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時期代表作曲家-海頓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 被譽為交響曲之父 確定交響曲形式 創作 海頓為奧地利的作曲家,被譽為交響曲之父,他確定了交響曲的形式,創作了 百首以上的交響曲。 其他還有80多首的弦樂四重奏與為數眾多的鋼琴曲、器樂曲、神劇以及各類宗 教作品。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 tw/File:Haydn_portrait_by_Thomas_Hardy_(small).jpg 百首以上的交響曲、80多首的弦樂 四重奏、與為數眾多的鋼琴曲、器 樂曲、神劇以及各類宗教作品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Haydn_portrait_by_Thomas_Hardy_(small).jpg
海頓代表作品 《皇帝弦樂四重奏》 《驚愕交響曲》 (Emperor Quartet Op.76 No. 3 Hob.III.77) 慢板第二樂章:1797年成為奧匈帝國國歌 德國威瑪共和國第一任總理,1922年更改歌詞,成為現 今德國國歌 海頓的代表作品像是《皇帝弦樂四重奏》,其中慢板的第二樂章,於1797年成 為了當時奧匈帝國的國歌;而在德國威瑪共和國第一任總理於1922年更改歌詞 後,成為了現今德國的國歌。 另一代表作品為《驚愕交響曲》,以第二樂章而名,本曲於1792年初演,海頓 為了要嘲諷許多不懂裝懂、又愛打瞌睡的貴婦們,所以在第二樂章中使用了非 常小聲的音量一段時間之後,突然全樂團再以大聲的方式合奏,將貴婦以及愛 打瞌睡的人們嚇了一跳,最後才知道原來是海頓的小惡作劇。 《驚愕交響曲》 (Symphonie mit dem Paukenschlag) 1792年初演 嘲諷不懂裝懂、又愛打瞌睡的貴婦們 第二樂章中:一段非常小聲的音量→突然大聲合奏
古典時期代表作曲家-莫札特 莫札特 奧地利人 被譽為音樂神童 創作 41首交響曲、20部歌劇、宗教歌曲 、室內樂以及許多的器樂獨奏曲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奧地利人 被譽為音樂神童 創作 莫札特為奧地利人,被譽為音樂神童,他一生創作了41首交響曲、20部歌劇、 宗教歌曲、室內樂以及許多的器樂獨奏曲。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Wolfgang-amadeus-mozart_1.jpg 41首交響曲、20部歌劇、宗教歌曲 、室內樂以及許多的器樂獨奏曲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Wolfgang-amadeus-mozart_1.jpg
莫札特代表作品 歌劇《魔笛》 器樂協奏曲 (Die Zauberflöte K. 620) 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 夜后角色(靈感來自喋喋不休的岳母) 展現女高音音域的極致 融入共濟會思想 《魔笛》為莫札特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據說其中夜后的角色,靈感來自於他 喋喋不休的岳母。這部歌劇展現了女高音音域的極致,並將共濟會宣揚博愛 的思想,以及美德精神,追尋人類生存意義,號召建立和平理 想的國家思想融入於劇情之中。 此外,莫札特的器樂協奏曲也相當著名,其中包括單簧管、法國號、小提琴、 長笛、雙簧管以及鋼琴協奏曲等。甚至有雙鋼琴、三鋼琴等大協奏曲的編制, 任何一首作品都可以說是莫札特的代表作。 器樂協奏曲 協奏曲 單簧管、法國號、小提琴、長笛、雙簧管、鋼琴
古典時期代表作曲家-貝多芬 貝多芬 繼承古典主義的精髓 音樂中注入強烈的個人色彩 突破傳統的限制 是浪漫主義的先驅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繼承古典主義的精髓 音樂中注入強烈的個人色彩 突破傳統的限制 是浪漫主義的先驅 貝多芬繼承了古典主義的精髓,並在音樂之中注入了強烈的個人色彩,以各種 方式突破傳統的限制,更是浪漫主義的先驅。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Beethoven.jpg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Beethoven.jpg
貝多芬代表作品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Piano Concerto No. 5 Op. 73 "Emperor“) 1809年完成(正逢拿破崙攻打維也納) 第一樂章 : 送別紀念,1809.3.4魯道夫大公啟程前 最後樂章 : 1810.1.30魯道夫大公返回 皇帝一詞:呼應此首協奏曲器宇輝煌,頗有王者風範 貝多芬的代表作品如: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於1809年完成, 此時正逢拿破崙攻打維也納,因此這部作品完成於戰火之中。第一樂章註明 「送別紀念,1809年3月4日,魯道夫大公啟程前」;而最後一個樂章註明 「1810年1月30日,魯道夫大公返回」。 這位魯道夫大公是貝多芬一位重要的朋友,很多貝多芬重要的作品都是獻給這 位好友。 皇帝這個詞,也是英語系國家所流傳,並不是貝多芬自己所提,只因為這首協 奏曲器宇輝煌,頗有王者風範,所以就以皇帝為標題。 另外一個代表作品則是《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貝多芬在寫這首曲子的時候,耳朵已經全聾了。但是仍戰勝病魔,完成這部作 品。這部作品將合唱加入交響曲,在當時是一個創舉,首演於1824年5月7日, 獲得了極大的好評。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創作時耳朵已全聾 將合唱加入交響曲 首演(1824.5.7)獲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