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之表达特色 1
一:考点风向: “鉴赏文章的表达特色”是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考点,也是重点之一。 考点风向: 1、鉴赏角度分全篇和局部两种,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卷已由过去的对某些句子、某一段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转为对作品整篇的表达特色的鉴赏,即转为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在判断“表达特色”时,与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讲求角度单一、明了相比,它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二:高考真题探究12007江苏高考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答案一:语段写收割机收麦的情景,把收割机进了麦田比作机船下了海,形象生动,画面鲜明。 答案二:语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画面鲜明,语言生动形象。
反思: 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 2、不会多角度切入。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 3、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晰,拘泥某一点说很多,甚至还有语句不通顺,术语中有别字,如“铺垫”写成“铺堑”,“拟人”写成“似人”。
高考真题探究: 2007江苏高考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高考真题探究2 溜索 (阿城) 2010江苏高考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答案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答案2】 ①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②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段中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三:方法导航: 判断表达特色的角度: (一)修辞手法 (二)描写手法 (三)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四)语言特色
(一)修辞及效果: 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 效果: ①比喻、比拟、借代:生动形象。 ②夸张,对比、反复:强调突出。 ③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④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 ⑤引用:散文中(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涵)
(二)描写手法: 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衬托或侧面烘托、白描) 2.景物描写: ①视角 a、定点观察,注意远近俯仰高低结合 b、移步换景 ②动静: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 ③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结合 ④点面结合 ⑤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 ⑥正侧结合 ⑦细节描写 ⑧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环境的特征。作用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三)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主要从象征、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对比、讽刺、铺垫、照应等角度考虑。
(四)语言特色: (1)用词的角度: 叠词:①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②强调作用 拟声词:生动形象 口语:亲切生动,通俗易懂 (2)造句的角度: 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富有 音乐美; 引用诗文:增强文学韵味。 (3)风格的角度:从平实、生动、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幽默诙谐等方面考虑。
四:提问方式: ①文章某段文字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②某段文字描写精彩历来受人称颂,请说说好在哪里? ③某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④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⑤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⑥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某段文字进行简要赏析。
五、实战演练1: 2014南通三模 秋 丰子恺 ②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11.文中画线句描写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4分) 答: 运用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联想、想像(1分),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描写早春景色(1分),色彩鲜明,语言富有韵味(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3
实战演练2: 2014南通二模 早 餐 【美】约翰·斯坦贝克 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因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 2014南通二模 早 餐 【美】约翰·斯坦贝克 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因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 那是凌晨时分,东边的山峦仍是一片令人生厌的蓝黑色。但山背后却已晨曦微露,一抹淡红渲染着山峦的边缘。当这缕红光婀娜升空时,色泽越变越冷、越淡、越暗。当她接近无边天际时,就逐渐和漆黑夜空水乳交融了。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独特的山区晨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答:从低到高(或由近及远)(1分),从视觉、内心感受等角度描写(1分) ,运用比拟、比喻修辞手法(1分) ,语言表达富有韵味(1分) 。 14
实战演练3: 2014镇江 天下西湖(节选) 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三月的夜风贴着湖面滑来,带着水气柔柔地拂面而过。原本是多云天气,又是初三,不指望月出东山。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洇开来。近处的山仿佛随着浅浅的涟漪移向远处,而远山则从山尖开始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入虚空。画舫游船俱已不可辨认。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 11.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西湖三月的景色,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答:以湖面为观察对象(选取典型景物或选取代表性景物)1分,远景和近景结合1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比喻、叠词其他手法言之有理1分),表现了西湖薄雾时分宁静秀丽的景致。1分 15
六:答题模归纳式: 答题三个步骤: 什么手法?+怎么用的?+有什么效果?(形象和情感)
实战再演练4: 壁画 (贾平凹) 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11.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答: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1分)点面结合地(1分)再现了“九宫女”生动的宫中生活场景,(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备感亲切的心情。(1分) [或: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灵动;(2分)“呀”“呐”等语气词的运用,(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备感亲切的心情。 17
七: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1:2014连云港高三卷 缸 中 日 月 (张金刚) ③ 缸,堪称农家的脸面;撩开缸,便可知家况。新脱粒的小麦、玉米、芝麻、谷类,刚下场再上房,晾晒风干,绽放一片金黄。满满地盛入簸箕,扬高、倾倒,但闻“刷”的一声延音,粒粒粮食如疾雨般欢快地滑入缸底;接续,慢慢堆积;留在簸箕里的顽皮颗粒,跳跃、滚动,拨动着喜悦的心弦。 12.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5分) 答: 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2分)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描写,(2分)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韵味。(1分) 18
练习2:2014淮安高三 打猴儿 (马步升) ⑥抽猴儿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鞭杆是用红柳枝做的,颜色暗红,木质坚韧而圆润,很有手感,抓在手里就有攻击的欲望,如同手里有一副弓箭,一支枪,不瞄准个什么,不击落个什么,由不得人。鞭梢是用麻坯搓的,搓成三棱棒,抽在猴儿身上,能听见碎裂声,可以让人获得热血沸腾的快感。一只猴儿从刻成到交付使用,到老迈转而不灵,身上到处都是森森鞭痕。一鞭一痕,直到身体失去平衡,被主人随便遗弃在哪个荒凉的角落。碰到会过日子的主人,还会将它扔进火塘,发挥余热。 11.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答:从视觉、触觉、听觉和内心感受方面,多角度描写,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手拿鞭子时的攻击欲。 19
练习3: 《背水的日子》 (3)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11.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在描写上有什么特色?(6分) 答:①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②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了不同季节景物色彩的丰富多变,③表现了昔日对井旁美丽景色的喜爱。(6分。每层意思2分) 20
补充练习 21
5.文章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6分) 2013南通三模 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②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 5.文章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6分) 答: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1分),按由下到上顺序(1分),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1分),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2分),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1分 22
4.文中的六盘山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答:①道路崎岖;②山势雄伟;③植被茂盛;④质朴、刚强 6.文章第④段叙写“我”在岷山道上与背炭农民相遇之事,从全文结构看有何作用?(4分) 答:运用细节描写,说明背炭农民给“我”的印象之深(1分);插叙相遇之事,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1分);承上启下,既与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等议论抒情相呼应(1分),又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分)。 7.作者在文中反复表达“感谢六盘山”,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答: 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 ②六盘山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 ③六盘山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④六盘山启示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 ⑤六盘山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讨题属于思维发散考查,做这类题,依据文章,适当发挥,不可随意。 23
②运用比拟手法,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 2013南京三模最后的山 [美]弗·拉塞尔 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 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 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 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 6.请赏析本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6分) 答:①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突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彩; ②运用比拟手法,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 ③以动衬静,以黄鹂鸣声和蝉声反衬小树林的死寂。(6分,每点2分) 24
5.请依据文章第二至八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4分 答:向往——惊奇——害怕——自豪。(4分,每点1分) 7.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内容上:描写远方更有吸引力的一座山; 1分 结构上:与前文形成突转, 1分 为下文的顿悟作铺垫。 2分 8.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6分) 答:①人生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探索; ②人生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才有收获和体悟; ③奋斗永无止境,但要适可而止。(6分,每点2分)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