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週 Moral Real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Skepticis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Chapter6 倫理基礎與原則 第一節 職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職業倫理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 個案討論-安隆公司.
第一節 職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職業倫理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 個案討論-安隆公司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一、《家》中的人物分析—觉新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我所知道的知性話題 請發表已知的知性話題.
倫理學概論 摘錄自 林火旺,倫理學.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倫理學 第12週 Virtue Theory.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倫理學 第2週 課程導論:What is Ethics?.
好吃的喔! 高一多元選修課程菜單.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七週 德性倫理學: 快樂或幸福是有意義生活的唯一價值嗎?
倫理學 第4週 Moral Objectivism.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倫理學 第15週 Religion and Ethics.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倫理學 第3週 Ethical Relativism.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新公投法首發 反同婚公投 V.S 同婚釋憲 配合第2冊第6章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第5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外案例分析.
基本倫理學 效益論 效益論就是以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換句話說,行為的對錯只是其結果好壞的一個函數。更具體的說,一個道德上對的行為,就是在所有可能的行為選擇中,其結果能產生最大的善或最小的惡。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第二-1章 生命尊嚴與品質   「太陽不會無為而照的。」 ---史懷哲 「未經檢驗的生命不值得生存。」 ---蘇格拉底.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後現代社會中的迷惘與出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16週 The Fact-Value Problem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Nonconsequentialist Theories: Do Your Duty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 網頁色彩學--- 以顏色分析網頁設計 指導老師:吳有龍教授 學生:陳正忠 學號: G.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歸納法(1):歸納法的類別.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Quiz1 繳交期限: 9/28(四).
第4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 遠離危險關係 ~ 打不是情, 罵不是愛 !. 警 訊 警訊一. 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警訊二. 占有慾 警訊三. 極端情緒 警訊四. 歸罪他人 警訊五. 言語暴力 警訊六. 冷漠 警訊七. 過去和現在的暴行.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基督教倫理學 孔祥烱博士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 2011年.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營運模式.
The Emotive Theory of Eth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7週 Moral Real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Skepticism 倫理學 第17週 Moral Real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Skepticism

前 言 國際特赦組織之任務與核心價值: 出處: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官網 https://www.amnesty.tw/ 國際特赦組織成立於1961年,以宣揚《世界人權宣言》 及其他國際人權公約中所載的人權為宗旨,透過研究、 行動及教育工作,使世界各地每個人都能享有國際認 可的人權標準,讓所有人都能尊嚴地生活。 我們的會員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信念,但皆為 追求一個享有普世人權的世界而共同奮鬥。 國際特赦組織將全球人權捍衛者凝聚為一個社群,其 基本原則包括:國際團結;採取有效行動保護受迫害 的個人;全球關懷;人權普世性與不可分性;公正性 與獨立性;民主和互相尊重。

前 言 在人權、普遍性、公正性、尊重這些倫理概念背 後,似乎假設了道德的事實本性。 Q:有沒有客觀存在的道德事實(moral facts)? 前 言 在人權、普遍性、公正性、尊重這些倫理概念背 後,似乎假設了道德的事實本性。 Q:有沒有客觀存在的道德事實(moral facts)? 道德實在論(moral realism):Yes! 道德反實在論(moral antirealism):No! 道德懷疑論(moral skepticism):J. L. Mackie。 道德虛無論(moral nihilism):Gilbert Harman。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道德實在論:基本主張。 J. L. Mackie的道德懷疑論:基本主張、支持論證 與批評。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道德實在論:基本主張。 J. L. Mackie的道德懷疑論:基本主張、支持論證 與批評。 Gilbert Harman的道德虛無論:基本主張與批評。 為道德實在論提出辯護:道德事實的可能選項。

一、道德實在論 (一)基本主張: 存在道德事實,且這些事實是宇宙結構的一部分, 獨立於人對它們的思考而存在。 三個要素: (1)有關道德原則的「客觀要素」。 (2)有關道德判斷的「認知要素」。 (3)有關道德事實存在的「形上學要素」。 道德實在論及相關爭論聚焦(3)。

一、道德實在論 多數傳統道德理論都支持某種道德實在論和道德 事實的概念。例如: (1)有神論的道德實在論。 (2)自然主義的道德實在論:利己主義、效益主義、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德行理論。 (3)非自然主義的道德實在論:例如,柏拉圖(Plato) 對道德的說明。 物理界的「表象」(appearance)。 觀念界的「理型」(form)—完美的理想原型。

一、道德實在論 (二)反實在論:兩種重要攻擊 道德懷疑論:拒絕道德價值是客觀事實,對的行 動只是主觀偏好。 [J. L. Mackie] 道德虛無論:沒有道德事實、道德真理和道德知 識。 [Gilbert Harman]

二、Mackie的道德懷疑論 (一)基本主張: 代表著作:《倫理學:發明對和錯》(Ethics: 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 J. L. Mackie:沒有客觀價值,道德對錯的判斷只 是主觀偏好。 錯誤理論(error theory):道德話語建立在錯誤預 設上。客觀的道德價值不存在,所有道德判斷都 為假。 假設客觀價值存在如同假設幽魂存在。

二、Mackie的道德懷疑論 (二)支持論證: 1.相對性論證(argument from relativity): 沒有普遍的道德規範,道德依賴文化。 對真實道德多樣性的最佳解釋:缺乏普遍的道德 真理。 [批評]:文化多樣性的事實本身不構成反對客觀核 心道德的強烈論證。 Mackie自己也承認,這個論證不是決定性的。

二、Mackie的道德懷疑論 2.怪異論證(argument from queerness): 獨立存在的價值是很奇怪的東西,且將要求人們 得擁有一種奇怪的能力。 批評柏拉圖的道德理型理論:道德的理型究竟是 什麼?它由什麼構成?存在於哪裡? 哲學的簡單性原則(principle of simplicity)要求拒絕 道德事實的存在。 [奧坎(Occam)的剃刀原則] [批評]:Mackie聚焦在柏拉圖的觀點,以不公平的 負面方式描述道德實在論。道德實在論的其他觀 點不要求奇怪的實體或能力。

二、Mackie的道德懷疑論 3.投射論證(argument from projection): 人有把主觀信念投射到外在世界的心理傾向,客 觀價值的信念出自這種心理傾向。 休謨(David Hume):在被判斷為邪惡的行為裡找 不到惡(vice)的事實,只有不贊成的情感。 同感謬誤(pathetic fallacy):人傾向把感覺的解讀 放入對象,賦予其特殊性質。 [菌類植物的例子] 人知覺到行為的道德或不道德,於是把這種道德 性質賦予對象,錯誤地認為它存在為事實。

二、Mackie的道德懷疑論 [批評]: 投射是人跟外在世界互動的正常且必要方式。 菌類植物的例子:噁心的內在感覺是重要存活機 制,它是演化的產物→同感的存活機制。 不道德的特性確實不存在於謀殺行為中,而是反 應出該行為如何對人構成特殊威脅→客觀事實。

二、Mackie的道德懷疑論 (三)發明道德: 人在設計道德規則時,是在「發明」(invent)而非 「發現」(discover)對和錯的概念。 色諾芬(Xenophon):宗教是一種發明,人根據自 身群體的形象來造神。 基於道德的實踐性任務,人有意識地創造道德、 原則和認可(sanctions),以達成社會控制。

二、Mackie的道德懷疑論 [評估]: 要確定各種道德規範能否運作,仍是件客觀的事。 道德是去發現什麼將能達成人類的需求和利益。 類比道德和輪子的發明。 最基本的道德原則同時是理性的發明和發現。例 如,尊重財產的實作。

三、Harman的道德虛無論 (一)基本主張: 代表著作:《道德的本性》(The Nature of Morality) Gilbert Harman:沒有道德事實、道德真理和道德 知識。 不類似性論旨(disanalogy thesis):道德原則無法 以檢驗科學理論的相同方式,透過觀察來檢驗。 人無法知覺到行為的正確性(rightness)或錯誤性 (wrongness)。例如,把汽油淋在貓身上並點燃。

三、Harman的道德虛無論 科學觀察的最佳解釋是科學事實(外在於觀察 者),道德觀察的最佳解釋是人的道德感覺(內 在於觀察者)→ 二者極不類似。 道德虛無論的極端觀點認為,道德只不過是錯覺, 沒有對或錯,正義或不正義,好或壞。我們應該 拋棄道德。 當代的虛無論者主張,儘管不存在道德事實,道 德交談具表達性的功能。

三、Harman的道德虛無論 (二)批評:科學和道德觀察是類似的 Richard Werner:科學觀察的合理解釋是科學的實 體(entity);道德觀察的合理解釋是道德的實體, 例如,造成不必要苦難(suffering)的錯誤性。 科學解釋的模型 道德解釋的模型 出處: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p. 240-241.

三、Harman的道德虛無論 道德判斷可以從道德原則和理論推導出來,且傾 向證實這些原則和理論。 道德原則能夠被檢驗:未能採取道德原則的文化 將無法存續或繁榮興盛。 科學理論開放修正,各種道德理論也開放根據較 好的證據和反思做修正。

四、為道德實在論提出辯護 (一)幸福和苦難的道德事實: 論證: (1)造成不必要的苦難是錯的。 (2)燒一隻貓造成不必要的苦難。 (3)因此,燒一隻貓是錯的。 前提(1)構成客觀的道德事實。 Q:如何證成前提(1)為真?

四、為道德實在論提出辯護 1.直覺主義者: 造成不必要苦難的錯誤性是自明的(self-evident)。 無法直覺到這個事實的人是道德盲。 [批評]:如何區分有效和無效的直覺?種族主義或 迷信可能獲得證成。

四、為道德實在論提出辯護 2.宗教信仰者: 訴諸神的法則,神命令人們必須避免為了取樂而 傷害有感知能力的存有者。 [批評]:只是把討論轉向另一個同樣困難的問題— 證成宗教。

四、為道德實在論提出辯護 3.自然主義者: 有感知能力的存有者渴望得到幸福或快樂,避免 痛苦或苦難。道德原則促進了幸福且減少苦難。 道德是關切促進幸福、減少苦難的功能性制度。 [質疑]:這個論證乞求論點(begging the question)。 [回應]:把包含促進人類幸福、減少苦難實作的制 度稱為“lorality”。但這樣的修改其實沒必要。

四、為道德實在論提出辯護 (二)共相(universal)和附隨性質(supervenient property): 訴諸共相:共相不是經驗性的真理→ 道德性質亦 同→ 存在道德性質→ 有道德真理。 訴諸附隨性質:道德性質從自然性質浮現。客觀 道德事實是較高階的(好和壞的性質),依賴較 低階的自然事實(痛苦、快樂)。 [批評]:這類奇怪的形上學實體是哲學家的虛構。 若願意承認共相和附隨性質存在,則可提供對客 觀道德事實的說明。

四、為道德實在論提出辯護 (三)從非認知主義證成道德實在論: 挑戰:若道德原則是情緒的表達或引導行為的規 約,則必須拋棄道德事實和道德實在論。 [回應]: 規約裡包含有意義(真值)的命題。道德原則蘊 含真的主張→有道德事實。 非認知主義者仍可支持某類道德客觀主義,主張 一組特殊原則對人類繁榮興盛是必要的。

結 語 道德實在論主張存在獨立於人的道德事實。 Mackie提出三個論證來駁斥道德實在論,這些論 證都有問題。 結 語 道德實在論主張存在獨立於人的道德事實。 Mackie提出三個論證來駁斥道德實在論,這些論 證都有問題。 Harman以科學和道德的不類似性來駁斥道德實在 論,Werner反對Harman的論點。 道德事實可能有幾種存在方式,若其中某些論點 成立,就有好理由抱持某種版本的道德實在論。 道德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的爭論仍持續進行。

期末考試說明 成績比例:佔學期成績30%。 範圍:第10-17週教學內容。 方式:申論題,可選題。 考試時間:13:30-16:30。 務必事先做充分準備,講求正確理解、融會貫通。 [補交截止期限]:四份個人作業、第17週小組討論 作業最後補交期限為7/2(一)12:00,逾時不候。

課程總結 道德的思辨之旅: 1.什麼是倫理學? 道德原則的特徵與評價範圍。 道德跟宗教、法律、禮儀之同與異。 2.有沒有普遍客觀的道德原則? 倫理相對主義:主觀的/習俗的相對主義。 道德客觀主義:絕對主義的/溫和的客觀主義。

課程總結 3.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好」? 價值的分類、價值是客觀還是主觀的? 快樂的價值、美好人生與幸福的關係。 事實—價值的問題:情緒論、規約論、自然主義。 4.有沒有獨立存在的道德事實? 道德實在論 道德反實在論:道德懷疑論、道德虛無論。 5.為什麼要有道德?從「社會契約論」談社會為什 麼需要道德規範、個人為什麼應該過道德的生活。

課程總結 6.規範倫理學理論: 倫理利己主義:結果(個人最大利益)。 效益主義:結果(社會整體最大利益)。 義務論(康德與溫和義務論):行為或規則本身 的特性。 德行理論:目的、幸福、德行。

課程總結 7.倫理學與其他學科主題的關係 生物學與倫理學—道德與利他行為的演化解釋。 性別與倫理學—關懷倫理學(親密關係、關懷)。 宗教與倫理學—神律論(神的命令)、宗教是否 跟道德對立?宗教能否提升道德生活? 希望這趟旅程讓各位帶回知識上的收穫、道德判 斷的智慧,以及付諸實踐的動力。

Say “Yes” or “No” ? 從學到的理論和觀點,你支持或反對這些公投提案?為什麼? 你是否同意以民法婚姻規定以外之其他形式來保障同性別二人經營永久共同生活的權益? 你是否同意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 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 我支持,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 我支持以法律明定,在國民教育各階段內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且內容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我同意增訂神聖婚姻專法,加強保障一男一女一生一世之永久共同生活關係人建立婚姻關係 從學到的理論和觀點,你支持或反對這些公投提案?為什麼?

討論課—討論問題 1.請舉出一個你們認為在目前社會上最為普及的道 德原則,並說明這個原則是「發明(invent)」還是 「發現(discover)」而來的? 2.若認為是發明,請說明這個原則如何具有普遍的 適用性?若認為是發現,請考量並回應Mackie的 怪異論證(argument from queerness)或投射論證 (argument from projection)。

閱讀教材 指定閱讀:Louis P. Pojman and James Fieser,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2017. Chapter 14 Moral Real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Skepticism. 延伸閱讀: 1.許漢,〈常識、錯誤與道德客觀性〉,《人文及 社會科學集刊》第22卷第1期 (2010): 1-39. 2.Geoff Sayre-McCord, “Moral Realism”,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17.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17/entries/moral- re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