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鲁迅
教学目标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
解题: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读课文并思考 l. 了解课文内容,标出段序。 2.画出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3.(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你能找出本文的三要素吗? 4.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根据中心事件划分课文结构.
模型(mó) 行走(xíng) xǐng zhì gān xù dāo háng 蒌蒿(hāo) dàn wèi yī jié mú dài 归省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行辈 惮 絮叨 宽慰 伊 竭力 怠慢 装模装样 撺掇 驳回 潺潺 凫水 前篙 朦胧 一磕 一哄 蕴藻 屹立 家眷 踱来踱去 皎洁 漂渺 旺相 撮 桕树 纠葛 棹 楫 好歹 xǐng zhì gān 模型(mó) 省略(shěng) xù dāo háng 蒌蒿(hāo) dàn wèi 行走(xíng) yī jié mú dài 哄堂大笑(hōng) 哄骗(hǒng) cuān duo bó Chán gāo méng lóng fú hòng yùn yì kē 葛(Gě):姓 juàn duó jiǎo piāo miǎo xiàng cuō jiù gé zhào jí dǎi
小说 人物 情节 中心事件:看社戏 环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你能找出本文的三要素吗? “我”、双喜、六一公公、桂生、阿发、母亲…… 小说三要素 情节 中心事件:看社戏 环境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根据事件划分课文结构。 中心事件是到赵庄看戏。 一 (1—3段)看戏前 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 社戏
(4—30段)看戏中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三 (3l一40段) 看戏后 看社戏后的余波
思考: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请同学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2.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在这里“得到优待”。 (2)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 (3)有钓虾、放牛等乐事
鲁迅故乡——绍兴
黄牛
水牛
1.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4—9)、看社戏前的波折;
二层(10--13)、月夜行船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层(14—21)、赵庄看社戏; 四层(22—30)、看社戏后月 下归航偷豆。
看戏前的波折
(1)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高超、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急切的心情。 点 退后 上前 架 磕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高超、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急切的心情。
你认为第11、12节写得怎样,试作分析。 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比喻修辞方法,融情于景
景 物 描 写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触觉:感到清香夹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视觉: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听觉:悠扬宛转的歌吹
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水乡月夜图”,写出船行速度快,烘托“我”急切愉快的心情。抒发作者对农村风光的热爱。
(以动写静,表现船速之快和儿童丰富又充满情趣的心理,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修辞手法: 比喻。 (以动写静,表现船速之快和儿童丰富又充满情趣的心理,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阅读14~21段。讨论: 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船头看戏
不好看。 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 精和跳老虎。 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 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四、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 (侧面描写)
视觉 听觉 (写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大白鱼:比喻,富有神话色彩 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驾船技术的高超 老渔父的喝彩
B、阅读24——27小节,讨论: 1、这一部分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是: 偷吃罗汉豆 2、这时的心情和去看戏时的心情有何不同?
请3位同学朗读24~30段 1、叙述者 2、双喜 3、阿发 讨论:这几段写偷豆要表现什么?
整个摘豆、生火、剥豆、吃豆的过程 充满了童心和野趣 对付八公公的议论 酿成了罗汉豆的无比美味
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第三部分 看戏后的余波
自读第31至40自然段,讨论六六一公公的形象。
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⑴“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⑵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 ——表现六一公公好强。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⑷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怎样的孩子? ⑴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表现双喜聪明。 ⑵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⑶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⑷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⑸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 ——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孩子头。 ⑹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⑺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孩子头。
拓展: 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不妨开一次小组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见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