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台灣原住民歌謠 翁喜真 102.07.08(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苏少版《音乐》教材分析与 教学研究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戴海云. 提 纲 第一部分 《音乐》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 《音乐》教学实验与研究 教学研究 案例分析.
Advertisements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四 聲樂種類.
中國音樂史.
台灣原住民.
課程名稱:多變的聲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認識和弦 邱克勤 02/28/2016 Vincentchiu.com.
民间器乐 第五章.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比與比值 -齒輪傳動的轉速變化.
遞迴關係-爬樓梯.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部落唱腔V.S西洋美聲 余錦福 玉山神學院副教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下册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执教:陈萍飞.
“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目
孔子傳第三集: 興辦私學-禮學之美 生命教育工作坊.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動物嘉年華 誰的鼻子像水管? 誰的身體扭一團? 誰在慢慢把家搬? 音樂會說故事真好玩, 你也一起來把動物扮。 瓶裡有水喝不著,
國三第五課 亞洲音樂漫遊.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台灣之子ˍ 臺灣原住民 世居阿里山的 ~ 鄒 族 台中市南區國光國民小學 李憲雄.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弦樂器介紹 製作者:楊智惠 學校:東新國中.
荀白克(A.Schoenberg) 被稱為『新維也納樂派』始創人 出生於維也納 受李斯特、華格納及史特勞斯等人影響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巴羅克時期 Baroque
名詞 黃勇仁.
大調音階 李金桂 製作.
Texture 織體.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第 2章 原住民文化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   ■台灣原住民的文化.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八周 樂器介紹.
音 程 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 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
複 拍 子 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 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
5-7 常見音樂符號.
106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日 三年級音樂科教學說明
混音實作 高雄市新民國小 林佳宏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98學年度優質化社區發展「立志藝文季」校內講座 從原住民音樂來 了解和聲
重複圖形.
遞迴關係-排列組合.
合唱基础知识 ——合唱谱、合唱队形 主讲:林冬莹
由織布歌中欣賞泰雅族語之美 -以24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之ㄧ為例.
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宣傳主題曲.
音 階 §音階與音級 以一音為基礎,在其上按照高低排列若 干音的階級,至八度音為止,即成音階 (Scale)。
羊樂多笛笛 作者:吳滋錕、劉智昇.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音樂與和聲(1) 二部輪唱.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中二音樂科 音樂與場所.
福楼拜家的 星期天 七年级语文.
10、《论语》十二章.
博愛醫院鄧佩瓊紀念中學 音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七年级.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五 級進、跳進、旋律動向.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音 程 ※自然半音與變化半音 兩音高度上的距離,叫做音程(Interval)。 半音(Semitone)是音程最小的距離,通常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第一週 音樂的元素.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戒波罗蜜多.
裕民國小 100學年度第一學期 多元文化社團 直笛社團&合唱社團 期末成果發表會
多元的台灣原住民文化.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文化.
以年齡、性別分類-可分童聲、女聲、男聲等 以音域分類-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淺談~ 台灣原住民歌謠 翁喜真 102.07.08(一)

壹 前言 貳 台灣原住民音樂採集史源 叁 台灣原住民歌謠的分類 肆 台灣原住民歌唱的形式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陸 結論 淺談~台灣原住民歌謠 壹 前言 貳 台灣原住民音樂採集史源 叁 台灣原住民歌謠的分類 肆 台灣原住民歌唱的形式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陸 結論

壹 前言 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 淺談~台灣原住民歌謠 壹 前言 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多元,且充滿族群性及地域性,音樂的發展可以說是語言的延伸。 歌樂不僅在風格上互異,且幾乎涵蓋了歌樂型態上的各種形式。 欣賞台灣原住民的音樂,是認識台灣原住民最好的起點。

貳 台灣原住民音樂採集史源 林謙光《台灣紀略》(1685) 清代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1736) : 三十四首漢字拼音之歌詞, 淺談~台灣原住民歌謠 貳 台灣原住民音樂採集史源 林謙光《台灣紀略》(1685) 清代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1736) : 三十四首漢字拼音之歌詞, 六十七的《番社采風圖考》則有四幅 與原住民音樂有關之圖。

貳 台灣原住民音樂採集史源 日據時代《蕃族調查報告書》, 分別記載八冊八個原住民族的調查資料。 張福興的《水社化蕃之歌》(1922): 第一本以田野調查的方式得到音樂資料、第一 本附有五線譜的採譜記錄、第一個研究台灣音樂的台灣人。 田邊尚雄的《第一音樂紀行》(1922) 是日本人在台灣音樂田野工作的第一人,並有錄音。

貳 台灣原住民音樂採集史源 民國55~56年 為最有系統具大規模的民問音樂的採集工作.有史惟亮、許常惠等人 。

叁 台灣原住民歌謠的分類

肆 台灣原住民歌唱的形式

肆 台灣原住民歌唱的形式 分類,幫助我們了解這些所收集的民族素材,可做為日後一個理論基礎之參考。 分類,幫助我們了解分別各族不同的民謠特色,是否有相異處,其中是否有相互影響,或是滲入了其他外來音樂的影響,做分析的工作是重要的。

肆 台灣原住民歌唱的形式 分類,可見台灣原住民音樂之複雜與豐富。 但為了更進一步認定各族音樂的功能與特色,仍須要更深入來探究。 上述分類,仍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 1呂炳川雖列出各種歌唱形式,卻沒有系統化分類;許常惠主要是延續黑澤隆朝的分類方式,但部份名稱的使用有再斟酌的必要; 2在分類標準不夠統一,例如「和聲唱法」是否應歸於「複音唱法」之下;「領唱與和腔」在許多部族的複音唱法中也有出現,但「複音唱法」一類卻無此分類。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5.1音組織 5.1.1二音組織:泰雅。 泰雅族的音組織以小三度為基本組織(譜例),但這種二音組織較少使用,有時可在單簧口簧演奏中口腔共鳴的部份發現。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音組織 5.1.2 三音(mi, sol, la )組織:泰雅、賽夏。 泰雅族以小三度為基礎,在其上或下方加上大二度形成三音組織(譜例)。 賽夏族的三音組織則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小三度上方加上大二度的三音組織,此三音組織疊置成五音音階(譜例);第二類為完全四度上加大二度的三音組織,疊置後則形成四音音階(譜例)。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音組織 5.1.3 四音(re, mi, sol,la)組織:泰雅、排灣、布農。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音組織 5.1.4 五音(sol, la, do, re, mi)組織:泰雅、排灣、阿美、卑南、鄒族。 阿美族及卑南族的五音組織同為五聲音階(譜例),由於分布區域及族群數量的關係,卑南族可能是受阿美族影響。兩族常使用的終止方式皆為La終止法、Sol終止法及Do終止法。兩族的區別在阿美族曲調旋律高亢活潑,而卑南族較為幽遠深沈。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音組織 5.1.5 六音組織:鄒族。 鄒族之合唱曲為和聲式的唱法,包含了大三和弦及小三和弦形態(譜例)。根據呂炳川之研究認為鄒族原有的音組織形態為La終止五聲音階,受布農影響後加入了Do-Mi-Sol式大三和弦唱法,再因原有音組織構成其他和聲唱法。因此將鄒族的合唱曲歸為六音組織(譜例)。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音組織 5.1.6 自然音階:排灣、魯凱。 排灣與魯凱兩族分佈區域相鄰,在文化及音樂上常相互影響。兩者在音組織上皆有自然音階的現象,但實際演唱時旋律並不會超出一個八度,有兩個做為持續低音(bass drone)的中心音,演唱時並不一定使用音階中所有的音(譜例)。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音組織 5.1.7 流動式音組織:雅美、布農 雅美人的聲樂演唱近似於朗誦之語調起伏,其音高在二度或三度的窄音域中做流動變化,並無確定之音高現象。 布農族著名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從低音演唱至高音,其音高變化的方式也近乎於流動。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節奏與節拍 5.2.1 散拍節奏或無節拍形式 原住民聲樂演唱中,常有近於朗誦之唸詞部份,這類音樂屬於散拍節奏或無節拍的形式。 通常在「領唱與和腔唱法」中,群體的和腔為固定歌詞或無意義之呼聲,而領唱則為有意義之歌詞,這段含有意義的歌詞常為領唱者即興所加,不可能完全配合既有的固定節奏,因此是以接近朗誦的方式唱出。 此外雅美的音樂節奏亦可全部歸於無節拍的形式。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節奏與節拍 5.2.2 規則節拍— — 二拍系統及三拍系統 規則節拍為臺灣原住民音樂最常見的節拍形式,其中以二拍系統占了絕大多數,幾乎各族皆有二拍節奏的樂曲。 三拍系統則見於鄒族、魯凱及泰雅的音樂中。 某些鄒族的音樂有五拍的節奏現象,應是從三拍系統轉變而成。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節奏與節拍 5.2.3 複雜的節奏 一般而言原住民音樂的節奏沒有太多的變化,但在阿美族的聲樂演唱中,其自由對位產生各部節奏不同(但共同的節拍仍保持一致)的複雜現象在臺灣原住民音樂中算得上是獨有的特色。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節奏與節拍 5.2.4 反覆式的節奏 在原住民的童謠歌曲或遊戲歌曲(如接龍歌)中,經常發現固定節奏反覆的節奏現象,這類音樂的特色是固定動機式的短小節奏不斷地反覆配上不同的歌詞。 在泰雅族之音樂中固定節奏反覆的情形最為明顯,鄒族或布農偶爾可見。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結構 5.3 結構 5.3.1 單一段落式結構 如樂曲從頭至尾無明顯之段落劃份,則將樂曲歸於「單一段落式結構」。 這類樂曲多為即興唸唱的歌曲或簡短的童謠。布農族之《祈禱小米豐收歌》可歸為此類。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結構 5.3.2 反覆式段落結構 如歌曲的旋律可明顯分為數個反覆之相同(或極為類似)的大段落,且每個大段落可能由一至三個小段落所構成,則此類樂曲為「反覆式段落結構」。 阿美族之歌曲為此類之代表,但由於各聲部皆為自由即興的演唱,因此各段在反覆時有些許的不同。

當歌曲反覆的段落之間差異較大,但仍保持類似之結構模式,將這類樂曲歸於變奏式結構。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結構 5.3.3 變奏式結構 當歌曲反覆的段落之間差異較大,但仍保持類似之結構模式,將這類樂曲歸於變奏式結構。 在阿美、排灣及魯凱的音樂中可發現此類的歌曲。

伍 台灣原住民歌謠要素分析~ 結構 5.3.4 組合式段落結構 樂曲分為數個不同的段落,各個段落以不規律的方式排列組合而成。例如樂曲由A、B、C、D四個段落構成,樂曲中段落之排列方式為:CDABABAB或ABCBCD等方面。 將這類樂曲歸類於「組合式段落結構」。以賽夏之矮靈祭祭歌為這類歌曲之代表。

陸 結論 原住民音樂量之豐富是驚人的,而且是包含了整個歐洲歌唱型式。 由自然所產生的民謠,慢慢會趨向理論的探討定必然的現象。 6.1 研究發現 原住民音樂量之豐富是驚人的,而且是包含了整個歐洲歌唱型式。 由自然所產生的民謠,慢慢會趨向理論的探討定必然的現象。 我們可以從所分析的結果來辨認各種民謠的特徵。

陸 結論 6.2 未來研究的建議 6.2.1 針對特定地區族群音樂 的深入研究探討 6.2.2 應用於教學。 6.2.3 應用於編曲。

~不吝指教~ mhuway su ba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