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 惠更斯原理 一、波前 二、惠更斯原理 1
一、波前 1.如下頁圖(a)所示,以馬達驅動的長條形木桿,可以產生直線週期波。在同一時刻,將作同相運動的點連接起來所得到的線或面,稱為波前(wave front)。 ※註:對二維的波動而言,波前為同相運動各點組成的線。而在三維的波動中,波前則為同相運動各點所組成的面。
2.只要是鄰近振動情況完全相同之點的連線或面就是波前,因此不一定是波峰或波谷的連線。但是波峰和波谷的連線是最顯而易見的波前。在右圖中,A為同相的相鄰波峰所連成的波前,稱為波峰波前;C為同相的相鄰波谷所連成的波前,稱為波谷波前;而B雖然不是波峰或波谷的連線,但也是波前。
3.如圖(c)所示,以馬達驅動一枝鉛筆,則可產生圓形週期波。對圓形波而言,所有的波前都是圓形。
4.如下圖(b)、(d)可看出,兩相鄰波峰波前或兩相鄰波谷波前間的距離即為水波的波長。由這兩個圖也可看出,不論是圓形水波或直線水波,波的傳播方向恆與波前 。 垂直
二、惠更斯原理 1.科學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1695,荷蘭人)提出波前如何移動的想法:當波行進時,波前上每一點皆可視為新的點波源,各自發出圓形或球形的子波 (wavelet),以波速前進。與這些子波相切的線或面(稱為包絡線(envelope)或包絡面),即為新的波前。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幾何的方法,由某一時刻的波前,求出下一瞬間波前的形狀與位置,此稱為惠更斯原理。
2.如下圖所示的二維直線波,將原先波前上的每一點,視為新的點波源。畫出所發出的子波,並求其包絡線,即可得到下一瞬間的波前。由圖可知,新波前是與原波前平行的直線,垂直於波傳遞的方向,並以波速向前進。
3.同理,根據惠更斯原理,下圖所示為圓形波的傳遞,可以用一連串同心圓來描述。當波動在三維空間傳遞,運用惠更斯原理時,只要把圓形子波改為球形子波,而波前則為子波的包絡面,其餘相同。 講義第45頁
CHAPTER 2 波動 NEXT 第6節 水波的反射與折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