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Bryan, G. H., and R. Rotunno, 2009, The maximum intensit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四人终于到达天竺, 取得真经,完成任务。 四人想着难得到天竺一趟, 不如在此游览一番。
Advertisements

一、中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目前,湿地污染严重,湖泊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随着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污 染在很长时期内依然严重。 湿地污染 1.
【演示】:将硬币从高处静止释放。 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1 ) v 0 =0 ;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2 )竖直下落。
中共盘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
我们毕业了 毕业留念册 再见老师 姓名:黄巧灵 班级:六(1)班 毕业时间:2012年6月.
专题二:城市化与城乡规划 授课教师:周栋文.
拉伸和收缩包装技术 1. 简 介 2. 主要特点 3. 常见收缩包装设备 4. 常见拉伸包装设备.
基础医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运气、发病与治疗 姓名:薛 辉 学号: 导师:王庆其.
工程结构抗震 杨远龙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2.1 2.2 车辆与车辆段 2.3 轨道交通限界
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规划 2011年03月.
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 高三地理备课组.
滚 滚 长 江 安匠初中:李艳阁.
长江的开发 惠州市河南岸中学 谢国文.
社會福利績效實地考核結果檢討 性侵害加害人處遇業務
如何看懂孩子的 性向測驗與興趣量表 陳郁雯.
白海豚的分布范围.
超视距安保防范系统 克拉玛依市格恩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
雷 曼 的 滑 铁 卢 ——雷曼兄弟破产案例分析.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有关法律知识介绍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陈东辉
 反思与重构 马广水 2011年7月.
第二十章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
长江.
基于“北语模课”平台的 课程设计与实施.
关于职教发展的几个理念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亚弟.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陆路交通发达,公路、铁路交通为主,基本上没有水运
第二章 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第一节 施工定额 概 述 工作时间的研究分析 劳动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
身心障礙學生之升學與就業 人發 郭峻如 科技 吳心昀
103年高雄市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研習 動物單元的 教學理念與實踐 講師:屏東縣和平國小 周鳳文.
神 山 圣 湖.
認識食品標示 營養師 李曼瑄 定緁食品有限公司
世界地理总论 人文地理概况.
第四章 水域生物群.
導 覽 解 說 技 巧 海生館-展示組 解說志工 曾 運 明.
东京城市建设史简述.
103年度雙和分區總務實務研討會 經費申撥 與 核銷流程說明 永續環境教育科-馮紹華 103年4月30日.
贵州讲解.
汇报人:勾长明.
院系:政史学院历史系 班级:10级4班 学号: 姓名:蒋阿晴
有大权炳的天使 (18:1-3)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 天上的声音 (18:4-20) (4-8) 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
合肥公交集团 营运效能分析报告 营 运 服 务 部.
企业引进顶级人才之门, 人才跨上顶级职业之路 。
新疆旅游资源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Reference: Bryan, G. H., and R. Rotunno, 2009c: Evaluation of an
路程、时间与速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成都市武顺街小学 漆智妮.
沟壑纵横的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用稿) 黄土高原.
兰州市2008年度国土资源 信息发布会 兰州市国土资源局.
織物的認識 演示者:陳明玲 美容科:家政概論.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第2课时  惯性).
丹 巴 (“中國最美的地方”的一個四川農村)
第7讲 机械运动 物理.
從一個中尺度對流系統中引起的 Nari颱風的產生
2003/04下學期 六年級數學科 速率 關兆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方千米.
恩典層 信心層 服事層 煉淨層 榮耀層 呼 求 歸回 從世界 分別出來 信心 受考驗 傳揚福音
環境的改變對颮線與地形交互作用的影響 姓名:林昌鴻 指導教授:楊明仁 老師
架空线路设计 第五章 杆塔校验 主要内容 杆塔倒拔校验 绝缘子串倒挂 校验及机械 强度校验 悬垂绝缘子串 摇摆角的确定 导线悬挂点应力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能解释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小孔成像 3、日食、月食的形成
報告組別:第三組 報告組員:亷千儀 吳佩蓁 陳郁文 李芷亭 林詩倩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西河中学:张延伟.
彰化花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啟用】參觀點 時間:96年5月15日 時
列王纪上.
列王紀上.
现代自然地理学 (48 学时) 任升莲 主讲
在陽明任教已21年 總是帶給大家隨和的印象 受傷前的吳老師
2.1 试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預表舊約 預表新約 夏甲 亞伯拉罕 撒拉 100歲 90歲 以實瑪利 以撒 憑自己力量所生 憑神的應許所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The maximum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axisymmetric numerical model simulations. Reference: Bryan, G. H., and R. Rotunno, 2009, The maximum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axisymmetric numerical model   simulations. Mon. Wea. Rev., 137, 1770–1789. 報告人:986201023 林柏旭

大綱 關鍵字 前人研究 簡介 研究方法 敏感度測試 結論

關鍵字 Axisymmetric Numeric Model-軸對稱數值模式 Maximum Intensity-最大強度 使用柱座標(r,θ,z),並假定颱風為一軸對稱系統,如此便不 會有θ向上的變化 其計算所需之開支較少 在設計上較為容易 缺乏三維特徵:如颱風眼、眼牆中的中尺度渦旋、邊界層 中的    、高層非對稱外流噴流、徑向渦度梯度 Maximum Intensity-最大強度 風速之最大切向強度 滾轉渦旋

前人研究 研究熱帶氣旋最大強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解析法 統計分析 數值模擬 利用控制方程,及對TC中部份過程的假設來分析颱風 如Emanuel(1986,1988,1995), Holland(1997)的位渦強度理論 統計分析 利用大量觀測資料,將強度視為環境因子的函數(如海溫) DeMaria & Kaplan(1994),Whitney & Hobgood(1997), Zengetal(2007) 數值模擬 將弱的熱帶氣旋放進特定的環境場中,再對時間積分使其發展 如Rotunno & Emanuel(1987)、 Persing & Montgomery(2005)所使用 的軸對稱數值模式

簡介 使用數值模式的優點 使用數值模式的缺點 研究目的: 只要會用就好 不需要非常多的觀測資料 控制方程及參數化法需準確的描述TC中所有重要過程 網格解析度需足以解析TC的重要特徵,模式中也需正確包 含無法解析的亂流運動 研究目的: 找出數值模式中能夠最大可能強度之因素

Split-Explicit compressible 研究方法 以Bryan & Fritsch(2002) 的可壓縮的非靜力雲模式為基 礎,再根據Rotunno & Emanuel (1987, RE87)的研究, 設定成軸對稱的模式後逕行模擬 本次實驗中所用之模式與RE87之比較 相同  改進 .可壓縮非靜力模式 .網格交錯形式 .亂流的參數化法 .描述輻射、微物理過程的方法 .於可逆的飽和狀況下,數學上  能使總質量、能量保守的方程組 .包含 .對  models有更準確的數值方法 耗散加熱 Split-Explicit compressible

研究方法-數值方法 時間積分:3rd RK using integration Split-Explicit 為了增進穩定度與準確度,加入弱的三維輻散耗散 為了使總含水量保守,對qv、ql的平流採 使用封閉的側邊界條件,在積分上相對於開放式設定 來說可產生較為穩定的解 對邊界上的u/v/w採用牛頓耗散以避免重力波的反射 積分六天後達到穩定,積分12天後,由於使用保守的 方程組,人為的質量能量損耗為初始值的0.05% Split-Explicit 正定平流法

研究方法-控制方程 七條方程式,七個變數:u, v, w, π’, θ, qv, ql 動量方程: 連續方程: 位溫方程: u/v/w:圓柱座標下的風速,π‘:無因次化p’,f:柯氏力,g:重力加速度,θ:位溫 N:高層牛頓耗散,消除垂直重力波用,qcond:水與水汽間的凝結/蒸發率 ρd:乾空氣密度,R:輻冷效應,vt:液態水終端落速 水汽混合比守恆方程: 七條方程式,七個變數:u, v, w, π’, θ, qv, ql

研究方法-模式設定 初始條件、參數化法、微物理過程與RE87相同 為了進行較高解析度的模擬,將RE87中的探空資料做 內插(底層向下外插) domain size: 1500km x 25km SST:攝氏26.15度 地表熵交換係數CE=地表動量交換係數CD R=2K / day Vt=7 m/s 忽略冰過程

敏感度測試 探討在相同的初始條件、邊界條件下,不同數值模式 設定所得的vmax 以下結果皆針對軸對稱模式做探討,僅著重於影響較 為顯著的因素,不討論其餘相對較小之影響,如: 冰微物理過程 water conservation(如正定平流法的使用) 較大的domain size 初始渦旋的大小以及強度 precipitation mass sink effect

敏感度測試 觀測結果 數值模式輸出結果 大西洋:當海溫攝氏26度,最大強度約50m/s 東北太平洋:最大強度約61.1m/s -DeMaria & Kaplan(1994) 東北太平洋:最大強度約61.1m/s -Whitney & Hobgood(1997) 最大強度:皆為近地表持續1min的風速 數值模式輸出結果 為模式網格點四天(第8到第12天)的平均值,最大值通常出 現在PBL之上(1km) vmax通常有比地表上的風速(模式最底層)大20%之現象, 故將觀測所得強度加20%→70m/s 觀測、模式所得風速有點不同,其實不大能直接比較

敏感度測試-網格間距 不少研究顯示對水平網格間距≧1km時,當間距變小, 模擬出的強度會增加(可解析眼牆中非靜力過程) 實驗方法: 逐漸降低網格間距,直到vmax得到一個收斂的值 模式設定: 將擴散設定成最小:將Turbulence length scale設成很小, lh=187.5m lv=50m 軸對稱數值模式及其他二維模式無法明確的產生實際 的亂流,必須要靠參數化來包含亂流效應 因參數化法有著很大的差異,這裡求出的設定可能無 法在三維模式中得出收斂的解

敏感度測試-垂直/水平網格間距 △z增加,強度也增加,邊界層會沒有辦法被良好的解 析出來,而且會有較深的現象(△z ≧ 500m) 當眼牆能被較好的解析時,TC的強度也隨之增強,當 △r≦1km,眼牆寬度約八公里,繼續提高解析度並不 會使寬度改變 研究發現可以採用不固定的△r: 當r<64km:△r=1km 之後△r漸增到16km,直到r=1500km 結果跟將△r固定為1km的結果相同,可減少運算時間 選用△r=1000m、△z=250m 不同的model,不同的參數化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敏感度測試-Turbulence length scale 軸對稱數值模式最不確定的部份就是那些無法表示的 運動(如所有非對稱的運動)的參數化 沒有理論可以定量的決定該用多大的lh、lv 模式對lh很敏感 此外除了尺度比網格還要小的運動,軸對稱模式也不能解析三維運動,如颱風眼、眼牆中的中尺度渦旋、邊界層中的roll vortices、高層非對稱外流噴流、徑向渦度梯度 像RE87是經由trial and error以及客觀的分析輸出結果進而求出這個值 RE87與PM03的不同是由於它定義了lh為一個係數乘上△r,PM03所用的△r也比較小 RE87的code中,將係數控制不變,當△r改變,turbulent tendency也會改變,

敏感度測試-Turbulence length scale 當lh>1500m時vg跟vmax很接近 隨著側向擴散的減小(lh變小)vmax明顯大於vg 此現象與非平衡流的存在有關 而vmax也會超出此環境的最大可能強度 lh大:亂流擴散強,使梯度較弱 lh小:環境角動量較易被帶入環流中心,使vmax較大 增加解析度應該可以得出更強的梯度,但在本實驗中 卻沒有 最大梯度風 lh=0:流體成為無黏滯流

敏感度測試-地表交換係數比 模式及理論分析證實最大強度對地表熵、動量交換係 數比很敏感(對風速較強時的狀況還不是很明朗) 假設邊界層頂無黏滯流,Emanuel(1986,1995)導出 關係式 亂流強度越弱,越接近理論值(接近無黏滯) lh增大,相依性截然不同

敏感度測試-液態水終端落速 當 則此液體將有7m/s之終端落速 終端落速較大,所得強度較強 終端落速的些微改變會讓強度變很多 Vt→0,水滴不被移除=>浮力弱、強度弱 Vt→∞,水滴迅速移除=>浮力大、強度大 終端落速的些微改變會讓強度變很多 當沒有亂流效應,則總濕熵隨氣塊運動應保守 Vt=0 →可逆熱力過程 強Vt →假絕熱過程 實驗顯示在Vt<5m/s時,強度變化受其影響很大 較大的Vt有較強的強度 浮力大,空氣柱底部的p’小,會有較低的壓力,也因此有較強的風

結論 與RE87模式相比,本實驗強度弱了10% 敏感度實驗發現以下設定可以得到最大強度 有些模式設定也得到了不真實的結果 △ r≤1km △z≤ 250m 於徑向無黏滯流 假絕熱熱力過程(液態水落速>10m/s) 能夠使內能保守的方程組(若液態水落速沒有很大時) 有些模式設定也得到了不真實的結果 使用無黏滯流的設定產生了大於119m/s的風速 真實颱風不是無黏滯的 真實颱風無法套用假絕熱熱力過程 這些問題指出了發展解析模式的問題,因為對這些極 端狀況下的控制方程都是最簡單、最容易處理的

結論 模擬出的颱風強度與結構對亂流強度很敏感 徑向的亂流降低了眼牆中角動量的徑向梯度限制了最 大強度(較大的環境角動量不易進到颱風內) 亂流也減少了純量(θ、qv、ql)的徑向梯度(因為熱 力風平衡的近似造成使強度較弱) 亂流參數化是軸對稱模式中有著最大不確定性的一環, 與觀測結果比較,lh=1500m及lv=100m是個較為合 理的設定 在颱風強度較強時,其與CE/CD之比不太相干 即時強度預報的難處可能有一部分跟NWP模式中亂流 的設定有關,也可能是對颶風中亂流的缺乏瞭解 與交換係數比的相干性與前人所研究得出的結果不同

Merci pour votre patience. Thanks for your pat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