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3.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1.1规律及其客现性 3.1.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哲学首先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3.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Advertisements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生活与哲学 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是以物质为本原、以意识为最高产物、以实践为中介的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科部原理教研室.
第1~2章 课堂模拟考试练习题 1、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欢 迎 学 们 学 同 习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 主讲教师: 武天林.
第三讲 认识论.
5.1意识的本质.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0.2 立方根.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 复习.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章 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担任主体的东西有很多,如:电扇、桌子、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三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二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主讲人:黄石根 高三(17)班.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第一节 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编著 陈先达 杨耕.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3.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要求: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掌握认识的本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解认识的辨证过程;深刻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及党的思想路线。 重点与难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际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
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06/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安专升本教育 政治理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 物质与世界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本章要求弄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理解社会的物质性,搞清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及人工智能的实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意义。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意识的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 更重要的,以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
生活与哲学.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制作、讲授:郑来春(政法学院思政一部) 电话: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一年级 张岩.
第二课 探索规律 事实求是.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18/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Harvard ManageMentor®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离散结构》 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 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王爱丽.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3.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3.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1.1规律及其客现性 3.1.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3.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3.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1.1规律及其客现性 3.1.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3.2意识的能动作用 3.2.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3.2.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3.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1.1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规律的含义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就是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 康德 规律的客观性 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 提问:康德的这个观点是属于 主观唯心主义? 还是客观唯心主义?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 康德

3.1.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自然规律——反复出现。 社会规律——?

单项选择题 1、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则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 )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3.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

3.2.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赋予人的活动以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F=GM1M2/R2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人化自然”、烙印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社交的礼节、人的潜在能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同时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物质 意识 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什么错误倾向? 社会实践

3.2.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期律性的辩证统一 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期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争论 灵魂和肉体的关系 东汉王充提出“薪火之喻”用以反对“灵魂不灭”论 东晋僧人慧远同样以薪火为喻,论证了“灵魂不灭”(薪尽火传) 南北朝哲人范缜改用“刃利之喻”,论证灵魂依赖于肉体的观点:灵魂与肉体恰如“锋利”与“刀刃”,克服了“薪火之喻”授人以柄的缺陷。

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争论 庸俗唯物主义“分泌说”: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正如人的肝脏会分泌胆汁一样。 其错误在于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抹杀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否认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的“物活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石头也能思维。其错误在于抹杀了无机物的反映特性和人类意识之间的本质区别

习题 单选: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4、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 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5、“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多选 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B、坚持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 C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D、否认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的观点 E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2、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非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加了一只眼,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客观世界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想象出来的

3、造成人们意识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因有() A人们先天素质的差异 B人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C人们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D、人们的意识对象的差异 E人们的立场、世界观的差异

B意识活动是一个不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活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4、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是一个不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活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E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

5、下列成语和常用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6、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E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7 、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A、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物 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E、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8、古诗云:“画饼不能充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E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9、《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花的存在离不开人对花的感觉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10、在意识的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E、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