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化学命题比赛展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Advertisements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糖类和脂质 1.化学元素组成 2.分类 3.分布场所 4.功能 糖类和脂质 1.化学元素组成 2.分类 3.分布场所 4.功能.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99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面山的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盐类水解.
第2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 钠的重要化合物
盐类的水解.
省质检考前指导.
苯酚的性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天津市第三十中学 周敏.
目标引领 考情分析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的必考点。高考主要围绕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溶液中离子数目、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目、粒子中所含电子数等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预计2013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将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
复习回顾: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怎样验满二氧化碳? 澄清石 灰水变 浑浊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
调查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成员 母亲 父亲
韩剧《大长今》第五集:韩尚宫与长今的一段对话。
封面 二 氧 化 碳 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基础 创新 素养 ——从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化学教学
专题12 化学实验.
也谈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其复习对策 西安交大附中 杨晓蓉.
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6.1 概述 6.2 凯氏定氮法 6.3氨基酸氮的测定.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高一化学备课组 杨伏勇.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明确目标 有效备考 规范答题 方得高分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韩高义.
2-3 常見的酸與鹼.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酸式盐、 多溶质混合溶液为载体 常规题型:微粒种类、 数量关系及解释.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细胞中的无机盐 Let's go.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热烈欢迎: 各位领导专家莅临 我司考察指导!.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与分散系 基础盘点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自我诊断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元素)守恒关系式。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 溶解平衡 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一章 水溶液 1.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框图题集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曹丁亓.
专题2:第二单元 课题3:离子反应 桐乡高级中学 张锦松.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常见的弱电解质.
第三章 第一节 水溶液.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第四课时.
化学扑克.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2019年7月12日星期五.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盐类的水解 2019年6月29日星期六.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厦大附中 俞佳.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武安一中 冀立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化学命题比赛展示

精品展示 客观题——9 客观题——13 主观题——26 主观题——27 主观题——29

题目展示 B选项中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的分子有CH3OH、SiH4、N2H4,故B不正确, A选项中18电子的阴离子为Cl-、HS-、S2-时正确, C选项中含碳元素的18电子分子有C2H6、CH3F、CH3OH、CH3NH2等,故不正确, 9、(改编题)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某钠盐溶液含有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二周期Ⅳ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若丁具有还原性,则丁的水溶液呈酸性。 【参考答案】A D选项中具有还原性的18电子分子,有H2S、C2H6、CH3OH、SiH4、N2H4等,故不正确。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该题以2013年浙江省化学竞赛第9题改编而成,考查了原子结构,18电子微粒,盐的水解,摩尔质量,化学键,元素周期表,还原性等知识,试题注重基础,突出迁移,要求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的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体现了多角度综合化的高考命题趋势。A选项中18电子的阴离子为Cl-、HS-、S2-时正确,B选项中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的分子有CH3OH、SiH4、N2H4,故B不正确,C选项中含碳元素的18电子分子有C2H6、CH3F、CH3OH、CH3NH2等,故不正确,D选项中具有还原性的18电子分子,有H2S、C2H6、CH3OH、SiH4、N2H4等,故不正确。

题目展示 13、(改编题)某工业废水含有下列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K+、Cu2+、Al3+、Fe2+、Cl-、CO32-、NO3-、SO42-,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甲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 ②另取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③另取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难以确定Al3+的存在与否 B、原溶液中所含的离子为:Cu2+、Fe2+、Cl-、NO3-、SO42-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 g D、步骤③中的白色沉淀为2种钡盐 【参考答案】B Fe2+、Cl-、NO3-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离子共存、常见元素化合物主要性质及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定性与定量结合等。试题重视元素化合物性质与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的有机结合,关注推理因素,体现了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很有创意。 本题是改编题,综合考查离子共存、常见元素化合物主要性质及应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知识覆盖面广,同时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要求。 本题设计灵感来源于2013年温州一模第13道选择题,在进行离子定性推断得出Fe2+、Cl-、NO3-、SO42-之后,学生必须结合定量条件——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才能得出有Cu2+,得出正确选项B;但本题中又设置一个干扰信息——溶液依然澄清,很多学生都认为澄清一定是无色的,所以对A选项分析无从下手;C选项要求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之后进行定量计算,综合性强、难度大;D选项要求学生必修瞻前顾后,注意思维严密性,根据Fe2+存在排除CO32-干扰。

题目展示 26、(原创题)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请根据表中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大爆炸理论”指出:200亿年以前,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包含在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原始核中,由于某种原因它发生了爆炸,首先产生了中子、质子和电子,随后就产生了元素。由此可推知最先产生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写表中字母)。 (2)e、j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 a e e对应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题目展示 【亮点】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大概了解爆炸理论和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内容,较好体现考试的教育功能; 26、(原创题)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请根据表中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3)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2单质做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你认为最先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应该是___________(填写表中字母); (4)同时可以组成酸、碱、盐三类物质至少需要的元素有______(填写表中字母),写出一种由这三种元素以4:2:3的原子个数比形成的常见无机化合物: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溶于水后对水的电离起________(填“抑制”“促进”或“不影响”)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de NH4NO3 促进 NH4++H2O NH3·H2O+H+

题目展示 【亮点】渗透人文精神。有意识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测试与化学前沿介绍联系起来,结合化学发展史,弘扬科学精神; 26、(原创题)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请根据表中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元素属于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区域的是________; A、Ba B、Fe C、Br D、Rb (6)a、c、e三种元素形成的18电子结构化合物是近年来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新宠,写出用它作燃料,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的一种18电子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CH3OH—6e-+8OH-=CO32-+6H2O

题目展示 【亮点】有较强的亲和力。采用了与考生对话的形式表述,问题由易到难排列,尤其(7)问迷惑性大,学生极易失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26、(原创题)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请根据表中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7)f、k、l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比1:1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请写出k、l的互化物与g、m形成的化合物等物质的量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rCl+2NaI=Br2+I2+2NaCl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本题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本试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较高创新性,严格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要求》命题; 【亮点二】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大概了解爆炸理论和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内容,较好体现考试的教育功能; 【亮点三】渗透人文精神。有意识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测试与化学前沿介绍联系起来,结合化学发展史,弘扬科学精神; 【亮点四】形式新颖,题干表述简明,各小题既相对独立,又统一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3)问与其说在考知识,不如说是在思想方法; 【亮点五】有较强的亲和力。采用了与考生对话的形式表述,问题由易到难排列,尤其(7)问迷惑性大,学生极易失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题目展示 【亮点】信息的呈现以图表为主要形式,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图表数据进行计算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7、(原创题)“低碳循环”是近几年的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以下是科学家对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所做的探究。 I、探究温度对CaO吸收CO2效率的影响 (1)在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和一定量的CO2 ,在不同温度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发生如下平衡CO2(g)+CaO(s) CaCO3(s) ,分别在t秒时测定CO2的浓度(mol/L),如右图: ①则该反应能在 条件下 自发进行。 A、较高温度 B、较低温度  C、任何温度 D、任何温度下均不能 B ② 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 A、B

题目展示 27、(原创题)“低碳循环”是近几年的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以下是科学家对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所做的探究。 I、探究温度对CaO吸收CO2效率的影响 (2)在恒定温度下,一个体积固定为1L的容器中加入20gCaO和一定量的CO2气体,在10分钟达平衡的过程中CO2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10分钟时,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为提高CO2的吸收率,下列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升高温度 C.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aCO3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0.03 mol/(L.min-1) A

题目展示 【亮点】 CO2(g)+CaO(s) CaCO3(s) 整个体系中只存在一种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新平衡时CO2的浓度与原平衡浓度相等 27、(原创题)“低碳循环”是近几年的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以下是科学家对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所做的探究。 I、探究温度对CaO吸收CO2效率的影响 (2)在恒定温度下,一个体积固定为1L的容器中加入20gCaO和一定量的CO2气体,在10分钟达平衡的过程中CO2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④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不变,15分钟时将体积迅速增大至2L,在20分钟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上图中补充体积变化后CO2浓度变化示意图。 5

题目展示 27、(原创题)“低碳循环”是近几年的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以下是科学家对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所做的探究。 I、探究温度对CaO吸收CO2效率的影响 (2)在恒定温度下,一个体积固定为1L的容器中加入20gCaO和一定量的CO2气体,在10分钟达平衡的过程中CO2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⑤若维持20分钟时的温度与体积不变,并充入0.1mol N2 ,最后平衡时容器中的CaO的质量为 。 14.4g

【亮点】 (2)25℃时。H2CO3二级电离平衡常数计算,要根据电离常数与溶液的酸碱度无关,分析表中信息,选择③组数据n(CO32-):n(HCO3-)=1:1巧妙解答。 题目展示 27、(原创题)“低碳循环”是近几年的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以下是科学家对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所做的探究。 II.工业上用钠碱循环法可成功脱除烟气中的SO2,即用Na2SO3溶液作为SO2吸收液,由此得到启示,研究人员用Na2CO3溶液作为空气中CO2 吸收液。25℃时,在其吸收CO2的过程中,PH随n(CO32-):n(HCO3-)变化关系如下表: 【亮点】通过低碳循环,让学生树立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 n(CO32-):n(HCO3-) ①100:1 ②10:1 ③1:1 ④1:10 PH 12.2 11.2 10.2 9.2 (1)在PH=12.2时,除了存在水的电离平衡,还存在的平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H2CO3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2= , CO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10-10.2

题目展示 27、(原创题)“低碳循环”是近几年的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以下是科学家对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所做的探究。 A II.工业上用钠碱循环法可成功脱除烟气中的SO2,即用Na2SO3溶液作为SO2吸收液,由此得到启示,研究人员用Na2CO3溶液作为空气中CO2 吸收液。25℃时,在其吸收CO2的过程中,PH随n(CO32-):n(HC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CO32-):n(HCO3-) ①100:1 ②10:1 ③1:1 ④1:10 PH 12.2 11.2 10.2 9.2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溶液①升高温度,n(CO32-):n(HCO3-)的值将减少 B、溶液②中,水的电离程度比25℃时的纯水大,若在溶液②中投入足量的NaOH固体,溶液的PH值增大,水的电离程度也增大。 C、溶液③中,微粒的浓度存在如下关系:3C(H2CO3)= 2C(OH-)- 2C(H+) D、25℃时,将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 和NaHCO3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形成溶液后,则其溶液的组成与PH值均与溶液③相同。 A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道原创题。试题以吸收空气中CO2为载体,结合化学平衡及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综合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内容。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新高考强调能力立意。本题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多纬度的考查。表现在: (1)信息的呈现以图表为主要形式,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图表数据进行计算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与目前浙江高考卷相契合; (2)在问题设置上,涵盖了化学反应的方向、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与电离平衡的移动等学科主干知识和方法,考查学生能否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考查范围广,能力要求较高。针对不同层次的考生,问题设置有易有难,应该有较好的区分度。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新高考强调能力立意。本题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多纬度的考查。表现在: (3)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相关计算等有所增加。但是分析这些试题,发现试题已经从单调的记忆型考题向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方向发展。而本题也具有这个特点。本题以平衡CO2(g)+ CaO (s) CaCO3 (s)为载体,设计的(2)问中④、⑤两问,学生若只会对平衡的移动等知识生搬硬套,而不能灵活应用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不能准确得出达新平衡时CO2的浓度与原平衡浓度相等,考查了思维的严谨性、敏捷性、变通性和信息处理能力。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该题的亮点】 1.突出“能力立意”,以化学反应原理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为考查点。从学生很熟悉的物质CO2入手,初看该题学生会以为是常规的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而没有关注到整个体系中只存在一种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则不能答好该题的I中(2)问中的相关问题,与2013年高考试题27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题非常重视题给信息的呈现方式,大部分的信息以图表形式表现。学生只有对这些丰富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推理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回答,如II(3)问中对选项C的判断,除了熟练应用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外,表中n(CO32-):n(HCO3-)=1:1的应用也很关键,很好地起到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与严密性。体现了高考旨在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的功能。

题目展示 【亮点】第(2)问通过反应①、②原子利用率100%分析,这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考查了加成反应,不饱和度,碳原子守恒,苯与乙炔的加成反应,学生易错答成乙烯。 29、(原创题)颠茄酸酯是一种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亮点】本题难度中等,题干简单,阅读量小,各步问题相对独立,不会出现连续性失分,得分情况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成正比,而考查的知识点又很全面,对考生很公平。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类型。⑤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①、②都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则烃W的名称是________。反应③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 氧化 消去 乙炔 NaOH水溶液、加热

题目展示 29、(原创题)颠茄酸酯是一种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3)颠茄酸酯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3)颠茄酸酯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 A、B、C

题目展示 29、(原创题)颠茄酸酯是一种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4)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展示 【亮点】第(5)问考查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满足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很有新意,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29、(原创题)颠茄酸酯是一种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6 (5)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有____种。i.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ii.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iii.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1种 请写出其中含有乙基的所有结构简式

题目展示 29、(原创题)颠茄酸酯是一种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亮点】第(7)问通过反应①苯与乙炔的加成反应,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29、(原创题)颠茄酸酯是一种药物,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a (6)反应⑦在无水环境下进行,可选择加入_____(选填编号)使反应更完全。 a.Na b.NaOH c.Na2CO3 d.NaHCO3 (7)反应①可发生副反应,其中一种生成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种信号,请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本题是原创题,考查了炔烃、烯烃的加成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醛的氧化(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以及加成反应,羧酸的酯化,酯的水解反应,酚的性质,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核磁共振氢谱等。知识覆盖面广,同时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要求。 第(1)考查反应类型,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氧化反应,醇的消去反应。 第(2)问通过反应①、②原子利用率100%分析,考查了加成反应,不饱和度,碳原子守恒,苯与乙炔的加成反应,学生易错答成乙烯。 第(3)问考查颠茄酸酯的硝化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缩聚反应。 第(4)问考查学生正确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写出醇的催化氧化和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本题是原创题,考查了炔烃、烯烃的加成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醛的氧化(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以及加成反应,羧酸的酯化,酯的水解反应,酚的性质,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知识覆盖面广,同时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要求。 第(5)问考查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满足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很有新意,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第(6)问通过苯乙酸乙酯与甲酸甲酯的取代反应生成甲醇的分析,在无水环境下只有钠才能与甲醇反应,促使反应正向进行,使反应更加完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问通过反应①苯与乙炔的加成反应,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的考查,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考核目标及命题意图 【亮点1】本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较高创新性,严格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 【亮点2】反应①、②都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这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亮点3】第(5)问F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满足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的同分异构体,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很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亮点4】本题难度中等,题干简单,阅读量小,各步问题相对独立,不会出现连续性失分,得分情况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成正比,而考查的知识点又很全面,对考生很公平。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化学命题比赛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