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Advertisements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三讲 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试验及失败 主讲人:张永.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建立 概念: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它代表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兴起: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北洋军名称从此开始。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北洋军成为清未最大.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 专制复辟 民主共和 1、1913年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三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共 和 国 之 恋.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我们一起去参观孙中山故居,准备好了吗?出发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 (公元1912—1927年)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讲 新民主主革命的内容与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终结的.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QQ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请问: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879年,孙中山在其兄长孙眉的资助下,离家赴檀香山,“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辛亥革命.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900········ XY.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内容: 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的区别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信号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章 节∶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

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农民的抗捐、抗税、反赔款、反洋教的风潮和反清武装斗争 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拒俄运动、收回利权和抵制美货运动日益高涨。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

革命形势高涨 1911 “预备立宪”骗局 1905 1901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钦定宪法大纲》 光绪和慈禧死 溥仪上台 宣布“新政” 光绪和慈禧死 溥仪上台 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 革命形势高涨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增加 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以棉纺织、面粉加工等行业最为显著。 设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浙、两湖和广东三个地区,三个地区共设厂251家,占民族资本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 檀香山兴中会盟书 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东亚风云大陆沉, 浮槎东渡起雄心。 为寻富国强兵策, 强忍抛妻离子情。 ——吴玉章

邹容 章炳麟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蔡元培 黄 兴 组织华兴会 两湖 组织光复会 东南地区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有统一的革命纲领。 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设总部,国内外各地设支部。 有全体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主张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民权主义是政治纲领的核心内容。

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历时两年的一场大论战。

在民族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在民生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社会革命

辩论基本上澄清了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这种牺牲更多的是带来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多的是给人民带来福祉。 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地权失平”,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财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发动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与妻书》 林觉民(1886~1911)

揭露清政府出卖铁路的宣传画

四川保路同志会主要领导人同盟会会员吴永珊(1878--1966)。在成都血案后,在他的领导下,四川荣县独立。 吴永珊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的组织领导下,武装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中部地区取得胜利。 湖北军政府

23分48秒-26分

袁 各省纷纷独立 帝 1912.1.1.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 清政府 1911.10.10.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建立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各省纷纷独立 临时约法 镇压 和谈 袁 清政府 瓦解 清帝退位 帝 企图武力干涉 寻找代理人

武昌起义的胜利,给了革命党人以极大的鼓舞,但革命党人对自己掌握政权的能力缺乏坚定的信心,尤其是武装起义的爆发,为袁世凯提供了东山再起之机,使革命在胜利的凯歌声中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思考: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从南京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看,表明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1912年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1、它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和民权主义思想在法律上得以体现。 2、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 3、从颁布的背景来看,是为了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确保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轨道。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迫于帝国主义、立宪派、旧官僚和一些革命派的压力,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袁世凯废除了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命亲信组阁,控制了政府的实权。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1912年8月,宋教仁成立国民党。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1912年8月,宋教仁成立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

袁世凯投靠帝国主义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下令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7年6月张勋复辟 军阀们公然进行抵制复辟活动

其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 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

最后,在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 命令全国恢复祀孔、祭孔典礼。 中小学恢复尊孔读经。 发行尊孔刊物。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二次革命。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二次革命。 1913年,李烈钧、黄兴组织讨袁军,举起讨袁大旗,上海、广东及安徽等地纷纷起兵响应,但最终归于失败。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并且将国民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享有不同待遇。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俱未有加入。

老年合影 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结婚的合影

2、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李烈钧等发动护国运动,25日云南宣布独立,接着分兵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兵,讨伐袁世凯。接着,贵州、广西、陕西宣布独立,全国出现了反袁斗争的高潮,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蔡锷 李烈钧

3、护法运动。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担任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任元帅,举起护法大旗。但在直系军阀的拉拢下,西南军阀组织了“西南自主各省护法联合会”,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相对抗。1918年5月,孙中山愤然辞去大总统职务,离开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于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4、联俄联共 第二次护法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孙、越会面曾后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同年年初,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在3月回粤。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政策。 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会址) 孙中山与国民党一大代表步入会场

在苏联援助下,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并以蒋介石为校长。

11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倒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襄国是,惟健康已急转直下。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8岁,孙中山临终时同意汪兆铭所代笔的《总理遗训》及《致苏联政府书》。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从辛亥革命起,为了推翻清朝而迁就袁世凯, 后来为了反抗北洋军阀而利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而培植 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又叛变了。这样看来,从前的老一套革命办法非要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 ——吴玉章

第一,在反帝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甚至幻想与革命的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第二,在反封建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封建主义的本质缺乏深刻的科学的认识, 对封建主义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估计不足。

第三,在依靠对象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起广大民众,一般的民众特别是农民基本上没有发动,人民的革命力量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第四,在组织领导上,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其领导集团始终处于思想混乱、四分五裂的状态。

综上所述,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毛泽东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还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由此造成了这一阶级的先天不足。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主要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软弱,主要表现在: 补充知识: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主要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软弱,主要表现在: 近代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不足; 处于没有平等竞争条件下的国际环境; 不能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

辛亥革命及其后来的斗争最后都归于失败,但它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要彻底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前途。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核心,从此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