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文言虚词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2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 .曰: “ 吾知所之矣。 ” 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 D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文言虚词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2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 .曰: “ 吾知所之矣。 ” 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 D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文言虚词

3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2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 .曰: “ 吾知所之矣。 ” 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 D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

4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3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原过其旁 而 泣。 子路拱 而 立。 B . 一则羡 其 不孤 秦贪,负 其 强 C . 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 之 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 之 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 . 当 以 书相分 斧斤 以 时入山林。 C

5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4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母氏所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为寿 C .因留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A

6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5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庄公死,更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得庆封,负之斧质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 .后世以为法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A

7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6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 .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 .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 . 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

8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7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被创流血,至难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 B .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 C .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C

9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8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

10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9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及项梁之薛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度吾所能行为之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A

11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10 年 《 3 年高考 2 年模拟》 P103 2011 年 《 3 年高考 2 年模拟》 P102 2012 年 《 3 年高考 2 年模拟》 P102

12 2002 于因之以 2003 而其之以 2004 为若因乎 2005 更之以相 2006 见以之乃 2007 至之咸以 2008 所微相因 2009 因之以所 2010 之以其益 2011 而为使臣 2012 舍然为以 2013 以所何之 以, 9 次 之, 8 次 因, 4 次 所, 3 次 为, 3 次 其, 2 次 而, 2 次

13 重点词

14 下列句中加点的 “ 而 ” 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①⑦ / ②④/③⑤/⑥⑧ B.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 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 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①⑥转折 ②④修饰 ③⑦顺承 ⑤⑧递进 C 1、而1、而

15 解释下列而的意义和用法: 1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2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 齿牙动 摇。 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5 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6 某所,而母立于兹 7 东野之书, 耿兰之报, 何为而在吾侧也 ? 8 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表假设 如果 转折并列 表因果 表修饰 表顺承 通尔 ,你 表转折 表顺承

16 总结 “ 而 ” 的用法 而 代词 第二人称 你 你的 连词连词 表并列 并且或又或不译 表递进 而且 表顺承 就 或不译(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表修饰 地或不译(表示方式或状态,在时间上没 有先后之分) 表因果 因而 因此 表转折 但 却 然而 可是 表假设 如果 假如

17 以的意义和用法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令骑将以五千骑追之 贤不见用,忠不见以 动词 以 认为 率领 带 重用 使用 2 、以

18 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斧斤以时入山林 荆轲,秦五阳 以次进 以乱易整,不武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武以始元年春至京师 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连线 因为 用 拿 把 依照 按照 用 拿 把 在 凭借

19 连词 通假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登东皋以舒啸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目的连词 :来 ,用来 相当于而 修饰 相当于而 转折 通已 已经

20 总结 “ 以 ” 字用法 1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翻译为 “ 用、拿、依 据、凭、按照 ” 等 2 连词:用法和 “ 而 ” 相似 3 副词:通 “ 已 ” ,已经。 4 动词:率领、认为、重要 使用 5 固定搭配:以是,是以 相当于 因此

21 3 、之 代词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君将哀而生之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之二虫又何知 ? 动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他(们)它(们)我(们)这这他(们)它(们)我(们)这这 往、到

22 作助词(结构助词、语气或音节助词) ◆助词,相当于 “ 的 ” 字 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日之事如何? ◆ 取消句子独立性 格式 —— 主语 + 之 + 谓语,不译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宾语前置标志 何罪之有? ◆ 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顷之 ◆ 定语后置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3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他 代词 到 动词 取独 宾前标志 定后标志

24

25 作者: Rhea 本模板作品由 PowerBar 模板组成员创作,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即通 知,立刻处理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 ; 创 作演绎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您必须按照作者或者许可人指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署名 ; 不得以盈 利为目的对本模板进行出售、收费下载或者做非实质性改动之后进行类似的行为。


Download ppt "文言虚词 北京卷高考文言虚词( 2002 年)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 .曰: “ 吾知所之矣。 ” 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 D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