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2
概述 定义 分类 别名 沿革 范围
3
概述 痹病(广义)——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邪气乘虚而入,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痹——闭
一、定义: 痹病(广义)——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邪气乘虚而入,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痹——闭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痹病。
4
概述——定义 痹病(狭义:肢节痹病)——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5
关节、肌肉、筋骨
6
关节肿胀、屈伸不利
7
关节畸形
8
概述 二、分类: 广义闭—— 食痹,水假痹,喉痹,血痹,胸痹,肠痹,四时十二月痹,孟春痹。 侠义痹—— 五因痹:风、寒、湿、热、尪痹
(行、痛、着、热、尪痹)(症状学) 纲与目 五体痹:皮、肌、脉、筋、骨痹 发展 五脏痹:心、肝、肺、脾、肾痹 现代提出痹病应有二级病名。
9
概述 三.别名: 历节、白虎历节、痛风、鹤膝风、顽痹、尪痹
历节:《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但并未明确历节的两大特点——痛如虎啮、骨节变形。 《诸病原侯论》开始把历节与痹证分开,突出历节是疼痛剧烈,关节变形的一类进展性疾病——现代类风湿性关节炎。
10
概述 四.沿革: 奠定基础——《内经》 病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分类:五体痹、五因痹、脏腑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其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提出了“痹热”。
11
病情演变:“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预后:“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治疗:针灸,药熨。
12
概述——沿革 《金匮要略》详于治疗: “病厉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魍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3
概述——沿革 《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圣济总录》“论曰:盖脏腑壅热,复遇风寒湿三气至,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顽痹滃然而热闷也”。 升麻汤:生地、升麻、犀角、羚羊角、麦冬、石膏、大黄。
14
概述——沿革 《儒门事亲》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开创上下肢选择用药)。
《景岳全书》“是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寒湿痰滞等药,而再伤真阴,必反增其病也”。 《医宗必读.痹》:祛风散寒除湿兼顾而主次不同,兼以补血、补火、补脾。
15
概述——沿革 《症因脉治》对热痹有较详细论述,且治疗多样(唐宋主要用升麻汤)。“热在经络者,四味舒筋汤;热已深入者,潜行散。气分热者,苍柏二妙丸;热在血分者,虎潜丸”。
16
概述 五.范围 :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肌纤维织炎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在某些阶段以关节肿痛、肌肉疼痛为主时,可按痹证辩证论治。
18
[病因病机] 1.正气不足,外邪入侵: 风 风胜----行痹 气候变化 乘虚 气血 寒 入内 不通 寒胜----痛痹
风 风胜----行痹 气候变化 乘虚 气血 寒 入内 不通 寒胜----痛痹 居处潮湿 痹阻 脉络拘急 湿 留注 经脉 筋脉 而痛 湿胜----着痹 酒后当风 经络 失养 (蕴积化热) 热 关节 热胜----热痹
19
[病因病机] 津血运行不畅 痰瘀阻络 反复发作 尪痹 日久不愈 耗气血,损肝肾 气血不足,肝肾亏损 (正虚邪实) 内舍脏腑 脏腑痹
20
[病因病机]——实验痹症
21
[病因病机]——实验痹症
22
[病因病机]——实验痹症
23
[病因病机]——流行病学 T:-40~-45 ℃ R:956/1000 (95.6%) T:-30~-35℃ R:945/1203
(78.5%)
24
[病因病机] 2.失治误治,痰瘀交结 : 祛风散寒除湿 耗伤津血 加重筋脉失养 过服 阴虚化热 苦寒清热 伤脾 湿聚成痰,痰瘀互结
25
[病因病机] 总结: 病因:正气不足+风寒湿热入侵。 病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
26
[诊治要点] 一、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常伴活动障碍 伴发症:麻木、酸楚、重着、肿胀、发热
27
诊断要点 2、发病特点: 有的与性别相关:SLE、RA:女>男 AS、Gout:男>女 有的与年龄相关:OA:65岁以上>80%
有的与职业有关:腱鞘炎、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 部分病情与居处环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28
诊断要点 3、舌脉:舌暗红,有瘀点,苔腻,脉沉。 4、辅助检查:X线照片,血沉,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抗O,心电图等。
29
[诊治要点]——X线表现
30
[诊治要点]——X线表现
31
[诊治要点]——自身抗体 AKA SS-A
32
[诊治要点] 二、鉴别诊断: 见痿病(下一节讲解)。
33
[诊治要点] 三、辨证要点 1.辨寒热:风寒湿痹与热痹。《古今医案按》“湿热与风寒,痹症两大纲”
34
辨证要点 2.辨邪胜:风寒湿痹中分行痹、痛痹、着痹。 共同----肢体关节肌肉疼痛 行痹----疼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痛痹----疼痛剧烈,部位固定,遇寒加重,得热则缓 着痹----疼痛重着,手足沉重,肌肤麻木
35
辨证要点 3.辨虚实:早期多实,后期虚实夹杂。 实:风寒湿热,痰浊淤血。发病急,痛势剧,脉实有力;
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病程长,痛势缓,脉虚无力。
36
辨证要点 4.辨痰瘀:关节漫肿,结节,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紫暗、瘀斑,脉弦涩。
37
[诊治要点] 四、治疗原则: 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祛风:防风、细辛、羌活、桂枝、桑枝。 祛 散寒:细辛、桂枝、秦艽、川乌、草乌。
祛 散寒:细辛、桂枝、秦艽、川乌、草乌。 邪 除湿:羌活、独活、苍术、苡仁、萆薢、黄柏。 治疗 清热:石膏、知母、黄柏、寒水石、羚羊角。 大法 活 活血通络:当归、川芎、鸡血藤、络石藤、松节、地龙 络 化瘀:乳香、没药、红花、丹参、穿山甲。
38
[诊治要点]——治疗原则 扶正: 益气血,补肝肾。 上肢:桑枝、桂枝、羌活、姜黄。 配 引经:下肢:独活、牛膝、防己。
扶正: 益气血,补肝肾。 上肢:桑枝、桂枝、羌活、姜黄。 配 引经:下肢:独活、牛膝、防己。 伍 腰背:狗脊、杜仲、桑寄生。 颈项:葛根。 动物虫类药:龟版、鹿角胶、虎骨(狗骨)。 全蝎、蜈蚣、乌稍蛇、白花蛇、地鳖虫。
39
[分证论治] 行痹 痛痹 着痹 热痹 尪痹
40
[分证论治] 一、行痹: (一)辨证依据 1.主症: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2.兼症:恶风或恶寒,喜暖,肢节屈伸不利。
3.舌脉: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4.红、肿、热、舌红+游走不定 热痹?
41
[分证论治]——行痹 (二)辩证分析: 风寒湿袭表,阻滞经络,不通则痛——酸痛、屈伸不利; 风邪偏胜,善行数变——疼痛游走不定;
外邪束表,营卫不和——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 苔薄白,脉浮——风寒在表
42
[分证论治]——行痹 (三)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四)方药:防风汤 防风、秦艽——祛风除湿 麻黄、杏仁——宣肺散寒 肉桂 ——温阳祛寒
当归、葛根—— 活血通络,解肌止痛 茯苓 ——健脾渗湿。 生姜、大枣、甘草——和中调营 黄芩——反佐,防辛温太过
43
[分证论治]——行痹 (五)临床应用: 1、引经药:根据部位不同而加减。
2、风寒化热,寒热错杂,关节红肿,舌红苔黄——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散寒,除湿清热。 3、举例:风湿热,反应性关节炎,OA、RA某些阶段
44
[分证论治] 二、痛痹 (一)辨证依据: 2. 兼症: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3.舌脉: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或沉弦。
1.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固定不移;遇寒痛甚,得热痛缓 2. 兼症: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3.舌脉: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或沉弦。
45
[分证论治]——痛痹 (二)辩证分析: 风寒湿邪,闭阻经脉——疼痛; 寒主收引,主痛,其性凝滞——疼痛剧烈,固着不移;遇寒痛增;
寒主收引,经脉拘急——紧痛,屈伸不利; 寒为阴邪——不红不热,苔白,脉弦紧。
46
[分证论治]——痛痹 (三)治法: 温经散寒,佐以祛风除湿 (四)方药: 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生麻黄 ——温经散寒。 黄芪 ——益气固表
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47
[分证论治]——痛痹 (五)临床应用: 加羌活、独活、细辛、防风——加强祛风除湿 加制草乌、桂枝——加强散寒止痛
举例:可用于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症,硬皮病等
49
[分证论治] 三、着痹: (一)辨证依据: 1、主症:肢体关节重着,酸胀,疼痛。
2、兼症:肢体和/或关节肿胀,皮色正常,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 3、舌脉:舌淡红,苔白厚而腻,脉濡滑
50
[分证论治]——着痹 (二)辩证分析: 湿性重浊粘滞, 流注关节——重着,酸胀,疼痛,肿胀,痛有定处;
湿注经络,络脉阻滞,肌肤失荣——肌肤麻木,活动不便; 苔白腻,脉濡滑——湿盛之象。
51
[分证论治]——着痹 (三)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四)方药:薏苡仁汤 苡仁、苍术——健脾利湿 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
川乌、麻黄、桂枝 ——温经散寒 当归、川芎——活血通络 生姜、甘草 —— 健脾温中
52
[分证论治]——着痹 (五)临床应用 关节肿胀:+萆薢、防己、姜黄、泽兰—— 渗湿利水通络; +白介子——温经化痰
肌肤不仁:+海桐皮、豨签草——祛风通络; 举例:各种关节炎、皮肌炎某些阶段,关节肿胀无热象常用。
53
[分证论治] 风寒湿不偏胜——《医学心悟》蠲痹汤 组成:羌活、独活、桂心、秦艽、当归、川芎、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甘草。
《百一选方》蠲痹汤: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甘草。
54
[分证论治] 个人经验: 桑枝、鸡血藤、当归、川芎、牛膝、白芍、独活、秦艽、细辛、甘草作为基本方,疗效颇佳。
55
[分证论治] 四.热痹: (一)辨证依据: 1、主症:肢体关节(焮)红肿灼热,疼痛剧烈;
2、兼症:筋脉拘急,甚至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发热、口渴、烦躁、喜冷恶热、尿黄等全身不适; 3、舌脉: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57
[分证论治]——热痹 (二)辩证分析: 风湿热邪入侵,或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流注关节——红肿灼热;
热壅经络,气血不通——疼痛剧烈,筋脉拘急,得冷暂缓; 湿热壅盛,正邪交争,邪欲外出——发热,烦躁,口渴,尿黄; 湿热壅盛——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58
[分证论治]——热痹 (三)治法: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四)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加味(合三妙丸) 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
桂枝—— 疏风通络 黄柏、苍术、牛膝——清热利湿通络
59
[分证论治]——热痹 (五)临床应用: 1、常规加减: +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 +桑枝、海桐皮、威灵仙——疏风除湿
举例:热痹是各种关节炎急性活动期的常见证型,如RA、AS、Gout、ReA以及OA等
60
[分证论治]——热痹变证 2、变证: (1)热毒化火,深入营血: 红肿热痛剧烈,壮热烦渴,入夜尤甚,舌红少津,脉弦数 治则:凉血清热
方药:《千金》犀角散:水牛角、黄连、山栀、升麻、茵陈 +生地、丹皮、寒水石、虎仗、桑枝、鸡血藤 个人经验方: 三水白虎汤
62
[分证论治]——热痹变证 (2)湿蕴化热: 关节肿胀明显,皮色正常或微红,触之有热,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利湿通络,兼以清热
方药:《温病条辨》宣痹汤: 蚕砂、防己、赤小豆、苡仁、山栀、滑石 连翘 ——利湿清热 海桐皮、姜黄——通络 杏仁、法夏 —— 化湿蕴之痰
63
[分证论治] 五.尪痹 (一)辨证依据 1.主症:病程长,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明显
2.兼症:疼痛时轻时重,筋脉拘紧,曲伸不利;肌肉痿缩,形瘦肢冷,面色无华;或脊柱僵硬,脊以代头,尻以代踵; 3.舌脉: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涩
64
[分证论治]——尪痹
65
[分证论治]——尪痹
66
[分证论治]——尪痹 (二)辩证分析: 痰瘀交结,寒湿凝聚——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 正虚邪恋——疼痛时轻时重;
筋损骨腐,关节变形——筋脉拘紧,屈伸不利;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肌肉痿缩,形瘦肢冷,面色无华; 肾督亏虚,脊骨失充——脊柱僵硬,脊以代头,尻以代踵; 瘀阻于内——舌有瘀点,脉细涩
67
[分证论治]——尪痹 (三)治法: 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 (四)方药: 独活寄生汤 桑寄生、杜仲、牛膝、熟地——补益肝肾
川芎、当归、茯苓、白芍、党参——补益气血 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68
[分证论治]——尪痹 (五)临床应用 1、常合桃红饮(《类证治裁》):桃仁、红花、威灵仙(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通络;
2、常结合应用虫蛇类药:+炮三甲、地鳖虫、没药、全蝎、蜈蚣、白花蛇—— 祛瘀通络,搜风剔络; 3、结节、畸形,还可适当加用白介子、制南星:化痰散结;
69
[分证论治]——尪痹 4、稳定期,骨质疏松和破坏明显,可加用:鹿角霜、龟版、狗骨、补骨脂—— 补肾填精壮骨;
5、活动期疼痛明显,应根据寒热不同而加碱。无热象,加附子、川乌,温经散寒止痛;有化热之象,宜急则治标,参考热痹治疗。
70
[分证论治]——尪痹 6、痹病后期,关节酸沉,疼痛绵绵,四肢乏力,肌肉痿缩,肢体麻木,纳呆,汗出,心悸,头晕,气血亏虚明显者,可改用三痹汤(《妇人良方》)益气养血,舒经活络。组成:八珍汤(去白术)+黄芪、牛膝、续断、杜仲、独活、细辛、防风、桂枝。
71
注意事项 1.证型兼夹:最常见为寒热错杂 复感外邪 局部红肿灼痛 尪痹:肝肾亏损 治疗 痰瘀化热 形寒体弱,腰膝酸软 分清 标本
复感外邪 局部红肿灼痛 尪痹:肝肾亏损 治疗 痰瘀化热 形寒体弱,腰膝酸软 分清 标本 过用苦寒 面色晃白,纳呆便溏 缓急 热痹:湿热蕴积 关节肿甚,热留不退
72
注意事项 2.用药不宜太过: 祛风散寒除湿 易化燥伤津,川乌、附子,需中病即止 活血通络 易耗气伤血
73
[预后转归] 风寒湿痹 热痹 日久不愈 尪痹 风寒湿热痹 疗效较差 正气日虚 气虚血亏证 内舍脏腑 预后不良
74
[预防调摄] 适寒温气候变化;避阴冷潮湿居处;忌生冷; 气功导引、功能锻炼对保持关节功能非常重要 。
75
[进展]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在下述两方面有较大的进展: 1.雷公藤的开发和利用。雷公藤多甙片(含雷公藤甲素20ug),关节灵丸
2.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动物及虫类药的广泛应用。益肾蠲痹丸
76
痹病病例分析1 詹某,女,56岁。因对称性关节肿痛7年,加重半月于98年3月入院。
患者90年起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对称形肿胀、疼痛。气候变冷时症状加重。95年开始双膝关节肿痛,局部灼热,伴四肢肌肉疼痛,活动不便。96年开始间歇性发热,午后及夜间尤甚,最高达40℃,晨起自行降至正常。96年10月第一次住院时确诊为Felty’s综合征,行脾切除及皮质激素治疗,病情一度缓解。半月前开始双手指间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复发,肌肉疼痛,晨僵达2小时。近2天发热,体温37.8℃~39.2℃。查体:双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皮色暗红,皮温升高,双膝明显肿胀,皮色正常,皮温升高,压痛明显。舌暗红,有瘀点,苔薄白少津,裂纹,脉细数。
77
痹病病例分析2 患者男性,50岁,右下肢外后侧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周。曾诊断为坐骨神经炎,冬春季节发作频繁,服用消炎痛及针灸治疗能暂缓症状。此次因天冷再次发作,疼痛剧烈,右下肢跛行,小腿肌肉僵硬,右足背麻木。右下肢触之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