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週 國家權力與 現代政治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本講題大綱 國家(State)的定義 權力(Power)與權威(Authority) 有關權力的理論 現代國家與民族主義 民主政治與市民社會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推薦閱讀: 王振寰,誰統治台灣?,1996,巨流出版。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權力的定義 權力指的是個人或團體握有對他人的控制能力,權力可以在兩人的互動之間存在,國家的權力則是一種對國民的統治權。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權力與權威 權力分成兩種形式: 1. 有正當性(legitimacy)的權力(又稱權威) 2. 強制性的權力:透過武力並違背人民意願的統治 正當性:權力的行使被統治者接受 2. 強制性的權力:透過武力並違背人民意願的統治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權威的幾種類型 韋伯歸納出三種權威類型: 傳統性權威(Traditional) 魅力型權威(Charismatic) 理性/法定權威(Rational-legal)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現代國家 在現代社會中,國家是指在特定疆域領土之內,具有正當使用統治的權力(包括使用暴力的權力)機構,並由一套複雜的組織與制度來執行統治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國家機器 國家由以下具有權威與權力的組織與制度所支持: 政府 法律系統 警察 軍隊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國家權力的理論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現代國家權力的幕後? 社會學分析現代國家的權力運作,並不著眼於政治人物的權力起落,而是對於主導國家權力運作的幕後推手感到興趣。政治人物的權力必須被放在更大的結構來理解。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多元主義(Pluralism) 對以下的看法…. 國家 代表社會中多元的團體 政治權力 來自各利益團體的運作,且權力分散在大眾手中 社會衝突 不同團體動員以競爭各自所代表的利益時,社會衝突便會發生 社會秩序 當代表各自利益的多元團體達成協商時,社會秩序便可以達成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權力菁英論( Power Elite ) 對以下的看法…. 國家 代表一群少數但具經濟支配力的階級之利益 政治權力 由統治階級掌握 社會衝突 來自菁英對於弱勢的團體之支配 社會秩序 來自少數掌控權力的人形成交互依賴的權力網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馬克思主義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不一定是由少數特定階級的人掌握,但是資本主義的國家主要是為資本家階級服務. 福利國家是工會施加壓力的結果,國家為了穩定資本主義而拉攏勞工,並不是真正想要實行平等.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國家自主論(Autonomous State) 由Theda Scocpol為代表: 國家: 國家有其自主性,維護自己的利益與 目標 政治權力:由國家組織(官僚體系)掌握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因為國家是一有權威以及資源的組織…它們是自主性行動的場域,並不能被化約為只是反映任一社會團體的需求以及偏好。政府官員以及民意代表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ideas)以及組織和個人生涯的利益考量,他們設計並執行能夠增進這些想法以及利益的政策,或至少不至於傷害這些想法、利益。 (Skocpol, Protecting Soldiers and Mothers,1992,p. 42)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現代國家與民族主義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民族主義與現代國家 民族國家指的是,現代國家結合民族(通常就是支配的族群)與國家(具有管轄領土之主權並被國際承認的政治組織)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國家認同 政治社會學者Martin Lipset認為一個新的現代國家建立是一個追求認同的過程。現代國家的合法性源自於構成忠誠的共識,也就是國家認同。 在現代國家認同追求中,民族主義是重要的基礎。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一個國家之所以是民族國家,至少意味著,這個國家宣稱它是一個民族的(nation’s)國家:一個由一個特定、有區隔、並且有邊界的(bounded)民族所構成,並為了此一民族而存在。」(Rogers Brubaker, 1992)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對於要成為一個國家的人民來說,在過去一道做出偉大的事情,今後希望做出更多偉大事情的經驗想法都是必要條件。」(Ernest Renan,法國思想家)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民族國家與現代性 人們多半認為民族認同是天生自然的情感,根深蒂固、歷史悠久。 社會學的觀點則認為民族國家是現代的產物。 (參考民族新義:從革命到自由主義)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民族國家的成員 為了顯現民族國家是一有邊界的群體,民族國家必須首先建立對非公民(non-citizens)的排除與接納原則。 (請參考曾嬿芬. 2004. 〈引進外籍勞工的國族政治〉,《台灣社會學刊》,32期: p.1-58。)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民族國家的類型 國家特質 接受新移民的政策 消極 積極 種族同質程度 種族同質性 種族異質性 公民身份的基礎 血統 出生地 典型國家 民族國家類型 族群國家 公民國家 接受新移民的政策 消極 積極 種族同質程度 種族同質性 種族異質性 公民身份的基礎 血統 出生地 典型國家 德國、日本、台灣 美國、加拿大、澳洲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Rogers Brubaker的研究 對待外國人的政治成為界定法國與德國民族主義的核心與差異。他發現法國可以接納移民第二代成為法國公民,因為法國政治菁英對外來者採取他們可以被同化而成為法國公民的觀點。反之,德國缺乏整合外國移民的政策,是因為該國政治菁英認知德國的構成原則乃基於族群的同質性。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現代法國的建立者(革命民主派)認為享有主權的全體公民即等於國家也構成民族。現代德國的建立者則認為構成國家的人民必須具有「先天」顯著不同於外國人的共同性。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民主國家的政治參與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政治體制 民主 威權 極權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 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的關係 經典的命題由Martin Lipset 提出: 所有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都是資本主義的社會,雖然有一些不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但假以時日,這些國家有走向民主的壓力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為什麼? 資本主義改變社會結構(就像Ernest Gellner認為工業化改變社會結構) 中產階級的興起 都市化 社會結社 大眾傳播 (請參考王振寰,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408-409)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馬克思主義也認為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有密切的關聯,但是,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民主主要的批評是資產階級專政的民主 這些社會結構有利於民主理念與態度的普及 馬克思主義也認為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有密切的關聯,但是,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民主主要的批評是資產階級專政的民主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市民社會 市民社會是促進民主機制正常運作的重要力量,這是在國家(權力)與市場(營利)之外的公民結社和公共討論的社群.政治社會學指出,市民社會對民主政治的主要功能是對於國家的監督,使國家不會濫用權力.(例如,美國的Congress Watch組織)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 Robert Putnam提出美國民主政治的危機來自於式微的市民社會 Bowling Alone一書討論美國人缺乏社區參與對民主產生的後果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民主的危機與出路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各民主國家的投票率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Democracy without Participation Albert Hirschman in Shifting Involvements 指出一般人的公共參與很重要,但也很難 動員,因為任何政治或政策改變對一般人 的影響很難在短期內感受到,這使得一般 人缺乏政治想像的能力.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贏者全拿 目前的民主政治經常只剩下選舉,選民大部分只有在兩大黨之間選擇,別無選擇造成無力感.尤其在贏者全拿(winners take all)的制度下,小黨無法生存 ,新的政治力量無法集結,大家逐漸不去投票.相對而言,選舉依照票數比例分配的制度,比較可能讓大家願意投給小黨,投票率才會增加.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
動員一般人對於社會改革的想像 良好運作的市民團體 扮演公共媒介的的傳播媒體 2005/3/22 曾嬿芬 2005社會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