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模型与计算公式 二、基本的组合分析公式 三、概率直接计算的例子 第 1.3 节 古典概率 四、抽签与顺序无关 五、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六、概率的基本性质.
Advertisements

组长:倪运超 小组成员:徐悦、曹吕卿、孙浩、徐圣尧. 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 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  上海的文化 —— 建筑 上海的文化 —— 建筑  上海的文化 —— 美食 上海的文化 —— 美食 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历史 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历史  香港的文化 —— 建筑 香港的文化.
林園高中適性入學 高雄區免試入學 及 特色招生介紹 1. 國中學生 國中教育會考 1 ( 每年五月 ) 特色招生 術科考試 五專 免試入學 ( 每年六月 ) 特色招生 甄選入學 高中高職 免試入學 擇一報到 林園高中適性入學  入學管道流程 2.
一、 突出解析几何复习中的重点问题的通法通解 解析几何中的重点问题 一、 突出解析几何复习中的重点问题的通法通解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重点一.
C A D C D.
1 第十章 CH10 分配理論 所得分配涉及一國的貧富差距與社會公平,深受各國 政府重視,也是近年來的熱門議題,本章從分配的意義與 所得分配的種類談起,再介紹三種常見所得分配不均度的 測量指標,有助於讀者瞭解所得分配的概念。 10-1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10-2 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硕士研究生 毕业审查工作交流 研究生院培养办 陆爱红 2016 年 4 月. 毕业材料归档 毕业审核要求 常见问题解答 交流提纲 关键时间节点.
王同学的苦恼﹗ MC 4.1 诚可贵﹗.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600年前,鄭和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的駛入印度洋,展開一場「文化帝國」的海上大秀。
第十三章 中国的传统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技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科技文化。在今天,源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中医学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大洋洲.
当代 国 际 关 系(案例6)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
肖 冰 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副总裁 深圳市达晨财信创业投资管理公司 总裁
优质护理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广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禁毒英雄,一生为公 --林则徐.
愛之花.
Topic 6 廠商理論.
岡山區103年第12次 登革熱聯繫會報會議 岡山區公所 103年12月30日 1.
雄伟的金字塔.
第三节 周围神经 教学目标 1说出脊神经的构成和分支 2说出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歌仔戲 與 歌舞伎 4a 張淇惠 4a11b025 許巧嬑 4a 倪曼凌 4a1c0004 楊長梵
經濟學 I 第十一章 工資與地租.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 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 后 国 际 关 系 专题五: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提示语、广告词 颁奖词、衔接语 感谢信、通告启事 图文转换
鸿门宴 司马迁.
特殊需求學生 鑑定與安置 特教班 謝順慈 江怡勳.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制作人 魏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他发现他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问题:大家都知道,子弹的飞行速度是相当快的,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为什么飞行员能抓到子弹?
翰林自然 六年級上學期 第二單元 聲音與樂器.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 (第二版) 编著:叶德磊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课件制作: 叶德磊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CHAPTER 5 現值法 工程經濟學 Chapter 5 現值法. CHAPTER 5 現值法 工程經濟學 Chapter 5 現值法.
第1章 壟斷定價
开 学 第 一 课 六年级3班.
电磁干扰 在电子产品的外部和内部存在着各种电磁干扰,干扰会影响或破坏产品的正常工作。
高绩效团队建设.
选课网址:(必须用谷歌浏览器) 选课时间:星期天上午10点之后
编译原理复习.
微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 汪秋菊 此幻灯片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经济学课题组
狂賀!妝品系同學美容乙級通過 妝品系三甲 學號 姓名 AB 陳柔諺 AB 陳思妤 AB 張蔡婷安
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 本章小结 2018/11/10
Markets for Factor Inputs 要素市場
第五章 成本论 成本概念 短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生產者決策的基本概念 瞭解生產理論 瞭解短期成本曲線 瞭解長期成本曲線
第六章 成本理论.
一、供求理论 核心内容: 供求均衡 拓展内容: 最高限价,最低限价.
第七章 要 素 的 需 求 和 供 给 ● 生产要素的需求 ● 生产要素的供给 ● 要素市场的均衡.
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 海南大学余升国.
5.1 企業經營目標 經濟學中假定廠商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基於自利,具有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動機
第五章 成本理論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 短期成本 生產要素價格對成本的影響 長期成本.
第八章 完全獨占市場 產量與價格的決定.
第三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 间的关系
第七章 分配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九、要素市場 生產要素與引申需求 競爭市場的要素需求 要素供給特性 工資 地租與利潤 利息 要素市場的干預.
第七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概述 第二节 工资、地租和利润 第三节 资本市场及利率的决定 本章小结 2019/4/24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第6版) 第7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五篇 分配理论 第十一章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十二章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2019/4/25.
第六章 刚体力学 目 录 1. 刚体运动概述 2. 刚体的定轴转动 3. 刚体定轴转动定理和角动量定理
本章學習目的 不完全競爭市場概說 瞭解獨占性競爭市場 瞭解寡占市場
完全競爭的供給: 市場的成本端.
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如何與身心障礙者接觸 新竹教育大學 薛明里.
百艳图.
美丽的旋转.
第八章 劳 动 市 场 ● 劳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 教育与工资差别 ● 工会与劳动供给.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布什政府在陷入伊战泥潭不能自拔的情况下,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要求政府限期从伊拉克撤军。 B.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心脏病急剧上升,该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C.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是专家的天职,任何违背科学真理的行为都应成为其禁区都不可踏入。 D.北京时间2007年9月14日,9时33分,日本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号在日本九州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般均衡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利经济学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分配论概述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 ---工资 资本 ---利息 土地 ---地租 企业家的才能 --- 利润

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 生产要素概念 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最终产品和生产中投入的中间产品 组织管理能力

生产要素的报酬 生产要素报酬 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 工资 资本价格 利 息 地价 地租 正常利润

二、引致需求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 derived demand 是产品的需求而引起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任何生产都需要多种生产要素。 3、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是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 边际产量递减,所以,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基本思路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MRP = MPP • MR MFC 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 = 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 MRP = MFC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收益 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 = 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 MRP = MFC MRP = MPP • MR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收益 L→R L→Q Q→R MFC 边际要素成本 L→C

几个相关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量): MPL=ΔQ/ΔL 边际收益产品 MRPL=MPL×MR= ΔTR/ΔL= ΔTR/ΔQ ×ΔQ/ΔL 完全竞争条件下MR=P,MRPL=MPL×P 边际产品产值:VMPL=MPL× P , 完全竞争条件下MR=P,MRPL=VMPL 平均产品产值:VAP=AP×P

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是MC=MR在要素市场上的体现: ΔTR/ΔQ×ΔQ/ΔL= ΔTC/ΔQ×ΔQ/ΔL

2、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供求双方人数众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完全竞争厂商:就是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的厂商。 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边际产品价值—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可以看作是生产要素的函数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因而,将上式对L求偏导就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叫做边际产品价值

L VMP MP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价格——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使用劳动要素的工资即价格W,则使用要素的成本可表示为 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价格

当厂商是要素价格接受者时,厂商面对的边际要素成本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W0 要素数量L

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只有劳动力可变,且是完全竞争市场 则:MRPL=MFCL MFCL=W MR=P MRPL=VMPL=W

四、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W0 L L0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单一要素可变 w E1 w1 S1 E2 w2 S2 O Q $ d=AR=MR L w O MRPL = VMPL = dL L1 E1 w1 S1 L2 E2 w2 S2

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 综合上面的分析,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竞争的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是 VMP=PL 假设产品价格P=10,边际产品函数是MPP=11-L,那么,VMP=10×MPP=110-10L。厂商的要素需求方程是 PL=110-10L或L=11-PL/10

五、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任何要素价格水平上,某一行业的要素需求量是改行业中每个厂商要素需求量之和。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线是其VMP线。假如每个厂商都沿着其VMP调整其要素需求量,那么,我们可以说,行业要素需求线是各厂商要素需求线的横向相加。问题是,当要素价格变化时,比如要素价格下降时,所有厂商都会增加要素需求量并增加产量,如此一来,整个行业供给量增加了,产品价格将会下降。当产品价格下降时,每个厂商会发现自己不可能仍然沿着原来的VMP线调整了,即其VMP线因产品价格下降而向下移动了。

PL VMP1 d W0 W1 VMP2 多个厂商调整时典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多个厂商调整时典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 D总 DB1 DA1 DB2 DA2 W1 W2 LA L LB

边际收益产品 六、 卖方垄断者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当厂商是要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时,其边际收益MR不再等于价格。此时,这个值为边际收益产品,记为MRP。 MRP=MR×MP 即

由于MR<P,所以MRP<VMP,即MRP线总是落在VMP线的下方. 价格 由于MR<P,所以MRP<VMP,即MRP线总是落在VMP线的下方. MRP=MR×MP 数量

七、卖方垄断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线 假如该垄断者是要素市场的竞争者,那么,边际要素成本仍然等于要素价格,即MFC=W0边际要素成本线仍然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垄断者的最优条件是MRP=W0,即图中边际要素成本线与边际收益产品线的交点。所以,MRP线正是垄断者的要素需求线。 W0 MRP

产品市场厂上的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 素需求量会比完全 竞争少。 VMPL= MRPL MRPL W=MFC L2 L1 L

八、 买方垄断者的最优要素需求量 当一个厂商是某种要素市场中唯一买者时,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买方垄断 。 假如卖方是竞争的,即存在一条要素供给线,那么,当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增加时,要素价格将随之上升。 这样一来,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MFC不再是常数,而是随其需求量增加而增加。而且,在任意数量,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大于要素价格。

买方垄断者的边际要素成本线 MFC W(L) MFC线肯定落在要素供给线的上方。 L

买方垄断者的边际要素需求 供给线 MFC L VMP L* PL* 按照MFR=MFC,即VMR=MFC的准则,要素买方垄断者的最优要素需求量是图中MRP线与MFC交点对应的数量,相应价格由供给线决定。 不难看出,要素价格的决定有利于买方而不利于卖方。

第四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消费者,但这只分析消费者的情况。 消费者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和决策其要素供给的。 具体来说,就是把自有要素在供给和自用间分配,获取最大效用。

2、要素的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效用最大化原则:作为“供给”的要素的边际效用与“自用”的要素的边际效用相等。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MU供给=MU自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要素的供给原则 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MU供给=MU自用 (一)MU供给分析 1、思路: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从而效用增加 2、具体展开 (二)MU自用分析

要素供给原则

3、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原则也以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Y U2 U1 l

序数效用分析 (二)预算线 1、方程 2、斜率 预算线斜率为:-KY/EY=-W

(三)均衡原则: Y K Y* L* l L E U0 U1 U2 G0 Y

4、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曲线 Y K1 M L1 L L0 E U1 U2 G0 L2 PEP K0 K2 W2 W1 W0 A B C L0-L 工资上升,预算线斜率变大,预算线绕初始点外旋,均衡点左移,l下降,(L-l)上升 Y K1 M L1 L L0 E U1 U2 G0 L2 PEP K0 K2 W2 W1 W0 A B C L0-L L0-L0 L0-L1 L0-L2

二、劳动供给曲线与工资率的决定 1、劳动供给线 一个劳动者的选择问题是如何将其有限的时间用于挣钱和休闲。这一问题是一个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 我们假设劳动者追求的是最大效用,收入I和休闲R都是好的东西,那么,一位劳动者有正常形状的无差异曲线图。 收入 更大的效用 休闲R

2、劳动者面对的约束线 另一方面,一位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并且工资率即每单位劳动时间的价格是由市场给定的,记为W,那么, 劳动收入=工资率W×劳动时数L =W×(24-R) 其中,R是休闲时数。如果这个人没有其他收入,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中直线描述。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每减少1小时休闲,收入增加w. 收入 I R 劳动时数 休闲时数 24

收入 如果一个人有非劳动收入I0 ,那么,他的出发点点E.这样,这位劳动者面对的约束条件是I =W×(24-R)+I0 即前述约束线向上平移I0。 I E I0 R 休闲时数R 劳动时数N

3、最优劳动供给量 收入 I R 劳动时数N 休闲时数R E I0 S 收入 I R 劳动时数N 休闲时数R E I0 S 现在,我们把劳动者的无差异曲线和约束条件结合起来,说明其最优劳动供给量。像一个消费者那样,一个劳动者的最优状态是其无差异曲线与约束条件的切点S。相应最优休闲时数是R,劳动供给量是24-R.

4、工资率的变化和供给曲线 收入 E I0 S 约束线完全取决于工资率,当工资率上升时,约束线向右上旋转,与之相切的无差异曲线随之变化,最优劳动供给量也跟着变化。每给定一个工资率,相应有一个最优劳动供给量,如此,我们建立了劳动供给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即劳动供给线。

s w o o W W3 W2 W1 O H1 H2 H3 闲暇 L1 L3 L2 工作时间 w (1) (2) H1+L1=H2+L2=H3+L3 为什么劳动力的总供给 曲线不向后弯曲? o (3) 劳动力总供给

劳动供给线 W 当工资率较低时,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因此,我们有一条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 L

5、工资变化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为什么劳动供给线是向后弯回的呢? 工资率其实就是休闲的价格,所以,政如我们关于典型消费者的分析那样,当价格(工资率)变化时,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方面,当工资率上升时,休闲的价格提高了,替代效应使这个劳动者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和收入。另一方面,工资率的上升也使这个劳动者更加富有了,这使他希望有更多的休闲,这是所谓收入效应。在这里,这两种效应符号相反,而且,随着工资率上升,收入效应会越来强,以致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休闲反而增加,即劳动供给量减少,我们有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

(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 (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 Y Y G G U2 Y2 Y2 F U2 F Y3 E E U1 Y1 U1 Y1 O O H3 H2 H1 H3 H1 H H2 H (2) (1) (1)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正 (2)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工资效应为负

5、均衡工资的决定 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工资水平.此时的就业水平是充分充分就业的就业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一工资水平上,愿意工作的人数就是N*,而失业是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 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呢?需求方面的因素有:技术、产品价格和其他要素的供给情况。 供给方面的因素有:财富、社会趋势和法规、投资和资本积累、人口。 就业水平 D:VMP=W S 工资 N* W*

三、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存量是自然决定的,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出租的土地的数量则可以随地租率(简称地租)变化。 土地的供给线描述的是市场上的土地供给量与地租率之间的关系。 土地供给线的形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土地没有保留用途;第二种情况是土地有保留用途。在没有保留用途的情况下,即出了将其用于当前生产之外,没有其他用途,那么,提供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零,理论上现存土地都会被拿到市场上去,土地的供给线完全缺乏弹性的。

2、土地的供给线 数量 地租率 土地的供给线 土地供给量等于土地的物理存量,不随地租率变化。所以,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

3、地租的决定 数量 D S r* 在下面的分析,我们假设土地的供给是垂直的.如均衡地租r*完全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地租水平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术和人口。

理论链接 有些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自留地的生产率远远高于国营和集体农场,这不仅由于私人自留地种植的蔬菜和其他高生产率投入的产品。私人自留地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它不断削弱了农民为集体工作的干劲。按照不同的估算,在苏联,整个农业产值的1/5或1/3是来自私人自留地,而它仅占耕种面积的不到3%。[Dibb:“苏联农业”,第363页;Wilczynski:《社会主义经济》第123页;Robert Conquest编《苏联的农业工人》(London:Bodley Head,1968年),第114页。]在中国的自留地上(大致占播种面积的5%),估计创造了高达1/3的农业产值。[〗Prybla:《政治经济学》第350—351页;Barry H.Richman:《共产主义中国的工业社会》(New York:Random House,1969年),第544页。)]〗

4、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组 地租的存在是因为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有些要素,如一些设施,其数量在短期内也是固定不变,租用这些设施而支付的报酬类似于地租,被称为准地租。 MC AC MR E P0 C G B Q P D VC

经济租 一个更为一般的概念是经济租(economic rent)。经济租是,提供一定数量的要素,要素所有者愿意接受的最低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之差。 如图所示,提供要素的边际线描述的是每多提供1单位要素的成本,即要素所有者要求的最低报酬。假如要素价格为p,那么,经济租是图中阴影区域的面积。 数量 价格 S p D E A

四、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1、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特点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资本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 资本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资本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前两个特点是与劳动和土地相区别,后一个特点则是与普通的消费商品相区别

2、利息 资本服务权所得到的价格被成为利率,并r表示 资本服务的价格或利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即

3、资本的供给 与劳动、土地不同的是,单个个人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人资本拥有量的情况下来增加之间的资本资源,这就是“储蓄” 资本供给问题可归结于如何将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两方面进行分配的问题 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的选择

资本的供给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 我们假设一个人的财富是W0,用C0代表他的现在消费,C1代表其未来消费,利率为i,那么,如图所示,这个人可以在图中直线上安排其跨时期消费。每减少1单位现在消费,未来消费增加1+i。如果他的现在消费是C0,那么,其未来消费是 C1=(W0-C0)(1+i),这就是这个人的预算线方程。 如图所示,结合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说明这个人的最优选择。 C0 C1 W0

资本的供给线 在上图中,对于任意给定的利率i,对应有一个最优的现在消费C0,从而也决定了储蓄即资本的供给(W0-C0)。不难想象,在利率较低时,随着利率提高,人们愿意有储蓄,即资本供给量增加。但是,像工资的增加那样,利率的上升也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所以,理论上说,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利率再上升,储蓄反而会减少,即资本供给量减少,资本的供给线也是向后弯回的。不过,在我们会面的分析中,我们假设它是正斜率的。 资本供给量 i

4、资本市场的均衡 在短期内,储蓄流量趋向于0,而资本存量为固定不变。为研究方便起见,假定储蓄在短期中对资本数量不发生变化,即短期中资本存量固定不变。短期的资本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而在长期内,储蓄不断转化为新的投资,促使短期供给曲线不断地右移,均衡利率水平也不断下降,最后当短期供给曲线右移到S’S’时,利率下降到r1 。在r1上,储蓄量及投资量低到恰好与资本存在的折旧相等,于是资本存量就固定在Q1水平上。资本市场达到了长期均衡。 r r0 r1 Q0 Q1 D SS S’S’

五、欧拉定理——产量分净定理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要素的贡献(即边际产品价值或边际生产力)进行收入分配。这样,社会收入基本被分为工资、地租和利息(通常包括利润)。 这就是产量分净定理,因为可以用数学上的欧拉定理来证明,因而也称之为欧拉定量

当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时, 当报酬递增时,产量会不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当报酬递减时,产量在分配给各生产要素之后还会有剩余

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洛伦兹曲线 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通常把人口分为5组,每组占20%,然后看每类人口占社会收入的比例,以及从低到高累计每一定比例人口占社会收入的比例

A B 20 40 60 80 100 人口比例 收入比例 收入绝对平等线 罗伦兹曲线 收入绝对不平等线 人口比例 收入比例 收入绝对平等线 罗伦兹曲线 收入绝对不平等线 罗伦兹曲线偏离对角线的程度描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绝对平等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折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A+B就是“完全不平等曲线” A B

2、基尼系数 罗伦兹曲线直观地描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要对不同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不平等程度进行比较,我们就必须有一量化指标,这就是吉尼系数。 罗伦兹曲线偏离对角线的程度可以用图中面积A的大小来衡量,所以吉尼系数被定义为A/(A+B)。 吉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收入分配资料 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斯提出。 将一国总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18%等。 等级 人口百分比 累计 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1 20 6 2 40 12 18 3 60 17 35 4 80 24 59 5 100 41

2、基尼系数 A B 用公式表示为A÷(A+B) Y I 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 % 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I % A B 100 P % M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 平均。

国际通用的标准 0.4则是 “警戒水位” 洛伦斯曲线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a 最小 最平均 b 次之 次之 c 最大 最不平均 基尼系数 洛伦斯曲线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a 最小 最平均 b 次之 次之 c 最大 最不平均 0.4则是 “警戒水位”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小于0.2 收入分配绝对平等 0.2--0.3 收入分配比较平等 0.3--0.4 收入分配基本合理 0.4--0.5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0.5以上 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国际通用的标准

基尼系数得国际比较 国 别 年 份 基 尼 系 数 中 国 1998 40.3% 印 度 1997 37.8% 日 本 1993 24.9% 韩 国 31.6% 菲 律 宾 46.2% 泰 国 41.4% 南 非 1993-1994 59.3% 墨 西 哥 1995 53.7% 美 国 40.8% 巴 西 1996 60% 法 国 32.7% 德 国 1994 30% 意 大 利 27.3% 俄 罗 斯 48.7% 英 国 1991 36.1% 澳 大 利 亚 35.2%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社科院发表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称,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已经超过0.465,逼近0.47;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目前已高达0.53或0.54。基尼系数超过0.4就进入了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可能发生社会动荡。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5倍,到2003年时扩大至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则约达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