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Advertisements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第六章:動物的消化與吸收 第一節 消化.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第8讲 空气 氧气.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母猪不孕及配种问题 中国养猪网
中学化学 九年级上学期 第八章 第2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 主讲人 董晓静 北京市昌平区燕丹学校.
同学们好!.
199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面山的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开启化学之门.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滴加稀盐酸 无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溶液变红.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省质检考前指导.
第四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节 氨 铵盐.
酸碱盐复习之 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苏教版必修《化学1》教材 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清北学堂化学提高班网络课程 主讲人:清北学堂金牌助教周坤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课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南昌二中 周艳华.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邵东一中 高二化学备课组.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松针黄酮提取工艺的 优化及组成、结构 的初步测定”探究报告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⑴糖类的水解 实验 现象 结论
第4节 基本营养物质 常德市一中 吴玉山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6.1 概述 6.2 凯氏定氮法 6.3氨基酸氮的测定.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高一化学备课组 杨伏勇.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欢迎再次光临 新课马上开始.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技能 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酸式盐、 多溶质混合溶液为载体 常规题型:微粒种类、 数量关系及解释.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高中化学 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 董海滨 2007年12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 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第九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施用 ?.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高考化学后期热点内容复习 高考元素化合物推断题 的信息处理和解答 温州第八中学 陈晔.
2018/12/8 第十一章 羧酸.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分类的定义 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的方法 去哪里找浓硫酸? 酸类物质.
酸雨 Acid rain.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012届高中化学第二轮复习 氧族元素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理化检验 生活废水中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KMnO4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方法,深化对返滴定法的理解;
硫酸的性质与制备 浙江省瑞安中学 徐克.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第二章: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第一 節:濃度與表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第二 節: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第三 節:催化劑 第四 節:化學平衡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實驗九 氧化還原滴定-草酸鹽之分析.
化学与生活 原产地:法国 原料:葡萄汁、 酒精度:12度 【思考】 1、香槟酒开启后产生的大量气体是什么?
《 二 氧 化 硫 》 说课人:程春艳.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书面考试主要方式: 1.验证型实验设计试题 2.探索型实验试题 3.实验数据处理型试题

例1 氯化亚砜(SOCl2),一种无色液体,沸点79℃,重要有机试剂,用于将ROH转化为RCl。氯化亚砜遇水分解,需在无水条件下使用。 (1)试写出它与水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写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只需给出实验原理,无须描述实验仪器和操作。评分标准:设计的合理性—简捷、可靠、可操作及表述。)

答案 (1)SOCl2+H2O=SO2+2HCl(说明:写成H2SO3也按正确答案论) 说明:水多时SO2溶于水得到亚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但因盐酸对亚硫酸电离的抑制,水溶液中仍大量存在SO2,故写SO2是正确的答案。 (2)向水解产物的水溶液加入硫化氢应得到硫磺沉淀。向另一份水解产物的水溶液加入硝酸银应得到白色沉淀。

例2 Mn2+离子是KMnO4溶液氧化H2C2O4的催化剂。有人提出该反应的历程为: Mn(C2O4)n3-2n Mn(Ⅲ) Mn2++CO2 请设计2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个历程是可信的(无须给出实验装置,无须指出选用的具体试剂,只需给出设计思想)。

答案 (1)对比实验:其一的草酸溶液中加Mn2+离子,另一不加。在滴加KMnO4溶液时,加Mn2+者反应速率快。 (2)寻找一种试剂能与Mn(VI)、Mn(IV)或Mn(III)生成配合物或难溶物;加入这种试剂,反应速率变慢。

例3 请用化学原理解释如下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打开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例3 请用化学原理解释如下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打开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答案 由于存在溶解平衡CO2(气) CO2(溶液)△H<0。 受温度的影响:原来是冰镇啤酒,温度较低,打开瓶子后温度升高,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得出平衡逆向移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受压强的影响:啤酒倒入玻璃杯后,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两者的作用一致,最后导致“泛起大量泡沫”。

例4 某中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g,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过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2)他设计的验证实验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答案 (1)4Na2SO3=3Na2SO4+Na2S (2)①设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 需分别检出SO42-离子和S2-离子。SO42-离子的检出:SO42-+Ba2+=BaSO4 ↓ 不溶于盐酸。 S2-离子的检出:方法1:加沉淀剂如:S2-+Pb2+=PbS↓ (黑) (或醋酸铅试纸变黑)其他沉淀剂也可得分。 方法2:加盐酸S2-+2H+=H2S↓(可闻到硫化氢特殊气味)。 ②设Na2SO3未完全转化为Na2SO4和Na2S,检出SO42-加盐酸时以及检出S2-采用方法2时,除发生已述反应外,均会发生如下反应:SO32-+2S2-+6H+=3S↓+3H2O

例6 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 0,C 12 例6 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0,C 12.0,O 16.0,Mn 55.0 )。纵坐标是固体的相对质量。说出在下列五个温度区间各发生什么变化,并简述理由:

答案 0~50℃ MnC2O4·2H2O稳定区域 50~100℃ MnC2O4·2H2O=MnC2O4 + 2H2O 179 143 143/179=0.80 100~214℃ MnC2O4 稳定区域 214~280℃ MnC2O4=MnO+CO+CO2 143 71 71/179=0.40 280~943℃ 3MnO+1/2O2=Mn3O4 76.3/179=0.43

例7 有一种测定多肽、蛋白质、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新实验技术称为ESI/FTICR-MS,精度很高。用该实验技术测得蛋白质肌红朊的图谱如下,图谱中的峰是质子化肌红朊的信号,纵坐标是质子化肌红朊的相对丰度,横坐标是质荷比m/Z,m是质子化肌红朊的相对分子质量,Z是质子化肌红朊的电荷(源自质子化,取正整数),图谱中的相邻峰的电荷数相差1,右起第4峰和第3峰的m/Z分别为1542和1696。求肌红朊的相对分子质量(M)。

答案 1542=(M+Z)/Z 或 1696=(M+Z)/Z 1696=[M+(Z-1)]/(Z-1) 1542=(M+Z+1)/(Z+1) 解联立方程: 解联立方程: Z=11 Z=10 M=16951 M=16950 肌红朊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51(或16950),答任一皆可。

例8 将热的浓硫酸铜溶液和热的碳酸钾溶液混合后,静置冷却,发现烧杯底部有大量绿色粉末状固体A,并有蓝色粒状晶体B。将晶体取出,溶于稀硫酸,有气体放出。又据分析,B中含有大量的K+;A和B晶体中均含有铜元素。 (1)请写出绿色粉末和蓝色晶体的化学式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试用最少的非置换和简单的操作,从A中获得精铜。请你写出设计方案(包括主要操作和化学方程式)。

答案 (1)A:Cu2(OH)2CO3或xCu(OH)2·yCuCO3 B:K2[Cu(CO3)2]·nH2O 2CuSO4+2K2CO3+ H2O ==Cu2(OH)2CO3↓+2K2SO4+CO2↑ 2K2CO3+CuSO4+nH2O==K2[Cu(CO3)2]·nH2O+K2SO4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 3H2O K2[Cu(CO3)2]·nH2O+2H2SO4==CuSO4+K2SO4+2CO2↑+ (n+2)H2O (2)①用硫酸溶液溶解矿粉:Cu2(OH)2CO3+2H2SO4==2CuSO4+CO2↑+ 3H2O; ②过滤③以碳棒作为阳极,薄精铜作阴极,用直流电电解滤液:2CuSO4+2H2O==2Cu+2H2SO4+O2↑

题1 把燃着的镁条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瓶中,继续燃烧,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稀盐酸,再加入锌,数分钟后,往两种溶液中加硫酸铜溶液。在原先通二氧化硫的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另一溶液中不生成沉淀。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题2 有两瓶分别盛有两种无色气体,加塞,塞子上有两根导线,下端以铁丝相联。通电加热铁丝,使之和无色气体反应。反应完毕后,一瓶内气体压强未变,另一瓶内气体压强降为原先的二分之一。残余气体既不可燃,也不助燃,还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混浊。原先的两种气体各是何物? 解:N2O+Fe==N2+FeO; 2NO+2Fe==N2+2FeO

题7 称取两份2. 0g的镁,分别放入蒸发皿和坩埚中加热(在空气中)。在蒸发皿中镁燃烧后产物为3 题7 称取两份2.0g的镁,分别放入蒸发皿和坩埚中加热(在空气中)。在蒸发皿中镁燃烧后产物为3.3g,而在坩埚中加热镁得到产物的质量远低于3.3g,为什么?请用实验验证你的判断。 答案: 坩埚口小,O2不足,可能生成Mg3N2。把燃烧产物溶于水,并用湿pH试纸(或石蕊试纸)检试NH3。

题10 两支试管中各盛5mL蒸馏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几滴甘油,同时通入SO2,而后同时通入O2并微微加热,冷却后往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经HNO3酸化的BaCl2,在有甘油的试管中只呈现轻度浑浊,而不加甘油的试管中明显浑浊。为什么? 答案:甘油是SO2和O2反应的阻化剂。

题11 在某些地区,汲出澄清的地下水有“铁的气味”。把这种水置于敞口容器中过夜,容器内壁附着一层红棕色沉淀,同时“铁的气味”减轻或消失。解释这个现象并设法在实验室中模拟以上反应的过程。

题12 把少量钠放入汞中,在研罐中混匀后均分成两份。一份放入水中,另一份放入浓氯化铵溶液。实验现象是:都有气体生成。释放气体过程中,前者“固态”物体积略有增大,最后成液态汞;后者“固体”物体积显著增大,最后成液态汞,请解释实验现象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