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 第 六 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1 导数的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1. 自由落体运动的瞬时速度问题 如图, 取极限得.
Advertisements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4章 传输技术 4.1 模拟调制技术 4.2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4.3 数字基带传输技术 4.4 数字频带传输技术.
中式料理 1-37組 蘇佳茜.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第一部分 中考基础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证券交易模拟 第2讲 交易规则与盘面术语.
现代通信原理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补课、答疑、考场安排以及复习要点)
通信原理教学组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二零零四年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二章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 第一节 语声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脉冲编码调制——PCM  第三节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
腸病毒防治 桃園縣政府衛生局.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电话)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微积分基本定理 2017/9/9.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7章 相关分析 7.1 相关分析 7.2 相关系数 7.3 线性相关分析.
项目九 应收、应付款管理.
腸病毒介紹與防治 宜昌國小衛生組 關心孩子的健康.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二章 信源编码 2.1 DMS编码 2.2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 2.3 脉冲编码调制PCM 2.4 自适应差分PCM编码(ADPCM)
第4章 增量调制 4.1 简单增量调制 4.2 增量总和调制.
第7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 7.1 模/数转换电路 7.2 数/模转换电路.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 7 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7.1 抽样定理 7.2 脉冲幅度调制(PAM) 7.3 脉冲编码调制(PCM)
现代通信原理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Chapter 3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Part Ⅰ)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5-4 数/模转换电路(DAC) 学习要点: D/A转换电路原理 倒T型电阻网络D/A.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3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本章要点 抽样定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 调增量调制(ΔM) Δ-M、DPCM和数字音节压扩系统
第 10 章 复用和数字复接技术 10.2 时分复用(TDM) 10.3 数字复接技术 10.4 SDH复用原理
PCM编码方案 1.抽样.
第 3 章 傅里叶变换.
抽样和抽样分布 基本计算 Sampling & Sampling distribution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ACAP程序可计算正弦稳态平均功率 11-1 图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 (1) 电压源发出的瞬时功率。(2) 电感吸收的瞬时功率。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3章 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 时分多路复用通信 3.1 PCM30/32路系统 3.2.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五章 信源编码技术 5.1 取样定理 5.2 脉冲振幅调制 5.3 量化 5.4 脉冲编码调制 5.5 增量调制(△M或DM)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无线通信系统 信源:消息信号(调制信号) 振荡器:高频载波(正弦) 三要素: 振幅 AM 频率 FM 相位 PM 超外差接收 已调信号.
音频处理及数字化.
第1章 绪 论.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P3M2 PTH/SMT电容器的参数识别与简易测试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声音信号数字化 信息工程学院 宋 荣 杰.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第7章 电信网规程 7.1 电信网的概念 7.2 电信网路由规程 7.3 电信网电话号码规程 7.4 电信网传输规程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7.1 引言 第1章我们讲过通信系统按传送信号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都是模拟信号(模拟信息),而信道传输的却是数字信号。可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发信端必须要有一个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同时在收信端也要有一个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第11章 同步原理 11.1 引言 11.2 载波同步 11.3 位同步 11.4 群同步.
第二章 基带数字通信 2.1 随机过程 2.2 数字基带信号 2.3 脉冲编码调制PCM 2.4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及其误码率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现代通信原理 第 七 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函数与导数 临猗中学 陶建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现代通信原理 第 六 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1节---- 引 言

模拟信号数字传输方框图 模拟 信源 抽样 量化 和编码 数字 传输系统 译码和 低通滤波 收终端 模拟随机信号 数字随机序列 数字随机序列 模拟随机信号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2节---- 抽样定理

1、低通型抽样定理 文字定理(P187) ---设有频带限制在(0,fH)Hz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若以每秒不小于2fH的速率对m(t)进行等间隔抽样, m(t)将被所得抽样值完全确定! 含义?证明?

抽样定理的含义 当fs(=1/Ts)满足抽样定理(即:fs≥2fH)时: 低通型模拟信号m(t) 已抽样信 号ms(t) Ts

抽样定理的证明 发 端 收 端 ? × …… LPF m(t) Ts(t) ms(t) h(t) H(ω)

发端抽样时、频域图形 m(t) M(f) -fH fH δT(t) Ts 2Ts 3Ts t fS -fS δT(f) mS(t) Ts m(t) δT(t) Ts 2Ts 3Ts t fS -fS δT(f) mS(t) Ts 2Ts 3Ts t -fH fH Ms(f)

2、带通型抽样定理 fH =nB时(n为任意正整数) fs = 2iB (i=1,2,3…且一般i=1) 设模拟信号m(t)频带限制在( fL ,fH)Hz内, fs=?(注:m(t)的带宽B=fH-fL ) fH =nB时(n为任意正整数) fs = 2iB (i=1,2,3…且一般i=1) fH≠ nB = nB + kB时( k<1) fs ≥ = 2B( 1+k/n)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3节---- 脉冲振幅调制

脉冲调制的分类 脉宽调制(PWM) 脉幅调制(PAM) 脉位调制(PPM) ∵用m(t)去控制载波脉冲的参数: 幅度、宽度、时间位置 ∴脉冲调制分类: 脉宽调制(PWM) 脉幅调制(PAM) 脉位调制(PPM)

PAM(脉冲调制的主要方式) 概念:脉冲载波振幅随m(t) 变! (注:抽样频率按抽样定理选) 分类 曲顶抽样---ms(t)的顶部随m(t)变化(曲顶) 平顶抽样--- ms(t)的顶部不随m(t)变化(平顶)

曲顶抽样(自然抽样) 形成电路 …… ∵S(t)(矩形脉冲串)表达式: ∴S()为包络按Sa(x)变化的冲激串 低通 截频为fH × m(t) s(t) ms(t) 截频为fH 抽样周期: (由抽样定理) ∵S(t)(矩形脉冲串)表达式: ∴S()为包络按Sa(x)变化的冲激串

平顶抽样(瞬时抽样) 结论:∵ MH(ω)= Ms(ω) ·H(ω)(H(ω)是ω的函数 ) 形成电路 × t τ 脉冲形成 H(ω) m(t) δT (t) s ms (t) mH (t) 结论:∵ MH(ω)= Ms(ω) ·H(ω)(H(ω)是ω的函数 ) ∴ 收端直接低通滤波无法获得M(ω)

解调原理 说明: 实际平顶抽样常用“抽样保持电路” 脉冲形式可任意!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4节---- 模拟信号的量化

将ms(t)的幅值域分成M个量 化级(层). 每层设一量化电平 量化过程 s 将ms(t)的幅值域分成M个量 化级(层). 每层设一量化电平 ---mq(t)与mS(t)的近似程度用下参数衡量:

1、均匀量化 定义 量化间隔 量化输出 mi(=a+i△v )---第i量化级终点电平 对m(t)幅值域等间隔分层的量化 分类 ①均匀中升型(无0电平)②均匀中平型(含0电平) 量化间隔 ---设mS(t)幅值域为(a,b) 则量阶 量化输出 当mi-1<m≤mi mi(=a+i△v )---第i量化级终点电平 qi ---第i量化级的量化电平

2、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的问题 ∵ 弱信号的相对误差>强信号的相对误差(例?) ∴ 若弱信号出现可能性较大,须用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的问题 ∵ 弱信号的相对误差>强信号的相对误差(例?) ∴ 若弱信号出现可能性较大,须用非均匀量化! 定义---量阶不固定 ︱x︱↓→量阶△v↓ ︱x︱↑→量阶△v↑ 分类 非均匀中升型(无0电平) 非均匀中平型(含0电平)

实现原理 ---样值压缩后再均匀量化 压缩(非线性电路)---输出: y=f(x) 扩张(非线性电路)---输出: y’=f-1(x’) Z Z’ x’ y’ 压缩 f(x) 均匀 量化 编码 译码 扩张 f(X’) 抽样 LPF 压缩(非线性电路)---输出: y=f(x) 扩张(非线性电路)---输出: y’=f-1(x’)

μ律压缩特性 压缩规律 μ压缩特性近似满足下对数规律 注: y = ---归一化压缩器输出电压 x = ---归一化压缩器输入电压 输出电压 最大输出电压 x = ---归一化压缩器输入电压 输入电压 最大输入电压

定性分析 μ=0时:无压缩作用(直线) μ>0时:μ↑→压缩明显 压缩作用---y是均匀的,而x是非均匀的→信号越小△x也越小

A律压缩特性 压缩规律 A---压缩率 我国A=87.6

压缩特性的折线近似 用折线段逼近连续对数函数,便用数字电路实现 A律---13折线,μ律---15折线 如A律13折线 的总压缩特性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5节---- 脉冲编码调制

PCM系统 抽样 量化 编码 数字信道 译码 LPF 噪声 抽样脉冲 m(t) m’(t) mS(t) P0(t) m’S(t) mq(t)

线性编码 概念 常用二进制码型 ∵均匀的量化级数(量化电平数) M=2N ∴线性编码---用N位二元代码的M种码型表每一量化样值的过程 举例 M=16,N=4 时 (见P206表7-5,图7-19) 常用二进制码型

非线性编码 (A=87.6的13折线非线性编、译码器) 码位安排(N=8)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1 正 0 0 0 ① 0 0 0 0 0 负 0 0 1 ② 0 0 0 1 0 1 0 ③ 0 0 1 0 … … … 1 1 1 ⑧ 1 1 1 1 8 4 2 1 权值 逐次比较型编码器 电阻网络型译码器

逐次比较型编码器 PAM信 号入 整流器 保持电路 比较器 恒流源 记忆电路 7/11 变换电路 极性码C1 Is IW 后7位码 C2~C7

电阻网络型译码器 恒流源 记忆 电路 7/11变 换电路 寄存 读出 极性 控制

---N:码组码元位数(编码长度),Pe:误码率 PCM系统的平均信噪功率比 ---N:码组码元位数(编码长度),Pe:误码率 (量化信噪比) (加性信噪比)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6节---- 增量调制

设 想 ∵ ΔM以一位二元码表相邻样值的相对大小 ∴ 若以ms(tk)和ms(tk-Ts)表两相邻样值,则: 设 想 ∵ ΔM以一位二元码表相邻样值的相对大小 ∴ 若以ms(tk)和ms(tk-Ts)表两相邻样值,则: Δms(tk)= ms(tk) - ms(tk-Ts)> 0 发“1” Δms(tk)= ms(tk) - ms(tk-Ts)< 0 发“0” ∴ 若以阶梯波m’(t)(预测信号)去近似m(t),并在抽样时刻比较两者,误差用eq(ti)表,则: eq(tk) = m(tk)- m’(tk)>0 输出“1” eq(tk) = m(tk)- m’(tk )<0 输出“0”

△M系统原理框图 本地译码器 抽样 判决器 数字信道 译码器 低通 频率为fs的抽样脉冲 判决0电平 ∑ 积分器 P0(t) m(t) 积分器又 称预测器 积分器 P0(t) m(t) m’(t) e(t) eq(t)

由来: 若m’(t)与m(t)有良好近似关系,则量化 误差信号e(t)经LPF的响应为一般量化噪声 平均功率 Nq= E[e2(t)] = (1/3)σ2 e(t) 2△ ∴σ↓→ Nq↓ →S/Nq↑

过载噪声 由来: ∵ 积分器斜率: ∴ 当m(t)斜率>K时,引起过载失真! 影响---m0(t)严重 失真! 解决办法: (固定不变) 由来: ∵ 积分器斜率: ∴ 当m(t)斜率>K时,引起过载失真! (固定不变) TS 影响---m0(t)严重 失真! 解决办法: 合理选σ、△t(或fs) 使: σ

空载噪声 解决办法 由来: ∣m(t)∣≤±造成 影响 收端LPF输出失真: m(t)直流 →峰-峰值为的交变分量 满足正常编码条件:

量化信噪比 fs ---抽样频率 fk ---m(t)的频率之一 fm---m(t)的上限频率 结论: fk和fm给定下: fs↑→ B↑ → 系统有效性越差!(缺点)

加性信噪比 f1 ----m(t)下限频率 fk ----m(t)频率之一 Pe----数字信道误码率 结论: fs、fk和f1给定下: 与Pe成反比!即: Pe ↓→ ↑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7节---- 性能比较 PCM与△M的 抗噪声性能方面 特点方面 成本方面

抗噪声性能方面 量化信噪比 设:① 两者具相同数码率:fs=2Nfm ② fk=1KHz ,fm=3KHz 则:N<4 时:(S0/Nq)DM > (S0/Nq)PCM N>4 时:(S0/Nq)DM < (S0/Nq)PCM 结论:∵PCM的N ≥ 4 ∴PCM这方面性能好!

加性信噪比 设:① m(t)频率域为(300,3400)Hz (即:f1=300Hz,fm =3400Hz ) ② fs = 2Nfm =8×8KHz= 64KHz 则: fk < 2.4KHz时:(S0/Ne)DM > (S0/Ne)PCM fk > 2.4KHz时:(S0/Ne)DM < (S0/Ne)PCM 结论:∵ 从统计角度,话音信号取fk < 2.4KHz 的可能性较大 ∴ 话音DM系统此性能好!

特点方面 结论: △M系统有效性优于PCM 异同点(已介绍) 抽样频率与传输速率 PCM: Rb=Nfs=2Nfm △M : Rb=fs 最小带宽 BPCM(≈Nfm) > BDM(≈fs/2) 结论: △M系统有效性优于PCM

成本方面 PCM码组长、设备复杂。 DM用一位代码表信号的相对变化,系 统设备简单易实现,因而成本较低!

模拟信号数字化第9节---- TDM和多路数字电话

复用意义 …… 复 用 器 信道 解 复 用 终端1 终端2 终端n 至终端1‘ 至终端2‘ 至终端n‘

PCM数字电话系统方框图(P225图7-36) 合群 … 分群 放大 LPF 群路编码 码型变换 群路译码 再生 四线信道 抽样 1分路 二 线 300~3400

合群采用的复接方式 PDH(准同步复接) SDH(同步复接) ≤4的低次群合群用 fm fL1 fL2 fL3 fL4 码速调整 fn 复 接 定 时 PDH(准同步复接) ≤4的低次群合群用 参与合群的各路信号数码 率可不同,但需人为填充 一些码元使各路信号具相 同数码率便合群 SDH(同步复接) >4次的群合群时采用 合群时要求各路信号数码率相同(即各路信号是同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