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烯烃 exi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132 第四章 烯烃和炔烃.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烯 烃 主要内容 1、烯烃的类型、结构和命名 2、烯烃构型的表示方式(顺式和反式,E型和Z型) 3、一些常用的不饱和基团(烯基)
第四章 卤代烃 【本章重点】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 二 节 糖 类.
机反应中的 加成和消有除反应.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卤代烃.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CAI教学配套课件
课题1 食物中的营养素 民以食为天 我们要吃各种食物补充每天所需的营养素.
第十一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exit.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081班:吴秀萍,何芷欣 邱丹妮,陈凤.
第七章 卤代烃 ——卤代烷 exit.
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向生命科学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近2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几乎涉及到生命科学的所有前沿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成果,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有机化学。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10学时) 13.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法 13.2羧酸的制备 13.3羧酸的物理性质 13.4羧酸的化学性质(1)
(五)重要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
第七章 炔烃和二烯烃 教学要求: 1、掌握炔烃的结构(sp杂化) 、异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2、掌握共轭作用。
第十六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exit.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 酸.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第一讲 有机物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有机化学 卤 代 烃.
第十二章 羧 酸 学习要求: 1、掌握羧基的结构和羧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第三章 烯烃 §3-1 炔烃 §3-2 二烯烃.
第五章 烯 烃.
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 第三节 卤代烃 说课 开发区一中 吕杨.
有机化学小班讨论课 --应用化学专业2014级01、02班.
第四章 烯烃.
第十七章 酚 醌 exit.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一 烯烃的亲电加成 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归纳 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4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
第二章 烷烃 …点击进入….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9 认识有机物 脂肪烃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第五章 醛和酮 第一节 醛和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和酮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九章 醇和醚 exit.
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 高一化学必修2 复习课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乙酸) 珲春二中化学组 :李春花.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电话: QQ:
讨论 烷烃(CnH2n+2)脱去两个氢原子,生成一个不饱和键,得到烯烃(CnH2n),那么烯烃再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什么物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苯 应用模板上加了图片.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2018/12/8 第十一章 羧酸.
第四章 二烯烃和炔烃 …..点击进入…...
第三章 单烯烃-教学要求 掌握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学会几何异构体的顺反和Z、E命名方法。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6 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halohydrocarbons)
第二章 开链烃 §2-1 烷 烃 §2-2 烯 烃 §2-3 炔烃和二烯烃.
Alkenes Alkynes Dienes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前 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xhu. edu. cn/G2S/Template/View. aspx
脂烃.
【例1】某含C、H、O三种元素的物质A,经燃烧实验测定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13.14%,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
第 九 章 醇 酚 醚 Alcohols,Phenols & Ethers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1.烯烃的结构。 2.烯烃的化学性质。 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4.自由基加成机理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常见的弱电解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 该反应属于 反应。 H H H—C —C—O—H ,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然后再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点击“课件下载: 更多PPT课件资源,请访问 课件下载: 使用时删除本备注即可.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2019/5/15 第三章 单烯烃.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肥西三中 王玉庭.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1节 酚醇(课时3).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苍南钱库二高 季宝璋.
专题辅导二 有机反应.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3 卤代烃.
課程名稱: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烃的含氧衍生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烯烃 exit

本章提纲 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烯烃的命名 第三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 烯烃的制备

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特征 1 双键碳是sp2杂化。 2  键是由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 3 由于室温下双键不能自由 旋转, 所以有Z,E异构体。

b.p. (m.p.) 4 o C (-138.9 o C) 1 o C (-105.6 o C) C=C 1.346 1.347 <CCC 126.4 o 123.8 o d 3 (Z不稳定) 4 (E稳定) b.p. (m.p.) 4 o C (-138.9 o C) 1 o C (-105.6 o C)  0.33 /10-30 c.m 0 /10-30 c.m CH3-CH3

第二 节 烯烃的命名 一 几个重要的烯基 CH2=CH- 乙烯基 Vinyl CH3CH=CH- 丙烯基 propenyl 第二 节 烯烃的命名 一 几个重要的烯基 CH2=CH- 乙烯基 Vinyl CH3CH=CH- 丙烯基 propenyl CH=CHCH2- 烯丙基 allyl CH2=C- 异丙烯基 isopropenyl

二 亚基 有两个自由价的基称为亚基。 两种亚基:中文名称通过前面的编号来区别, 英文名称通过词尾来区别 二 亚基 有两个自由价的基称为亚基。 H2C= CH3CH= (CH3)2C= 亚甲基 亚乙基 亚异丙基 Methylidene ethylidene isopropylidene -CH2- -CH2CH2- -CH2CH2CH2- 亚甲基 1,2- 亚乙基 1,3- 亚丙基 Methylene ethylene (dimethylene) trimethylene 两种亚基:中文名称通过前面的编号来区别, 英文名称通过词尾来区别

三 烯烃命名实例 实例一 ( 5R ,2E)-5-甲基-3-丙基-2-庚烯 三 烯烃命名实例 实例一 ( 5R ,2E)-5-甲基-3-丙基-2-庚烯 (5R,2E)-5-methyl-3-propyl-2-heptene

实例二 (Z)-1,2-二氯-1-溴乙烯 (Z)-1-bromo-1,2-dichloroethylene

3-cyclohexyl-2-methyl-1-propene 实例三 2-甲基-3-环己基-1-丙烯 3-cyclohexyl-2-methyl-1-propene 双键在环上,以环为母体, 双键在链上,链为母体,环为取代基。

第三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 : 0 0.33 0 /10-30 c.m b.p. 4oC 1oC 第三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 : 0 0.33 0 /10-30 c.m b.p. 4oC 1oC m.p. -138.9oC -105.6oC

第四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一 烯烃的亲电加成 二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 三 烯烃的氧化 四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 五 烯烃的催化氢化 六 烯烃与卡宾的反应 七 烯烃的聚合反应 八 烯烃的-卤化

一 烯烃的亲电加成 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归纳 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4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 一 烯烃的亲电加成 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归纳 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4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 5 烯烃与水、硫酸、有机酸、醇、酚的反应 6 烯烃与次卤酸的加成

{ 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一个 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分类: 根据反应时化学键变化的特征分 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一个 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分类: 根据反应时化学键变化的特征分 (或根据反应机理分) { 自由基加成(均裂) 离子型加成(异裂)环加成(协同) 亲电加成亲核加成 加成反应

2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归纳 (1)环正离子中间体(反式加成) (2)离子对中间体(顺式加成)

(3)碳正离子中间体(顺式加成) (反式加成) Y- + (4)三分子过渡态(反式加成) EY YE

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反 应 式 (CH3)2CHCH=CHCH3 + Br2 (CH3)2CHCHBrCHBrCH3 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反 应 式 CCl4 (CH3)2CHCH=CHCH3 + Br2 (CH3)2CHCHBrCHBrCH3 0oC CCl4 (CH3)3CCH=CH2 + Cl2 (CH3)3CCHClCH2Cl 50oC

反 应 机 理 A 反应分两步进行 B 速控步是亲电的一步 C 反式加成 以下两个化合物不能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反应性翻转 空阻太大 共轭

环己烯衍生物加溴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 要画成扩张环。 2* 加成时,溴取那两个直立键,要符合构象最小改变原理。 当加成反应发生时,要使碳架的构象改变最小,这就是构 象最小改变原理。 3* 双键旁有取代基时,要考虑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4* 由平面式改写成构象式时,构型不能错。 5* 当3-位上有取代基时,要首先考虑避免双邻位交叉构象。 6* 原料要尽可能取优势构象。 下面结合实例对这六点予以说明。

环己烯的构象 扩张环 1* 要画成扩张环。 a直键 a’假直键 e平键 e’假平键 非扩张环 (不稳定)

环己烯的加溴反应 5 4 6 3 1 2 2* 加成时,溴取那两个直立键,要符合构象最小改变原理。 当加成反应发生时,要使碳架的构象改变最小,这就是构 象最小改变原理。

1-甲基环己烯的加溴反应 2* 加成时,溴取那两个直立键,要符合构象最小改变原理。 3* 双键旁有取代基时,要考虑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S)-3-甲基环己烯的加溴反应 * * 双邻位交叉构象 4* 由平面式改写成构象式时, 构型不能错。 5* 当3-位上有取代基时,要首 先考虑避免双邻位交叉构象

(S)-4-甲基环己烯的加溴反应 6* 原料要尽可能取优势构象。 优势构象 非优势构象 Br2 优势构象 (1R,2R,4S)-4-甲基 -1,2-二溴环己烷(主) Br2 非优势构象 (1S,2S,4S)-4-甲基 -1,2-二溴环己烷(次)

加氯与加溴反应机制的比较 C6H5CH=CHCH3 C6H5CH=CHCH3 加氯 32% 68% 加溴 83% 17% 环正离子 离子对 反式加成产物 顺式加成产物 加氯 32% 68% 加溴 83% 17% Br2 C6H5CH=CHCH3 环正离子 Cl2 C6H5CH=CHCH3 离子对 碳正离子

一般情况,加溴、加氯通过环正离子中间体进行。 特殊条件下,加溴通过环正离子中间体进行。加氯通过碳正离子或离子对进行。

4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 反应式 反应机理 CH2=C(CH3)2 + HX CH3-C(CH3)2 X 慢 + 4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 反应式 CH2=C(CH3)2 + HX CH3-C(CH3)2 X 反应机理 慢 + CH2=C(CH3)2 + H+ CH3C (CH3)2 CH3-C(CH3)2 X- X

讨 论 (1) 速率问题 *1 HI > HBr > HCl *2 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讨 论 (1) 速率问题 *1 HI > HBr > HCl *2 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CH3)2C=CH2 > CH3CH=CHCH3 > CH3CH=CH2 > CH2=CH2

(2)区位选择性问题 区位选择性 区位专一性 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 烯烃与HX的加成反应,具有区位选择性,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CH3CH2CH=CH2 + HBr CH3CH2CHCH3 HAc 80% CH3CH2CH=CH2 + HBr CH3CH2CHCH3 Br 100% (CH3)2C=CH2 + HCl (CH3)2C-CH3 Cl F3C-CH=CH2 + HCl F3CH2CH2Cl NC-, (CH3)3N+- 主要产物(25%) CH3CH2CH2CH2CHBrCH3 + CH3CH2CH2CHBrCH2CH3 CH3CH2CH2CH=CHCH3 + HBr

(3)重排问题 甲基转移 + + 17% 83% 负氢转移 + +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CH3)3CCHCH3 HCl (CH3)3CCH=CH2 (CH3)3CCHClCH3 + (CH3)2CCl-CH(CH3)2 17% 83% 负氢转移 + + (CH3)2CHCHCH3 (CH3)2C-CH2CH3 HBr (CH3)2CHCH=CH2 (CH3)2CHCHBrCH3 + (CH3)2CBr-CH2CH3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4)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问题 HX + 顺式加成产物 反式加成产物

HBr 反式加成产物 H+ 反式加成 顺式加成 优势构象

(1) 反应机理与烯烃加HX一致(如加中性分 子多一步失H+)。 5 烯烃与水、硫酸、有机酸、醇、酚的反应 (1) 反应机理与烯烃加HX一致(如加中性分 子多一步失H+)。 慢 H2O CH2=C(CH3)2 + H+ CH3C+(CH3)2 CH3C(CH3)2 CH3C(CH3)2 -H+ OH2 OH + (2) 反应符合马氏规则。 (3) 反应条件:与水、弱有机酸、醇、酚的反应 要用强酸作催化剂。

CH2=CH2 + H2SO4 (98%) CH3CH2OSO3H CH3CH2OH (4) 在合成中的应用不同 加水制醇,加醇、酚制醚,加酸制酯。 HX ROH HOSO2OH HOH ArOH RCOOH CH2=CH2 + H2SO4 (98%) CH3CH2OSO3H CH3CH2OH H2O CH2=C(CH3)2 + H2SO4 (63%) (CH3)3COSO3H (CH3)3COH H2O

类 似 试 剂: ICl, ClHgCl, NOCl(亚硝酰氯) 6 烯烃与次卤酸的加成 反应式 + H2O + X2 (HO- X+) 1符合马氏规则 2反式加成 类 似 试 剂: ICl, ClHgCl, NOCl(亚硝酰氯)

反应机理 X- 机理1: + X2 -H+ -HX HO- + X+ 机理2: H2O + X2 HO X X+ -OH

二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 1 定义 烯烃受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自由基加成反应。 2 反应式 二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 1 定义 烯烃受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自由基加成反应。 2 反应式 过氧化物 或 光照 CH3CH=CH2 + HBr CH3CH2CH2Br

3 反应机理 链增长 CH3CH=CH2 + Br  CH3CHCH2Br CH3CHCH2Br + HBr CH3CH2CH2Br + Br    链终止: (略)

4 反应规则------过氧化效应(卡拉施效应) HBr在过氧化物作用下或光照下与烯烃发生 反马氏的加成反应称为过氧化效应.

5 自由基加成的适用范围 判断哪根键首先断裂的原则 (1)HCl,HI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5 自由基加成的适用范围 (1)HCl,HI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2)多卤代烃 BrCCl3 , CCl4 , ICF3等能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 判断哪根键首先断裂的原则 *1 生成最稳定的自由基 H-CCl3 414.2KJ/mol CCl3> CHCl2> CH2Cl>  CH3 *2 最弱的键首先断裂 Br-CCl3 Cl-CCl3 I-CCl3 CCl3 284.5KJ/mol 339.0KJ/mol 217.6KJ/mol 光照

三 烯烃的氧化 1 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2 烯烃被KMnO4和OsO4氧化 3 烯烃的臭氧化反应

1 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1)过酸的定义和制备 制 备 定义:具有-CO3H基团的化合物称为过酸。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物来制备过酸。 1 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1)过酸的定义和制备 定义:具有-CO3H基团的化合物称为过酸。 O O = = 30% H2O2, H+ CH3COH CH3COOH 制 备 O O = = CHCl3, -5o-0oC C6H5COOCC6H5 + CH3ONa O O = = C6H5COCH3 + C6H5COONa O = H+ C6H5COOH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物来制备过酸。 过氧化物易分解爆炸,使用时要注意温度和浓度。

(2) 环氧化合物 2,3-环氧丁烷 1,2-环氧丙烷 n,n+1-环氧化合物是不稳定的,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都会发生开环反应。

(3)环氧化反应 定义:烯烃在试剂的作用下,生成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 CH3CO3H + CH3CO2H 反 应 机 理 慢,亲电加成 快

环氧化反应的几点讨论 速率问题 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高越易反应。 过酸碳上的正性越高越易反应。

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1)环氧化反应是顺式加成,环氧化合物仍保持原烯烃的构型。 + CH3CO3H + CH3CO2H (2)产物是对称的,只有一个产物。产物是不对称的,产物是一对旋光异构体。 + CH3CO2H + CH3CO2H (3)当双键两侧空阻不同时,环氧化反应从空阻小的一侧进攻。 + 1% 99% NaCO3

(4)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1,2-环氧化合物是不稳定的,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都会发生开环反应. 碱催化,负离子进攻空阻较小的碳。酸催化,负离子进攻正性较大的碳。

在酸催化作用下的开环反应机理如下: + + C6H5COONa -OOCCH3 CH3COOH H+ 30% H2O2 反型开环 H2O, H+ or -OH Na2CO3 + C6H5COONa + C6H5COOOH 溶于水相

2 烯烃被KMnO4和OsO4氧化 (1)烯烃被KMnO4氧化 冷,稀,中性或碱性KMnO4 热,浓,中性或碱性KMnO4 酸性KMnO4 + CH3COOH 酸性KMnO4 + CH3COOH

(2) 烯烃被OsO4氧化

(3)应用: 1 制邻二醇 2 鉴别双键 3 测双键的位置 KMnO4 或 OsO4 CH3CO3H 从空阻小的方向进攻 H+ -H+ 1 制邻二醇 2 鉴别双键 3 测双键的位置 KMnO4 或 OsO4 CH3CO3H 从空阻小的方向进攻 H+ -H+ H2O

3 烯烃的臭氧化反应 含6-8%臭氧的氧气和烯烃作用,生成臭氧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臭氧化反应。 + O3 低温,惰性溶剂 6-8% 3 烯烃的臭氧化反应 含6-8%臭氧的氧气和烯烃作用,生成臭氧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臭氧化反应。 低温,惰性溶剂 + O3 6-8% 二级臭氧化合物

臭氧化合物被水分解成醛和酮的反应 称为臭氧化合物的分解反应 RCHO + + Zn(OH)2 RCHO + Zn, H2O RCHO + + Zn(OH)2 O H2O RCHO + + CH3SCH3 CH3SCH3 O3 H2 Pd/C RCH2OH + HOCHR’R” +H2O LiAlH4orNaBH4 RCH2OH + HOCHR’R” Zn Zn(OH)2 H2O H2O2 = O CH3SCH3 CH3SCH3

烯烃的臭氧化反应的应用 (1)测定烯烃的结构 (2)由烯烃制备醛、酮、醇。 (CH3)2C=CH2 (CH3)2C=O + CH2O O3 Zn H2O O3 Zn (2)由烯烃制备醛、酮、醇。

四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 1 甲硼烷、乙硼烷的介绍 H3B THF H3B  OR2 BH3 能自燃,无色有毒,保存在醚溶液中。 B2H6

2 硼氢化--氧化、硼氢化--还原反应 1* 硼氢化反应:烯烃与甲硼烷作用生成烷基硼的反应 CH3CH=CH2 + BH3 2 硼氢化--氧化、硼氢化--还原反应 1* 硼氢化反应:烯烃与甲硼烷作用生成烷基硼的反应 THF CH3CH=CH2 + BH3 1 H2O2, HO-, H2O 3 CH3 CH2CH2OH 2 (CH3 CH2CH2)3B 烷基硼 RCOOH CH3 CH2CH3 3 2* 烷基硼的氧化反应:烷基硼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作用,生成醇的反应。 3* 烷基硼的还原反应:烷基硼和羧酸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

硼氢化反应的机理 B2H6 + CH3CH=CH2 + H-BH2 CH3CH—CH2 … … H—BH2 - - 亲电加成 CH3CH=CH2 + H-BH2 CH3CH—CH2 … 负氢与正碳互相吸引。 … H—BH2 硼接近空阻小、电荷密度高的双键碳,并接纳电子。 - - CH3CH—CH2 … … … CH3CH2CH2BH2 … H BH2 四中心过渡态

硼氢化反应的特点 *1 立体化学:顺型加成(烯烃构型不会改变) *2 区域选择性—反马氏规则。 *1 立体化学:顺型加成(烯烃构型不会改变) *2 区域选择性—反马氏规则。 *3 因为是一步反应,反应只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不会有重排产物产生。

3 硼氢化--氧化反应、硼氢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3 硼氢化--氧化反应、硼氢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硼氢化--氧化反应的应用 B2H6 H2O2, HO- H2O *1 CH3CH=CH2 CH3CH2CH2OH *2 B2H6 H2O2, HO- H2O *3 B2H6 H2O2, HO- H2O

CH3CH2CHCH2CH3 + CH3CH2CH2CHCH3 B2H6 H2O2, HO- H2O *4 B2H6 H2O2, HO- H2O *5 CH3CH=CHCH2CH3 CH3CH2CHCH2CH3 + CH3CH2CH2CHCH3 OH OH

硼氢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B2H6 RCOOH

五 烯烃的催化氢化 异相催化氢化(吸附加氢) 烯烃的加氢 催化氢化 均相催化氢化(络合加氢) 二亚胺加氢(环状络合物中间体加氢) 五 烯烃的催化氢化 异相催化氢化(吸附加氢) 烯烃的加氢 催化氢化 均相催化氢化(络合加氢) 二亚胺加氢(环状络合物中间体加氢) 反 应 的 立 体 化 学 *1 顺式为主 *2 空阻小的双键优先 *3 空阻小的一侧优先 反 应 条 件: 加温加压 产 率: 几乎定量 常用催化剂: Pt > Pd > Ni

六 烯烃与卡宾的反应 1 定义:电中性的含二价碳的化合物称为卡宾。 能量逐渐降低 卡宾是一种能瞬间存在但不能分离得到的活性中间体。 六 烯烃与卡宾的反应 1 定义:电中性的含二价碳的化合物称为卡宾。 卡宾是一种能瞬间存在但不能分离得到的活性中间体。 不活泼的卡宾 母体卡宾 H2C : > ROOCCH : > PhCH : > BrCH : > ClCH : > Cl2C : > Br2C : 能量逐渐降低

2 卡宾的制备 (1)-消除 HCCl3 Cl2C : + HCl 反 应 机 理 Cl HCCl3 Cl2C- : t-BuOK(or KOH), t-BuOK HCCl3 Cl2C : + HCl 反 应 机 理 Cl t-BuOK 低酸性溶剂 HCCl3 Cl2C- : Cl2C : + Cl- t-BuOH Cl2C : + Cl- + CO2

(2)某类双键化合物的裂分 - h H2C : +CO h H2C : + N2

3 卡宾的反应 反应物 反应物 衰变 单线态卡宾 三线态卡宾 sp2 sp 以三线态参与反应 以单线态参与反应

(1)对双键的加成反应 主要用于对C=C的加成,制备环丙烷的衍生物,但对C=O、C=N、碳碳叁键的加成也有报道。 *1 + CHBr3 *2 (CH3)3COK *1 + CHBr3 (CH3)3COH *2 :CH2 CH2=CH-CH=CH2 + :CH2 :CH2 *3 CH2=C=CH2 + :CH2 主要用于对C=C的加成,制备环丙烷的衍生物,但对C=O、C=N、碳碳叁键的加成也有报道。

*4 +2 :CH2 *5 + :CH2 Cu *6 + :CHCOOC2H5 

(2)对C-H键的插入反应 单线态卡宾的反应过程为 + :CH2 三线态卡宾的反应过程为 + CH2 ·CH3 ·CH3 自旋转化 + CH2 ·CH3 ·CH3 + + 结合 最活泼的卡宾:CH2易发生插入反应

实 例 CH2N2 + + + h 26% 11% 26% 37% 加成反应产物 插入反应产物

(3)重排 R-CH=C=O

4 类卡宾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 定义:类卡宾是一类在反应中能起卡宾作用的非卡宾类化合物。 最常用的类卡宾是ICH2ZnI。 制备 4 类卡宾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 定义:类卡宾是一类在反应中能起卡宾作用的非卡宾类化合物。 最常用的类卡宾是ICH2ZnI。 制备 CH2I2 + Zn(Cu) ICH2ZnI 类卡宾与碳碳双键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 乙醚 + ZnI2 无插入反应

反 应 特 点 *1 反应条件温和 *2 对C=C加成是立体专一的顺加 *3 许多活泼官能团如X、NH2、OH、 C=O等在反应中不受干扰

实 例 *1 CH2=CH-COOCH3+ CH2I2 + Zn(Cu) *2 O = *3 CH2=CH-C-CH3 (50%) H2O 实 例 *1 CH2=CH-COOCH3+ CH2I2 + Zn(Cu) (50%) H2O *2 + CH2I2 + Zn(Cu) 回流 (56-58%) O = Zn/Cu *3 CH2=CH-C-CH3 CH2I2

七 烯烃的聚合反应 含有双键或叁键的化合物以及含有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催化剂、引发剂、温度等)发生加成或缩合等反应,使两个分子、叁个分子或多个分子结合成一个分子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 催化剂 A= OH (维纶) CH3 (丙纶) C6H5(丁苯橡胶) CN (晴纶) Cl (氯纶) H (高压聚乙烯:食品袋薄膜,奶瓶等软制品) (低压聚乙烯:工程塑料部件,水桶等)

八 烯烃的-卤化 1 卤素高温法或卤素光照法 反应式 CH3CH=CH2 + Br2 CH2BrCH=CH2 反应机理 Br2 2Br 八 烯烃的-卤化 1 卤素高温法或卤素光照法 反应式 气相,h or 500oC CH3CH=CH2 + Br2 CH2BrCH=CH2 反应机理 h or 500oC Br2 2Br Br + CH3CH=CH2  CH2CH=CH2 + HBr  CH2CH=CH2 + Br2 CH2BrCH=CH2 + Br

问 题 1* 为什么低温、液相发生加成而高温或光照、气 相发生取代? 2* 为什么不发生自由基加成而发生自由基取代? 问 题 1* 为什么低温、液相发生加成而高温或光照、气 相发生取代? 2* 为什么不发生自由基加成而发生自由基取代? 3* 为什么有些不对称烯烃反应时,经常得到混合物? h CH3CH2CH2CH=CH2 Cl2 CH3CH2CHClCH=CH2 +CH3CH2CH=CHCH2Cl   CH3CH2CHCH=CH2 CH3CH2CH=CHCH2

2 NBS法(烯丙位的溴化) 反应式 (C6H5COO)2 + + CCl4 ,  NBS

 反应机理 链引发 (C6H5COO)2 2C6H5COO· C6H5 · + CO2 C6H5 · + Br2 分解 链引发 (C6H5COO)2 2C6H5COO· C6H5 · + CO2 C6H5 · + Br2 C6H5Br + Br · · 链转移 + Br · + HBr · + Br2 + Br · + HBr + Br2 N-溴代丁二酰亚胺

第五节 烯烃的制备 一 消除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反应机制 二 醇失水 三 卤代烷失卤化氢 四 邻二卤代烷失卤素

一 消除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反应机制 定义:在一个分子中消去两个基团或原子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一 消除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反应机制 定义:在一个分子中消去两个基团或原子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分类:1,1消除(-消除), 1,2消除(-消除), 1,3消除, 1,4消除. 大多数消除反应为1,2消除(-消除)。 1,1-消除(-消除) 1,2-消除(-消除) 1,3-消除 1,4-消除

-消除反应的三种反应机制为: E1(已讲) E2 (已讲) E1cb E1cb (单分子共轭碱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 反应分子的共轭碱 -BH + A-

二 醇失水 1 醇的失水反应总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 常用的酸性催化剂是:H2SO4, KHSO4 , H3PO4 , P2O5 . 二 醇失水 1 醇的失水反应总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 常用的酸性催化剂是:H2SO4, KHSO4 , H3PO4 , P2O5 . H+ -H2O -H+ H+ -H+ H2O 酸碱反应 消除反应

2 醇失水成烯是经E1反应机制进行的。 反应是可逆的。 从速控步骤看: V三级醇 > V二级醇 > V一级醇

3 醇失水的区域选择性----符合扎依切夫规则 3 醇失水的区域选择性----符合扎依切夫规则    H2SO4(46%) + 90OC  84% 16% 当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的烯烃异构体时,总是倾向于生成取代基较多的烯烃。 ----符合扎依采夫规则

原因:取代基较多的烯烃比较稳定。(氢化热越小越稳定) 烯烃 氢化热 烯烃 氢化热 (KJ/mol) (KJ/mol) CH2=CH2 32.8 CH3CH=CH2 30.1 CH3 CH2 CH=CH2 30.3 (CH3)2 C=CH2 28.4 (Z) - CH3CH=CHCH3 28.6 (E) - CH3CH=CHCH3 27.6 (CH3)2 C=CHCH3 26.9 (CH3)2 C=C(CH3)2 26.6 原因:取代基较多的烯烃比较稳定。(氢化热越小越稳定)

4 醇失水的立体选择性 醇失水生成的烯烃有顺反异构体时, 主要生成E型产物。

5 醇失水反应中的双键移位、重排 CH3CH2CH2CH2OH CH3CH=CHCH3 + CH3CH2CH=CH2 H2SO4(75%) CH3CH2CH2CH2OH 140o C CH3CH=CHCH3 + CH3CH2CH=CH2 双键移位产物为主 反型为主 H+ (CH3)3CCHCH3 (CH3)3CCH=CH2 + (CH3)2C=C(CH3) 2 OH 非重排产物(30%) 重排产物(70%) 当可以发生重排时,常常以稳定的重排产物为主要产物。

6 反应的竞争问题  CH3CH2OCH2CH3 CH3CH2OH CH2=CH2 + H2O 低温利于分子间失水 (取代反应) H2SO4 H2SO4 (98%) CH3CH2OCH2CH3 CH3CH2OH CH2=CH2 + H2O 140o C 170o C 低温利于分子间失水 (取代反应) 高温利于分子内失水 (消除反应) H2SO4 (CH3)3COC(CH3)3 (CH3)3COH (CH3)2C=CH2  三级醇空阻太大,不易生成副产物醚。

三 卤代烷失卤化氢 总 述 (1) 3oRX和空阻大的1oRX、2oRX在没有碱或极少量碱 存在下的消除反应常常是以E1反应机制进行的。 三 卤代烷失卤化氢 总 述 (1) 3oRX和空阻大的1oRX、2oRX在没有碱或极少量碱 存在下的消除反应常常是以E1反应机制进行的。 (2) 当有碱存在时,尤其是碱的浓度和强度比较大时, 卤代烷通常都发生E2消除。 (3)无论是发生E1反应还是发生E2反应,RX的反应活性 均为: RI  RBr  RCl 3oRX  2oRX  1oRX E1反应,3oC+最易形成。 E2反应, 3oRX提供较多的-H。

相 同 点 1 卤代烷和醇发生E1反应的异同点 *1 3oRX  2oRX  1oRX 3oROH  2oROH  1oROH 相 同 点 *1 3oRX  2oRX  1oRX 3oROH  2oROH  1oROH *2 有区域选择性时,生成的产物符合扎依切夫轨则。 *3 当可以发生重排时,主要产物往往是稳定的重排产物。 *4 若生成的烯烃有顺反异构体,一般是E型为主。

不 同 点 RX ROH *1 RI  RBr  RCl RF 不 同 点 RX ROH *1 RI  RBr  RCl RF *2 只有3oRX 和空阻大的2oRX 、1oRX 所有的醇都发生E1反应。 能发生E1反应 *3 反应要在极性溶剂或极性溶剂中加极 反应要用酸催化。 少量碱的情况下进行。 *4 只发生分子内的消除。 既发生分子内的,也发生分子 间的消除。 *5 E1和SN1同时发生,往往以SN1为主。 E1和SN1同时发生,以E1为主。

2 卤代烷E2反应的消除机理 反应机理表明 *1 E2机理的反应遵循二级动力学。 *2 卤代烷E2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 ROH + X- 反应机理表明 *1 E2机理的反应遵循二级动力学。 *2 卤代烷E2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 两个消除基团必须处于反式共平面位置。 *4 在E2反应中,不会有重排产物产生。

3 卤代烷E2反应的规律 *1 大多数E2反应生成的产物都符合扎依采夫轨则。 KOH-C2H5OH CH3CH2CHBrCH3 CH3CH=CHCH3 + CH3CH2CH=CH2 81 % 19 % 当用空阻特别大的强碱时,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会发生改变,最后生成反扎依采夫规则的产物。这种产物也称为霍夫曼消除产物。

*2当卤代烷按扎依采夫规则进行消除可以得到不止一个 立体异构体时,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通常得E型烯烃。 KOH-C2H5OH CH3CH2CH2CHBrCH3 (E)-CH3CH=CHCH3 + (Z)-CH3CH=CHCH3 41 % 14 % CH3CH2CH2CH=CH2 + CH3CH2CH2CHOCH2CH3 CH3 25 % 20 %

*3 卤代环烷烃发生E2消除时,卤代环烷烃的消除构象是优势构象,反应速率快。卤代环烷烃的消除构象不是优势构象,反应速率慢。 优势构象:能量最低的稳定构象。 反应构象:参与反应的构象。 消除构象:参与消除反应的构象。

C2H5OK-C2H5OH 快 消除构象 优势构象

优势构象 消除构象 C2H5OK-C2H5OH 慢

产物从区域选择性看,不符合扎依采夫规则。 优势构象 消除构象 产物从区域选择性看,不符合扎依采夫规则。

4 卤代烷的E2 与SN2的竞争 *1. 1oRX在SN2、E2竞争中,多数以SN2占优势,在特 强碱的作用下,以E2占优势。 C2H5OH CH3CH2CH2CH2Br + C2H5ONa 25oC CH3CH2CH2CH2OC2H5 + CH3CH2CH=CH2 90% 10% DMSO(二甲亚砜) CH3(CH2)6CH2Br + (CH3)3CONa CH3(CH2)5CH=CH2 180oC 99%

*3. 几乎什么碱都可以使 3oRX发生以E2为主的反应。 C2H5OH CH3CHBrCH3 + C2H5ONa CH3CH=CH2 + CH3CH2OCH(CH3)2 25oC 20% 80% *3. 几乎什么碱都可以使 3oRX发生以E2为主的反应。 C2H5OH (CH3)3CBr + C2H5ONa (CH3)2C=CH2 + (CH3)3CONa 93% 7 %

四 邻二卤代烷失卤素 + BrI + Br- *1 邻二卤代烷是以E1cb的机制进行消除反应的。 *2 反应按反式共平面的方式进行。 四 邻二卤代烷失卤素 KOH I- + BrI + Br- -2HCl KOH I- -2HCl *1 邻二卤代烷是以E1cb的机制进行消除反应的。 *2 反应按反式共平面的方式进行。 *3 反应条件:Zn, Mg, I-催化。

Br2 <O> Zn 应 用: 1 保护双键 2 提纯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