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 ( 一 ) 聖嚴法師講於農禪寺 周柔含摘記 2010/07/10.
Advertisements

點 觀世音菩薩 分享人生積極正面訊息 創造宇宙合諧快樂能量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無 j 無事莫把閒話聊 是非往往閒話生.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四節 淨土宗 一、淨土經典及其信仰 本願思想——阿彌陀佛淨土——其他淨土 二、淨土宗的信仰與實踐 判教——淨土體性——往生方法.
隨煩惱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五位,是隨煩惱心所。 隨煩惱,是隨從根本煩惱而生起的煩惱。 隨有三義:一者自類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諸染心。
歸敬本師釋迦牟尼佛.
印順導師對初期大乘佛教的探究.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三)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七善處───如實知(正確了知事物的真相)────出離───解脫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章〉 大乘通說~禪波羅蜜
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論曰:「安謂輕安,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
梁皇寶懺懺文法意 主講者︰永餘法師 2009/5/20 永餘編製.
中觀今論 第十一章 中道之實踐 第一節 頓漸與偏圓.
原文出自《般若經講記》 道一編講於同淨蘭若‧2013年
《十住毘婆沙論》卷14 〈分別二地業道品〉第二十八 講義 p.13-22頁.
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 覺音(Buddhaghosa)著 葉均 譯
【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六)
佛法與科學 – 學佛與學識 楊皓東 2006年11 月18日.
二諦之安立 (著重於一切法空性) 《中觀今論》 第十章第二節 沈文義 12/29/‘05.
如何作個快樂的公務員 管高岳撰.
梁皇寶懺懺文法意 主講者︰永餘法師 2009/5/20 永餘編製.
佛教的四大菩薩.
企業廣論二班本週課程 班別:北08秋02-台北 2008年12月24日 僅供北08秋02台北班上課之用.
前行实修法法师辅导  第9修法—思维暇满之赞颂 .
得陀羅尼者, 聞一切語音, 不喜不瞋。P.11.
中觀今論 第九章 現象與實性之中道 第一節 太過‧不及‧中道 參考資料: 福嚴佛學院, 講義.
如何撰寫學年文章 學協 學術小組 2002‧10.
人間大學遠距教學 阿含經的菩薩道思想(8) 林崇安教授 2008年4月30日.
出路之道 後學馮新聰.
佛經導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諸菩薩任持,是無分別智,後所得諸行,為進趣增長。
妙雲集導讀正聞篇 我們的身心 丘中仁.
法眼僧蹤 融熙詞曲.
所知相分第二 分六大科 出體相 釋名義 辨一異 辨品類 釋妨難 通契經.
上下前後左右 shàngxià qiánhòu zuǒyòu
H697 哦,完全的愛 O PERFECT LOVE (1/3)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Ch2多項式函數 2-2 多項式的運算與應用 影音錄製:陳清海老師 資料提供: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此意染汙故,有覆無記性,與四煩惱常共相應。如色、無色二纏煩惱,是其有覆無記性攝,色、無色纏為奢摩他所攝藏故;此意一切時微細隨逐故。
Take the Time….. 保握當下... 巧合不如巧遇,急進不如及時.
師父法語.
《成佛之道》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般若波羅蜜 圓融 /
乙二、別釋修學方便 丙一、明教觀宗本 丙二、明二諦觀門 丙三、明起修方便 丁一、明二諦修證次第 丁二、明二諦正觀教學 戊一、世俗假施設門
光的本質: 一段充滿禪意的歷史公案.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第五章、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佛果功德 開仁 /
花 時 間.
Class & Object 靜宜大學資工系 蔡奇偉副教授 ©2011.
【菩提道次第廣論 】
第二講 鳩摩羅什與中觀學 早期般若學的傳譯講論 六家七宗 格義 鳩摩羅什 (Kumàrajãva, )
棄捨止觀障礙 一、科判(分三) §1.略釋無障 §2.具有止觀障礙(分三) §2-1.障之廣辨(分二) §2-1-1.依內障(分三)
從龍樹《中論》第二十四品 深入瞭解大乘空觀
发心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二、依他八喻  復次,何緣如經所說於依他起自性說幻等喻?於依他起自性為除他虛妄疑故。他復云何於依他起自性有虛妄疑?由他於此有如是疑:云何實無有義,而成所行境界?為除此疑說幻事喻。云何無義,心、心法轉?為除此疑說陽焰喻。云何無義有愛非愛受用差別?為除此疑說所夢喻。云何無義,淨不淨業愛非愛果差別而生?為除此疑說影像喻。云何無義,種種識轉?為除此疑說光影喻。云何無義,種種戲論言說而轉?為除此疑說谷響喻。云何無義,而有實取諸三摩地所行境轉?為除此疑說水月喻。云何無義,有諸菩薩無顛倒心,為辦有情諸利樂事,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 puann1-ceh4-po1-lo5-bit8-to1 sim1-king1
特教宣導月 身心障礙體驗活動 從心出發,讓愛傳遞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因數與倍數.
日式素雅商务模板 Office2010 and above, click to select the picture, right, Format Picture, fill, or image texture fill, file, select the image to your quest.
珍惜人生的「有效期限」 詩篇三十七3-5/羅五11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三十七道品 Bodhipakkhiya 釋開仁.2011年6月15日 高雄正信佛教青年會.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Be filled with the Spirit 要被聖靈充滿
般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相 六種最勝 四句分別 「相」是菩薩行六波羅蜜多時所顯現的相貌

   乙、相     一、六種最勝  此六種相云何可見?由六種最勝故:一、由所依最勝,謂菩提心為所依故。二、由事最勝,謂具足現行故。三、由處最勝,謂一切有情利益安樂事為依處故。四、由方便善巧最勝,謂無分別智所攝受故。五、由迴向最勝,謂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故。六、由清淨最勝,謂煩惱所知二障無障所集起故。

一、由所依最勝,謂菩提心為所依故 菩薩修習波羅蜜多,是以大菩提心為所依的;離開上求下化的無上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都不是波羅蜜多

二、由事最勝,謂具足現行故 事:因緣和合所生的依他起法 菩薩表現在行動上: 施:自己的身心,外所擁有的資財,一切一切都能施捨 戒: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 進:被甲精進、加行精進、無怯弱無退轉無喜足精進 禪:安住靜慮、引發靜慮、成所作事精進 慧:加行無分別慧、根本無分別慧、無分別後得慧

三、由處最勝,謂一切有情利益安樂事為依處故 處:處所 菩薩行六波羅蜜多是為了給一切有情安樂利益 一切有情: 卵、胎、濕生、化生 有色:欲界(卵、胎、濕生、化生)、色界(化生) 無色:無色界天(化生) 有想:有第六識的活動(卵、胎、濕生、化生) 欲界+有第六識的活動:散亂心的欲界有情 無想:滅去第六識的活動(化生) 非有想非無想(無色界頂天,化生)

四、由方便善巧最勝,謂無分別智所攝受故 「方便」:是所採取的行動,即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善巧」是智慧 菩薩布施時,不見有施者、受者及布施的財物,三輪體空。是以「無所得為方便」 六波羅蜜多中,般若(無所得智)是智慧,要以無分別智領導前五度。因為能真實巧用無所得空,才能動搖我們的執著煩惱,才能出離生死大苦,成就萬行,圓成佛果 《大智度論》卷34〈1 序品〉:「又以五波羅蜜離般若,不得波羅蜜名字;五波羅蜜如盲,般若波羅蜜如眼;五波羅蜜如坏瓶盛水,般若波羅蜜如盛熟瓶;五波羅蜜如鳥無兩翼,般若波羅蜜如有翼之鳥。」(CBETA, T25, no. 1509, p. 314, b12-16)

五、由迴向最勝,謂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故 迴向:迴轉我們原來向於世的心願,轉向出世間的善願;又以自己所修行的善法功德,迴轉施與眾生,成就佛道 菩薩行六波羅蜜多,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不是迴向人天善果,也不是迴向二乘小果

六、由清淨最勝,謂煩惱所知二障無障所集起故 「清淨最勝」是從佛的果位上說 成佛時,解脫煩惱障、所知 聲聞、辟支佛唯伏斷煩惱障

相 六種最勝 四句分別

    二、四句分別  若施是波羅蜜多耶,設波羅蜜多是施耶?有施非波羅蜜多,應作四句。如於其施,如是於餘波羅蜜多,亦作四句,如應當知。

四句分別 四句:第一句為單純肯定,第二句為單純否定,第三句為複合肯定,第四句為複合否定,這是用來抉擇道理真偽的方法 波羅蜜多:或譯為「度」,是到彼岸,有完成義 是布施,非波羅蜜多,是離六種最勝的布施 是波羅蜜多,非布施,這是依六種最勝所行的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是布施亦是波羅蜜多,是依六種最勝所行的布施 非布施亦非波羅蜜多,凡是離六種最勝所行的其餘戒、忍、進、禪、慧

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丙、次第  何因緣故如是六種波羅蜜多此次第說?謂前波羅蜜多隨順生後波羅蜜多故。

依順生次第說 必先不著財位者,才能恬靜淡泊,淨守尸羅(戒);必能嚴護尸羅,面對一切違逆境界才能安忍;能安忍眾苦,才能精進不息;因為能精進,才能專注一趣令心得定;因為心得定,才能如實遍知諸法實相 施能順生戒,戒順生忍,忍順生精進,精進順生靜慮,靜慮順生般若,故作如是次第

後後令前前清淨 前前粗,後後細,後後能持,令前前清淨 由持戒故,施得清淨;由安忍故,戒得清淨;由精進故,忍得清淨;由靜慮故,精進得清淨;由般若故,靜慮清淨

十門分別 長行 數 相 次第 訓詞 修習 結頌 差別 相攝 所治 勝利 抉擇

   丁、訓詞  復次,此諸波羅蜜多訓釋名言,云何可見?於諸世間、聲聞、獨覺施等善根最為殊勝,能到彼岸,是故通稱波羅蜜多。又能破裂慳吝、貧窮,及能引得廣大財位福德資糧,故名為施;又能息滅惡戒、惡趣,及能取得善趣、等持,故名為戒;又能滅盡忿怒、怨讎,及能善住自他安隱,故名為忍;又能遠離所有懈怠、惡不善法,及能出生無量善法,令其增長,故名精進;又能消除所有散動,及能引得內心安住,故名靜慮;又能除遣一切見趣、諸邪惡慧,及能真實品別知法,故名為慧。

於諸世間、聲聞、獨覺施等善根最為殊勝,能到彼岸,是故通稱波羅蜜多 訓釋:解釋名詞 波羅蜜多解為到彼岸,但到彼岸指什麼呢?小乘也可證得涅槃,而他們所修的施等,卻不能稱為波羅蜜多 本論的解說:「世間」是凡夫,「聲聞、獨覺」是小乘。凡夫小乘所修的「施等善根」都很微劣,菩薩所修的「最為殊勝」,能超過他們,到大乘果的「彼岸」;因此大乘六度「通稱波羅蜜多」

又能破裂慳吝、貧窮,及能引得廣大財位福德資糧,故名為施 能離:慳吝、貧窮 慳吝是因,貧窮是果;因中行施,能破慳吝,得果時能破貧窮 能得:大財位等福德資糧 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知受用具從施出,故佛先說布施論。

又能息滅惡戒、惡趣,及能取得善趣、等持,故名為戒 能離:惡戒、惡趣 惡戒是因,生惡趣是果 惡戒包括:非因計因的邪戒,及不持一切善戒 能得:善趣、等持 善趣:生在人天受用可愛果報 等持:心一境性。持戒者心無裡無悔安樂,能幫助定的成就

又能滅盡忿怒、怨讎,及能善住自他安隱,故名為忍 能離:忿怒、怨讎 忿怒是不能忍辱,是因;怨讎是忿怒引的果 能得:善住自他安隱 自無惱恚,善住安隱,不損惱他,令他安隱 安隱:無動擾

又能遠離所有懈怠、惡不善法,及能出生無量善法,令其增長,故名精進 能離:懈怠、惡不善法 懈怠:於善修、惡品斷懶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 是應修應斷而不做是因;惡不善法是果 能得:無量善法,令其增長 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廣

又能消除所有散動,及能引得內心安住,故名靜慮 能離:所有散動 貪欲、瞋恚、惛沉睡眠、掉舉惡作、疑 能得:內心安住一境

又能除遣一切見趣、諸邪惡慧,及能真實品別知法,故名為慧 能離:一切見趣、諸邪惡慧 見趣(不合道理而有力量的執著)是因,邪惡慧是果 能得:真實品別知法 真實知法(知真實法):如一切法真實相去認識,是空的智慧,即佛的如理智 品別知法(知品別法):能知一切緣起法的相貌,是有的智慧,即佛的如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