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東亞與文化: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Websit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東亞與文化: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Websit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東亞與文化: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2 第 十講東亞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

3 1. 引言

4 2001 年 9 月 11 日 New York, “World Trade Center” 2001 年的「 911 」事 件使當年美國經濟 損失 1000 億美元, 全球損失 3600 億美 元 1:1 911 事件對東亞的啟示 : 圖片來源: Wikipedia

5 2001 年 911 事件

6 911 事件的國際政治意義:單極  多極 911 事件的文化啟示:「信仰」與 「文化」的重要性 參考: 1.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6). 2.Chun-chieh Huang, “A Confucian Critique of Samuel P. Huntington’s Clash of Civilizations,” 刊於 East Asia: A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Vol. 16, no. 1-2 (Spring/Summer, 1997), pp. 146-153. 1:1 911 事件對東亞的啟示 :

7 基督教文明 回教文明 儒家文明 1.2001 年聯合國訂定為「文明對話年」 2. 哈佛大學新的通識核心課程 (Core Currculum) 增訂《美國與世界》、《信仰 與文明》 1:1 911 事件對東亞的啟示 :

8 1:2 深入中華文化與東亞文明根源,厚 植 21 世紀文明對話之本土基礎 2001 年為聯合國訂定之「文明對話年」

9 2. 傳統中國的 「聯繫性思維方式」及其 內涵

10 1. 在個人、世界和宇宙的諸多部份之 間,建構起緊密聯繫關係的一種思 維方式。 2.1 聯繫性思維方式:

11 《周易‧繫辭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 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 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 情。」 2. 宇宙事物的「同質性」 → 現象之間的「類比性」 2.1 聯繫性思維方式:

12 《周易‧說卦傳‧ 11 》: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 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 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坤為地, 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 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 地也,為黑。」 2.1 聯繫性思維方式: 2. 宇宙事物的「同質性」 → 現象之間的「類比性」

13 《春秋繁露‧四時之副》: 「慶賞罰行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也。 」 2.1 聯繫性思維方式: 2. 宇宙事物的「同質性」 → 現象之間的「類比性」

14 2. 宇宙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現象變化的 「連動性」 《周易‧繫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 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 2.1 聯繫性思維方式:

15 將宇宙萬物以「乾」「坤」兩大範疇 加以分類,而且萬物依「八卦」而通 其德,類其情。 2.1 聯繫性思維方式: 2. 宇宙的部分與部分之間,現象變化的 「連動性」

16 3. 「部分」與「全體」之間的「融滲性」 《孟子‧盡心上‧ 1 》: 「萬物皆備於我。」 孟子石雕像 2.1 聯繫性思維方式:

17 《道德經‧ 52 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 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

18 2.3 「聯繫性思維方式」,源自於 古代 中國之「整體性的宇宙形成論」 《易經》六十四卦之循環運動、交互轉化。 《孟子‧告子上》: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 也。 」

19 《道德經‧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莊子‧知北遊》: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若死生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是其所 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化為神 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 『通天下一氣 耳。』聖人故貴一。 」 2.3 「聯繫性思維方式」,源自於 古代 中國之「整體性的宇宙形成論」 (cosmogony)

20 2:4 「聯繫性思維方式」,不僅貫通於古 代中國的宇宙論和心性論 ,影響亦及於 政治論 《禮記‧大學》: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 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 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 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 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 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21 3. 「聯繫性思維方式」 的三種表現

22 3:1 「自然」與「人文」的聯繫性 自然界的諸多變化,對於人文思 考具有高度啟發性

23 《道德經‧ 23 章》: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天 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榮格 (Carl G. Jung, 1875- 1961) 「共時性原理」 (principle of synchronicity) 3:1 「自然」與「人文」的聯繫性

24 3:2 「身」與「心」的聯繫性 :「氣」 人的「身」與「心」之間構成一種 互相滲透的有機聯繫 馬王堆漢墓3號馬王堆漢墓3號

25 《黃帝內經素問》: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 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 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3:2 「身」與「心」的聯繫性 :「氣」

26 「身」與「心」的聯繫性

27 3:3 「個人」與「社會」的聯繫性 : 「個人生命」 vs. 「文化生命」: 中國思想傳統中的「個人」,深深地 浸潤在「群體」的脈絡與精神中。

28 4. 傳統中國 「聯繫性思維方式」 中的價值觀

29 4:1 自然觀: 自然並非外在於我;在自然中讀入 人文的意義

30 《論語‧雍也‧ 21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孟子‧盡心上‧ 24 》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4:1 自然觀:

31 4:2 人性觀: 「心理人」 (Homo Psychologicus) 「政治人」 (Homo Politicus) 「經濟人」 (Homo Economicus) 傳統中國的「人」,除了上 述面向之外,更有其超越的、 宇宙論的面向。

32 4:3 人生觀:「情理交融」 「天理不外人情」 如: 宗族長老在祠堂 中解決家族紛爭

33 4:4 藝術觀:「情景交融」 《文心雕龍‧比興》: 「興之託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 類也大。」 《文心雕龍‧物色》: 「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 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婉 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 」

34 「情景交融」

35 4:5 政治思想:「群己和諧」 「社群主義」﹙ communitarianism ﹚ vs.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 ﹚

36 5. 傳統價值觀與 現代民主政治

37 5:1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兩項特徵: 1. 「國家」與「個人」的對抗 2. 政治領域成為利益衝突與協調的場所

38 5:2 傳統中國的政治思想: 1. 「個人」與「群體」間是連繫而不是斷 裂的關係 2. 政治並不是利益或權力衝突折衷之場所, 而是一個道德的社區

39 「融己於群」 vs. 「一元論」的思維盲點 5:2 傳統中國的政治思想:

40 6. 傳統價值觀與 現代人權理念

41 6:1 現代人權觀的特點: 1. 「權利本位的道德價值」 ﹙ Right-based morality ﹚ 2. 「人權」成為對抗國家權力的利器

42 6:2 傳統中國價值觀: 1. 「德行本位的道德價值」 ﹙ Virtue-based morality ﹚ 2. 強調各人應盡的職分,而近代西方 強調契約關係

43 6:2 傳統中國價值觀: 3. 「責任重於權利,職分先於契約」的 傳統觀念,頗能矯治近代民主社會的 流弊。

44 7. 結論

45 7:1 聯繫性思維方式: 1. 建構「自然」與「人文」,「身」與 「心」,「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有機 關係。 2. 使得人間秩序與自然秩序之間,私領域與 公領域之間,互相滋潤而非互相對抗。 3. 可彌縫現代心靈飽嚐的撕裂感和孤獨感。

46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 歷史回顧與現代啟示〉,收入《東亞儒學史 的新視野》(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2006 )。

47 延伸閱讀 1.Hajime Nakamura, edited by Philip P. Wiener, Ways of thinking of Eastern People: India, China, Tibet, Japa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4), chap. 17. pp. 196-203. 。 2. 張光直:〈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新說 的草稿〉,收入:氏著:《中國青銅時代》 (二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0 ),頁 131-143 。

48 1. 在東亞文化中傳統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 有何特徵? 2. 傳統中國思維方式如何展現?創造哪些價 值觀?這種價值觀與現代生活能否相容? 為什麼? 思考問題

49 關鍵詞 1. 聯繫性思維方式 2. 文明對話 3. 情理交融 4. 情景交融 5. 群己和諧 6. 權力本位的道德 7. 德行本位的道德

50 概念圖

51

52

53 《月上青天》

54 月上青天 月上青天師在心 縷縷爐香遙升騰 香開雲煙恩師現 慈心悲心皓月明 月照我心月照我心 夜海茫茫頓光明 月上青天月上青天 師在我心師在我心 宇宙好清明 宇宙好清明


Download ppt "《東亞與文化: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Websit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