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菩薩之修學內容 釋開仁,佛法度假 2012年7月5日
希望來生不失 人身,並能依「人身」而 漸向佛道,不能不以五戒、十善等「戒 行」為宗要。 善法修學初步:不失人身之要行 希望來生不失 人身,並能依「人身」而 漸向佛道,不能不以五戒、十善等「戒 行」為宗要。 初學菩薩的,名十善菩薩,也是著重十善 行的。 --《成佛之道》p.124
※五戒之「不飲酒」攝於十善之「不貪欲」中,詳參《大智度論》卷46(大正25,395b)
三善根與大乘三心 《佛法概論》 三毒永盡 第八章 第十九章 大乘三心 無貪 三昧 菩提願 無瞋 大(慈)悲 大悲心 無癡 般若 性空見
但念無常,慎莫放逸 譬如野干在林樹間,依隨師子及諸虎豹,求其 殘肉,以自存活。有時空乏,夜半踰城,深入 人舍,求肉不得,屏處睡息,不覺夜竟;惶怖 無計,走則慮不自免,住則懼畏死痛;便自定 心,詐死在地。 眾人來見,有一人言:「我須野干耳」,即便 截取。 野干自念:「截耳雖痛,但令身在。」
野干心念:「取者轉多,儻取我頭,則無活路。」 即從地起奮其智力,絕踊間關,徑得自濟。 次有一人言:「我須野干尾」,便復截去。 野干復念:「截尾雖痛猶是小事。」 次有一人言:「我須野干牙。」 野干心念:「取者轉多,儻取我頭,則無活路。」 即從地起奮其智力,絕踊間關,徑得自濟。 行者之心,求脫苦難,亦復如是:若老至時,猶 故自寬,不能慇懃決斷精進;病亦如是,以有差 期,未能決計;死欲至時,自知無冀,便能自勉, 果敢慇懃,大修精進,從死地中畢至涅槃。 (《智論》卷14,T25,162c24-163a12)
菩薩善思惟空、無常而修菩提道 譬如國王有一大臣,自覆藏罪,人所不知。王 言:「取無脂肥羊來,汝若不得者,當與汝 罪。」大臣有智,繫一大羊,以草穀好養;日三 以狼而畏怖之,羊雖得養,肥而無脂。牽羊與 王,王遣人殺之,肥而無脂。王問:「云何得 爾?」答以上事。菩薩亦如是,見無常、苦、空 狼,令諸結使脂消,諸功德肉肥。 (《智論》卷14,T25,169b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