行的渊源 理解中央银行的类型
Chapter1 金融与经济.
收益与风险 收益率计算 预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 投资组合收益率 其他相关收益率:内部收益率(货币加权收益率与时间加权收益率)、贴现率。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金融学概论.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二级银行体制 (一)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 整个银行系统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
货 币 供 求 均 衡.
第12-1章 货币需求.
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需求 了解中国的货币需求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五章 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的经济学基础 金融中介的分类 上海交通大学.
宏观经济学 第29章 货币制度.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15章 学习要求 主要问题: 货币理论与政策 主要名词: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托宾-鲍莫著名模型:平方根定律
《金融学导论》 第十章 货币政策 主讲教师:胡海鸥.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Finance 金 融 学.
货币市场均衡 IS-LM模型 上海杉达学院.
第 十一 章 货 币 理 论 2019/1/1.
第十六章 货币供给.
第八章 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一、考核知识点 1、外汇、汇率及其决定 2、国际收支平衡表 3、国际储备的作用与管理
货币银行学 第一单元第一章 主讲教师: 杨业中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十二章 [教材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 ——IS-LM模型 [IS-LM Model]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凯恩斯交叉图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等 什么是IS曲线?什么是LM曲线? 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描述经济的均衡?
第十章 货币供给理论 第一节 基础货币 第二节 货币乘数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供给 了解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掌握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7.1市场经济的气象站——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八章 货币政策.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货币供求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章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知识点。 2.掌握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3.了解货币供给理论模型 4.理解并掌握总供给、总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 【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运作机理 3.影响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 1.不同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2.了解并掌握货币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种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把货币需求定义为:为完成一定的 交易量,需要有多少货币来支撑。或者说流通中的商品需要多 少货币来媒介它的交换,后面要谈到的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 式和费雪方程式就是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从微观角度出发,把货币看作个人持有的一种资产, 把货币理解为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人们愿意用货币保留的财富 量。从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学说后,经济学家主要是从后一 种角度来理解货币需求的。

一、 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的流通速度 一、 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的流通速度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与商品价 格和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货 币价值和货币数量成反比,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成正比。 两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 。

(1)费雪方程式 费雪认为,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商品交换总额与货 币流通总额总是相等的。 MV=PT或P=MV/T 费雪在分析时认为,在短期内可以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 的。 T对产出水平也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 所以货币量M的变化完全体现在价格P的变动上。即货币数量 的变化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2)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属于现金余额学说,是由剑桥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 等人发展起来的。 他们认为,人们的财富要在三种用途上进行分配: 一是用于投资取得收益; 二是用于消费取得享受; 三是用于手持现金以获得便利。 第一和第二种用途的财富会很快被消耗掉,无需以货币形式来代表。 第三种选择,即把货币保持在手中,便形成货币余额。人们需要货 币只是为了保有现金,所以货币需求就是收入中用现金形式保有的 部分。

因此剑桥方程式,即: M=kPY 人们保持在手中准备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数量,是真正的 货币需求量。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是,手持现金占总财 富的比例k、物价水平P、总财富Y。

(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比较 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作为流量进行研究,剑桥方程式 把货币需求作为存量研究。 两个方程式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

凯恩斯把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M=L1(Y)+L2(r) 3.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主要目的 :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 凯恩斯把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M=L1(Y)+L2(r) L1(Y)表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 L2(r)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不但是收入的 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 另一个是人们多样化资产选择行为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 响。

(1)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研究 鲍莫尔和托宾从收入和利率两个方面,对交易性货币需 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明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但是收 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 平方根公式表明货币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收入Y和债券 的交易费用b成正方向变化,同时与利率r成反方向变化 ,而且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分别为 0.5和—0.5。 利率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负相关的关系。

(2)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研究 托宾和马克维茨等人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可以选 择货币和债券的不同组合来持有财富,在选择不同比例的组合时, 不仅要考虑各种资产组合带来的预期报酬率,还要考虑到风险。 人们进行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是在风险相同时选择预期报酬高的组 合,在预期报酬相同时选择风险低的组合。 预期收益率可以用数学期望来计算,风险用标准差来计算。 当然不同的人在选择具体的资产组合时会不同 。

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最终财富拥有者对它的需 求,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财富总量。 应该用持久性收入来代表。 (2)财富在人力和非人力上的分配 (3)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4)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5)其他因素

Md/P= 弗里德曼给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

6.麦金农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 他认为传统理论认为货币和实物资产是不同的财富持有形式, 是相互竞争的替代品的认识,在发展中国家来看是错误的。 麦金农提出了两个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行为的假设:一是所有 经济单位都只限于内源融资。二是投资具有不可分割性,由于 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收益,因此投资支出比消费支 出更具有一次支付的性质。

麦金农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 M/P是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货币需求;Y为实际收入;I/Y代表 投资在收入中占的比例;d为各类存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P*代表 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d-P*是实际利率水平。

二、货币需求的调节 1.货币需求和利率。 2.货币需求是否是稳定的。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三、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 现阶段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收入; (2)价格; (3)存款利率; (4)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5)企业预期利润率; (6)财政收支状况; (7)其他因素。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 、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第二节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 、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 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 1.货币层次及其划分的原则 货币层次:就是不同意义上的货币所包括的货币形式, 不同层次的货币也就是货币范围的不断扩大。 货币层次划分的原则:即按照不同形式货币的流动性, 或者说不同金融工具发挥货币职能的效率高低确定货币 层次。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迅速变为现实货币购买力,而且 持有人不会遭受损失的能力。

2.不同的货币层次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给口径 M0=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准货币(准货币一般指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 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 汇票、国库券等)

(2)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1= 流通中的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 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 +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 金余额 +调整项 。 M3= M2+大额定期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 额+所有存款机构发行的回购负债+调整项。 L= 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3)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 (4)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 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表9—1 我国按货币供给口径统计的货币 供给量 单位:亿元 年份 M0 M1 M2 1999年12月 13455.5 45837.3 117638.1 2000年12月 14652.65 53147.15 132487.52 2001年12月 15688.80 59871.59 152888.5 2002年12月 17278.43 70882.19 183246.94 2003年2月 17937.58 69757.05 188444.37 表9—1 我国按货币供给口径统计的货币 供给量 单位:亿元

2.中央银行的控制重点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时,会把侧重点 放在流动性强的货币层次上,也就是上面所讲到的M0或M1,而 对M2的关注程度则低得多。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是为了通过货币市场的变化影响产 品市场的变化,以实现最终目标,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结 合点就在于货币和商品的交换。

二、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的定义和特点 基础货币: 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银行体系的 储备之和。B表示基础货币,则: B=C+R 基础货币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论存款被提现还是现金存 入银行,基础货币的数量都不会改变。

2.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影响基础货币 量。主要是以票据再贴现和对商业银行的直接贷款两种 业务来实现。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外汇、黄金、证券等占款规模影响基 础货币量。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财政的债权影响基础货币量。

三、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 1.中央银行创造银行券 发行银行券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流通中的现金都 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流出的。 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现金也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构 成部分。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体制下,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 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垄断发行原则 二是货币发行要有可靠的信用做保证 三是要具有一定弹性

(1)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2)中国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 (3)中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2.存款货币的创造 大部分存款是由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吸收存款,另一方面又要把这些存款贷出 去,放出去的贷款经过市场活动又成为另一家银行的存款, 这些存款又会被这家银行贷出,等等。 资金这样反复进出银行体系,使银行存款不断扩张。这就是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

(1)存款创造的条件 首先是部分准备制度 其次是部分现金提取 另外,存款的创造是整个银行系统的整体行为结果, 不是由某一家银行创造的

(2)存款货币创造的简单模型 假定: 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20%; 银行将超额准备金全部用于贷款; 借款人不提取现金,即没有贷款以现金形式流出银 行系统; 没有从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这种非交易 性存款的转化。

假设某人把自己的1000元现金存入甲银行,从而使甲银行 的负债增加1000元,在银行把存款贷出前,银行的准备金 也增加1000元。用T形账户表示就是: 资产 负债 准备金:+1000 存款:+1000

按20%的法定准备金率,甲银行的1000元存款只要保留200元准备金即 可,所以有800元是可以贷出的。假设800元贷给了A企业,A企业以支 票的方式把这800元支付给了B企业,B企业以支票存款的方式存入乙 银行。甲、乙两家银行的T形账户变为: 甲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200 贷 款:+800 存款:+1000 乙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800 支票存款:+800

乙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160 贷 款: +640 支票存款:+800 丙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640 支票存款:+640 同样,根据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乙银行可以保留160元 的法定准备金,其余640元用于贷款。 假设贷给了C企业,C企业以支票的方式支付给了D企业,D企业把 支票存款存入丙银行。乙、丙两家银行的T形账户为: 乙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160 贷 款: +640 支票存款:+800 丙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640 支票存款:+640

银行 支票存款增加额 准备金增加额 贷款增加 额 甲 1000 200 800 乙 800 160 640 丙 640 128 512 丁 512 102.4 409.6 ┇     ┇         ┇      ┇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各银行的活期存 款增加额构成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 根据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存款增加总额: 1000+1000×(1-20%)+1000×(1-20%)2+1000×( 1-20%)3+…… =1000×1/{1-(1-20%)} =1000×1/20% =5000元

可以看到存款增加总额等于银行的初始准备金增加额乘以法 定存款准备率的倒数。如果用ΔD表示银行系统增加的活期存 款的量,用ΔR表示银行初始准备金增加额,用rd表示银行的 法定存款准备率,则有公式:

1/rd是一个大于1的数,称为简单存款倍数。 原始存款。 派生存款,等于ΔD-ΔR。

四、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模型 我们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定义为货币乘数,用m表 示。如果货币供给量用Ms表示,就有: m=Ms /B 如果用C表示流通中的现金,用D表示活期存款,TD表示非 交易性存款,那么, Ms=C+D,B=C+R 因为总准备金R包括活期存款的法定和超额准备金,还包括 非交易性存款的准备金,所以:

R = rd×D+re×D+rt×TD =( rd+re+rt×t )×D 又因为C=c×D,所以货币乘数的公式是: m = (C+D)/(C+R)    = (c+1)D/[(c+ rd+re+rt×t)D] = (c+1)/ (c+ rd+re+rt×t)

影响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 ①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比例c; ②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d; ③活期存款的超额存款准备率re; ④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t; ⑤非交易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t。

五、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1.中央银行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是通过变动基础货币和影响货币乘数对货币 供给量进行调控的。 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 率来实现的

2.居民个人的行为和货币供应量 居民个人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基础货币总量的变化,但却可 以通过收入在手持现金和存款之间的转换影响现金存款比, 影响货币乘数。 (1)财富的作用。 (2)预期报酬率变化的作用。 (3)金融危机的作用。 (4)非法经济活动的作用。 (5)税收的作用。

3.企业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 企业通过影响现金存款比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居民的行为相 同。但企业更重要的影响货币供给的行为是其贷款行为。 影响企业借款需求的有两个方面: (1)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或收缩。 (2)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

4.商业银行的行为和货币供给量 (1)商业银行变动超额准备率。 银行准备金中超额准备的高低是由商业银行自己决定的。 影响着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业银 行持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另一个是预期存款 外流情况。 (2)商业银行行为影响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对基础货币的变动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决定商业银行再贴现规模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再贴现率的高低。 另一个因素是市场利率的高低。

第三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判断 货币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的状态,Ms=Md; 货币的非均衡就是Ms≠Md。

货币均衡和非均衡的判别标志:物价和利率 物价:如果价格水平提高,则名义收入增加,名义货币需 求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名义收入减少,名义货币需求减 少。如果名义货币供应不能随之调整,必然带来货币供求 的非均衡。 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均衡和非均衡更重要的 表现为利率的变化。

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1.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货币供给是社会总需求的载体。 货币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关系是,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 需求。 2.社会总供给与货币需求 从宏观角度来看; 微观角度来看。

3.货币供给与总供给 货币供给对总供给的作用分为三个阶段: 当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源, 且数量又很充分时: 当潜在未利用资源被逐渐利用而不断减少,货币供 给却在继续增加时: 当潜在未利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货币供给仍然继 续增加时:

4.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 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应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 但也绝非是等量的,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常态。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 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和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需求的偏大或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货币供给的政策 来调节,但单纯控制总需求难以真正实现均衡目标。

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的调节 货币供求的均衡和非均衡表现为物价和利率水平的变化,在 完全的市场经济状态下,价格和利率的波动也会使货币供求 由非均衡自动过渡到均衡,也就是说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 货币均衡和非均衡是由市场自动调节的。 但市场会失灵,所以需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货币供求 的调控由中央银行完成。

中央银行可以用来调控货币供求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率 手段对货币供求调控 。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较强,而货币需求更多的 取决于企业、个人的行为,中央银行的影响很小。 所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均衡的调节一般通过货币政策工 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来实现。

第七章 货币供求均衡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