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的平面布置原则
一、一般原则 1.当承台承受偏心作用时,应增加桩基横截面的惯性矩,对群桩基础,宜采用外密内疏的布置方式。 2.桩基中各桩受力应比较均匀,布桩时应尽可能使上部荷载的中心与群桩的横截面形心重合或接近。
桩的间距过大,承台体积增加,造价增加,有时基础间的空间不允许。 3.桩的中心距 桩的间距过大,承台体积增加,造价增加,有时基础间的空间不允许。 桩的间距过小,桩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且给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一般情况下:sa=(3~4)d,具体见下表规定。
大面积桩群,桩的最小中心距还应适当加大。 土类与成桩工艺 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基 其他情况 非挤土和部分挤土灌注桩 3.0d 2.5d 挤 土 灌 注 桩 穿越非饱和土 3.5d 穿越饱和软土 4.0d 挤土预制桩 打入式敞口管桩和H型钢柱 灌注桩扩底端最小中心距 成桩方法 最小中心距 钻、挖孔灌注桩 1.5D或(D+1)m(当D>2m时) 沉管夯扩灌注桩 2.0D 注:D----扩大端设计直径。 大面积桩群,桩的最小中心距还应适当加大。
二、布桩方法举例 桩在平面上可布置为:方形(或矩形)、三角形、多边形、梅花形;条形基础下的桩,可采用单排或双排,也可采用不等距。 柱下桩基 墙下桩基 圆(环)形桩基
对横墙下桩基,可在外纵墙之外设1~2根“探头”桩。 在有门洞口的墙下布桩应将桩设置在门洞的两侧。 外纵墙下 “探头”桩 架式承台 重墙下 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