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Advertisements

经济学概论 第八讲 国民收入决定 开始.
回归教材、梳理知识、突出能力 ——2015年历史二轮复习思考 李树全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制作人:尹玉.
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 ◆基本思想: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在市场供求机制下,国民收入水平是如何实现均衡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第十三章.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利率效应如何解释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中央银行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AD)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国民产出水平: --国民产出水平怎么确定 ? --如何维持它的平稳发展? 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学绪论 肖 旭 大连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第七章 宏观调控经济的两大 政策:财政—货币政策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政治第二次月考 试题讲评 试题讲评.
西方经济学II 主讲教师:邵明波 教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第六版).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西方经济学 廊坊电大 宋万生.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关键词汇 教学目标 9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貨幣銀行學概論2e‧黃志典著‧前程文化出版
走势分析.
第五章 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 学习目标 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程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评估原则与标准 第二节 评估方法与程序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 赤字的经济效应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从这一篇起,我们开始运用经济模型来描述和研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本篇讨论的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主要是建立在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古典学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古典学派的理论散见于20世纪早期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及其他人的著作。 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市场机制是达到市场均衡的惟一手段:即价格机制的作用能使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一致,工资的可伸缩性能保证劳动力市场出清;利率的灵活变动能调节资本市场上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等,这被归结为古典学派的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此外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九章 财政政策 学习目的 了解财政政策的概念、功能及目标。 掌握财政收入和支出类政策工具及政府预算具体内容。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主要衡量指标 第一节 GDP和GNP.
《国民经济核算》 作者:张裕民.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八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第二节 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政府与宏观调控 第四节 宏观调控政策
消費、儲蓄與投資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第 21 章 所得與支出的均衡 本章內容要點 固定價格分析 有效需求的觀念 各項支出與所得的關係 均衡所得的求導
宏观经济学部分 张弘 2010年1月23日 gfdgh.
第9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LOGO 社会总需求 扬中中专 许杨琴.
CHAPTER 14 所得水準的決定.
第三讲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政府與財政政策 Chapter 18 Prepared by :Femando Quijano and Yvon Quijano.
第十四章 所得水準的決定.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核心内容: GDP 拓展内容: 其它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 名义GDP和实际GDP 国民收入的两种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上海杉达学院.
第十三章[教材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13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首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货币市场均衡 IS-LM模型 上海杉达学院.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决定,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国民收入的形成情况。
第10章 国民收入的衡量与决定理论 学习目标 理解国民经济的部门构成及经济循环模型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构成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簡單凱因斯模型 (一) 簡單凱因斯模型,又稱「所得─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其主要目的是對一個封閉經濟體系「實質產出」的決定,提出初步的解釋。 在封閉的經濟體系 (國家) 內,最終使用者購買商品與服務的「支出」(expenditure) 會等於實質產出,且購買的花費,最後一定會成為參與生產者的「所得」(income)。因此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系裡,如果暫不考慮折舊與間接稅,則實質產出會等於實質國民所得。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
9 国民收入决定 9.1 GDP及其衡量 9.2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9.3 IS-LM模型 9.4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十二章 [教材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 ——IS-LM模型 [IS-LM Model]
24 財政政策 2001–2003之間,台灣發生景氣衰退2002年底, 行政院推出「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目的是要提振疲弱的景氣。勞委會則推出「擴大公共就業方案」,希望能降低失業率。美國國會在2003年通過減稅政策,目的也是在振興景氣。擴大政府支出或減稅是兩項重要的財政政策,本章主要說明財政政策之影響。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凯恩斯交叉图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等 什么是IS曲线?什么是LM曲线? 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描述经济的均衡?
第二章 投资学宏观领域问题研究 第一节 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 1、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资的决定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财政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第二十三章 宏观财政理论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The Behavioral Insight Team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和基本原理;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Jianliang 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 第二节 消费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 第二节 消费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类宏观经济变量 理论概念:总供给和总需求 统计概念: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 总产出和总收入是度量总供给的统计指标 总支出是度量总需求的统计指标 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分别对应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的GDP 总产出 = 总收入 = 总支出

两类宏观经济变量 习惯用Y表示总产出,用AS(Aggregate Supply)表示总供给 Y = YD + T 习惯用AE(Aggregate Expenditure)表示总支出,用AD(Aggregate Demand)表示总需求 AE = C + I + G + NX 古典学派认为,供给能创造自己的需求,总供给是经济中的占主导地位的变量,价格水平能够灵活调整,使得总需求达到与总供给相等的水平。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才是主导性的经济变量,价格不能灵活调整而具有黏性,总需求决定总供给,进而决定国民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Y = AE 二部门经济:Y = C + I 三部门经济:Y = C + I + G 四部门经济:Y = C + I + G + NX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S = I 二部门经济:S = I 三部门经济:S + (T – G) = I 四部门经济:S + (T – G) + (M – X) = I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 第二节 消费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消费支出与消费函数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财产状况、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消费信贷状况和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社会保障制度等 凯恩斯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并且认为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中之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一般而论,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消费支出与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MPC=△C/△Y或dC/dY 0<MPC<1,MPC↓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 APC↓ APC>MPC

消费支出与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 a:自发性消费 b·Y :诱导性消费 a>0 0<b<1 边际消费倾向 MPC=b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a+bY)/Y=a/Y+b APC↓ APC>MPC

储蓄与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 MPS=△S/△Y或dS/dY 0<MPS<1,MPS↑ 平均储蓄倾向 APS=S/Y APS↑ APS<MPS

储蓄与储蓄函数 线性储蓄函数 -a:自发性储蓄 (1-b ) ·Y :诱导性储蓄 -a<0 0<(1-b)<1 边际储蓄倾向 MPS=1-b 0<(1-b)<1 平均储蓄倾向 APS=S/Y=(-a+(1-b)Y)/Y=-a/Y+(1-b) APS↑ APS<MPS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互补关系 C+S=YD MPC+MPS=1 APC+APS=1 C、S C=a+bY E O Y C、S Y0 a C=a+bY E b 45° -a S=-a+(1-b)Y 1-b

投资支出与投资函数 投资的概念及几点区别 广义与狭义的投资、储蓄 投资、储蓄的总额 与净额 投资、储蓄的流量与存量 It=Kt-Kt-1 Kt=ΣIi 计划与实现的投资、储蓄

投资支出与投资函数 假定投资是一固定常数 O Y I I=I0 I0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 模型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 图形 O Y C、I Y1 C+I a C=a+bY Y0 E0 Y2 I=I0 I0 E1’ E1 E2’ 非意愿存货投资 C+I AS1 a C=a+bY Y0 E0 AD1=C1+I0 E2 E2’ Y2 AS0 AD0=C0+I0 非意愿存货负投资 AD2=C2+I0 45° AS2 I=I0 I0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 模型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 图形 S、I S=-a+(1-b)Y E0 I0 I=I0 O Y2 Y0 Y1 Y -a E1’ E2 E1 非意愿存货投资 Y0 E0 Y2 E2 E2’ I=I0 I0 非意愿存货负投资

乘数原理 由来与涵义 乘数原理又称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指在一个“有效需求不足”的社会里,如果某个需求部门有一个较小的变动,该变动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中的其他部门,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总产出在各个部门都发生变动,这个变动总和就是乘数效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是对乘数效应的通俗表达。

乘数原理 作用机制 例:假设△I=100,b=0.8 △Y △C 第一轮 100 0.8×100=80 第二轮 80 0.8×80=64 第三轮 64 0.8×64=51.2 …

乘数原理 作用机制(续) 更一般地 △Y △C 第一轮 △I b△I 第二轮 b2△I 第三轮 b3△I …

乘数原理 图形 C+I2 O Y AE E2 Y2 C+I1 E ’ ΔI ΔY-ΔI E1 Y1 b E0 ΔY 45° ΔI ΔY

乘数原理 前提条件 闲置经济资源,即剩余生产能力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 第二节 消费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收入 主要来自税收 一般地,T=T0+t·Y,其中t为边际税率,0<t<1 如 T=40+0.2Y 变型:若仅考虑所得税,则 T=t·Y,如 T=0.2Y 若仅考虑总量税,则 T=T0 ,如 T=40 支出 包括政府购买支出G和政府转移支付TR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模型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图形 C、I、G C+I+G C=(a-bT0)+b(1-t)Y E0 a-bT0 O Y0 Y AS0 AD0=C0+I0+G0 45°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 正常失业: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不正常失业:周期性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手段) 政府购买支出G ΔAD = ΔG :直接、同向 政府转移支付TR ΔAD = b·ΔTR :间接、同向 税收T ΔAD = –b·ΔT :间接、反向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或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s) 定义: 指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也就是由于财政制度本身的特点,政府的一些收入和支出制度本身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的稳定,能在经济繁荣时自动防止过度膨胀,经济衰退时自动防止过度萧条。 类型及作用机制: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尤其是所得税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权衡性财政政策 又称补偿性财政政策或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消除经济波动,需要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更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 “逆经济风向行事”:反周期、削峰填谷 总需求过低或不足导致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这被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总需求过高或过度导致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这被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乘数效应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例:假设△G=100,b=0.8 ,t=0.2 △Y △YD △C 第一轮 100 (1-0.2) ×100=80 0.8×80=64 第二轮 64 (1-0.2) ×64=51.2 0.8×51.2=40.96 第三轮 40.96 (1-0.2) ×40.96=32.768 0.8×32.768=26.2144 …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乘数效应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续) 更一般地 △Y △YD △C 第一轮 △G (1-t) △ G b(1-t) △ G 第二轮 b(1-t) 2△ G b2(1-t) 2△ G 第三轮 b2(1-t) 3△ G b3(1-t) 3△ G …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乘数效应 图形 C+I+G2 O Y AE E2 Y2 C+I+G1 E ’ E1 Y1 E0 ΔG ΔY-ΔG b(1-t) E0 ΔY 45° ΔG ΔY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乘数效应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例:假设△TR=100,b=0.8 ,t=0.2 △Y △YD △C 第一轮 0.8×100 (1-0.2) ×80=64 0.8×64=51.2 第二轮 51.2 (1-0.2) ×51.2=40.96 0.8×40.96=32.768 第三轮 32.768 (1-0.2) ×32.768=26.2144 0.8×26.2144=20.97152 …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乘数效应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续) 更一般地 △Y △YD △C 第一轮 b△TR b(1-t) △ TR 第二轮 b2 (1-t) 2△ TR b3 (1-t) 2△ TR 第三轮 b3 (1-t) 3△ TR b4(1-t) 3△ TR …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乘数效应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乘数比较1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乘数效应 乘数比较2 以投资乘数为例: 二部门经济条件下 三部门经济条件下 从二部门经济到三部门经济,乘数效应变小的原因:漏出增加了

平衡预算与功能财政 平衡预算思想 年度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 功能财政思想 权衡性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 第二节 消费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出口与进口 出口 主要影响因素 外国收入水平Yf 国内外价格比P/Pf 汇率E等 出口函数可表述为 X=X(Yf,P/Pf,E)

出口与进口 进口 主要影响因素 本国收入水平Y 国内外价格比P/Pf 汇率E等 进口函数可表述为 M=M(Y,P/Pf,E) 不考虑价格因素与外汇市场, 可简化为M=M0+m·Y,其中M0为自主性进口, M0 >0,m为边际进口倾向,0<m<1,如M=20+0.05Y

出口与进口 净出口 NX=X-M=X0-M0-m·Y 图形 X、M M=M0+mY X0 X=X0 X0-M0 M0 Y O Y0 E X=X0 X0 X0-M0 NX=X0-M0-mY 贸易收支顺差(出超)TB>0 贸易收支逆差(入超)TB<0 贸易收支平衡TB=0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模型

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即出口乘数 … △Y △YD △C △M △C-△M 第一轮 △X (1-t) △ X b(1-t) △ X (b(1-t)-m)△X 第二轮 (1-t) (b(1-t)-m)△X b(1-t) (b(1-t)-m)△X m(b(1-t)-m)△X (b(1-t)-m) 2△X 第三轮 (1-t) (b(1-t)-m)2△X b(1-t) (b(1-t)-m)2△X m(b(1-t)-m)2△X (b(1-t)-m) 3△X … 留意每轮收入变化后的漏出。如第一轮收入增加ΔX后,税收会相应增加tΔX,储蓄会相应增加(1-b)(1-t)ΔX,进口会相应增加mΔX,这样增加的总收入ΔX中一共漏出了(tΔX+(1-b)(1-t)ΔX+mΔX),真正构成接下来对新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产生需求的只有ΔX-(tΔX+(1-b)(1-t)ΔX+mΔX)=(b(1-t)-m)ΔX,这就是第二轮社会总需求增加额,进而构成第二轮产出或收入增加额。

对外贸易乘数 乘数比较 以投资乘数为例: 二部门经济条件下 三部门经济条件下 四部门经济条件下 从二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到四部门经济,乘数效应逐渐变小的原因:漏出

进出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来自内部需求的外生支出的变化 以投资为例 来自外部需求的外生支出的变化 即出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