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Advertisements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截肢的作业治疗 Amputation 李福胜 主讲.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是将没有生命、丧失功能或因 局部疾病严重威胁生命的肢体截 除的手术。 分类: 截骨:将肢体截除 关节离断:从关节分离.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第4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Heredity and Variation
第八章 互换的运用.
时代的楷模 —超级细菌 郭志鹏 2010年11月.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代谢特点: 细菌的代谢活动十分活跃且多样化, 细菌生长速度极为迅速。.
康杰牌 一次性使用无菌外科免缝拉链 Vital 北京爱特康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授课老师:李荣峰.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第5章 Heredity and Variation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遗传变异类型 遗传型变异(基因型变异) 非遗传型变异(表型变异) 遗传性变异 非遗传性变异 基因改变 + - 遗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七章 发酵染菌 及防治.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數學科之數學遊蹤.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项目六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王波 主要内容: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突变 三、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四、研究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为什 么可以重新 长出新的 尾巴?.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六章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Bio-tutor生物家教 97年第1次基測自然科 生物題目講解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第5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生 物 的 变 异.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heredity):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菌种得以保存。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Microbial heredity and variation Microbial Genetics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基 因 工 程 (一轮复习) 佛山市第一中学 黄广慧.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了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 歷史變遷。
四年級 中 文 科.
第3.4节 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及其评价.
第七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 重点:大肠杆菌的性别特性和重组 特征,中断杂交技术,细菌 重组作图的方法,噬菌体的 遗传分析。 难点: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噬菌体的.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基因突变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菌种选育和保藏.
第五章 三角比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Microbial heredity and variation 微生物遗传学 Microbial Genetics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四单元:比 比的意义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郦 丹.
医学细菌.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GPS卫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定位的观测量、观测方程及误差分析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基因信息的传递.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遗传重组分子机理 第三节 转座遗传因子 第四节 DNA损伤的修复
微生物学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复旦大学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的变异现象 一、细菌变异的概念 二、主要的变异类型

细菌变异的概念 细菌在繁衍过程中出现的子代与亲代间的性状差异。可分为基因型变异与表型变异。

细菌基因型变异与表型变异的区别 特点 基因型变异 表型变异 基因结构改变 有 无 可逆性 极少 常见 稳定性 强 弱 出现频率 低 高

主要的变异类型 形态结构变异 抗原性变异 菌落形态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有荚膜的肺炎球菌 无荚膜的肺炎球菌 细菌形态结构变异

S型菌落 R型菌落 细菌菌落形态变异

参与细菌变异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 二、质粒 三、噬菌体 四、转位因子

染色体 1、结构:环状双链DNA 2、长度:1300—2000m 3、核苷酸数量: 3000—4000Kb 4、基因数量:4000—5000 5、编码蛋白:约2000个结构蛋白

质粒 1、结构 2、特征 3、类型

质粒的结构 环状双链DNA 大质粒:含几百个基因 小质粒:含几十个基因

质粒的特征 自主性 表现性 非必须性 转移性 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质粒的类型 致育质粒(fertility plasmid,F质粒) 耐药质粒(resistance plasmid,R质粒) 毒力质粒(virulence plasmid,Vi质粒) 细菌素质粒 代谢相关质粒

R-决定子 R质粒的构成

噬菌体 1、形态与结构 2、增殖过程 3、类型

噬菌体 (电镜图)

噬菌体 (模式图)

头部 尾领 尾部 尾鞘 尾板 尾刺 尾丝 尾髓 噬菌体结构示意图

成熟释放 吸附 生物合成 穿入 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噬菌体的类型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溶菌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

吸附 穿入 成熟、释放 生物合成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

前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温和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

转位因子 1、插入序列 2、转座子 3、转座噬菌体

转座子的种类与特征 转座子 携带耐药或毒素基因 Tn1 Tn2 Tn3 AP(氨苄青霉素) Tn4 AP、SM(链霉素)、Su(磺胺) 转座子 携带耐药或毒素基因 Tn1 Tn2 Tn3 AP(氨苄青霉素) Tn4 AP、SM(链霉素)、Su(磺胺) Tn5 Km(卡那霉素) Tn6 Km(卡那霉素) Tn7 TMP(甲氧苄氨嘧啶)、SM Tn9 Cm(氯霉素) Tn10 Tc(四环素) Tn551 Em(红霉素) Tn971 Em(红霉素) Tn1681 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

细菌变异的机制 一、基因的突变(mutation) 二、基因的转移(transfer) 三、基因的重组(recombination)

基因突变 1、形式 2、规律 3、DNA的损伤修复

基因突变的形式 碱基置换 移码突变 插入序列与转座子的插入

基因突变的规律 突变率:自发突变率很低 诱导突变率提高 突变与选择:突变是随机的 选择是定向的 回复突变:野生型——突变型(正向突变) 突变型——野生型(回复突变)

DNA的损伤修复 当细菌的DNA损伤后,其自身会对其进行细致的修复以使损伤降为最小,修复本身会出现错误可造成细菌的变异。

基因的转移 1、概念 2、方式

基因转移的概念 基因由原始位置进入新位置的过程

基因转移的方式 转化(transformation) 接合(conjugation) 转导(transduction) 溶原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rtion)

转化 概念: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 DNA形式的遗传物质转移 要点:转化获取的DNA片断较小 受体菌须处于感受态(competence)

供体菌游离DNA 供体菌DNA (转化因子) 转化示意图

1928年 Griffith的实验 1944年 Avery的实验 + + 肺炎链球菌II R 肺炎链球菌III S 肺炎链球菌III S DNA

接合 概念: 通过性菌毛在供、受体菌间进行 的遗传物质转移 要点:性菌毛的形成 接合性质粒 半保留的转移形式 高频重组菌(Hfr) F’质粒

细菌的“接合”状态

F+菌 F- 菌 F+菌 染色体 质粒 染色体 F质粒的半保留转移

F+菌 Hfr 质粒 F ’质粒 染色体 F质粒转移的不同结果

转导 概念:通过溶原性噬菌体在供、受体菌间或 噬菌体与宿主间进行的遗传物质转移 要点:转导的本质是源于噬菌体的装配错误 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

第一寄主菌 第二寄主菌 转导示意图

细菌DNA 完全转导 (整合) 流产转导 (未整合) 普遍性转导示意图

局限性转导示意图 前噬菌体 正常脱离 断裂和再接 偏差脱离 断裂和再接 局限性转导 gal bio gal bio bio gal bio

第一寄主菌 第二寄主菌 溶原性转换示意图

细菌基因转移方式的比较 类型 方式 介导物 主要 DNA来源 细胞类别 接合 雄性菌—雌性菌 性菌毛 染色体、 质粒 原核 接合 雄性菌—雌性菌 性菌毛 染色体、 质粒 原核 转导 第1寄主菌—第2寄主菌 溶原性噬菌体 染色体、 噬菌体 原核 转化 游离DNA—感受态菌 — 各种DNA片断 真核、原核

基因的重组 转移后基因在新位置上与原有DNA整合的过程

本章小结 1、细菌变异的概念与类型 2、细菌变异的遗传学基础 3、噬菌体的结构与类型 4、细菌基因变异的机制 5、细菌间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