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二章 供求理论 需求与供给: 弹性理论 (一)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二)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三)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关于汇率计算.
一、需求 二、供给 三、均衡价格 四、需求与供给的弹性理论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Demand-Supply 一、需求 二、供给 三、市场均衡 四、经济模型 五、弹性 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西方经济学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论 三、均衡理论 四、弹性理论 五、价格政策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弹性?弹性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问题?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二篇 供给与需求(I):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经济学概论 第二讲 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开始.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影响买者物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卖者物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供给与需求怎么决定物品出售的价格与数量?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 :供求定理 Demand-Supply 五、经济模型 一、微观经济学特点 六、弹性 二、需求曲线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2 供给与需求(I):市场如何运行.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发展 海 闻 教授 2006年秋季.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曲线及其有关概念
第三章 供需量對價格的反應程度 授課老師:簡立賢.
第2章 国际贸易一般均衡与贸易利益 2.1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2.2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 第一节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节 需求 第三节 供给 第四节 供求法则: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第三章 弹性分析理论 五、其他需求弹性 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弹性概念 二、需求价格弹性 七、蛛网模型 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教学内容:总需求理论和总供给理论、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西方经济学 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 教学时数:64课时 主讲教师:杨为燕.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一、需求曲线 二、供给曲线 三、供求均衡 四、弹性理论 五、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选择:三个基本问题 稀缺性资源 人们的福利 优化配置与有效使用 需求 供给.
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
2 供给与需求 2.1 需求的基本原理 2.2 供给的基本理论 2.3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4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二章 供求与均衡价格  .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彈性及其應用 東華書局製作.
第十一章 博物馆经济学 一、博物馆产品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供给与需求分析是分析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的起点。本章首先分析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二、供給,需求與市場平衡 需求 供給 市場均衡 均衡的變動 價格彈性.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4章 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1.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經濟學 I Economics.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彈性的意義與衡量 瞭解需求的價格彈性 瞭解供給的價格彈性 瞭解需求的所得彈性 瞭解需求的交叉彈性 瞭解價格彈性的應用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第6版)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二讲: 供给、需求、均衡价格 环境经济学补充知识 2019/7/23.
化工品种做多思路依旧 新湖期货化工团队 发言人 刘丹 Effective Presentation Structure.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

本章讨论的主题 供给与需求的概念 市场机制 市场均衡的变化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2

本章讨论的主题 理解和预测市场条件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政府干预的后果——价格管制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3

导言 供给与需求分析的应用 理解和预测世界经济是如何影响市场价格和生产的。 分析政府价格调控、最低工资、价格支持和生产激励所产生的影响。 分析税收、补贴和进口限额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4

2.1 市场机制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应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强调的是该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

2.1 市场机制 供给曲线上,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表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

2.1 市场机制 供给曲线 价格 (美元/单位) 纵轴表示每单位 的美元价格 横轴表示 数量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6

2.1 市场机制 供给曲线 S P2 Q2 P1 Q1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 在一个更高的价格水平上, 厂商愿意提高其产出。 价格 (美元/单位) S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 在一个更高的价格水平上, 厂商愿意提高其产出。 P2 Q2 P1 Q1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

2.1 市场机制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明,在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每一个价格,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表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

2.1 市场机制 数量 价格 (美元/单位) 纵轴代表 支付的价格 横轴代表 需求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

2.1 市场机制 D 数量 价格 (美元/单位) 需求曲线表明, 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 消费者愿意购买 更多的商品。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

2.1 市场机制 S P0 D Q0 价格 (美元/价格) 两条曲线在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 价格处相交。在P0处,供给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

2.1 市场机制 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的特征: QD = QS 没有短缺 没有过度供给 不存在价格变动的压力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

2.1 市场机制 价格 S 剩余 P1 P0 D Q0 如果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1) Qs > Qd 2) 价格将跌至市场出清价格。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

2.1 市场机制 过剩 S D Q1 P1 Q2 P2 Q3 价格 数量 假定价格为P1 , 那么: 1) 供给量Q2 > 需求量 Q1 2) 过剩供给为Q1Q2. 3)生产者将压低价格. 4) 供给量减少,而需求量增加。 5) 在P2、Q3处,达到均衡。 P1 过剩 Q2 P2 Q3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7

2.1 市场机制 剩余 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 存在着过度供给 生产者将降低价格 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减少。 市场持续调整,直至到达均衡价格为止。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9

2.1 市场机制 S 短缺 D 数量 Q3 P3 Q1 Q2 P2 价格 假设价格为P2 , 那么: 3) 生产者将提高价格. 4) 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量减少。 5) 在P3, Q3处达到均衡。 Q3 P3 Q1 Q2 P2 短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22

2.1 市场机制 市场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 短缺 出现短缺。 生产者提高价格 需求量减少,而供给量增加。 市场将持续调整,直至到达新的均衡价格为止。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24

2.1 市场机制 小结: 1)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出清价格 或均衡价格。 1)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出清价格 或均衡价格。 2) 如果处于非均衡状态,市场将自动调整以减少 过剩或短缺的数量,并使市场回到均衡点。 3) 市场必须是竞争性的,以保证市场机制的运 行是有效率的。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25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 生产成本 工人的工资 资本的利息 原材料的价格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 生产成本 工人的工资 资本的利息 原材料的价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27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假设原材料成本下降 供给的变动 在 P1,处,生产 Q2 在 P2处,生产 Q1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至S’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 假设原材料成本下降 在 P1,处,生产 Q2 在 P2处,生产 Q1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至S’ 在任一价格下,S’ 曲线上 的点要比S曲线上的点生 产得更多。 P S S’ Q2 P1 P2 Q1 Q0 Q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31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供给变动——小结 影响供给的非价格因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的成本。 这些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将引起整条曲线的移动。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供给变动——小结 影响供给的非价格因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的成本。 这些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将引起整条曲线的移动。 价格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是通过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35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可支配收入 消费者偏好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可支配收入 消费者偏好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36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可支配收入提高(或替代 品价格的上涨,或互补品 价格的下跌) 需求的变动 P D D’ Q2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P D D’ Q2 可支配收入提高(或替代 品价格的上涨,或互补品 价格的下跌) 在 P1点上,需求量变为Q2 在P2点上,需求量变为Q1 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至D’ 在任一价格上,D’ 曲线上 的需求量要大于 D曲线上 的需求量。 Q1 P2 Q0 P1 Q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41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变动——小结 决定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主要有可支配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偏好。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变动——小结 决定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主要有可支配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偏好。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45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市场均衡的变动 市场的均衡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的相对水平决定 的。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市场均衡的变动 市场的均衡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的相对水平决定 的。 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如工资、原材料、资金 ,以及可支配收入、偏好等因素)的价格的变化 会引起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这些决定因素的变化(单个或组合的)将导致市 场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变动。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26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原材料价格上涨 供给曲线S移动至 S’ 在P1 处产生Q1Q2过剩。 在P3, Q3处达到均衡。 P S D S’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原材料价格上涨 供给曲线S移动至 S’ 在P1 处产生Q1Q2过剩。 在P3, Q3处达到均衡。 P S D S’ Q2 Q1 P1 P3 Q3 Q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34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可支配收入增加 需求曲线移动至D’ 在P3, Q3处实现均衡。 P S D D’ P3 P1 Q1 Q3 Q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可支配收入增加 需求曲线移动至D’ 在P3, Q3处实现均衡。 P S D D’ P3 P1 Q1 Q3 Q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44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可支配收入增加,并且 原材料价格下跌 需求的增加程度要大于 供给的增加程度。 均衡价格与数量增加至 P2, Q2。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可支配收入增加,并且 原材料价格下跌 需求的增加程度要大于 供给的增加程度。 均衡价格与数量增加至 P2, Q2。 P S S’ D D’ P2 Q2 P1 Q1 Q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49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当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与数 量的变动取决于 : 1) 供给与需求变动的相对规模与方向 2.2 供给与需求的变动 当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与数 量的变动取决于 : 1) 供给与需求变动的相对规模与方向 2)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形状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0

[例2.1 禽蛋的价格和大学教育的价格] 禽蛋市场 价格 S1970 D1970 D1995 S1995 数量 (百万打) 数量 (百万打) [例2.1 禽蛋的价格和大学教育的价格] 禽蛋市场 价格持续下降,直至在 (0.24美元,5100百万打) 处达到均衡状态。 $0.24 5,100 价格 (1970年美元/打) S1970 D1970 D1995 S1995 $0.61 5,300 数量 (百万打) 数量 (百万打)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4

1970年至1995年,禽蛋的实际价格(不变 价格)下跌了61%。 [例2.1 禽蛋的价格和大学教育的价格] 1970年至1995年,禽蛋的实际价格(不变 价格)下跌了61%。 禽蛋供给的增加是由于养殖场的机械化程 度提高,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所导致的。 由于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尽量减少 胆固醇的食用,从而对禽蛋的需求下降。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1

大学教育的市场 价格 S1995 S1970 D1995 D1970 数量(百万被录取的学生) (以1970美元计算 的每年学费) $4,248 14.9 价格持续上涨,直至在 ($4248,14.9)处实现均衡。 D1995 D1970 S1970 $2,530 8.6 数量(百万被录取的学生)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8

大学教育的价格 从1970年到1995年,大学教育的实际价格 上涨了68%。 由于教学设备成本的增加,维护现代化的 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成本的提高,教 师工资的上涨,导致大学教育的供给减少 。 由于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比例增加,导 致对大学教育需求的增加。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5

[例2.2 矿物资源价格的长期变动]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例2.2 矿物资源价格的长期变动] 结论 从1880年至1995年,铁的消费量上升了约20倍,这说明铁的需求增加得很快。 [例2.2 矿物资源价格的长期变动] 结论 从1880年至1995年,铁的消费量上升了约20倍,这说明铁的需求增加得很快。 但是铁的实际价格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59

矿物资源供给和需求的长期变动 S1900 S1950 D1950 S1998 D1998 D1900 价格 数量 价格和消费的 长期路径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63

结论 生产成本的下降所导致的供给的增加,足以抵消需求上涨所产生的影响。 要准确地预测商品或服务的未来价格,就必须仔细考察供给与需求的可能变化。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64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通常,弹性是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 敏感性的一种度量(衡量)。 弹性(elasticities)通常是指,一个变量 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的百分 比变化。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69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用于衡量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 的敏感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0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用公式表示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1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一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是用变量的绝对变化量除 以变量的初始值。 因此,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2

1) 由于需求量Q和价格P之间呈反向关系,因此,EP 为 负数。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值的大小 1) 由于需求量Q和价格P之间呈反向关系,因此,EP 为 负数。 2) 如果EP > 1,那就意味着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程度要 大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我们就称之为需求富有弹性( price elastic)。 3)如果EP < 1,那就意味着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程度要 小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我们就称之为需求缺乏弹性( price inelastic)。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3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主要取决于这种 商品有多少的替代品。 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较多,则该商品的需求就具有弹性。 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较少,则该商品的需求就缺乏弹性。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5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价格 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曲线上各点的弹性是不同的, 4 沿着曲线向下移动,弹性变小。 Q = 8 - 2P Ep = -1 Ep = 0 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曲线上各点的弹性是不同的, 沿着曲线向下移动,弹性变小。 4 8 2 线性需求曲线 Q = a - bP Q = 8 - 2P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6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需求弹性无穷大(infinitely elastic) D P* 价格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7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需求完全缺乏弹性(completely inelastic) Q* 价格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8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其他的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是指收入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的百分比。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79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其他的需求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是指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一 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化。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1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例如,黄油(butter)和人造黄油(margarine) 是替代品,则黄油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3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 比。 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 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4

2.3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我们也可以将供给弹性与利息率、工资、以 及原材料的成本联系起来。 供给弹性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4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需求 需求的价格弹性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有所不 同,即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 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化 所作出的反应是有时间性的。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5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 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需求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 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等)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6

汽油: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 DSR DLR 汽油 价格 数量 若汽油价格上涨,从长期地看, 人们将倾向于驾驶小型节油的汽车。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7

汽车: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DLR 汽车 DSR 价格 若汽车价格上涨,人们也许不会 立即购买新车,但长远地看, 旧车总要被新车所替代。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8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收入弹性也同样会随着消费者对收入变化 所做出的反应的时间长短而改变。 需求的收入弹性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收入弹性也同样会随着消费者对收入变化 所做出的反应的时间长短而改变。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89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收入弹性要大于短期的收入弹性。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收入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收入弹性要大于短期的收入弹性。 收入的提高会促使人们购买更大的汽车,长期地看,汽油的收入弹性会随着时间而提高。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0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对其他一些商品 (耐用品)而言: 收入的长期弹性小于短期弹性。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收入弹性 对其他一些商品 (耐用品)而言: 收入的长期弹性小于短期弹性。 最初,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汽车,增加了现时购买量(current purchases)。 随后,人们仅仅是购买新车来替旧车,新车需求量的增加是有限的。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1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 汽油:长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要大 于短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例2.4 汽油与汽车的需求] 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 汽油:长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要大 于短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汽车:长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要小 于短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2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价格或收入弹性变化的年数 弹性 1 2 3 5 10 20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汽油的需求弹性 价格或收入弹性变化的年数 弹性 1 2 3 5 10 20 价格 -0.11 -0.22 -0.32 -0.49 -0.82 -1.17 收入 0.07 0.13 0.20 0.32 0.54 0.78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3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汽车的需求弹性 价格或收入弹性变化的年数 弹性 1 2 3 4 10 20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汽车的需求弹性 价格或收入弹性变化的年数 弹性 1 2 3 4 10 20 价格 -1.20 -0.93 -0.75 -0.55 -0.42 -0.40 收入 3.00 2.33 1.88 1.38 1.02 1.00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3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对于其他一些商品(可再生的产品):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小于短期的。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6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SSR SLR 初级铜:短期和长期的供给曲线 价格 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因此, 在短期,厂商受到产量制约, 数量 价格 SLR 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因此, 在短期,厂商受到产量制约, 但是,在长期,他们可以扩张 生产规模。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8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SLR SSR 再生铜:短期与长期的供给曲线 价格 价格上涨会刺激厂商将废铜转化为 新的供给。但是,长期地看, 废铜的存量开始减少, 再生铜的供给能力下降。 SSR 数量 价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8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价格弹性 短期 长期 初级铜 0.20 1.60 再生铜 0.43 0.31 总供给 0.25 1.50 铜的供给弹性 价格弹性 短期 长期 初级铜 0.20 1.60 再生铜 0.43 0.31 总供给 0.25 1.50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99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弹性这一概念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咖啡的 价格波动较大? 因为长期和短期的供给弹性存在着差异。 [例2.5] 巴西的天气和纽约咖啡的价格 弹性这一概念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咖啡的 价格波动较大? 因为长期和短期的供给弹性存在着差异。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0

巴西咖啡的价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S S’ 咖啡的供给与需求 P0 Q1 D P1 Q0 价格 数量 由于霜冻或干旱, 使得咖啡的供给减少。 在短期 1) 供给完全缺乏弹性 2) 需求相对地缺乏弹性 3) 价格大幅变化 Q0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1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咖啡的供给和需求 S’ S D P2 Q2 P0 Q0 价格 数量 在中期, 1) 供给和需求相对富有弹性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4

2.4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S D 咖啡的供给与需求 P0 Q0 价格 数量 在长期 1) 供给极具弹性 2) 价格又降至 P0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5

首先,我们必须使线性的需求和供给曲线 与市场数据相“配合”。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首先,我们必须使线性的需求和供给曲线 与市场数据相“配合”。 接着,我们从数量上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动 如何导致供给或需求的移动,从而影响市 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6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可获取的数据 均衡价格, P* 均衡数量, Q*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可获取的数据 均衡价格, P* 均衡数量, Q* 供给的价格弹性 ES,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ED。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7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供给曲线: Q = c + dP P* 需求曲线: Q = a - bP Q* 数量 价格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价格 供给曲线: Q = c + dP -c/d 需求曲线: Q = a - bP a/b P* Q* ED = -bP*/Q* ES = dP*/Q* 数量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8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第一步:方程式为 需求方程式: QD = a - bP 供给方程式: QS = c + dP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第一步:方程式为 需求方程式: QD = a - bP 供给方程式: QS = c + dP 第二步:回忆一下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09

第三步:因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线 性的,所以,ΔQ/ΔP为常数,即-d和b。 第四步,均衡点的ED和ES为,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第三步:因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线 性的,所以,ΔQ/ΔP为常数,即-d和b。 第四步,均衡点的ED和ES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1

第五步,已知 ED, ES, P*, 和Q*,我们就可 以求出 b和d,以及a和c。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第五步,已知 ED, ES, P*, 和Q*,我们就可 以求出 b和d,以及a和c。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3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举例:推导铜的长期供给和需求方程: 已知相关的数据有: Q* = 7.5(mmt/yr)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举例:推导铜的长期供给和需求方程: 已知相关的数据有: Q* = 7.5(mmt/yr) P* = 75(cents/pound) ES = 1.6 ED = -0.8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4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Es = d(P*/Q*) 1.6 = d(75/7.5) = 0.1d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Es = d(P*/Q*) 1.6 = d(75/7.5) = 0.1d d = 1.6/0.1 = 16 Ed = -b(P*/Q*) -0.8 = -b(.75/7.5) = -0.1b b = 0.8/0.1 = 8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5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Supply = QS* = c + dP* 7.5 = c + 16(0.75)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Supply = QS* = c + dP* 7.5 = c + 16(0.75) 7.5 = c + 12 c = 7.5 - 12 c = -4.5 Q = -4.5 + 16P Demand = QD* = a -bP* 7.5 = a -(8)(.75) 7.5 = a - 6 a = 7.5 + 6 a =13.5 Q = 13.5 - 8P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6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令供给与需求相等: 供给 = -4.5 + 16p = 13.5 - 8p = 需求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令供给与需求相等: 供给 = -4.5 + 16p = 13.5 - 8p = 需求 16p + 8p = 13.5 + 4.5 p = 18/24 = .75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7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Supply: QS = -4.5 + 16P .75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Mmt/yr Price Supply: QS = -4.5 + 16P -c/d Demand: QD = 13.5 - 8P a/b .75 7.5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8

需求不仅仅取决于价格,还可以取决于收 入。 需求方程式可写为: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需求不仅仅取决于价格,还可以取决于收 入。 需求方程式可写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19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假设我们已知以下数据: I = 1.0 P* = 0.75 Q* = 7.5 b = 8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假设我们已知以下数据: I = 1.0 P* = 0.75 Q* = 7.5 b = 8 收入弹性: E = 1.3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0

and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F同样可以由收入弹性方程式解得: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F同样可以由收入弹性方程式解得: and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1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将I、Q、E代入,解得: 1.3 = (1.0/7.5)f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将I、Q、E代入,解得: 1.3 = (1.0/7.5)f f = (1.3)(7.5)/1.0 = 9.75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2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接着,对a求解: 7.5 = a - 8(0.75) + 9.75(1.0) a = 3.75 *2.5 了解和预测改变市场状况造成的结果 接着,对a求解: 7.5 = a - 8(0.75) + 9.75(1.0) a = 3.75 需求方程式为:Q=3.75-8P+9.75I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3

[例2.6 需求的下降和铜价的趋势] 导致铜的需求下降的主要因素有: 1) 各国发电量的增长率下降 2) 替代品的出现:铝和光导纤维 1) 各国发电量的增长率下降 2) 替代品的出现:铝和光导纤维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4

1965 – 1996年铜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将上述方程式右边乘以0.8,就得到新的需求曲 线,即Q = (0.80)(13.5 - 8P) 1965 – 1996年铜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我们要估计需求下降20%所产生的影响。 需求方程式为: Q = 13.5 - 8P 将上述方程式右边乘以0.8,就得到新的需求曲 线,即Q = (0.80)(13.5 - 8P) Q = 10.8 - 6.4P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5

1965 – 1996年铜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原先的供给方程式为: Q = -4.5 + 16P 新的均衡价格为: -4.5 + 16P = 10.8 - 6.4P -16P + 6.4P = 10.8 + 4.5 P = 15.3/22.4 P = 68.3 cents/pound 因此,需求量下降20%意味着每磅价格下降7美元,约10% 。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6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我们可以从数量上预测OPEC石油供给减 少所产生的影响。 在 1995: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我们可以从数量上预测OPEC石油供给减 少所产生的影响。 在 1995: P* = 18美元/桶 世界总供给与总需求 = 23 bb/yr. OPEC 供给= 10 bb/yr. 非OPEC 供给= 13 bb/yr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9

价格弹性计算 世界需求: -0.05 -0.40 竞争性供给: 0.10 0.40 (非OPEC) 短期 长期 短期 长期 世界需求: -0.05 -0.40 竞争性供给: 0.10 0.40 (非OPEC)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0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可以求得 短期需求曲线:D = 24.08 - 0.06P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可以求得 短期需求曲线:D = 24.08 - 0.06P 短期竞争性供给曲线:SC = 11.74 + 0.07P 短期总供给曲线: SC = 21.74 + 0.07P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1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我们还可以计算出, 长期需求曲线:D = 32.18 - 0.51P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我们还可以计算出, 长期需求曲线:D = 32.18 - 0.51P 长期竞争性供给曲线:SC = 7.78 + 0.29P 长期总供给曲线: SC = 17.78 + 0.29P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假设沙特停止生产石油,数量为30亿桶,那么, 世界短期总供给曲线为:ST = 18.74 + 0.07P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假设沙特停止生产石油,数量为30亿桶,那么, 世界短期总供给曲线为:ST = 18.74 + 0.07P 世界短期需求曲线仍为: D = 24.08 - 0.06P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2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沙特停止生产石油后,世界短期均衡为, 短期需求方程 = 短期供给方程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沙特停止生产石油后,世界短期均衡为, 短期需求方程 = 短期供给方程 24.08 - 0.06P = 18.74 + 0.07P P = 41.08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3

沙特减产的影响 ST S’T SC D 短期影响 18 价格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5 10 15 20 23 数量 5 10 15 20 23 25 30 35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4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沙特减产后的长期影响 P = 21.75 原先的长期总需求:D = 32.18 - 0.51P [例2.7 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 沙特减产后的长期影响 原先的长期总需求:D = 32.18 - 0.51P 原先的长期总供给:S = 17.78 + 0.29P 沙特减产后的长期总供给:S = 14.78 + 0.29P 长期均衡为:32.18 - 0.51P = 14.78 + 0.29P P = 21.75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6

沙特减产的影响 SC ST S’T 长期影响 价格 D 45 40 35 30 25 20 18 15 10 5 5 10 15 20 23 由于长期的供给与需求曲线 更具有弹性,因此,沙特减 产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S’T 长期影响 价格 45 D 40 35 30 25 20 18 15 10 5 数量 5 10 15 20 23 25 30 35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39

2.6 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如果政府认为均衡价格太高,他们就会规 定所允许的最高限价(ceiling price)。 2.6 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如果政府认为均衡价格太高,他们就会规 定所允许的最高限价(ceiling price)。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0

价格控制的后果 Pmax 价格 S P0 D 数量 Q1 Q0 Q2 如果政府规定价格不得 高于Pmax,那么,供给量 过度需求 数量 Q1 Q0 Q2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1

在1962年, 最高限价开始具有约束力,产 生了对天然气的过度需求,出现短缺。 [例2.8 价格控制和天然气短缺] 1954年,联邦政府开始控制天然气的井口价 格。 在1962年, 最高限价开始具有约束力,产 生了对天然气的过度需求,出现短缺。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3

[例2.8 价格控制和天然气短缺] 已知数据: 供给价格弹性:ES=0.2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E=0.1 需求价格弹性:ED=-0.5 [例2.8 价格控制和天然气短缺] 已知数据: 供给价格弹性:ES=0.2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E=0.1 需求价格弹性:ED=-0.5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1.5 经计算得:供给曲线QS = 14 +2PG+0.25PO 需求曲线QD = - 5PG+3.75PO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975年,天然气的调控价格为1美元/千立方英尺。 将该价格代入需求与供给方程式得: 供给量=14+2X1+0.25X8=18 [例2.8 价格控制和天然气短缺] 1975年,天然气的调控价格为1美元/千立方英尺。 将该价格代入需求与供给方程式得: 供给量=14+2X1+0.25X8=18 需求量=-5X1+3.75X8=25 短缺=7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价格控制最终导致市场上出现7万亿立方英 尺的过度需求。 [例2.8 价格控制和天然气短缺] 价格控制最终导致市场上出现7万亿立方英 尺的过度需求。 价格管制是六、七十年代美国能源政策的 主要措施,到了八十年代,措施仍然影响 着天然气市场的走势。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4

本章小结 供给-需求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 市场机制促使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因此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既不存在过度需 求,也不存在过度供给。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5

本章小结 弹性反映了供给与需求对价格、收入及其 他变量的变化的敏感度(反应特性)。 弹性的大小与时间相关。 如果我们能够估计某一特定市场的供给与 需求曲线,那么,我们就能计算市场出清 价格。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6

本章小结 如果已知线性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以及 有关价格与数量的数据,和弹性的估计值 ,我们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字分析。 Chapter 2: The Basics of Supply and Demand 147

第2章结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