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滴凝結增長的過程 P.164-166 雲滴可以長期懸浮在空中,雲滴必須增長為雨滴,才能降到地面,成為降雨。 當雲滴維持在一定的粒徑時,則雲滴表面的蒸發與凝結達到均衡,此時雲滴表面的飽和水氣壓稱為平衡水氣壓(equilibrium vapor pressure)。 雲滴表面為曲面,具有曲面效應(curvation effect),其平衡水氣壓比平的水面的平衡水氣壓為高(圖7.2),因此僅只為維持雲滴的平衡態,雲內大氣環境就應為過飽和狀態(supersatuated)
雲滴凝結增長的過程 P.164-166 雲滴粒徑愈小,曲面效應愈大,雲滴表面大氣的過飽和程度就愈高。 對純水而言,維持2μm粒徑的雲滴的相對濕度>100.1%(圖7.3),當粒徑>10μm時,可將雲滴表面視為平的水面。 即使在雲內大氣的相對濕度很少超過101%,微小的雲滴將難以發展為大的水滴。但大氣中的親水性凝結核,會有溶質效應(solute effect),使混雜晶狀構造的水表面的平衡水氣壓降低,不須達到100%即可凝結。 大陸的大氣中的凝結核多,會使更多水氣凝結;海洋的大氣凝結核少,水氣更不易凝結。
雲滴凝結增長的過程 雲體上升絕熱冷卻,或不斷有水氣輸入雲中,使雲內的水氣壓維持大於雲滴的飽和水氣壓,雲滴才能因凝結而增長。 在雲層內部有冰晶及過冷水滴並存時,因冰晶飽和水氣壓較低,冰晶會不斷因凝結而增大。 冷暖雲混合時,冷雲滴因溫度較低,飽和水氣壓較低,會不斷凝結而增長。 如大氣中存在甚多不同粒徑的凝結核,濕度在78%以上時,大部分凝結核開始有水滴凝結,如氣溫繼續下降,濕度上升,較小凝結核因曲面效應不易增長外,其他雲滴可增長至其最大粒徑。 雲滴透過凝結增長為雨滴的過程很緩慢,不會是造成降雨的直接因素。
雲滴的衝併增長過程(collision and coalescence processes) P.166-167 雲滴有大有小,較大雲滴多是大的凝結核所形成,或雲滴的隨機碰撞(random collisions)。 雲滴下落時因重力作用速度會愈來愈快,直至重力與空氣阻力相等時為止,這時的下落速度稱為終端速度(terminal velocity)。 大的雲滴因單位重量的比表面較小(smaller surface-area-to-weight ratio),因此會有較快的終端速度(表7.1)。 大雲滴在下落過程中很快會追上小雲滴,大小雲滴碰撞黏附(coalescence)起來而成為較大雲滴。雲塊在上升氣流時,小雲滴也會追上大雲滴而合併為更大的雲滴。
雲滴的衝併增長過程(collision and coalescence processes) P.166-167 在夠厚的雲內,並有反復上升下降的氣流下,雲滴才有足夠的時間,及眾多不同大小的雲滴來不斷碰撞合併,成為足夠大的雨滴。 暖性層雲一般厚度少於500m且上升氣流弱,大雲滴沒有足夠時間增長,形成的雨滴約在200μm以下,如雲下空氣很潮濕,可形成毛毛雨(drizzle),如雲底太高,雨滴蒸發,雨滴不易到達地面而無降水。
雲滴的衝併增長過程(collision and coalescence processes) P.166-167 暖性雲(warm cloud)內的雲滴發展為雨滴主要是衝併增長過程。在熱帶地區的暖性積雲在每秒6.5公尺的上升氣流下,100μm的大雲滴最終撞併為5000μm的大雨滴(圖7.5),由於速度很快,因此這種大雨滴經常是對流性陣雨發生時的最早落下地面的雨滴。 到達地面的雨滴很少大於5mm,雨滴間的撞併在雨滴很大時會碰撞分裂,雨滴過大時在下落過程中也會因自身震動分裂為幾個小水滴。
冰晶過程(ice-crystal processes, Bergeron processes) 167-170 在中高緯度地區,雲可以向上伸展至遠低於0°C的溫度,稱為冷雲(cold cloud)。如圖7.6中的積雨雲,氣溫在0°C以上的雲層是由水滴所組成;但在0°C以下雲滴仍然是由水滴所組成,這時的雲滴稱為過冷(supercooled)雲滴;至-10°C的高度雲滴中也僅約一個冰晶相對於百萬個水滴;到-20°C高度時,冰晶數目稍多,但仍以過冷水滴為主;要到-40°C高度時的雲滴才完全由冰晶所組成(例如卷雲)。 就如同大氣中的水氣凝結為水滴時需要凝結核(condensation nuclei),水氣凝結為冰晶也需要冰核(ice nuclei)。
冰晶過程(ice-crystal processes, Bergeron processes) 167-170 大氣中構成冰核的微粒數量並不多,種類也少於凝結核,主要是黏土物質,例如高嶺土(kaoinite),某些存在於腐爛分解葉片中的細菌,及冰晶自身等。 水氣在其表面直接凝華的冰核稱為凝華核(deposition nuclei);周圍的過冷水凍結在其表面的稱為凍結核(freezing nuclei)。 有些凍結核是當這些冰核被浸入過冷水滴所形成;有些先是凝結為水滴,後再凍結;有些是過冷水滴與冰核撞併而成,這時稱為接觸凍結(contact freezing)。
冰晶過程(ice-crystal processes, Bergeron processes) 167-170 自然環境中冰核很少,因此由冰核增長為冰晶的數量不多,冰晶也可以由水滴凍結而成,但只能在很高的高度,溫度很低下才會發生,因此雲中的冰晶與過冷水滴相比,數量總是很微少。 圖7.7是假設在-15°C時的飽和、過冷的雲層,此時液態雲滴與冰晶均處於平衡水氣壓狀態,但因冰面的飽和水氣壓較低,冰面上的水分子數量就較過冷水面上的水分子數量為少。 冰面上與過冷水面上間的飽和水氣壓的差異,導致水分子由過冷水面移至冰面,使過冷水滴發生蒸發,此一過程不斷持續的結果,是過冷水滴不斷萎縮,而冰晶則不斷增長。過重的冰晶會開如下落。
冰晶過程(ice-crystal processes, Bergeron processes) 167-170 在一些相對較暖的雲頂,過冷雲滴與冰晶間的碰撞使水滴與冰面接觸或黏附,凍結於冰晶上的過程稱為碰凍(accretion)形成霰(graupel)或雪丸(snow pellets)。 雪霰下落與雲滴不斷碰撞,會碎裂成小片,接觸雲滴又會增長成新霰,霰造成更多的小片,…。 在較冷的雲裏,冰晶與其他冰晶相撞碎裂成很多小冰核,與數以百計的過冷雲滴接觸,形成冰晶增長的雲內的連鎖反應過程(Chain reaction),使冰晶數量增加。 冰晶碰撞再貼合的過程稱為聚合(aggregation),冰晶叢生形成雪花(snowflake),當雪花下落至雲下融化,則會形成降雨。不融化則會降雪。
冰晶過程(ice-crystal processes, Bergeron processes) 167-170 冰晶能夠發育增長為降水,必須有多得多的水滴。比例為1:100,000至1:1,000,000。如冰晶太少,每個冰晶增長得過大,下落出雲外,無法促進雲內的冰晶增長連鎖過程;如過多冰晶,例如冰晶與水滴的數目相近,則雲內有很多微小的冰晶,無法降至地面形成降水。 如冰水比例1:100,000,則意味著每個冰晶可與得到100,000水滴,大部分冰晶能增長至形成降水。 當冷雲中冰核數量不足時,可人工加入冰核(例如乾冰或碘化銀),使冰水比例達到形成降水的條件。 乾冰溫度為-78°C,會使冰面氣溫降低達至過飽和,水氣凝結成水滴再凍結於冰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