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局部血流调节 自身调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 理想血压:
Advertisements

第十八章 抗高血压药. # 概 述 高血压是常见病,又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重要 发病因素, 世界高血压联盟( WHL )确定每年 5 月 17 日为世界高血压日。 我国于 1991 年调查 15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达 11.26% 。估计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有 9000 万 至 1.1 亿,高血压已是当前最大的流行病。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1- 五、微循环微循环 微循环概念与中医认识 功能:实现物质交换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 1 、组成:七个部分.
第一节 概 述 一 激素的一般特征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 胞所分泌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 总称。这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经 由血液的运输,对机体其它组织和 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特异性 高效能性 信息传递性.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2) 运动神经 1) 植物神经 ( 自主神经 ) 1. 按解学分类 :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第 二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入神经:局麻药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 效 应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局麻药 传出药物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舒缩活动作用下, 沿着心血管系统按一定的方向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学习要求: 1.掌握心肌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与心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及影响.
第五章 血液循环.
第六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主讲:周丽华教授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高三生命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莘格高级中学 严熙.
高血压 Hypertension.
第25章 抗高血压药物 Antihypertensive Drugs
CGMP-蛋白激酶途径 ——(PKG途径) 范红芸.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抗高血压药概述.
第九章 拟肾上腺素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拟肾上腺素药 Adrengic drugs.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adrenoceptor agonists)
动脉血压的调节 与急性失血性休克 孟冬丽
麻醉与循环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教研室.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CHAPTER 4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Blood Circulation) 主讲教师:郭廖南
第四章 血液循环 CHAPTER 4 BLOOD CIRCULATION 邱春复 主讲
第九章 血液循环.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经系统药理学 雷天落 生理楼205.
第五章 血液循环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第四章 循环系统(三) 新课导入 正常血压是多少?.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神 经 节 换 元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教材:药理学 主编:扬世杰 讲授人:交大医学院 李增利
病例 患者,男,45岁,干部。2天前出现头痛、头晕、 健忘等症状,测量血压150/95mmHg。 其他检查 无异常。 请问: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rom one neuron to next
第 四 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输送血液在体内流动的管道系统,称为血液循环系统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一)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innervation.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 腺体等处。 包括: 内脏运动神经 又叫自主神经 autonomic nerve 或植物性神经 vegetative nerve ,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张雄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循环系统疾病【双语】 开课说明 华西医院心内科 李晨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节 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vity)
第四节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 代谢的激素 掌握要点: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1.25 — 二羟VD3的生理作用.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局部血流调节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是心交感神经和 心迷走神经 (传出、传入概念) ◆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来源:T1-5 (胸段1-5外侧柱节前神经元), 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节后纤维形成心脏神经丛。(节前、节后概念) 支配范围: 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 肌,心室肌。

效应: 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作用 于心肌细胞膜上 受体,引起cAMP增加,导致: 1.窦房结自律性加强,心率加快(If 增加) 正性变时作用(posi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2.房室交界传导加快(钙内流增加,0期除极加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positive dromotropic action) 3.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钙通道激活) 正性变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

◆ 心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来源: 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支配范围: 同交感神经,心室肌少于心房肌

效应: 释放 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 M 受体,引起 cAMP 浓度降低,导致: 1.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抑制If,促进复极时钾外流)

2.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钙内流减少) 3.心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抑制) ◆ 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神经肽Y, 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阿片肽等。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 缩血管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 来源: T, L椎旁椎前神经节 分布: 皮肤 > 骨骼肌, 内脏 > 冠脉和脑 效应: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 、 受体结合后产生舒缩血管效应。 与  结合-血管收缩, 与  结合-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与  的亲和力>  交感缩血管纤维的紧张性活动: 交感缩血管紧张(vasomotor tone)

(1)交感舒血管纤维: Ach递质,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无紧张性活动,在激动和防御反应时 发放冲动。 ◆ 舒血管神经纤维: (1)交感舒血管纤维: Ach递质,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无紧张性活动,在激动和防御反应时 发放冲动。 (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 调节器官组织的局部血流。 (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完成轴突反射(axon reflex) (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某些自主神经元内血管活性肠肽(VIP)与Ach共存,具有功能协同作用,如颌下腺地分泌。

(二)心血管中枢 (cardiovascular center) 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1. 延髓的心血管中枢 -- 最基本地心血管中枢 神经元:心迷走神经元 心交感神经元 交感缩血管神经元 都具有紧张性活动。 心迷走紧张 心交感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 (1)缩血管区: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也是心交感紧张的起源; (2)舒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区,兴奋时抑制缩血管区 神经元活动,使血管舒张; (3)传入神经接替站: 孤束核,影响延髓和中枢其他神经 元的活动 (4)心抑制区: 心迷走神经元位于迷走神经背核, 疑核 2.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1.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性反射 (1)动脉压力感受器 (baroreceptor): 颈动脉窦, 主动脉 弓压力感受器; 感受的是血管壁的牵张程度。通过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到中枢。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兔自成一束, 称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进入延髓,到达延髓弧束核。 弧束核 抑制头端腹外侧区缩血管区神经元,抑制交感 紧张性活动;  影响延髓和中枢其他神经元的活动,抑制交感  迷走的疑核和背核,使迷走活动加强; 传出神经: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交感缩血管纤维

(3)反射效应: 血压升高  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  通过中枢 机制  心迷走活动加强 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活动 减弱  心率减慢, 心肌收缩力减弱,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 血压下降。 血压降低时,则反之。 插图

(4)生理意义: 缓冲了动脉血压的变化 对血压的快速调节起重要作用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低氧,窒息,失血,动脉 血压过低和酸中毒时起作 用, 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间接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反射 心肺感受器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参与血压和循环血液总量的调节.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反射 心肺感受器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参与血压和循环血液总量的调节.

二、 体 液 调 节 指血液和组织液中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发生影响,从而对心血管活动起调节作用。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 (肝脏合成、释放入血浆)   肾素(肾近球细胞分泌) 血管紧张素Ⅰ(十一肽) 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Ⅱ(八肽)   血管紧张素酶A 血管紧张素Ⅲ(七肽)

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全身微动脉收缩, 血压升高。是已知的最强缩血管物质之一。 血管紧张素Ⅱ还可通过对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化学结构属儿茶酚胺) 来源:肾上腺髓质(小部分来源末梢递质) 肾上腺素: 心脏  受体:三正效应 血管:  受体:皮肤,胃肠,肾血管收缩  受体: 骨骼肌,肝脏舒张血管 去甲肾上腺素肾:  受体(主):血管收缩  受体:骨骼肌,肝脏舒张血管

(三)血管升压素 (vasopressin) 也称抗利尿激素(ADH) 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合成,储存于垂体后叶, 必要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作用:1.抗利尿 2.收缩血管,血压升高。 血浆浓度高于正常时发生。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PGI2); 内皮舒张因子(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 NO¯合成酶 精氨酸 谷氨酸 + NO¯ cGMP 酶 2。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 内皮素(endothelin)

(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激肽释放酶属蛋白酶,可使激肽酶原分解为激肽。激肽具有舒血管活性,参与血压和局部血流调节。 血浆中的为缓激肽,组织中的为血管舒张素,二者是已知的最强烈的舒血管物质。 (六)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心房肌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 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肾脏排水排钠增加,细胞外液减少等。 是调节水盐平衡的重要体液因素。

三、局部血流调节 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神经调节 体验调节 局部血流调节 长期调节

细胞外液量血量血量与循环系统容量之比改变动脉血压肾排水和排钠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肾-体液控制机制) 细胞外液量血量血量与循环系统容量之比改变动脉血压肾排水和排钠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