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性議題討論 The Issue of Contemporary Femal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影像‧人生‧歷史 〈人生 80 才開始〉的多層次意涵 主講人:陳登武(通識教育中心) 時 間: 2013 年 10 月 15 日 地 點:誠 101.
Advertisements

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小組名單 張婉娟 卓莉秋 廖敬萱 廖敬萱 余淑釩 余淑釩.
性別與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黃淑英 為什麼談性別? 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變成的? 醫學中立? 健康中性?
PART VI 綜合觀察 Chapter 15 綜合觀察 策略品牌管理 Chapter 15 綜合觀察.
第四冊第九課 劉老老 曹雪芹.
性別主流化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 助理教授 陳月娥.
性別主流化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 助理教授 陳月娥.
教育学 教育心理教研室 雷小玲 潘汉中 王 英.
当代大学生的性别烦恼 沈奕斐.
均衡教育計劃簡介 (小學) 均衡教育 All-Round Education.
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 上海市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 戴 耀 红
性別平等概念意涵 敬 指 教 林碧雲 請 性平概念.
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 ——《教育大国的崛起》第一章 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东全
建構性別友善校園 及案例宣導 羅東高商教師研習 吳楷貴 諮商心理師.
不是我的錯 文---雷.克里斯強森 圖---迪克.史丹伯格 譯---周逸芬.
性別主流化的實踐: 婦女團體推動性別平等委員會的意義和過程
女性小說(2)
探问生命教育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智阅卷—阅卷指南 全通教育-售前支持工程师 黄荣波.
「全人發展」的性別平等教育----採「統整」策略達成融入各學習領域
女 性 社 会 学 长沙民政职业学院 杨 飏.
陳惠馨 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所長 2006年4月21日下午2:30-4:30
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   沈奕斐 社会学系 讲师 2010年3月.
南臺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課程簡介.
宜蘭縣古亭國小教師研習─ 校園性騷擾防治與案例研討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本土語言 教學實務經驗分享
性心理異常(性別認同障礙與變性症) 組員: 莊晴媚 林佳諆 吳盈瑩 朱欣怡 王妤紘.
人權教育 同性戀議題 愛,無限。 組員:侯全利、林怡靜、郭昱君 指導老師:林樹全老師.
第十一課 紅頭繩兒 王鼎鈞.
戀愛與分手的藝術 性別平等的觀點 勵馨基金會中區辦事處 何振宇 97/05/28.
和 諧 的 性 別 關 係.
當兒少保護工作的療癒型守門員 -談性平事件防治與輔導
案例总结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性別與教育 week 3 10/4 / 2011.
第四章 公司法.
第六課 諫逐客書 李 斯.
兒少保護、高風險社工專業訓練 ---刑事法類---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美國ACS性學家執照. A.C.S(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 蔡依玲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人权法学》复习串讲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张晓玲 .
性別主流化參考教材 第六屆臺北市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
從性霸凌、性騷擾個案研討 談營造性別友善校園
北京华夏心理培训学校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华夏心理研发部 周司丽
兩性平等教育實施---課程與教學 以「人性」發展為基礎(1 ) 高松景 它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天
单元目标: ▲初步了解我国素质教育的由来 ▲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正确认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涌现的个案经验

性別主流化暨相關法規介紹.
交通安全實務報告 無號誌交岔路口之問題探討 講師:林志穎.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 李玲.
第九章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第一节 权力、职权与指挥链 第二节 授权 第三节 组织成员的活性化 第四节 分权和集权
性別平等 製作人;何興柔.
一、瞭解性別平等概念,破除性別刻板的迷思。 二、認識性別與職涯發展。 三、瞭解性騷擾、性侵害、約會強暴概念與因應。
銀行徵授信實務 主講人 傅德麟.
青春活力 秦文君【著】.
第八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內湖國小104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徐語潔.
內湖國小105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蔡美萍.
主題:屬靈品格的操練 信息﹕蒙福事奉的內在心態 讲员:刘传章牧师 5月11日 上午.
鄭晉昌 (國立中央大學人資所教授) 林文政 (國立中央大學人資所副教授)
許英蘭 油畫展 時間: ~ 地點:住院大樓一樓藝術櫥窗
班級經營策略 報告人:郭淑君 輔導師.
「性別平等」在校園 -- 簡介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運作
當代女性議題討論 The Issue of Contemporary Female
福音賀卡.
歡迎來到生涯規劃的課堂 連約瑟 老師.
第四冊第十二課 詞選 虞美人──李煜 水調歌頭──蘇軾 醉花陰──李清照.
国际儿童图书日.
班會程序 1.班會開始 2.全體肅立 3.主席就位 4.唱國歌 5.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淡江大學教育學院 未來學研究所簡介 2019/10/20.
性別與教育 week 3 Sep/ 29 / 2009.
現龍第二代協作交流計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當代女性議題討論 The Issue of Contemporary Female 附件2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教系 大學部通識課程選修(一年級) 任課教師:王淑芬 (97-2)

壹、 導論:女性主義、性別研究、性別教育與女性主義教學

一、定義與概念:女性主義( Feminism)與性別研究 二、性別教育的立場與觀點 三、女性主義教學策略 思考問題: 講題: 一、定義與概念:女性主義( Feminism)與性別研究 二、性別教育的立場與觀點 三、女性主義教學策略 思考問題: 1.請說說你對國內實施性別教育的看法? 2.你認為「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消失了嗎?為什麼?

一、定義與概念:女性主義與女性研究 (一)定義( Feminism) 女性要求享有身為人類的完整權利;即對既有的性別關係挑戰,反抗所有造成女性無自主性、居於附屬、次要地位的權力結構、法律與習俗。女性主義運動絕非只是一場女性向男性爭取權利的鬥爭,而是力圖轉變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化與社會機制,從而改變社會性別關係,使性別皆能全面發展。

女性主義理論發展之目的: (1)描述性別不平等的現象; (2)以女性的觀點解釋其原因; (3)尋求改善之道,以達到性別平權之目標; (4)思索如何根除宰制和附庸的權力關係,建立性別平等的社會。

(二)性別研究( Gender studies) (1)女性的同義詞; (2)視為具有中立、科學的詞語; (3)男女的分隔與區別決定於社會文化所建構的體系,而非男女的生物性(sex)。

2. 女性研究的二種不同立場 立場:認為現有性別關係的形成是父權制度宰制下的結果。 立場:接受現有的男女分類和權力的關係。 觀點:男女不同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研究目的:改變現有的性別關係,以抵制不平等關係的持續。 立場:接受現有的男女分類和權力的關係。 觀點:男女不同是自然生成,生物決定的。 研究目的:恢復女人在歷史上的自然面目

二、性別教育的立場與觀點 在教育實踐中,對性別教育採取的觀點有三: (一)傳統觀點:性別化教育(Genderize Education) (二)基進觀點:廢除性別 (Gender free) (三)性別敏感觀點 (Gender sensitive perspective)

(一)傳統觀點:性別化教育 贊成觀點:兩性差異決定了社會角色的分工,維繫了社會穩定的功能。 反對觀點: 1.性別角色無可避免的說法,是在合法化男性的支配與限制女性的選擇權。 2.否定性別角色分工是具有效率、功能的說法,社會角色的分配不一定要基於性別。 3.反駁性別角色區隔有利於女性的說法,現今強/弱的分界是依男性觀點而論,不能以此限制女性選擇的自由和經驗別的生活經驗。

(二)基進觀點:廢除性別 贊成觀點: 社會性別化的結果,男性支配控制社會的權力與資源。若欲組成正義、自由、安全與公平的社會,則必須廢除性別,使其不再成為決定社會角色的因素。 反對觀點: 1.現行教育制度下,女性已身處不平等的環境中,採取去性別化策略,反而強化性別的不平等。如體育活動的進行和師生的互動。 2.去性別化教學策略的實施,仍存在著困難與風險,如教師是否能忽略性別,令人懷疑,且反而鼓勵女性認同男性的價值等。

(三)性別敏感觀點﹡ 目的:在教育活動中,以改變社會不公平的觀念和議題為訴求,使性別角色得以被正確認知。 實踐:性別敏感是較高層次的觀點,它鼓勵人們思索:性別是否在這裡運作?如何運作?採取去性別偏見策略時,有何影響?社會性別歧視的外延效果及有害影響等。 優點:可以打開新洞察力的角度,擴大個人的思考範圍,以改變既有的性別成見,並幫助人們思索性別教育的問題。

*性別敏感觀點最早由Jane Roland Martin於1981年提出,主要是針對「有識之士」(educated person)之討論而來。其論點為(1)個人性別不能決定其社會功能角色的扮演;(2)教育課程不能只注重半個社會過程(如傳統人文課程)而忽略其他社會過程之重要性(如對世界和他人關心 人際關係了解等) ;(3)在課程內容上,要認清各項知識的限制及性別偏見的運作等。

三、女性主義教學策略 (一)重視學生的經驗與發聲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議題取材,以鼓勵學生表達意見及促成發聲。另藉由多元文化(包括階級、性別、種族、地域等)觀點的討論,促使學生了解異己經驗,並學習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經驗。

(二)合作與分享 教學活動以小組方式進行,藉由合作學習促成姊妹情誼(sisterhood),為共同的抗爭行動鋪路。 (三)權威的再思 教師應破除權威以促成學生發聲,並達成跨越差異的溝通。另當主流意見或強勢語言主導課堂的討論時,教師則需善用權威適時介入作澄清。

(四)強調批判式的學習 質疑並批判現存的性別關係。除了揭發宰制性的霸權謊言與迷思以外,傾聽他人的經驗 ,或是發展出自我論述,以培養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 (五)重視主動學習 教師是知識的催生者,應協助學生創造屬於自我的意義,而學生也有責任為自己增能(empowerment),成為主動學習的人,並具有性別意識。

四、結論 (一)1986年,四位美國大學教授完成《女性學習的方法》(Women’s way of knowing)一書,提到女性在以下方面感到無力: 1.在表達或認為自己是權威。 2.在公眾場合表達意見,別人會傾聽。 3.贏得別人對她想法、觀念的尊重。 4.在工作上得以充分運用其能力與訓練。

他們還指出:在男性支配設計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女性很少注意到自己也可以擁有獨特的學習與認知世界的方式,如遭遇困難時,她們通常不去追查根源,而是懷疑自己的智能。(請參蔡美玲譯,《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女性自我、聲音與心智的發展》(台北:遠流,1995)) 例如:女性常覺得數理科目較為困難而自動選擇文組。或面對電腦科技時,常放棄更高層次的學習與挑戰等。

(二)女性為了要符合男性中心的價值體系,而放棄了自我的體驗與認同,讓自身與自我分離,成為一個不完整、不統一的個人。但若不想認同男性的價值,與自我疏離,則必須在現實中不斷地掙扎、奮鬥,但那是一條孤獨,似無終點的道路。 例如:你是否害怕追求卓越與成功?周圍的人大多支持女性更上一層樓嗎?你敢於做一個突破傳統的人嗎?

批判思考(請自擇1題作答) 1.台灣教育環境中存在哪些對女性不友善的現象?請舉例說明? 2.你認為女性很少在數學、自然科學領域功成名就的原因為何? 3.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當男性、女性,還是其他性別?為什麼? 4.針對台灣三低的性別圖像:生育率低、勞動參與率低、薪資低,請分別提出最應改善之道?

閱讀及延伸教材: 1.〈台灣性別圖像 三高三低〉,「中國時報」,2006/03/07。 2.〈五成大專院校教評會 違性別平等法〉,「中國時報」,2005/09/26。 3.〈學校強制裙裝涉違法?教部:將開會討論〉,「中央社」,2008/10/09。 4.〈美學界報告:女性理工學者事業發展仍受限〉,「中央社」,2006/09/22。 *5.林芳玫等,《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1996),頁1~26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係延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