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数字电子技术》7.1 概述 7.2 只读存储器( ROM ) 7.5 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7.4 存储器的扩展 7.3 随机存储器( RAM ) 7.6 集成芯片简介及应用举例.
Advertisements

A A A.
第6章 存储系统 6. 1 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评价 6. 2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与 层次结构存储系统 6. 3 半导体存储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授课专业:测控13级 授课学时: 78 学时 理论教学:52学 实验教学:26学时
教员信息 姓 名:仲崇权 单 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 话: 办公室:创新院大厦720房间 :
第四章 存储系统 4-1 存储系统概论 4-2 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4-3 ROM(只读存储器) 4-4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第5章 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 5.1 三级结构存储系统概述 主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CPU 高速缓存 三级结构的存储系统.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2.1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 硬件与软件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 6.1 概述 6.2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存储器的扩展
第4章 主存储器 4.1 主存储器概述 4.2 读/写存储器 4.3 非易失性存储器 4.4 DRAM的研制与发展
计算机导论 第4讲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
第8章 机床操作 主讲:臧红彬 博士.
第十二章 DMA控制器 12.1 概述 A DMA控制器 A的应用.
半导体存储器 第四章 半导体存储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2 数制转换及运算 2.3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第一节 存储器的构成 第二节 存储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Cache 第四节 虚拟存储器
第5章 输入输出与接口技术.
第五章 总线 及其形成 本节课之前,大家学习了:
第七章 单片机存储器的扩展.
單晶片MCS-51 C語言入門實習 第1章 微電腦與單晶片MCS-51架構 作者:董勝源.
第5章 中央處理單元與主記憶體 5-1 中央處理單元-CPU 5-2 主記憶體.
第8章 AT89S52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1.
第五章 存储系统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系统内存扩充 高速缓冲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PC系列机中的主存储器 习题与思考 上一章 目 录 帮助
第六章 存贮器 6.1 存储器概述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第 6 章 存储系统 6.1 概述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第5章 存储系统.
第四章 存 储 器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第5章 输入输出与接口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 武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13章 数字电路基础 13.1 数字电路概述 13.2 数字电路中的数值与码制 13.3 逻辑代数 13.4 逻辑门电路
单片机应用技术 项目一 循环彩灯装置 第2讲 51单片机的结构与引脚 《单片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第3章 存储系统 本章内容: 存储器概述 随机读写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高速存储器 cache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存储保护.
第8章 PCH中的常规接口.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基于Proteus与Keil C 哈工大出版社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 第三章 内存储器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各种类型内存储器若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2章 单片机的结构原理与 简单应用 (课时:10学时).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简单I/O扩展 8255A可编程并口芯片 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 单片机键盘接口技术
第5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存储器基本概念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连接与扩充应用 微机系统的内存结构.
第2章 電腦硬體知識 2-1 電腦基本硬體結構 2-2 電腦的週邊設備 2-3 電腦的操作與保養
1.3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数字电子技术 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李中发 胡锦 制作.
第二部分 微机原理 第5章 存储器 主讲教师:喻红.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单片机的存储器特点 I/O端口的特点 CPU时序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6章作业 3、 需要128块芯片 片内译码地址线:10条 片选择地址线:至少4条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8086微处理器的主要特性和内部结构 8086CPU的工作模式和引脚信号 8086的存储器管理 8086的总线操作和时序.
第1章 单片机概述 1.1 单片机的概念 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3 MCS-51系列 1.4 AT89系列单片机
第七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 7.1 PLD 概述 PLD 的电路结构及分类 PLD 的编程工艺及描述的逻辑规则和符号 PLD 的设计过程及主要优点 7.2 只读存储器 ROM 的内部结构 用ROM 实现组合逻辑设计 常用的LSI.
第九章 微处理器外部结构和总线操作时序.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6.1 概述 6.2 ROM(只读存储器) 6.3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第7章 半导体存储器 7.1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和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 集成度高,体积小 可靠性高,价格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忠民.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第5章 存储器 5.1 存储器概述 5.2 半导体存储芯片结构及使用 位系统的存储器接口.
第1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 构成及工作原理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构成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Random Access Memory)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五讲:AT89C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一、半导体存储器 二、存储器空间划分方法 三、数据存储器(RAM) 四、程序存储器(ROM)
2. MCS-51单片机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结构特点
温度传感器DS18B20 MCU起航 QQ: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C语言版) 第8章 单片机系统扩展
简单芯片扩展I/O接口 8155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其使用 键盘及显示器接口设计 A/D和D/A转换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 莹.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8086的存储器组织 的系统配置及引脚功能 CPU时序
第 7 章 存储器.
第2章 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单片机的定义、名称、分类方法;
第三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速度,容量,成本的统一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一、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二、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选用原则 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四、只读存储器ROM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 SRAM的接口特性 二.SRAM与CPU的连接方法 四. EPR0M与CPU的连接方法 三. EPR0M的接口特性 五. 存储器片选控制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一、存储器的分类 按在系统中的地位 按存储介质 主存储器:存放当前运行所需信息。速度快, 容量小,价格高。 第一节 概 述 一、存储器的分类 按在系统中的地位 主存储器:存放当前运行所需信息。速度快, 容量小,价格高。 辅助存储器:存放当前暂不参与运行的文件、 数据。 容量大、价格低、速度慢。 按存储介质 磁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 光存储器 激光光盘存储器 磁芯 磁泡 磁鼓 磁带 磁盘

二、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存储容量 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以存储单元的总位数表示,存储单元的总位数等于存储器的地址寄存器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 2. 存取时间TA(Access Time):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需时间。 3. 存储周期TMC (Memory Cycle):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 TMC反映了存储器的工作速度。 4. 可靠性 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来衡量 5.性能/价格比

三、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速度,容量,成本的统一 * 主存—辅存存储层次:通过软硬件结合,把主存与辅存统一成一个整体,形成主存—辅存存储结构。解决容量与成本间的矛盾。 CPU寄存器 主存储器 高速缓存Cache 辅助存储器 大容量存储器 价格,容量,速度,访问频度 辅助软硬设备 主存 辅存 *Cache—主存存储层次: 在主存和CPU之间设置高速缓存,构成Cache—主存存储层次,Cache由硬件来实现,要能跟得上CPU的要求。解决速度与成本间的矛盾 Cache CPU 主存 辅助硬件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 集成度高 *非破坏性读出 一、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iRAM(组合RAM)片上带刷新逻辑的DRAM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一、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 RAM ROM SRAM 掩膜ROM PROM EPROM EEPROM DRAM iRAM(组合RAM)片上带刷新逻辑的DRAM NVRAM(非易失性RAM)SRAM SAM FIFO(先进先出)用于队列电路和多级缓冲寄存器 CCD(电荷耦合器件)以串行方式工作,存取时间与位置有关 MBM(磁泡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 * 速度快,存取时间为ns 级; * 集成度高 *非破坏性读出 双极型(TTL):速度快,功耗不大,集成度低 单极型(MOS):价格便宜,功耗低,集成度高

二、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选用原则 * RAM和ROM的选用 RAM的优点是读写方便,使用灵活;但断电后,信息丢失。在系统中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数据,作为I/O数据缓冲存储器,堆栈以及存储系统配置和状态参数的存储器。对于ROM,存储器中内容一经写入,在工作过程中就只能读出不能重写,掉电后内容不丢失,用于存放应用程序,常数表格。 微机系统中 掩模ROM和PROM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微机产品中; EPROM用于产品研制和小批量生产; EEPROM用于对数据、参数等有掉电保护要求的数据存储器; RAM则可根据微机应用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配置。

* SRAM和DRAM的选用 SRAM状态稳定,接口简单,不需要刷新电路,用于小容量存储器系统。 DRAM集成度高,功耗小,价格低,常用于微机的主存。 * 芯片型号的选用 存取速度最好选与CPU时序相匹配的芯片; 存储芯片的容量在满足存储器总容量的限度内,尽可能用集成度高,存储容量大的芯片以减轻系统负载,简化设计,缩小尺寸,减少成本,提高可靠性。

第三节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一. SRAM的接口特性 CE OE 6116 WE Vcc A0~A10 GND D0~D7 6116引脚排列图 一. SRAM的接口特性 6116是2K*8位的SRAM,采用CMOS工艺制作,单一5V电源,额定功耗150mW,典型存取时间为200ns,双列直插式封装。 6116工作方式 6116 A0~A10 D0~D7 CE OE WE Vcc GND 6116逻辑关系图

62128: 16K×8位 (14根地址线) 62256: 32K ×8位 (15根地址线) 6264工作方式 6264是8K*8位的SRAM,采用CMOS工艺制作,单一5V电源,额定功耗200mW,典型存取时间为200ns,双列直插式封装。 6264引脚排列图 6264 D0~D7 CE OE WE Vcc GND 6264逻辑关系图 A0~A12 62128: 16K×8位 (14根地址线) 62256: 32K ×8位 (15根地址线)

二.SRAM与CPU的连接方法 * CPU的低位地址线、数据线、电源线与SRAM同名线直接相连; * CPU高位地址线经译码后驱动SRAM的片选信号(或与M/ IO组合形成片选信号); * CPU控制线RD、WR、 M/IO组合形成读写控制信号WE,OE。

RAM与CPU的连接 根据系统存储器设计的寻址范围要求,完成存储器芯片与CPU总线连接。 例:用6264二片,建立08000H~0BFFFH的16K内存区 AB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8000H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9FFFH 0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A000H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BFFFH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6264(1) 6264(2) AB的连接 6264地址线13根 存储器片内译码 系统片选译码

A0~A12 D0~D7 CE WE OE 6264 (1) (2) A B C G2A G2B G1 Y0Y1Y2Y3Y4Y5Y6Y7 片选译码74LS138 或 A13 A14 A15 MEMWMEMR A16~A19 8088 主控板 VCC

三. EPR0M的接口特性 CE OE/Vpp 2732 Vcc A0~A11 GND D0~D7 2732引脚排列图 2732是4K*8位的EPROM,单一5V电源,额定功耗650mW,典型存取时间为200ns,双列直插式封装。 CE OE/Vpp Vcc GND 2732 A0~A11 D0~D7 2732逻辑关系图

输出缓冲 I/O 门 存储矩阵 Y译码 X译码 输出D0~D7 控制逻辑 输出D0~D7 OE PGM CE 地址输入 27128是16K*8位的EPROM,单一5V电源,最大存取时间为250ns,双列直插式28脚封装,引脚与2764兼容。

* CPU的低位地址线、数据线、电源线与EPROM同名线直接相连; 四. EPR0M与CPU的连接方法 * CPU的低位地址线、数据线、电源线与EPROM同名线直接相连; * CPU高位地址线经译码后驱动片选信号(或与M/IO组合形成片选信号); * CPU控制线RD、 M/ IO组合形成读写控制信号OE; * 编程电源通常由开关控制。 EPROM与CPU的连接方法

将低位地址线直接接片内地址外,将余下的高位地址线分别作为每个芯片的片选控制信号。 *线选法 五. 存储器片选控制方法 将低位地址线直接接片内地址外,将余下的高位地址线分别作为每个芯片的片选控制信号。 *线选法 注:每次寻址时,只能有一根片选线有效(低电平),以保证每次只选中一个芯片。 ROM (2) CS (1) RAM (3) A10~A0 A11 A12 A13 A14 A15 07800H 07FFFH 0B800H 0BFFFH 0D800H 0DFFFH 0E800H 0EFFFH 0F000H 0F7FFH 线选法连接简单,无需译码电路;但地址不连续空间利用率低。空闲地址线为“0”或“1”均可,这就会出现一个存储器占用几个地址空间的情况。 注:高位地址线可与IO/M配合形成片选信号

五. 存储器片选控制方法 74LS 138 * 全译码法 Vcc Y0 Y1 Y2 Y3 Y4 Y5 Y6 A B C G2A G2B G1 五. 存储器片选控制方法 74LS 138 Vcc Y0 Y1 Y2 Y3 Y4 Y5 Y6 A B C G2A G2B G1 Y7 GND * 全译码法 这种方法除了将低位地址线直接连至各芯片的地址线外,余下的高位地址线全部参与译码,译码输出作为各芯片的片选信号。该法使得存储芯片中的任一单元都有唯一的确定地址,常用的译码器为74LS138。 74LS138功能表

例:试采用全译码法扩展64KB的程序存储器和16KB的数据存储器。 A0~A13 A0 ~A12 D0 ~D7 ROM (1) CE OE ROM (2) CE OE ROM (3) CE OE ROM (4) CE OE RAM (1) WE CE OE RAM (2) WE CE OE RD & M/ IO & WR A14 A15 A16 A Y0 B Y1 C Y2 G1 Y3 G2A Y4 G2B Y5 A17 & A18 A19 & A13

地址范围计算 G2B G2A G1 C B A A19 A18 A17 A16 A15 A14 A13 A12 A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1 1 1 ⑴ 00000H~03FFFH ⑵ 04000H~07FFFH ⑶ 08000H~0BFFFH ⑷ 0C000H~0FFFFH ⑴ 10000H~11FFFH ⑵ 12000H~13FFFH

* 部分译码法:部分高位地址线参与片选译码,部分译码同样有地址重叠。 * 部分译码法:部分高位地址线参与片选译码,部分译码同样有地址重叠。 A0~A13 A0 ~A12 D0 ~D7 ROM (1) CE OE ROM (2) CE OE ROM (3) CE OE ROM (4) CE OE RAM (1) WE CE OE RAM (2) WE CE OE RD WR A14 A15 A16 A Y0 B Y1 C Y2 G1 Y3 G2A Y4 G2B Y5 注:控制信号M/ IO控制译码器的使能端。 A17 & A18 & A13 M / IO

地址范围计算 G2B G2A G1 C B A A19 A18 A17 A16 A15 A14 A13 A12 A0 * 0 1 0 0 0 0 0 0 * 0 1 0 0 0 1 1 1 * 0 1 0 0 1 0 0 0 * 0 1 0 0 1 1 1 1 * 0 1 0 1 0 0 0 0 * 0 1 0 1 0 1 1 1 * 0 1 0 1 1 0 0 0 * 0 1 0 1 1 1 1 1 * 0 1 1 0 0 0 0 0 * 0 1 1 0 0 0 1 1 * 0 1 1 0 0 1 0 0 * 0 1 1 0 0 1 1 1 ⑴ 20000H~23FFFH ⑵ 24000H~27FFFH ⑶ 28000H~2BFFFH ⑷ 2C000H~2FFFFH ⑴ 30000H~31FFFH ⑵ 32000H~33FFFH

ROM、RAM与CPU的连接 根据系统存储器设计的寻址范围要求,完成存储器芯片与CPU总线连接。 例:用27128一片,建立00000H~03FFFH的16K内存区 用 6264一片, 建立08000H~09FFFH的 8K内存区 AB的连接 AB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0000H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3FFFH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8000H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9FFFH 0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7128 6264 6264地址线13根存储器片内译码 系统片选译码 27128地址线14根存储器片内译码

A0~A13 D0~D7 A13 A14 A15 MEMWMEMR A16~A19 8088 主控板 A B C E1 E2 E3 Y0Y1Y2Y3Y4Y5Y6Y7 片选译码74LS138 与 A0~A12 D0~D7 CE WE OE 6264 A0~A13 D0~D7 CE PGM OE 27128 或 VCC 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