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九 分 光 光 度 分 析 黄根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人事資料考核作業待遇資料報送說明. 2 待遇資料報送情形 ( 一 ) 非主管機關成績:機關人數報送率 機關已報送現職人數 / 機關應報送數* 100% ( 二 ) 主管機關成績分二部份:報送情形、線上抽查 1. 報送情形 (1) 人數報送率=主管機關及其所屬機關人數報送率總和/機關數 (2) 機關報送率=已報送機關數/應報送機關數*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轴对称(一) 课堂引入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样 的特点.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效果 1、控制:50%以上 有权决定对方财务和经营.
第3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
川信-丰盛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2016年3月.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程要求: 每次课后都要做1~2题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学委按学号排好,交到研究生助理师兄师姐处。 课程成绩 期末笔试60%,平时成绩40%
自动生化分析仪简介.
第十章 树脂类中药.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第31讲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64-1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Absorption Photometry)是一种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Absorption Photometry)是一种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可见吸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吸光光度法同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灵敏度高 吸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最低浓度)一般可达1-10-3%的微量组分。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到10-4%。如果对被测组分事先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以提高1-2个数量级。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模块之 任务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
簡報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 之水庫集水區保育 第2次評鑑 中華民國97年01月23日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第一章 光谱技术 作 者: 王 英 联系电话:
第6章 吸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第二节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 概述 (1)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比色法: 在分析化学中, 利用比较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①了解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②掌握时间数列编制的基本要求;③理解和掌握水平速度两方面指标的计算及运用④理解和掌握长期趋势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本章教学难点: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基础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
第7章 吸光光度法 学习要求: 1.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2.掌握吸光度、透过率、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第1节 光的干涉 (第2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认识正比例的量 执教者:朱勤.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狂賀!妝品系同學美容乙級通過 妝品系三甲 學號 姓名 AB 陳柔諺 AB 陳思妤 AB 張蔡婷安
Chapter Eleven Spectrophotometry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试剂使用规则 使用试剂前应该仔细辨认标签,看清名称及浓度,是否为本实验所需。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概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电势分析法.
第二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青眼究極龍 之 賓果連線 簡豪天、宋華敏製作.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吸光度测定条件的选择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9 光的偏振 横截面 光传播方向 E 一.自然光与线偏振光 1.光波的振动矢量 :E H,引起视觉:E
分光光度计(荧光/紫外可见) 培训 张文静 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测试站 2017年06月16日.
Protein蛋白質2-Bradford定量分析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弹簧模型中的能量问题.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美丽的旋转.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实验介绍 李媛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实验十四 邻二氮菲吸光度法测定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仪器及试剂 四、实验内容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10.1 概述 10.2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0.3 分光光度计 10.4 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项 目 九 分 光 光 度 分 析 黄根成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具有一定的波长( )和频率( )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的,光子具有一 定的能量(E ) 光的波长越短,其频率就越高,其 能量也越大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单一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 组成)称为单色光,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 光组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日光、白炽 灯光等可见光 都是复合光 可见光的波 长范围为: 400 ~780 nm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如果将一束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可 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 反之,这些颜色的光按一定强度比例 混合便可产生白光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 比例混合也可产生白光,例如: 黄+蓝=白; 绿+紫=白; 这样的两种单色 光称为互补色光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二、溶液对光的吸收与颜色的关系 物质呈现出某种颜色的原因,是物质 对可见光区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地 吸收而引起的 如果一束白光通过某种溶液,而该溶 液对可见光区各波长的光都不吸收,即入 射光全部通过溶液,这时看到的溶液是呈 透明无色的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二、溶液对光的吸收与颜色的关系 物质呈现出某种颜色的原因,是物质 对可见光区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地 吸收而引起的 如果一束白光通过某种溶液,而该溶 液对可见光区各波长的光全部吸收,即入 射光全部被溶液所吸收,这时看到的溶液 是呈黑色的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二、溶液对光的吸收与颜色的关系 如果一束白光通过某种溶液,而该溶 液只对可见光区中某种波长的光选择性吸 收,这时看到的溶液是呈没有被吸收的透 射光(即吸收光的互补色)的颜色 吸收黄光 互补色 黄~蓝 吸收蓝光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二、溶液对光的吸收与颜色的关系 例如: KMnO4溶液吸收绿色光而呈紫红色 K2Cr2O7溶液吸收蓝色光而呈黄色 吸收黄光 互补色 黄~蓝 吸收蓝光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光吸收曲线 要精确地描述某种物质溶液对光的选 择性吸收情况,可以通过吸收光谱曲线来 描述,该曲线通过实验而获得:将不同波 长的光依次通过某种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 色溶液,测出其对各种波长( )的光的吸收 程度(吸光度A ),作A - 曲线,该曲线称为 该物质的光谱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曲线, 简称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光吸收曲线 例如: K2Cr2O7和KMnO4溶液 的吸收曲线 不同浓度的KMnO4溶 液的吸收曲线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光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峰 值)对应的波长称为最 大吸收波长λmax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光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 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 不变, 而对于不同物质,它 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 λmax 则不同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光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③在λmax 处吸光度 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 大,所以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 中选择入射光波长λ 的重要依据(λ=λmax )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三、光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 种物质,在某一定波 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 在λmax 处吸光度A 的 差异最大,此特性可 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 依据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1、透光度和吸光度 如图:当一束平行的 单色光通过稀的(浓度为c)、均匀的吸光物 质溶液(厚度即光径长度为b)时,假设入射 光强度(光通量)为Φ0,被溶液吸收后透射 光强度降为Φtr,则其透射比率为Φtr/Φ0, 通常将其简称为透射比,用τ表示(原称透 光度用T 表示): c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1、透光度和吸光度 透光度τ越大,表示 透过的光越多 取其负对数值,以A表示,有: 透射光Φtr越小,则A值越大,表示入射光 Φ0被溶液吸收得越多,所以,A 的大小表示 了光被吸收的程度,通常将其称为吸光度 c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①朗伯定律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 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 收层厚度的关系——A∝b 用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c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②比尔定律 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 系——A∝c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 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 系——A∝c 用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c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③朗伯-比尔定律 将上述两定律综合起来,就是朗伯-比 尔定律,即光吸收定律,用数学表达式可 表示为: K 称为吸光系数 c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④吸光系数K K值的大小和单位因 浓度所采用的单位不同而异,若浓度采用 物质的量浓度,液层厚度以厘米为单位时, 相应的吸光系数称为摩 尔吸光系数,以ε表示 c cm A= εb c mol/L L/(mol · cm)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④吸光系数K 若浓度采用质量浓度, 液层厚度以厘米为单位时,相应的吸光系 数称为质量吸光系数,以a表示,此时的 吸光度A就称为质量 吸光度 (a =ε/M) c cm A=a b ρ g/L L/(g · cm)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④吸光系数K 吸光系数K(ε和a)是 吸光物质的重要特征参 数之一,其值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 的波长(λ)、溶液的温度有关,表示了吸 光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c A= εb c A=a b ρ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④吸光系数K 吸光系数K(ε和a)值 越大,表示吸光物质对 某一特定波长光(λ)的吸收能力越强,测 定的灵敏度也就越高 c A= εb c A=a b ρ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④吸光系数K 因此,测定时,为了 提高分析灵敏度,应选择 吸光系数K(ε和a)值大的物质进行测定, 选择具有最大K(ε和a)值的波长光(λmax ) 作入射光 c A= εb c A=a b ρ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四、光吸收定律 2、光吸收定律 ⑤光吸收定律… …的应用条件 入射光为单色光, 吸光物质溶液为稀溶液(c<0.01 mol/L), 均匀介质(较浓溶液会凝聚和缔合,使A 和c不成正比关系,发生偏离) c A= εb c A=a b 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