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第三節 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姓名 : 陳穎恩 (5) 班別 :5C 唐太宗. ( 一 ) 引言 P. ( 一 ) 引言 P. ( 三 ) 以時間線介紹人物 P.
Advertisements

近代中國人口成長之因 一、農業勞動需求與人口成長 1 、農耕技術進步與新土地的開發 2 、開墾邊區與荒地 3 、新作物的引進 A 、糧食作物 B 、新經濟作物的種植 二、政府政策的影響.
隋代的科舉 隋文帝楊堅廢去九品中正制度,行科舉 之制 隋代貢舉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 俊士四科 隋煬帝創設進士科.
開元中期, 玄宗開始貪圖享樂, 怠於政事。他信任宦官高士力及宰相李林甫。 我太累了, 也該歇一歇。 萬事你倆替朕 處理好了 !
北方北方 南方南方 魏蜀吴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东汉 隋朝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年 —589 年)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唐代中衰因安史之亂嗎 ?. 唐代中衰原因 政治敗壞 政治敗壞 社 會危機 兵制方面 兵制方面 政治敗壞 開元年間 : 注意政治 → 國勢臻於鼎盛 開元年間 : 注意政治 → 國勢臻於鼎盛 開元末年 : 任用口蜜腹劍李林甫為宰相 開元末年 : 任用口蜜腹劍李林甫為宰相 ( 誤信奸臣 ) ( 誤信奸臣.
本單元可參考隋唐的政治經濟基礎.
本單元可參考1.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安史之亂的經過.
目  錄 第 1 節 安史之亂 第 2 節 唐室的衰亡.
第三章 唐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學習重點: 唐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概況。.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二節 世族與門閥政治 第三節 隋唐盛世的形成
唐宋相權比較.
第一章 隋唐治世 學習重點: 開皇、貞觀、開元三朝的治績與盛況。 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的評價。.
從分裂到統一 曹操: 赤壁之戰 三國建立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 (二)許昌屯田 (三)官渡之役後,華北為其所據 曹操V.S孫權+劉備→
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度;开凿隋朝大运河
口诀歌 581 杨坚 隋 隋 589 统一 文帝 炀帝 运河 3 4 北周到了( ),( )夺权( )建立。
第五章 民族融匯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民族的融匯─胡化與漢化 第二節 文化的交流與佛教的中國化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隋 唐是中國繼秦 漢之後的另一個盛世。隋創建於南北朝的混亂局勢中,其制度與建設奠定了唐代盛世的基礎。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中國通史第五、六組報告 第五組:蔡承彰 邱家琳 陳曼姝 徐莉喬 鄧思媛 林姍樺 陳翡娟
租庸調,兩稅法,一條鞭制 之比較 6A趙鳳媛,鍾子欣.
隊長: 袁樂兒 下五道(30) 隊員: 余依霖 下五道(29) 袁朗芯 下五道(31)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唐太宗 姓名:李皓喬(17) 班別 :5C.
中國歷史.
康軒版:國中歷史科 二年級上學期 第三章 魏 晉南北朝的分合 台中市立東山高中國中部 熊家豪老師製作.
隋唐治世 課題 隋文帝的開皇之治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 唐玄宗的開元之治.
縱樂的困惑 引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指導老師:鄭永常 學生: 張書維、王金旺、李希哲、邱垂均、蕭宥閎、楊松霖、王毅峯、林琳森、江宗融、陳菀菱、洪慧欣、趙婉君、林儷雯、溫紫硯
歷史人物歷人物小當案 唐太宗 姓名:黃友翰 班別:5c 學號:29.
舊石器時代生活想像圖.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第三章 魏晉到隋唐之文化與經濟 摘要 從魏晉到隋唐五代期間,胡人與新興的漢民族分掌前後半期。在胡人(匈奴、鮮卑、羯、氐、羌)主宰時期,漢民族以莊園經濟自保,以門第社會之尊貴建立自信,以清談玄學自娛,以佛道信仰自救。在新興漢人(隋唐)主宰時期,漢民族以開放、包容精神接納外族,以雄健、歡樂氣氛營造內政,以強大的文化吸引力融合了大江南北與大漠內外的不同族群,此時的中國是亞洲民族大熔爐。
聲音.文字與歷史 莊德仁 中山女高教學觀摩.
聲音.文字與歷史 成功高中 莊德仁老師
國中隋唐五代史教學.
第五章 標準分數與常態分配 第一節 相對地位量數 第二節 常態分配 第三節 偏態與峰度 第四節 常態化標準分數 第五節 電腦習作.
柬埔寨 U 王詩惠.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明代的版圖.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明成祖 - 靖難之變 成因: 惠帝削藩 太祖分封藩王後遺症 經過: 惠帝聽從臣黃子澄等建議削藩 燕王棣以“清君側 靖國難“攻入應天府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學習內容 概說 損失函數 雜音:造成品質變異的原因 訊號雜音比 直交表 回應表與回應圖 田口方法.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比較開皇、貞觀、開元三治世.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中二中國歷史科 隋代滅亡.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專題二 安史之亂 1. 安史之亂的因由 2. 安史之亂及其影響 3. 歷史工作室.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第二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絲綢之路.
稅知多少 創造美好家園的推手.
中國歷史科分享 應試策略及考生常記問題.
多元文化概論.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二 章 第三節 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

學習重點 魏晉南北朝的政局演變 世族的形成及其發展 門閥政治及其解體 玄學與世族生活 隋唐帝國的興衰 財稅制度的變革 隋唐的典章制度 第三節 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 學習重點 魏晉南北朝的政局演變 世族的形成及其發展 門閥政治及其解體 玄學與世族生活 隋唐帝國的興衰 財稅制度的變革 隋唐的典章制度

魏晉南北朝的政局演變 (一)魏晉政局的更替 1.東漢末: A.群雄割據→最後併於曹操、劉備、 孫權三股勢力 B.208年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形成 魏、蜀、吳 三分天下

三國鼎立形勢圖

2. 西晉短暫統一: A. 魏滅蜀,司馬炎篡魏建晉,滅吳,天 下再度統一 B. 因行封建→釀成「八王之亂」 C

3. 晉室南遷─東晉 A. 東晉賴南遷世族王導輔佐,偏安江南 B. 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a 3.晉室南遷─東晉 A.東晉賴南遷世族王導輔佐,偏安江南 B.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a.前秦 苻堅統一北方→南下欲統一中 國,肥水之戰大敗→北方再陷入列 國分立局面 b.東晉名相謝安大敗前秦→決定南北 繼續對立大勢,東晉得以偏安自保

肥水之戰形勢圖

(二)南朝政局的變遷 1.宋: A.劉裕篡東晉,改國號為宋─宋武帝 B.傳至文帝,勤於政事,吏治清明 C.後繼宋室諸帝大多昏庸無能→內爭迭起,骨肉相殘→被權臣蕭道成所篡 2.齊:  A.蕭道成改國號為齊─齊高帝 B.武帝繼位,政清俗美 C.後來政局仍是宗室相殘→被蕭衍所篡

3. 梁: A. 蕭衍改國號為梁─梁武帝 a. 南朝在位最久且政績最好的君主 b. 晚年沉溺佛法→引發侯景之亂 B 3.梁: A.蕭衍改國號為梁─梁武帝 a.南朝在位最久且政績最好的君主 b.晚年沉溺佛法→引發侯景之亂 B.侯景之亂雖被平定,但元氣大傷,最後 被陳霸先所篡 4.陳: A.陳霸先改國號為陳─陳武帝 B.陳朝國勢積弱,是南朝疆土最小時期 C.傳到後主時,被隋朝所滅

(三)北朝政局的演變 1.北魏: A.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與南方劉宋政權形 成對峙局面  B.北魏孝文帝,為了融合胡漢,一統中國, 推行大規模漢化

北魏騎馬武士陶俑 1953年陝西西安草 場坡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2.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A.東魏─控中原本部:高歡專政→高洋篡 位,東魏亡 B.西魏─控關隴地區:宇文泰掌權→宇文 覺篡位,西魏亡

3. 北齊與北周: A. 高洋改國號為齊,在位初期頗有作為,晚 年凶殘好殺,繼位諸帝皆荒暴昏狂→被北 周所滅 B

魏晉南北朝分合圖

南北朝形勢圖

南北朝形勢圖

世族的形成及其發展 (一)世族的形成 1.背景:漢代選拔人才的制度所造成 A. 經學昌盛→累世經學→累世公卿 B.推行選舉制度→權門壟斷

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的選舉方式:在各州設置大中正,各郡設置小中正,且負責品評本地人的任務。每位候選人,必須先在本郡的小中正處登記,再交由本州的大中正綜合評定其等級,最後送交吏部,據以用人授官。

3. 成社會特殊階層: A. 多聚族而居,擁大量土地與財富─西晉 行「占田」令,允世族依官品高低占田 B

(二)南方世族 ──「僑姓」與「吳姓」 1.僑姓─南遷的中原世家大族 A.多居要職,自視甚高 B.大姓:王、謝、袁、蕭 C.占山、占田,逃避課役 2.吳姓─世居江南的土著望族 A.地位不及僑姓,心存敵視 B.大姓:朱、張、顧、陸 C.東晉初:多籠絡江南望族

永嘉之亂後人口遷徙圖

(三)北方世族 ──「郡姓」與「國姓」 1.郡姓─留居北方世族 A.為了區別胡、漢,姓氏上冠以郡名 B.大姓:范陽盧氏、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太原王氏 C.留心經學,常為胡人君主延用 2.國姓─由天子所命 A.起源:北魏孝文帝漢化,改胡姓為漢姓 B.大姓:元氏、宇文氏、長孫氏

南北世族主要姓氏 郡 姓 國 姓 僑 姓 吳 姓 北方 南方 王、謝、袁、蕭 朱、張、顧、陸 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郡 姓 國 姓 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元、宇文、長孫、叔孫、穆、陸、賀、劉、樓、于、嵇、尉 南方 僑 姓 吳 姓 王、謝、袁、蕭 朱、張、顧、陸

門閥政治及其解體 (一)門閥政治的發展 1.政治上長期壟斷仕途: A.世族子弟養尊處優,二十歲便出任要職 B.寒門升遷不易 2.強調門閥觀念: A.婚姻講究門當戶對 B.重視「譜牒」編修 C.身分不相當不同坐、不交談 3.與皇室關係: A.東晉期間─與皇室對抗,多次鬥爭 B.南朝時期─支持新政權

(二)門閥政治的式微與解體 1.南朝 A.原因: a.君主刻意壓抑世族,任用寒士與之對抗 b.世族無心實務歷練,以致軍政實權漸入 寒門手中 c.侯景之亂的恣意摧殘 B.沒落: a.陳武帝以江南庶族崛起,南方世族日益 衰落 b.隋平南陳後(南朝結束後),趨於沒落

2.北朝 A.胡、漢都重門閥:北魏孝文帝漢化→ 「國姓」世族形成 B.胡族世家漸衰:爆發爾朱榮之亂 C.結果:政權為漢人外戚楊堅所取代

3.門閥世族的解體 A.隋代:以科舉取代九品官人法→寒門入 仕機會大增 B.唐代: a.太宗撰修《氏族志》:以現今官品高 低定等第 b.科舉盛行─形成新興的進士集團 c.唐末黃巢之亂的破壞─ 「譜牒」大多 散佚,原已日趨沒落之門閥迅速解體

玄學與世族生活 (一)玄學與清談的風氣 1.時代背景: A.政治上動盪不安─名士避災遠禍 B.老莊、佛學的興起─提供士人安身立命 2.起於:魏晉之際的何晏、王弼     ─自命清高、崇尚虛無

3. 清談風氣─手執麈尾、口談玄虛 A. 談論內容: a. 以《老子》、《莊子》為主 b. 東晉以後,佛學思想取代老莊玄學 B 3.清談風氣─手執麈尾、口談玄虛 A.談論內容: a.以《老子》、《莊子》為主 b.東晉以後,佛學思想取代老莊玄學 B.代表:竹林七賢 C.影響:無利於國家興亡與民生利害      ─不近情理,摒棄禮教

竹林七賢圖 清伍學藻( - )繪 1821 1850

(二)世族生活 1.飲食: A.主食─飯、粥、餅 B.喜好飲酒、飲茶 2.衣飾: A.北方─受胡風影響:穿著短衣、窄袖、 緊腰帶、小口褲、長靴 B.南方─維持傳統: a.穿著寬衫大袖 b.以紮巾包頭取代形制繁瑣的冠冕 c.麈尾與扇子為當時士人必攜之物

3. 住居: A. 以竹茅築造第宅,也有使用土木建材, 進而還用琉璃作裝飾 B. 室內作息習慣席地而坐 4. 交通: A 3.住居: A.以竹茅築造第宅,也有使用土木建材, 進而還用琉璃作裝飾 B.室內作息習慣席地而坐 4.交通: A.南方─因馬匹較少,多乘牛車 B.北方─流行胡風,兼用牛車與馬車

隋唐帝國的興衰 (一)隋朝的統一 1.開國:隋文帝(楊堅) A.統一過程:篡北周→滅西梁→滅南朝陳 B.締造「開皇之治」:節儉務實、重視吏治 2.亡國:隋煬帝─ 好大喜功,過度役使民力 →國敝民怨,天下大亂 3.貢獻:奠下大唐盛世的基礎

隋文帝像 北周靜帝時,楊堅以 外戚身分入朝輔政, 總攬大權,隨後篡位 ,改元開皇,國號隋 ,是為隋文帝。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隋代疆域圖

(二)盛唐時期 1.高祖:李淵建立唐朝 2.太宗: A.對內─締造「貞觀之治」 a.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b.知人善任,容納諫諍 c.虛心求治,提倡文教   B.對外─戎狄綏服,國威遠播,被尊 「天可汗」

3. 高宗: A. 即位初期─尚能維持盛世 B. 晚年─因疾病纏身,不能親理政務,而 將政務交給武后處理 4. 武后(武則天): A 3.高宗: A.即位初期─尚能維持盛世 B.晚年─因疾病纏身,不能親理政務,而 將政務交給武后處理 4.武后(武則天): A.高宗死後,武后把持大權,進而正式稱 帝,改國號周,成中國史上唯一女皇帝 B.掌權期間,賢能薈萃,為以後玄宗盛世 奠定良好基礎

5.玄宗: A.前期─締造「開元之治」,唐朝邁入全 盛時期 a.任用賢能,賦役寬緩→國內富安 b.四裔君長更競相款獻,長安空前繁榮 B.晚期─ a.玄宗寵幸楊貴妃,荒怠政事 b.委政李林甫、楊國忠,造成丞相專權 ,政風日壞

(三) 「安史之亂」及其影響 1.安史之亂  A.背景:唐玄宗開元晚期,由盛而衰 a.寵幸楊貴妃,荒怠政事 b.重用小人李林甫、楊國忠為相 B.爆發:755-763 a.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起兵 b.范陽→洛陽→長安 c.玄宗逃往成都→肅宗即位於靈武 C.平定: a.賴節度使郭子儀、李光弼 b.外族助戰─大食、回紇

安史之亂路線圖

2. 安史亂後的政局 A. 藩鎮割據─酬庸有功將領與安 史降將→ 形成擁兵自重的割據局面 B. 外族進犯─ a. 回紇恃功勒索 b 2.安史亂後的政局 A.藩鎮割據─酬庸有功將領與安 史降將→ 形成擁兵自重的割據局面 B.外族進犯─ a.回紇恃功勒索 b.回紇、吐蕃、南詔成唐後期三大邊患 C.宦官亂政─ a.始自:肅宗時,掌禁軍 b.危害朝政:外結藩鎮,內交朝臣,廢 立皇帝,左右政局 D.黨爭激烈─ a.起自:憲宗 b.因素:出身背景與政見分歧 c.結援宦官→政局更亂

3. 唐朝覆亡 A. 背景: a. 政治日壞─宦禍、黨爭、藩鎮 b. 外族危害─回紇、吐蕃、南詔 c 3.唐朝覆亡 A.背景: a.政治日壞─宦禍、黨爭、藩鎮 b.外族危害─回紇、吐蕃、南詔 c.天災肆虐→民亂四起(黃巢之亂為害    最大─ 破壞東南財富之區) B.滅亡:藩鎮朱全忠(朱溫)代唐自立 C.影響:中國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通稱「五代十國」─為唐末藩鎮 的變相與延長

黃巢之亂路線圖

財稅制度的變革 (一)均田制的演變 1.源自:北魏 A.創立:北魏孝文帝─採李安世建議 B.背景:當時北方歷經長期戰亂,人民流 離,土地荒蕪,為使人民安居, 稅收穩定,乃實施計口授田 C.沿承:北齊、北周、隋、唐

2.唐代 A.計口授田:丁男(與隋代相同) a.口分田80畝,身死還田;永業田20畝,身 死不還,用於建宅第,植桑榆,可傳子孫 b.廢疾者受口分田40畝,寡婦30畝,而工商 業者,口分、永業各減半 B.與租庸調、府兵制密切相關 C.發展 a.武后時─土地漸為私有,授田難行 b.中葉後─豪族擁有大量土地形成「莊園」 c.五代十國時─ 莊園多為武人所有或控制

唐代均田制 名 稱 性 質 授田面積 使用期限 丁田 婦女 口分田 種植糧食作物 80 無 身死還田 永業田 植桑榆,建宅第 20 終身不還

(二)租庸調法的施行 1.因襲隋制:田租、戶調、力役 2. 辦法:徵收實物 A.租─每丁歲納粟2石 B.庸─丁歲徵力役20日 C.調─每戶歲納綾、絹、絁各2丈,綿3兩 D.若國家事多,加役15日者免其調,加役 30日者租、調全免 3.優點: A.為民制產,無斂民之弊 B.可杜絕兼併之風

庸調銀餅 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銀餅。由銀餅上的文字可知,當時嶺南地區已將庸調折變為銀 ,以方便運送。

(三)兩稅法的實行 1.背景: A.武后以降戶籍遭破壞,人民避役逃亡漸 多,土地兼併之風復熾 B.安史亂後,租庸調法已無法推行 2.創立:唐德宗時─宰相楊炎 3.重點: A.按民戶貧富畫分等級課稅 B.量出制入─以定其稅額錢數 C.分夏、秋兩次徵輸 4.意義:為其後各朝代大體沿用

租庸調與兩稅法的比較 稅 額 徵輸次數 徵收方式 課稅標準 徭 役 租庸調 固定 一次徵輸 每丁歲役20日 兩稅法 不固定 夏、秋兩次徵輸 徵收實物 丁戶 每丁歲役20日 兩稅法 不固定 夏、秋兩次徵輸 概以錢計 資產多寡 省徭役

隋唐的典章制度 1.三省制的確立 A.三省職權: a.中書省─決策 b.門下省─審駁 c.尚書省─執行,下置吏、戶、禮、兵、 刑、工六部 B.優點: a.有事則合議,以利政務推行 b.使君、相得以相輔相成,權責分明

三省六部示意圖

2. 府兵制的改良 A. 沿襲:西魏的府兵制-兵民分籍 B. 方法:設置兵區(折衝府) a. 唐初─只行於關中地區 b 2.府兵制的改良 A.沿襲:西魏的府兵制-兵民分籍 B.方法:設置兵區(折衝府) a.唐初─只行於關中地區 b.太宗時─擴充到全國各地 C.任務:戍邊、打仗、番上(輪戍京師) D. 優點: a.自給自足,可節省國家經費 b.可防止武人擁兵自重

3. 科舉制度的推行 A. 日益完備: a. 取士途徑:生徒、鄉貢、制舉 b 3.科舉制度的推行 A.日益完備: a.取士途徑:生徒、鄉貢、制舉 b.考試科目:很多,最重要有二 (a)明經科─偏重經書內容記憶 (b)進士科─考詩賦文學,及第較難, 較受重視 c.考試分兩階段舉行: (a)筆試─禮部 (b)銓選─吏部

B. 安史亂後愈重視科舉:中央、 地方學校 教育功能不彰 C. 優點: a. 取材任官有比較客觀的標準,仕途不為 少數集團所壟斷 b

唐代科舉制度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