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地層、岩石和礦物」 教與學之探討 鎮海國小 陳守仁
發現問題 「地層、岩石和礦物」在學校教學 發生的問題: 看圖說話課?? 看標本認識岩石和礦物?? 戶外教學安全嗎?? 到哪裡進行「地層、岩石和礦物」的教學呢??
提出方案 針對五年級自然課本中「地層、岩石和 礦物」單元,設計進行教與學的活動。 活動進行方式: 1.到偏遠地區的學校進行到校服務 2.由學校老師帶隊到兒科中心學習
研究目的 設計「地層、岩石和礦物」的教與學 活動,提升兒童學習的效果。 探討「地層、岩石和礦物」之教與學。
「地層、岩石和礦物」的學習活動 活動一:宜蘭龍洞的地層
活動二:苗栗火炎山的地層
活動三:澎湖玄武岩的地層
活動四: 霧峰光復國中附近河堤的褶曲地層
活動五:觀察地層中岩石的顆粒
活動六:觀察岩石中的化石
「地層、岩石和礦物」教與學之探討 一、引發學習動機、提昇兒童主動學習。 利用放大的地層圖片滿足兒童的需求。 利用採集回來的岩石做比較觀察,尋找地層的因果關係。 分組觀察龍洞地層的圖片,討論與分析。 兒童從圖片的觀察得以對地層、岩石的深入探究。
二、教師如何協助兒童科學學習活動 觀察地層的圖片,討論地層特徵 兒童利用色筆或鉛筆畫出龍洞的特色 找出龍洞地方的岩石。 探討地層的形成
三、「提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教與學 教師如何激發兒童創造力 從自然現象及身邊的事物觀察去發現問題: 利用舊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兒童主動學習解決問題: 教師的協助: 探究過程:
解決問題的探究歷程 解決問題 舊經驗 概念方法 兒童 自然現象、身邊的事物 (疑問) (困難) 觀察實驗→獲得資料 解決問題的要點 (疑問) (困難) 觀察實驗→獲得資料 解決問題的要點 發現問題 引起動機 兒童主動學習 教學計畫 探究過程 討論(充分) 實驗器具、材料 觀察實驗等十三個學習過程
觀察地層中岩石的顆粒 圖4-2 觀察岩石中的小顆粒 各組挑選觀察的岩石(每一組到岩石區找尋、挑選) 肉眼觀察岩石表面的小顆粒(每人各自觀察) 敲下岩石的小顆粒(兒童戴防護罩、使用小鐵鎚) 放大鏡或解剖顯微鏡觀察顆粒特徵 ˙描繪顆粒形狀、顏色 ˙測量顆粒大小 ˙發現顆粒的光澤 ˙依性質分類 ˙推理形成原因 ˙合理解釋顆粒的存在 ˙提出小顆粒的名稱 充分討論岩石中顆粒的性質 配合資料的核對,認識礦物的名稱 圖4-2 觀察岩石中的小顆粒 觀察地層中岩石的顆粒
兒童依照顆粒的性質分類圖
教師的協助 教師的引導語要具有多元性 教師的引導語要具有思維 教師的引導語要具有啟發性 教師的引導語要具有可能性 教師的引導語要具有不確定性
老師用問話來引導兒童多方思考 4
四、解決問題「教與學」的評量方式 例:觀察地層中岩石的顆粒 科學態度:主動的觀察、操作,對地層產生關心。 科學方法:敲下岩石中的顆粒、利用放大鏡或解剖顯微鏡觀察。 科學概念:岩石中含有顆粒(大小、顏色、形狀)。 上課中的常規、討論時態度、發表的情形等。 A B C
形成性評量 4-B 4-A 4-A 4-B 4-B 4-C 4-C 第一組 第二組 :科學態度 :科學方法 :科學概念 :上課中的常規、討論時態度、發表的情形等。 A B C
兒童上課的記錄
五、「地層、岩石和礦物」的教與學活動 具有下列的特點: 五、「地層、岩石和礦物」的教與學活動 具有下列的特點: 學習動機的引起是以兒童的觀察為誘因。 具體物的觀察和實作,是學習的動力。 兒童在學習活動中是主體,教師是協助的角色。 學習活動的進行是依賴評量的管制。 科學學習活動是以分組方式進行。
謝謝您 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