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選 孫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兵聖 孫武 孫子兵法. 孫武是中國歷史上 首屈一指的兵學大師 ,更是中國軍事學的 鼻祖。 於宋朝時被尊稱為「兵聖」 與孔子的「至聖」齊名。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兵聖 - 孫武 ● 生平 : 生於春秋末齊國, 自小即 對用兵謀略耳濡目染, 產生興趣, 後因「四族 之亂」, 避居吳國, 鑽研 兵法, 完成不朽的軍事 鉅著「孫子兵法」, 有 「兵學鼻祖」之稱。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中文科延伸活動 文化問題. 規則  有 20 條題目  每題有 2 個選擇,只有一個是正確答案  答中 15 題或以上,可得獎品一份.
兵學概論- 孫子兵法管理的智慧 授課教官:劉昭聰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基礎英文書信及論文閱讀課程.
東周 諸子百家 Eastern Zhou Dynasty The Hundred Schools
孫子兵法名言.
孫子兵法共計13篇 第一節 始計篇(決勝廟堂) 第二節 作戰篇(兵貴神速) 第三節 謀攻篇(不戰求全) 第四節 軍形篇(勝兵先勝)
東方:孫子兵法 孫武? 生平不詳 大約春秋晚期 西方:戰爭論 1832年出版 克勞塞維茲 1780~1831 普魯士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WWE巨人 Big show.
由驚爆十三天看孫子兵法.
專題報告主題: 孫子兵法管理智慧之探討 – 以企業經營管理原則之應用
孫子兵法導論 孫子兵法十三篇 孫子兵法口訣 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 虛實、軍爭、九變、行軍 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始作謀形勢
孫子兵法導論 孫子兵法十三篇 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 虛實、軍爭、九變、行軍 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孫子兵法口訣 始作謀形勢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導 論 孫子兵法 孫子的生平事蹟 孫子兵法的研究價值 孫子兵法的基本原理 孫子兵法的研讀要訣 孫子兵法的歷史爭議.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共(2003) 以「三戰」作為戰時的重點。
軍形篇大綱 勝兵先勝 軍形篇 軍形的意義 先勝部署 修道保法 攻勢與守勢.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數學 近似值 有效數值.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三年級國語生字詞語補充教學 ※「凶」、「兇」傻傻分不清楚? ※當「河馬」遇見「荷馬」 …… ※到搖頭晃腦網站「首」 「頁」 ,顧顧「自」己的面子吧! 設計者:黃鈺涵.
經濟學 學經濟.
10 Powerful Tips To Achieve MDRT Continuously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謀 攻.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P106.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孫子兵法的精髓與燦爛人生 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 創會長 傅慰孤 將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孫子選 孫子

附錄選文一孫子選 課前引導

《活學活用孫子兵法》 人生的12心法 1.成功來自「贏」的決心; 2.掌握時機,攀上高峰; 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4.水無常勢,兵無常形; 5.一個人不能定江山;

6. 多言數窮,不如中道; 7. 善敗者不亡,退步原來是向前; 8. 抱著一得一失的心理準備; 9. 打好手中的壞牌; 10 6.多言數窮,不如中道; 7.善敗者不亡,退步原來是向前; 8.抱著一得一失的心理準備; 9.打好手中的壞牌; 10.只要廟在,不怕沒人來燒香; 11.神奸機巧莫如善良純真; 12.掃除「怒、煩、怨」三大害,跳   出自我。

《活學活用孫子兵法》實例 行銷策略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史上最強謀略兵書 如果您的工作上剛好遇到瓶頸、想要轉職或更上一層樓 一定要看看SoftBank的孫正義、7-11的鈴木敏文、微軟的比爾‧蓋茲……都拜讀過的《孫子兵法》,相信定能找到帶領您走向成功的秘訣!

21世紀的《孫子兵法》 徹底活用術 STEP 1.→兵者,詭道也。 進行推銷或商談前,先擬好「攻其不備」的戰略。 雖然「詭道」看似卑鄙,但這裡說的是顛覆一般認知,趁對方迷惑、不備之際,一網打盡。切記欺敵戰術是為了不被對方看穿,但分寸要拿捏得宜,避免招來批評!

例證:推銷時買方與賣方之間的溝通 技巧,就是這種心理戰術喲! 例證:推銷時買方與賣方之間的溝通    技巧,就是這種心理戰術喲!

STEP 2.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必勝守則:攻打敵方沒有防備之處。 簡而言之,就是趁對方還沒準備好時,瞄準弱點,取得主導權。

例證:下雨天去拜訪推銷,就是一種出 奇不意的策略。 例證:下雨天去拜訪推銷,就是一種出    奇不意的策略。

STEP 3. →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 就算沒有直接連絡到負責人,也要跟聯繫窗口打好關係 孫子的意思是,為擬定戰略需事先查明敵軍將領之親信、守門及幕僚人員的底細,換成現代時空,就是與對方聯繫窗口打好關係!讓對方留下好印象,對您的推銷工作絕對加分!

以上職場、人際相關資訊均出自《圖解孫子兵法》

目次 一、題解 七、延伸閱讀 二、作者 八、補充資料 三、文學探究 九、牛刀小試 四、課文賞析 十、好站連結 五、文章結構表 十一、圖片出處 六、問題與討論

題解 前言 出處 題解

前言 《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世界古代第一兵書」。 《孫子兵法》不僅在軍事理論方面,有博大精深的內容,在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也有高超的造詣。

出處 節選自《孫子兵法》。 四篇依序選自: 〈謀攻‧第三〉 〈形‧第四〉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題解 四篇內容思想在論述「全勝、先勝、慎戰、先知敵情」。 全勝:不戰而屈人之兵。 先勝: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慎戰: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    戰。 先知敵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

作者介紹 成就 孫吳與兵家思想 孫武先世 知己好友伍子胥 兵家之祖 吳宮美女教戰

作者介紹 孫武,又稱孫武子、孫子,字長卿,春秋末年齊國樂安(今山東省惠民縣)人。 推算其出生年代約在西元前五五○年至西元前五四○年之間,具體生卒時間不可考。孫武活動時期,大約與孔子相當,或稍早。 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閭。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成就 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被任以為將,曾與伍子胥助吳攻楚,創造不少以少勝多的戰例,使吳國名顯諸侯。 春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 古代軍事理論的奠基人。 著《孫子兵法》而被稱為「兵聖」。

孫吳與兵家思想 「孫吳」,是春秋時期孫武和戰國時期吳起的並稱,二人同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孫武,世稱孫子,於春秋時期輔佐吳王成就霸業,並寫下一部不朽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吳起,世稱吳子,於戰國時期先後任魯、魏兩國的將軍和楚國的令尹,他的軍事思想被整理成《吳子》一書。 語出網站:孫吳與兵家思想http://www.chiculture.net/0303/html/index.html

蘇州穹窿山孫武苑 孫武塑像

蘇州穹窿山孫武苑 據《吳縣志》記載,孫武因戰亂避奔吳國,在穹窿山結草為廬,寫成《孫子兵法》

孫武先世 孫武的祖先叫媯滿,周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轄有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一部分,以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為都城。 到七世祖媯完時,陳國發生內亂,媯完乃舉家逃難到齊國,齊桓公任命媯完為工正,掌管全國的手工業生產,從此定居齊國,改姓田。

齊景公時,孫武祖父田書領兵伐莒(今山東省莒縣)有功,齊景公將樂安封賞給田書,並賜姓孫。 孫武父親孫憑是齊國重要官員,當時齊國四大家族奪權鬥爭劇烈,孫家為避免糾纏,在孫武十八歲時,大約齊景公三十一年(西元前五一七),告別齊國,投奔吳國,定居吳都(今江蘇省蘇州市)郊外。 孫武一生的事業在吳國展開,死後也葬在吳國,世人常稱他為「吳人」。

知己好友伍子胥 孫武到吳國後,與伍子胥結為知己。伍子胥是楚國臣子,父兄伍奢、伍尚,均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輾轉流亡,最後逃到吳國,一心想借吳國力量,討伐楚國,為父兄報仇。 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商議軍國大事。伍子胥舉薦孫武,孫武將兵法十三篇呈獻給吳王,又經過吳宮美女教戰的實兵演練,遂任命孫武為將軍。

吳王夫差繼位後,孫武和伍子胥積極整軍備戰,終於擊敗越國,為吳王闔閭報仇。 夫差打敗越王勾踐後,志得意滿,加上讒臣伯嚭離間,最後逼迫伍子胥自盡身亡,屍體裝入皮囊,扔棄江中,不得安葬。 孫武眼見伍子胥苦諫無效,忠而見害,為免自己也遭殺身之禍,辭官退隱,死後葬於吳都郊外。 孫武塚墓,至清代猶存,學者孫星衍曾經「買舟訪墓,作詩憑弔」。

兵家之祖 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 孫武被古今中外軍事家尊崇為「兵家之祖」。 

吳宮美女教戰 吳王看罷兵法後稱好,給孫武出個難題,要求用宮女來實際演練。孫武把180名宮女分為左右兩隊,並且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女為左右隊長,各自帶領宮女進行操練。 孫武在指揮臺上,認真的宣講操練要領。

一切安排就緒,孫武便擊鼓發令,但宮女們不聽號令,嘻笑玩樂,隊形大亂。孫武三令五申仍不能約束宮女們,便命令斬殺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自己心愛的美姬,連忙求情,但孫武堅決不同意,按軍規將兩位美人隊長斬首,然後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再不敢玩鬧,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合乎規矩,陣形齊整。吳王見識了孫武的手段,怒氣消散,拜孫武為將軍。  在孫武的嚴格治軍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明顯提高。此後數年,孫武輔佐兩代吳王闔閭及夫差,在諸侯征戰中不斷取勝。 

《孫子兵法》簡介 重要兵學思想 武學之聖典,兵家之絕唱 文學成就 內容篇章 在中國的流傳與影響 內容篇旨 在國外的流傳與影響 古今中外評價 文學探究 《孫子兵法》簡介 重要兵學思想 武學之聖典,兵家之絕唱 文學成就 內容篇章 在中國的流傳與影響 內容篇旨 在國外的流傳與影響 古今中外評價

《孫子兵法》簡介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共十三篇,五千九百餘字,起於〈計〉,終於〈用間〉。 世界現存最古的兵學著作,總結中國春秋時代以前的戰爭經驗,精闢的軍事見解,被譽為古代東方的「兵經」。 千百年來,不但將其應用於軍事領域,還擴及政治、外交競爭之中。當代引用於經濟領域,視為企業管理和商業競爭的經典之作。 歷來有「古代兵經之首」、「百代談兵之祖」、「兵學鼻祖」、「兵學聖典」之稱。

清版 《孫子兵法》 書影

武學之聖典,兵家之絕唱 一、重戰、慎戰、備戰、善戰的戰爭觀 二、「全勝」和進攻速決的謀略思想 三、主動、惑敵、因情用兵的作戰思想 四、「將」、「法」並重的治軍思想 五、素樸唯物論、辯證法的軍事哲學

內容篇章 依序是:〈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 〈九地〉、〈火攻〉、〈用間〉。 道 計 天 形 勢 實虛 地 地形 九地 九變 將 謀攻 行軍 軍爭 法 用間 作戰 火攻 【口訣】 始作謀形勢 虛爭九變行 地形九火間

內容篇旨 〈計〉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爭的問題。 〈作戰〉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爭。 〈謀攻〉主要論述如何進攻敵國的問題。  〈計〉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爭的問題。 〈作戰〉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爭。 〈謀攻〉主要論述如何進攻敵國的問題。  〈形〉主要講如何利用物質之「形」來     保全自己,取得完全的勝利。  〈勢〉主要闡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態勢,     來壓倒對方。

〈虛實〉主要論述指揮作戰如何爭取主動      權,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 〈軍爭〉論述的是如何通過機動掌握主     動,先於敵人造成有利態勢和取     得制勝的條件。 〈九變〉主要論述如何發揮指揮上的靈活     性。 〈行軍〉主要講述了如何配置、組織軍     隊,觀察判斷敵情和團結將士。

〈地形〉主要論述在不同的地形條件下     如何指揮軍隊的行動。 〈九地〉論述在九種作戰地區指揮作戰     的原則。 〈火攻〉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標、種類,     發火的物質和氣象條件,以及     實施方法。 〈用間〉主要論述使用間諜的重要性及     其方法。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道、天、地、將、法】 【先為不可勝】 【不戰而屈人之兵】 重要兵學思想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道、天、地、將、法】 【先為不可勝】 【不戰而屈人之兵】

文學成就 (一)篇章結構嚴密 清人鄧廷羅說:「《孫子》一書,自始計以迄用間,如同條,如共貫,原始要終,層次井井,十三篇如一篇也。至一篇之中,節有旨,句有義,亦靡不綱舉目張,主客互見。」(《兵鏡備考》) 大體而言,前六篇為兵學理論,後六篇為兵學實務,最後一篇〈用間〉可視為附論。 就單篇結構而言,〈計〉、〈用間〉二篇,組織完備,義深詞美。

(二)遣詞造句規律化 軍人言行思考,講求規律,孫子兵法的遣詞造句,因而顯現此種特色。 常見對偶、類疊、映襯、排比等修辭技巧,顯現規律化的傾向。

(三)生動淺顯的譬喻 將抽象意義的兵學術語,例如形勢、奇正、虛實、動靜等,進一步運用譬喻技巧,使抽象概念得到明確的理解。 如〈勢〉:「勢如弩」、〈虛實〉:「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勝,避實而擊虛」 另外,為申明「勝於易勝」的概念,則用「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為喻。 生動淺顯的譬喻,使原本難懂的兵法道理,變得清晰具體。

在中國的流傳與影響 中國歷代名將運用孫子的軍事理論於戰爭中,兵書要籍中亦以不同程度得益於孫子;或徵引孫子名言要義,闡發其思想;或以戰例佐證孫子的觀點;或以孫子為式,建立自己的學術體系。 《韓非子》說:「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 《史記》:「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

秦漢時兵書由國家收藏,漢武帝欲教霍去病「吳孫兵法」,孫權勸呂蒙「宜急讀孫子」,唐太宗與李靖論《孫子》,宋神宗詔命校定孫子等七書,雕刻刊行,作為武學必讀之書,號稱武經七書。帝王的倡導,明定為武學必讀,更使孫子處於正宗地位。 明末兵學家茅元儀說:「前孫子者,孫子不能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言孫子內容的廣博和承先啟後的作用,肯定孫子在兵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國外的流傳與影響 日、法、英、俄、美、捷等國均有《孫子》譯本;有些國家的軍事院校列為必讀之書。 日本研究孫子最早、研究者最多,也是對孫子評價最高的國家。日本將領、學者研究不絕;日本古兵書的中心思想,大多出自孫子。日本人士自稱:「《孫子兵法》自奈良時代傳到日本以來,給日本歷史、日本人的精神方面極大的影響。」

1772年巴黎出版《孫子兵法》譯本,是孫子西傳歐洲之始。 1905年英國出版《孫子》英文本。蒙哥馬利元帥:「世界上所有的軍事院校,都應把《孫子兵法》列為必修課」。 1860年俄國翻譯出版《孫子》。學者認為:《孫子》是「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希臘、羅馬、迦太基等與奴隸社會有關的軍事著作都在它之後。」 1910年在柏林出版德文版的《孫子》。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研究孫子的人才多起來。

古今中外評價 《孫子兵法》在漢代已成兵學之冠,司馬遷:「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 第一位注釋和闡發《孫子兵法》的軍事家曹操,在《孫子略解》自序中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言深矣。」 南朝梁文學理論家劉勰:「孫武兵經,辭如珠玉,豈以習武而不曉文也?」(《文心雕龍‧程器》)

宋 鄭厚說:「《孫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當用心焉。其詞約而耨,易而深,暢而可用。《論語》、《易大傳》之流,孟、荀、楊著書皆不及也。」(《藝圃折衷》) 明人茅元儀評價《孫子兵法》一書:「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

明代中期名將戚繼光以為《孫子兵法》是「綱領精微」的「上乘之教」。 明人胡應麟:「其文章之妙,絕出古今,非魏晉所能潤削。」(《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 國父孫中山先生認為,有了《孫子兵法》「便成立了中國的軍事哲學」。

近人王昆繩說:「自春秋戰國以迄於今,落落數千年,以文章兼兵法者,惟左氏,以兵法而兼文章者,惟孫子。」(《兵論‧序》) 日人北村佳逸:「彼(孫子)是兵法家、哲學者,更是東方第一流大文豪。」(《孫子解說‧自序》) 《孫子兵法》被認為內容「閎廓深遠」,「詭譎奧深」,是「最早最優秀的著作」,孫武被稱作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

仿竹簡版

銀雀山漢墓出土 《孫子兵法》竹簡

課文解說:一、〈謀攻〉、大意 課文解說:二、〈形〉、大意 課文解說:三、〈火攻〉、大意 課文解說:四、〈用間〉、大意 深究與鑑賞 課文賞析 課文解說:一、〈謀攻〉、大意 課文解說:二、〈形〉、大意 課文解說:三、〈火攻〉、大意 課文解說:四、〈用間〉、大意 深究與鑑賞

課文解說:一、〈謀攻〉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軍:軍隊編制單位。一萬兩千五百人為軍。 旅:軍隊編制單位。五百人為旅。 卒:軍隊編制單位。百人為卒。 伍:軍隊編制單位。五人為伍。

〈謀攻〉大意 旨意在於申述全勝思想 1.最理想的戰爭方式是不經熾烈的戰鬥而獲勝。 2.運用謀略方法和外交手段,以屈服敵人。 3.保持戰果,不損傷自己實力。

課文解說:二、〈形〉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形〉大意 旨意在於申述先勝思想 1.軍事勝利的形成需挖掘對方弱點,隱藏自己弱點。 2.政、軍、經、心充分準備,奠定優勢基礎。 3.勝兵先勝,力求萬全,制敵機先。

課文解說:三、〈火攻〉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慍:惱怒、怨恨。)

〈火攻〉大意 旨意在於申述慎戰思想 1.說明以火助攻的方法。 2.火攻效果驚人。 3.以火佐攻,強調「火力」運用。

課文解說:四、〈用間〉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費日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不可象於事:不可以從事件中類比得出。 不可驗於度:不可以從經驗裡驗證得出。

〈用間〉大意 旨意在於申述先知敵情思想 1.運用間諜,達成知敵察敵。 2.用兵作戰知已知彼。 3.知敵之情,爭勝負於疆埸。 4.用間諜詳察敵情,取得正確情報。

深究與鑑賞 四段文字旨意分別在於申述:全勝、先勝、慎戰、先知敵情的思想。 一、全勝 「謀攻」基本觀念在「全」,就是全部、完全,「全勝」與「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意相同,不直接交戰手段,使敵人完全屈服。 全勝的謀略很多,如:促使敵人政治廢弛、君臣不合、上下離心、民生凋敝、孤立無援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謀略的目的,是迫使敵人放下武器投降。

二、先勝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為先勝主張的名言,統帥必須別具慧眼,能比任何人早發現敵方呈現的可乘之機。 善戰者隨時隨地都在發掘敵人的弱點,而且是「不忒」,不錯過任何契機。

三、慎戰 戰爭直接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及國家存亡,故國君或掌權的統帥,須以理性小心的態度面對,不能有任何絲毫差錯。 國君和統帥處理戰爭事務時,絕不能意氣用事,「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意即警告有權力的君、將,戰爭非兒戲,定要慮之、修之、慎之、警之,才是保家衛國的好方法。 孫武提出用兵開戰的三原則:「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可見孫武的戰爭觀是理性的。

四、先知敵情 「用間」相當現代的情報運用。目的是「先知敵情」,明君賢靠此才能「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 孫武:「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是理性且務實的見解。 情報「必取於人」,完全破除當時迷信的民情。「不可象於事」,面臨戰爭時,容易以類似戰役作為類比,統帥必須排除這種心態。「不可驗於度」不可以迷信,「人」才是最後關鍵。

文章結構表

問題與討論

一、《孫子兵法》認為用兵之 法,何者為上?何者為次? 道理何在? 一、《孫子兵法》認為用兵之 法,何者為上?何者為次? 道理何在? 答:《孫子兵法》認為用兵之法,以「全」為上,以「破」為次,故曰:「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所謂「全」,指不必發動戰爭,就能迫使敵人降伏,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謂「破」,指發動戰爭而打敗敵人,讓對方屈服。發動戰爭攻破敵人,儘管每次都打贏了,但己方也會遭受財物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所以並非上策,只有「不戰而屈人之兵」,讓自己得利而沒有損失,才是上策。故又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二、《孫子兵法》說:「主不可 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 致戰。」請問原因何在? 二、《孫子兵法》說:「主不可 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 致戰。」請問原因何在? 答:「主」是指國君,「將」是指統帥,二人是戰爭的指揮者,影響戰爭的勝敗。二人必須沉著、冷靜、理性,一旦有所失誤,會造成「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的嚴重後果。

三、《孫子兵法》認為先知敵情是決 定戰爭勝敗的關鍵,請問其如何 先知敵情?又應該避免哪些錯誤 的方法? 三、《孫子兵法》認為先知敵情是決   定戰爭勝敗的關鍵,請問其如何   先知敵情?又應該避免哪些錯誤   的方法? 答:《孫子兵法》認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彼」指的就是先知敵情,「用間」是先知敵情最重要的方法,給予爵祿百金則是「用間」的手段之一。「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則是應避免那些錯誤的方法。亦即不可求助於鬼神,不可用歷史事件作類比,不可用天象的度數來驗證。

延伸閱讀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記載孫武、孫臏、吳起等三人的傳記,孫武的部分記載吳宮美女練兵的故事和孫武的事功,是理解孫武生平事蹟的重要資料。

補充資料 虎符

虎符 虎符是古代軍事活動信物,國君執右、將領持左,左、右虎符合併驗證後方可調兵。

牛刀小試

第一題 明張潮〈幽夢影選〉認為:「讀經宜冬,讀史宜秋,讀諸子宜夏,讀諸集宜春。」若依此說,則《孫子兵法》一書最適合於何時閱讀?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第二題 《墨子‧非攻》,提攻伐之不義,與孫武認為不可以興師的條件,其有一著眼點是相通的。下列何者為是: (A)仁 (B)義 (C)利 (D)智

第三題 孫子認為何者才是善戰之善者? (A)百戰百勝 (B)不戰而屈人之兵 (C)見勝 (D)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題 有關《孫子兵法》一書的內容,以下何者為非? (A)全書凡十三篇,共五千九百餘字 (B)起自〈計〉,終於〈用間〉 (C)書中內容論及兵學上的各個層面,可   說是包羅萬象 (D)本書完全是戰爭的實戰經驗,所以可   說是一部古代戰爭的實錄

第五題 先秦時代可說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黃金時代,各種學說極盛,因此有所謂「九流十家」之說。下列包括哪些家派?(複選) (A)儒家 (B)法家 (C)兵家 (D)墨家 (E)小說家

好站連結 中華武俠文化網—兵器總說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kungfu/c/5-1.htm 介紹古代各式兵器,解說兵器用途並附有圖片參考。 燦爛的中國文明—軍事家孫子 http://dev2.cns.org.hk/php/frame.php?id=/cnsweb/html/hk/0103 * 介紹孫子生平事蹟,《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在中國的流傳與對國外的影響。 孫、吳與兵家思想 http://www.chiculture.net/0303/html/index.html 介紹兵家起源,孫武以及吳起其人其事其書,說明兵書中重要致勝戰略思想,並有其他兵書介紹,與文學名篇補充閱讀;並附有「孫武練兵」的動畫影片。

圖片出處 p.3 《孫子兵法》 http://www.chinavista.com/experience/warart/b5warframe.html P.8 影片「軍事家孫子」,出處: http://www.chiculture.net/0303/html/index.html p.9 http://www.chiculture.net/0303/picture/0303pic20090.jpg p.10 http://www.chiculture.net/0303/picture/0303pic20089.jpg p.37 http://www.chiculture.net/0303/picture/0303pic19355.jpg (燦爛的中國文明 孫、吳與兵家思想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303/picture) p.15 天天劇場 p.20 中華經典孫子(簡)http://www.zh5000.com/ZHRW/gudai/dc/sz/sz5.htm p.36 自助貿易(簡)http://www.diytrade.com/directory/asia/buy/leads/1663146/%E7%AB%B9%E7%B0%A1_%E5%AD%AB%E5%AD%90%E5%85%B5%E6%B3%95.html p.54 歷代職官 http://hk.chiculture.net/1003/html/b03/1003b03.htm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