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2-1章 货币需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2-1章 货币需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1章 货币需求

2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 货币需求的含义: 1、对货币的不同评价:
对社会而言,货币不是财富,而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因此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有一个量的限制。 对于经济个体而言,货币是一种财富,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然而,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愿望与能力的结合。 2.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数量。 二、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

3 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式是: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马克思在论证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⑴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⑵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 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4 三、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一)费雪方程式。 1.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2.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体稳定的。 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5 3.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
4.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 (二)剑桥方程式。 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 Md =kPY

6 (三)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 ⑴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⑵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⑶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但保有货币要付出代价,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7 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1.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3.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 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 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

8 4. 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
5.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6.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 M=M1+M2=L1(Y)+L2(r) 7. 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9 R` Md 图2 流动性陷阱 R 流动性陷阱 8.“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于是在利率为R`时,人们普遍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有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10 9. 政策性结论: (1)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不能降低时,货币政策失效,需要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11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1.弗里德曼的一个具有代表性个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 为实际货币需求。 2. 恒久性收入y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 3.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12 物价变动率 ,也就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把物价的变动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是通货膨胀的现实反映。
4.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利资产看待;而弗里德曼考察的货币扩及M2等大口径的货币诸形态,其中有相当部分,如定期存款,确是有收益的。 物价变动率 ,也就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把物价的变动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是通货膨胀的现实反映。 5.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可以用实证方法证明。 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13 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1.“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所谓“1∶8”,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如果按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可判断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公式极简明: 这个公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银行工作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式始终是有实用价值的衡量的尺度。这是由于公式反映了商品供给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公式日益不能用来解释货币流通他现象。

14 或 2.一个有争议但流传甚广的公式 (1)改革开放不久,提出了这样的公式:
(2)上世纪80年代前期提出后,曾引起很多争义。但在如何确定年度计划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实际操作中,在如何估价货币供求对比形势中,往往引以为据。 

15 a.改革开放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假设前提,改变了。必须引入了与货币需求负相关的货币流通速度。
3.公式的发展 a.改革开放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假设前提,改变了。必须引入了与货币需求负相关的货币流通速度。 b.目前实际使用的是对MV=PY两边同时取对数微分后形成的公式:  

16 第三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 一、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1.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2.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⑴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⑵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⑶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3.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这一发展是提高货币需求分析的转折点。 4.这样的分析并不神秘。几十年来,我国的银行工作者经常从事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问题是需要提到理论高度。

17 二、资产选择 资产选择的方向:购买的金融资产、持有现金和购买实物资产。 ⑴基本消费支出后有相当的剩余货币收入;⑵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资产是资产选择的前提条件。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 1.城市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上升速度极快。 2.资产选择已成为多数中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安排货币剩余的一个内容。 3.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已可以观察到。

18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

19 三、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 1.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一种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2.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3.在实践中,有时采用修订后的微观货币需求模型进行宏观分析。 四、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 1. 微观角度的分析是解释货币领域种种矛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2. 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3. 两者不能偏废,要配合进行。


Download ppt "第12-1章 货币需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