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创 新 实 践 上 海 第 二 工 业 大 学 实 验 实 训 中 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创 新 实 践 上 海 第 二 工 业 大 学 实 验 实 训 中 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创 新 实 践 上 海 第 二 工 业 大 学 实 验 实 训 中 心

2 主讲简介 教师:张永红 办公地址:17#103室 联系方式:TEL:13601646613

3 创新思维训练

4 创新的概念 一个古老而宽泛的概念 早在15世纪,人们就开始使用创新一词,其原意是引入新东西、新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即抛开旧事物,创造新事物。 创新:摒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 新设想、新成果成功实施 获得更高效益。 基本要素:人、新成果、实施过程和更高效益。 创新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 国家创新体制 创新行为分为四大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5 创新的主要特性 创新主要特性 新颖性 价值性 先进性 连续性 风险性

6 创新的作用 按创新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 按创新内容 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或创新形式 根本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 技术系统的变革等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组织创新等 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或创新形式 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 合作创新

7 创新的历史 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 火的发明 文字的创造 蒸汽机的发明 计算机的诞生 因特网的应用
将人类送上了文明的第一级台阶,人类从此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 文字的创造 使人类将自己的智慧结晶永久传递,永恒保存; 蒸汽机的发明 使人类逐渐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计算机的诞生 给人类的智慧插上了新的翅膀; 因特网的应用 使“地球村”的村民们在网上恣意遨游

8 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 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 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 引领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是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

9 我国的创新现状 首份“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以美国创新指数100为计,中国创新指数为57.9,在全球40个科技实力较强国家中,排名第21位。(美国、瑞士、韩国和日本分居第一至四位) 报告显示,5个一级指标国际排名中,2000年中国创新资源指数和知识创造排名均列第33位,分别比2000年提升了5位和6位。 企业创新指数提升较快,列第12位。创新绩效迅速跃升到第9位,比2000年提升了23位。 创新环境排名第23位。

10 创新存在问题 未来五年,是中国国家创新能力向全球‘中上游’迈进的关键时期。
中国创新资源和知识创造有规模优势,但在效率、强度和质量上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创新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科研创新水平不高。 依然以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优惠政策拼得在世界中的竞争优势, 在原创能力和关键技术自给等方面则相形见绌。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仅居于第 28位。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实际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 1.15%,分别是美国和德 国的三分之一 、韩 国的二分之一; 在科研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国内科研经费的申请必须要在三五年内就能取得成绩,造成国内学术界急功近利。

11 创新存在问题 企业创新现状堪忧 知识产权 状况不容乐观 全国大中型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开展技术开发活动。
国内急需的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口。 一些国企和有实力的民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中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设备投资中 60%以上是引进的。而且引进技术的结构极不合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和消化吸收经费的 比例是 1:0.06。而韩 国 、日本企业则达到1:5到 1:8。 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陷入 “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怪圈。 知识产权 状况不容乐观 发明世界第一台 VCD的安徽万燕因没有申请发明专利已销声匿迹。 中国的 DVD厂商却被迫每年向国外厂商交纳 30亿元的专利费;由于专利保护,飞利浦的剃须刀在中国能够卖到上千元,利润能抵得上几台国产彩电。 国内仿制成风,新产品问世不久类似的产品就满天飞。

12 改变人类生活的创新 百年科技发明史 20世纪前20年的人类发明
齐柏林硬式飞艇、扬声器、空气调节装置、自动售货机、圣诞树彩灯、双刃安全剃刀、飞机、即溶咖啡, 人造树胶、霓虹灯、汽车上的电点火装置、纸杯、纵横拼字谜、不锈钢、乳罩、航空食品(第一次出现在飞往乌克兰的一架俄罗斯航班上)、经过加工的干酪、坦克、 爆米花烤箱。

13 20世纪20年代的发明 人造生物(机器人)、巧克力冰棒、邦迪药伤膏、雪上汽车、自动手表、电动剃须刀、16毫米家庭型电影摄影机(柯达公司发明)、克里内克丝面巾纸、电视机、第一部有声电影(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拍摄的《爵士乐歌手》、阿尔-乔尔森主演)、汽车无线电、冷冻食品、红绿灯、青霉素(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易拉罐、宝丽来太阳镜、自动洗衣店、道路斑马线、罐装啤酒、流行音乐排行榜(美国Billboard杂志首创)、原子笔、施乐复印机、家用电冰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电脑、立体声录音机。

14 20世纪40年代的发明 尼龙丝袜,肯德基,彩色电视,塔伯家用塑料制品,爱尔兰咖啡,原子弹,微波炉,吉普车,宝丽来照相机(可在60秒内洗出黑白相片),慢转密纹唱片,可多次使用的尿布,第一台由软件驱动的电脑。

15 20世纪60年代的发明 第一套电脑视频游戏(星球大战),软接触镜头,纤维笔尖钢笔,体重计,按钮电话(贝尔电话公司研制),电脑鼠标,可长期存放的牛奶,石英手表,“傻瓜”照相机,涡流浴室,影碟,盒式录音磁带,安定安眠药,阿斯特罗草皮,手提电脑,扫描仪,丙烯酸树脂涂料。

16 20世纪80年代的发明 光盘,微软视窗电脑操作系统,DNA基因识别技术,一次性照相机,3D视频游戏,万维网,高清晰度电视,人工合成皮肤,CD ROM,B型肝炎疫苗,人体增高荷尔蒙,多普勒雷达,高温超导体,数字蜂窝电话。

17 20世纪90年代的发明 “哈勃”太空望远镜,全球定位系统(美国防部发明),DVD,可用于汽车上的氢气燃料电池,“奔腾”处理器,克隆羊多利,控制药物释放的“Smart”药丸,手机短信。

18 21世纪后的发明 苹果iPod音乐随身听,人造肝脏,免清洁窗户,Segway新型交通工具,适于在北极严寒气候条件下骑行的冰上自行车,防身夹克。

19 创新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创造 创造与创新的内涵差别不太大,两者都具有首创性特征,但两者的首创性特征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创造是指新构思新观念的产生,创造的首创性是指“无中生有”着重于一个具体的结果。创新的首创性不仅都有“无中生有”,但更多的是指“推陈出新”。 发现 在《新华字典》中,发现被解释为“经过探索研究找出以前没有认识的事物规律”。它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新进展、获得了新知识。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科学发现不完全等同于“看见”或“找到”某事物或现象,更重要的是对这些事实或现象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解释。 发明 发明是指获得人为性的创造成果。发明成果并非天然存在,而是有人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部按照一定的目的去调整和改变对象以获得新事物、新状况或新结果。如瓦特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单纯的发明创造不能称之为创新,因为发明创造是指研究活动本身或它的直接结果,发明家上成功地开发才可以称为创新。

20 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思维惯性,过去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
人们把平时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观念和方法等要素进行积淀,并固定于大脑中,就构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在思维过程中就形成了固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很难改变而成为定势。 思维定势的正面作用 使人们能够驾轻就熟而迅速的解决相似的问题。 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 是影响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障碍。

21 几种典型的思维定势形式 权威定势 1)教育权威 2)专业权威等 书本定势 从众定势 1)服从于群众的压力 2)随大波逐大流思想 经验定势

22 创新思维方式——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具体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三种表现形式:表象、想象和联想。
想象思维 联想思维 例如,当要研制一台机器时,头脑会想像出这台机器的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想像出组成这台机器所需要的零件数量、形状及装配过程。 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源于直观形象和既有经验,却又不受固定程序、规则和逻辑推理的约束,灵活的、跳跃式地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

23 形象思维——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 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或重组的思维方式。它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和非逻辑思维。 创新想象:根据一定的任务和目的,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新,独立的创造出崭新形象的过程。如:哥白尼在天文仪器极度落后的情况下提出“日心说”,卢瑟夫建立原子模型,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等都是创新想像的结果。

24 想象思维——幻想 幻想 创新想像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特殊想像。
特点:脱离现实性,幻想思维能够在没有现实干扰的理想状态下任意驰骋,导致创新思想方案百出。 如1894年俄国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就大胆幻想了未来宇宙航行:①制造带翅膀和一般操纵装置的火箭式飞机;②以后飞机的翅膀略有缩小牵引力和速度增加;……④飞至大气层外及滑翔降落:⑤建立大气层外的活动站(人造卫星);……⑦登月;⑧在小行星带上和太阳系里其他不大的天体上建立移民区;……⑩太阳开始熄火太阳系的残存居民转至别的“太阳”。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在叙述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其实当齐奥科夫斯基提山上述设想的时候莱特兄弟的飞机尚未问世。 幻想可以给人以创造发明灵感,丰富的幻想是所有发明家共有的特征。

25 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在某种诱因作用下,人们将一种事物的形象和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
特点:可以在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之间通过连续的联系而快速的形成联想链。 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可以互为起点,即想象思维可以在联想到的事物之间展开,同时想象思维所获得的结果又可以引起新的联想。

26 想象与联想的互相启发 力学第一定律就来源于创造想像。亚里士多德曾断言:当推动物体的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需要依靠外力来维持。他的这种论断,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一直被公认为“真理”。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第一个公开怀疑亚里士多德以上论断的学者。伽利略注意到,一个小球沿着第一个斜面滚下来,再滚上第二个斜面,而这个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相差很小。摩擦力越小,这个差距也就越小。于是伽利略想像:在没有摩擦力(或摩擦产生的阻力为零)的情况下,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是多少,小球在第二个斜面总要达到和在第一个斜面上相同的高度。 接着,他又进一步想像:假若第二个斜面变成可以无限延伸的水平面,那么小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后,将沿着平面永远运动下去。通过这种巧妙思考,伽利略得出了一个全新的结论: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他的这一论点打破亚里士多德被世人公认了两千多年的观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将伽利略的这一结论进一步总结为力学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伽利略所想像的“没有摩擦力(或摩擦产生的阻力为零)”、“把平面无限延伸”等,都是理想化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借助超越性想像,人们可以思考客观世界所没有的或不可能看到的东西。

27 联想思维——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从某一思维对象到与它有接近关系的其他思维对象的联想。
这种接近关系可能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也可能是功能和用途上的,还可能是结构和形态上等 例如,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斯一直在寻求一种同时作用于整列火车车轮的制动装置。当他看到在挖掘隧道时,驱动风钻的压缩空气是用橡胶软管从数百米之外的空气压缩站送来的现象时,脑海里立刻涌现出气动刹车的创意,进而发明了现代火车的气动刹车装置。 例如,一位美国发明家在一次理发时看到理发推子的动作,突然与其正在思考的收割机结构方案联系起来,成功地开发出利用理发推子动作原理的新型收割机。 例如,许多人都有手被草割破的经历,但都没有创造,只有鲁班在手被草割破以后,仔细地观察到草叶的边缘存在的无数的细齿,联系到了木工工具,从而发明了木工锯。

28 联想思维——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从某一思维对象到与它有某些相似特征的其他思维对象的联想。
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过程运用的就是典型的相似联想。他观察到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壶盖被水蒸气冲开,以此为开端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联想:水蒸气冲开水壶盖—蒸汽具有推动力—与水壶相似的动力机(蒸汽机)。 又如,美国工程师道立安一直在考虑如何使汽油与空气均匀混合,以提高汽油在气缸中的燃烧效率。有一次他看到用喷雾器往身上喷洒香水形成均匀雾状的形态,立即联想到了使空气和汽油均匀混合的方法,从而发明了汽车化油器。 美国工程师斯潘塞在做微波空间分布情况的试验时,发现衣兜内的巧克力被熔化。是什么原因使巧克力熔化呢?他由此联想到,微波能熔化巧克力,一定也会使其他食品由于内部分子振荡而温度升高,通过联想发明了微波炉。

29 联想思维——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从存在的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
由英雄想到叛徒,由很软的石墨想到坚硬金刚石,从自然科学想到社会科学等,由电动机联想到发电机,由电流产生磁场(电磁效应)联想到用磁场产生电流(磁电效应) 对比联想在工业技术应用的例子并不少见。如图 所示是旋转式真空泵的示意图。当偏心转子按图示方向转动时,一端吸入空气,即可实现旋转式真空泵的吸气功能。应用对比联想,该机器改为利用另一端实现排出空气的功能,则真空泵就成了旋转式压缩机。这就是利用进与出的对比联想。如果再进一步,对比其能量进出关系,转子不主动运转,而将气流作为动力源,由吸(或排)气口吹入,则可以在转子上获得机械回转动能。

30 联想思维——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由于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特点:双向——可以由“因”想到“果”,也可以由“果”想到“因”。
由“果”找“因”的联想在发明创造中被大量运用,找到合适的“因”,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果”。 如,产品的质量不高(“果”)往往是由于控制机床的人造成的,人控制机床是“因”;如果由计算机来控制机床(更合适的“因”),产品的质量就可以大大提高了(更理想的“果”)。

31 创新思维方式——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多向思维及求异思维等。人在思维过程中,思路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求出多种答案的一种立体多路思维形式。 特点:突破人们头脑中固有的逻辑框架,由一事想万事,从一物思万物,构成较大的思维空间,得到众多具有新意的答案。 特点: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输出,看到一样,想到多样;看到一样,想到异样;并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跳跃前进,思维成果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运用发散思维,当一个人瞧见墙壁上有一个小黑点时,能够由此想到那是掉在餐桌上的一粒芝麻;由盘旋在空中的一架直升飞机,想到白纸上的一个疵点;由漂浮在牛奶中的一片茶叶,想到航行在海洋中的一艘巨轮……。文学上,作家对同一景象的不同描写;技术上,工程师对同一原理的不同应用;课堂上,教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都来自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思维。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发散。有人认为,科学家创造能力的大小是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的,并且可以用“创造能力 =知识量 ×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公式来表示。

32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示意图 思路 问题中心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33 创新思维方式——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侧向思维或旁通思维,是指不按照思维逻辑去推理,而是转换思维视角,另辟蹊径的思维方法。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区别:纵向思维是从单一的概念出发,并沿着这个概念一直推进,直到找出最佳的方案或方法。但是,万一作为起点的概念选错了,就会找不到最佳方案。 爱德华·德波诺在其专著《新的思维》一书中,用“挖井”作比喻,阐述了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两种不同方法的关系。挖一口井时,如果最初挖井的位置选得不合适,即使费了很大的力气,挖了很深,仍然不出水,怎么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放弃太可惜,只好继续将井挖得更深更大,并且自我鼓励说:“快了快了,马上就会出水的,坚持就是胜利!”随着挖掘工程的继续,人们一方面越来越感到失望,另一方面又感觉希望越来越大。这就是典型的纵向思维。如果应用横向思维,则要求首先确定井的位置,而一旦发现位置错了挖不出水,就应该果断放弃,另寻新址,绝不贪恋那口虽已挖了半截但位置错误的井。可见,纵向思维是指科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横向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想法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并不企图使每一步都正确,而是使人们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寻找更新、更好的解题途径和思路。

34 创新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是指转换思维视角,用与通常考虑问题的方向相反的思考方法。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们也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事物。但是长期的思维习惯往往使人们只看到其中的一面,使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越来越雷同,没有新意。利用事物的另一面,逆向思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攻击敌人难以成功时就改为背后偷袭,有时可奏奇效;小孩掉进水里,把人从水中救起,是使人脱离水,司马光救人是打破缸,使水脱离人;人上楼梯是人走路,而乘电梯是路走,人不动。 例如,在 300 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人生病时体温会升高,但如何准确地测出体温,以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诊断,还没有办法。于是医生们求教于大科学家伽利略。伽利略反复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天,他给学生上实验课,题目是热胀冷缩。他问学生:水温升高、特别是沸腾时,水为什么会在容器内上升?学生们回答:水加热,体积会膨胀;水冷却,体积会缩小,这样水就会在容器中上升或下降。学生们的回答引起了伽利略的思考: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随之变化;反过来,从水的体积的变化,也就能测出水的温度变化。于是,他在一根细玻璃管里装上水,抽出空气后加以密封,并在管壁上刻上刻度。这样,世界上第一支体温计就问世了。

35 创新思维方式——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聚敛思维、辐集思维、集中思维和求同思维等,是一种寻求某种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反,收敛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于研究对象这个中心,通过比较、组合和论证,得出在现存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广泛搜集创新设想和方案(可能多数是不成熟的),为收敛思维提供加工对象;收敛思维是求同思维,对众多创新设想和方案认真整理、全面考察,精心加工成最优的创新成果。发散思维的关键是开放,收敛思维的关键是优化,二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36 创新思维方式——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通常所说的逻辑思维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它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形式的思维方式。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思考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逻辑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三段论,又称直言三段论。三段论是一种间接推理,也是一种演绎推理。它以两个含有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为前提,推导出另一性质判断作为结论,其结构是这样的:所有 M 都是 P,所有 S 都是 M ,所以,所有 S 都是 P。 例如: ① 凡金属都导电,这块玻璃不导电,所以,这块玻璃不是金属; ② 所有恐龙都已经灭绝了,有些恐龙是草食性动物,所以,有些草食性动物已经灭绝了; ③ 凡科学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37 创新思维方式——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即遵循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进行思维。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它强调用事物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全面性及深刻性是辩证逻辑的根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38 辩证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在创新活动中有统帅、突破和提升的作用
① 统帅作用: 世界上的各种具体事物不但具有无限复杂性,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它们具有多层次性。要深刻地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直接的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应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可以揭露事物内部深层次的矛盾,从哲学的高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思维把各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律有机地融为一体,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更高层次上统帅其他思维方式。 ② 突破作用: 在创新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发现不了主要问题,或者是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也就是出现了“僵局”。辩证思维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认识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切入,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起到突破“僵局”的作用。辩证思维是打破“僵局”的有力武器。 ③ 提升作用: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创新活动中,不论运用什么方法,也不论取得的成果大小,都需要进行总结概括,上升为理论。辩证思维就可以用来帮助全面总结创新思维成果,提升对成果的认识价值,扩大成果的应用,以及把众多的创新成果变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39 创新方法 设问法 移植法 组合创新法 列举法

40 创新方法——设问法 设问法是围绕创新对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发问,然后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研究解决的创新方法。其特点是:强制性思考,有利于突破不善于思考提问的思维障碍;目标明确、主题集中,在清晰的思路下引导发散思维。 创新、创造、发明的关键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问法就是对任何事物都多问几个为什么。设问法特别适用于创新过程的早期阶段。 1、奥斯本设问法--7步法 2、核检表法 3、5W1H(6W2H)法 4、动词提示检核表法

41 设问法:奥斯本设问法——7步法 这是奥斯本提出的一套设问方法: 1.确定革新的方针。 2.收集有关资料作准备。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4.进行自由思考,一一记录并构思革新方案。 5.提出实现方案的各种设想。 6.综合有用的数据资料。 7.评价各种方案,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设想。

42 设问法——核检表法 奥斯本提出来的一种创新方法:即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新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一个一个地核对、讨论,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创新的设想。下面我们介绍奥斯本核检表法九个方面的提问。

43 核检表法 能否他用(转化) ①现有的事物有无他用②保持不变能否扩大用途③稍加改变有无其他用途
能否借用(引申) ①现有的事物能否借用别的经验②能否模仿别的东西③过去有无类似的发明创造④现有成果能否引入其他创造性设想 能否改变(变动) ①现有事物能否做些改变?如:意义、颜色、声音、味道、式样、花色品种②改变后效果如何 能否扩大(扩展) ①现有事物可否扩大应用范围②能否增加使用功能③能否添加零部件④能否扩大或增加高度、强度、寿命、价值 能否缩小(缩减) ①现有事物能否减少、缩小或省略某些部分②能否浓缩化③能否微型化④能否短点、轻点或压缩、分割、简略 能否代用(替代) ①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其他元件②能否用其他原理、其他方法、其他工艺③能否用其他结构、其他动力、其他设备 能否调整(重组) ①能否调整已知布局②能否调整既定程序③能否调整日程计划④能否调整规格⑤能否调整因果关系 能否颠倒(反向) ①作用能否颠倒②能否从相反方向考虑③位置(上下、正反)能否颠倒 能否组合(综合) ①现有事物能否组合②能否原理组合、方案组合、功能组合③能否形状组合、材料组合、部件组合

44 设问法—— 5W1H(6W2H)法 美国陆军部提出5W2H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6W2H法,他把这种提问模式叫做教人聪明的“八大贤人”。 为此他写了一首小诗:“我有几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还有一个西洋名,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45 5W2H(6W2H)法 1.Why为什么需要创新? 2.What创新的对象是什么? 3.Where从什么地方着手?
1.Why为什么需要创新?  2.What创新的对象是什么?   3.Where从什么地方着手?   4.Who谁来承担创新任务?   5.When什么时候完成?   6.How怎样实施?   7.HowMuch达到怎样的水平?  8.Which几何

46 设问法—— 动词提示核检表法 创造学者根据上海市和田路小学开展创造发明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法,总结提炼而成的,共 12 种,又称和田十二法。即
加一加 减一减 扩一扩 缩一缩 变一变 改一改 联一联 代一代 搬一搬 反一反 定一定 学一学

47 和田十二法——加一加 在进行某种创造活动过程中,可以考虑在这件事物上还可以添加什么?把这件事物加长、加高、加厚、加宽一点行不行?或者将原物品在形状上、尺寸上、功能上有所 “异样”、 “更新”,以求实现创新的可能。 例如,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就是“加一加”的典型例子。欧洲有一个磨镜片的工人,有一次,他偶然把一块凸透镜片与一块凹透镜片加在一起,他透过这两片镜片向远处一看,惊讶地发现远处的景物可以移到眼前来。这个发现,后来给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他对这个无意之中 “加一加”而形成的事物进行了研究,终于发明了望远镜。

48 加一加-茶杯添口袋 袋泡茶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快节奏以及工业化口味,但也使得茶变成白开水的增味剂,解渴的饮料和据说能抗辐射的药物。而我们为袋泡茶的便利付出的最后一个代价,是喝的时候袋子绳子碍手碍脚。所以我们需要这种杯子,泡好茶后可以把茶包拿出来,放到杯子外壁的口袋里边去。

49 加一加-开瓶器添计数器 高科技与低科技的结合,高科技,就是给一个功能本来很单一,需求也很简单的瓶起子,加上统计喝过多少瓶酒的功能。

50 和田十二法——减一减 省略不必要的(减少,减短,减窄,减轻,减薄)
在原来的事物上还可以减去点什么?如将原来的物品减少一点,缩短一点,降低一点,变窄一点,减薄一点,减轻一点等,这个事物能够变成什么新事物,它的功能、用途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时间、次数可以吗?这样做又有什么效果? 例如,隐形眼镜就是将镜片减薄、减小,并减去了镜架而发明的。

51 减一减——人性化葡萄酒杯 由于人脸的固有轮廓以及一般葡萄酒杯的弧线造型,使得我们要饮尽一杯酒就必须尽量把头向后仰才成,此杯的主要优点在于,饮酒的时候鼻子可以一起伸进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味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52 减一减——碟子2.0 由一大一小两部分组成,除了有趣之外,该碟子可以有效地节省餐桌及冰箱空间。 碟子不用的时候,可以半个半个竖起来。

53 和田十二法——扩一扩 功能、用途,使用领域(放大,扩展)
现有物品在功能、结构等方面还可以扩展吗?放大一点,扩大一点,会使物品发生哪些变化?这件物品除了大家熟知的用途外,还可以扩展出哪些用途? 例如,大家知道吹风机是吹头发的。但在日本,有人想利用吹风机去烘潮湿的被褥,扩展了它的用途。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被褥烘干机。如把一般望远镜扩成又长又大的天文望远镜。它的能见度是人肉眼的 4万倍,放大率达 3000倍。用这种望远镜看星空,38万公里远的月亮,就好像在 128公里的近处一样。

54 扩一扩——“休息一下”拐杖 这对 Yong-Rok Kim 设计的拐杖,可以拼在一起,当断腿男在路上走累了,可以把伤腿架在上边歇息一歇息。
为使用者着想的设计,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述,我们认为它绝对是设计者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的灵感。即便不是他亲自断的腿,则也至少是熟人。

55 和田十二法——缩一缩 压缩、缩小、降低。 将原有物品的体积缩小一点,长度缩短一点会怎样,可否据此开发出新的物品。
我国的微雕艺术是世界领先的,其实质也是 “缩一缩”。它缩小的程度是惊人的,能在头发丝上刻出伟人的头像、名人诗句等,成为一件件价值连城的珍品。生活中的袖珍词典、微型录音机、照相机、浓缩味精、浓缩洗衣剂 (粉) 等都是 “缩一缩” 的结果。

56 缩一缩——线条书架 以色列的女设计师 Yedidia Blonder ,设计了一系列的铝合金线条书架 Quattro Line Bookshelf,据说是为了要突出“书”才将书架做得这么简约的。但如果使用者有很多书,能把这个书架填满,那么书架就不怎么看得到了,这时书架就退居幕后,架子上的书也就成了真正的主角。综上所述,它是一个能够自动适应主人的超级书架。

57 和田十二法——变一变 方式、手段、程序等(改变原有事物的形状,尺寸,颜色,滋味,浓度,密度,顺序,场合,时间,对象,方式,音响等。)
它是指改变原有物品的形状、尺寸、颜色、滋味、音响等,从而形成新的物品。它也可以从内部结构上,如成分、部件、材料、排列顺序、长度、密度、浓度和高度等方面去变化;还可以从使用对象、场合、时间、方式、用途、方便性和广泛性等方面变化;也可以从制造工艺、质量和数量,对事物的习惯性看法、处理办法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去变化。 例如,企业经营要创新就离不开一个 “变”字,如果冷饮食品厂不注重产品的花样翻新,就无法开发出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的新产品,也就无法使企业发展壮大,如果企业不拘现状而不断开发新产品,那么企业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58 变一变——超自定义附加键盘 “自定义键盘”: 每个键都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功能,比如按一个键就自动回复。
“超”自定义键盘:这些键不仅功能可以由用户制定,连它们的位置也可以随心所欲放在托盘上的任何地方。组一个心形也是轻而易举,连底下的托盘都可以自己贴上图案做美化。这都拜它的吸附式活动按键所赐。

59 变一变——肥皂回收袋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有位老阿婆,会把用剩下的肥皂粒攒起来,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煮一口大锅,把肥皂粒都倒进去融成肥皂水儿,再将它们倒出到一个四方模子里,待其冷却,就可以重新得到一大块肥皂。 向老一辈简约主义,即勤俭节约主义的先烈们致敬!这种勤俭的作风一直传承到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用细了的肥皂,可以像存钱一样存到纱网袋子里,袋子有个吸盘可以吸在墙上。当袋子里的细肥皂攒到一定规模,不用煮锅倒模就有(相当于)一大块肥皂可以用。

60 和田十二法——改一改 针对现有的做法提出意见,建议,做得更好(带有被动性,常常是在事物缺点暴露出来后,才用通过消除这种缺点的方式来进行创造。) 从现有事物存在的缺点入手,发现该事物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些不足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以进行发明和创新。 “变一变”技巧带有主动性,它表现在发明者要主动地对它进行各方面的变动,是这一事物能保持常新。 “改一改”技巧则带有被动型,它常常是事物缺点已暴露出来或人们已发现该事物的缺点后,才为人们所利用的发明技巧,即通过消除某种缺点的方式进行创造。 “变一变” 对于思维灵活、善于创新的人较适合。 “改一改” 技巧对于初学者或较保守、不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更适合,因为这一方法使人更容易发现问题和寻找创造对象。 “改一改”技巧的应用范围很广,如拨盘式电话机改为琴键式电话机,手动抽水马桶改为自动感应式抽水马桶等。

61 改一改——易拉罐瓶套 这个 Snap Capp 易拉罐瓶套:能重新封存打开的易拉罐,但是它由消费者自己操作,无需对现行易拉罐进行任何改造(它还生怕易拉罐直径被改大呢),只要套在标准尺寸的易拉罐顶上即可,可重复使用。

62 和田十二法——联一联 看看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某一事物和哪些因素有联系呢?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联一联看可否能产生新的功能,开发新的产品? 例如,用手机可以发短信,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按键输入的,将其与手写信息联系起来,通过联一联开发出了可以手写输入的手机,方便的手机用户。

63 联一联——白板冰箱 这是一家巴西的公司 Consul推出的系列冰箱。
整个冰箱外壳都可以作为白板供用户使用白板笔在上面轻松的涂涂改改。令广大家庭从此告别蒙昧的冰箱贴纸时代。

64 联一联——雨伞收纳花盆 日本 Kyouei 设计的这个雨伞收纳花盆,是地板的福音,是花花草草的福音,也是曾拥有湿答答地板并且老是会养死花花草草的懒人的福音,因为,懒人终于能把花花草草养得可以握在手里,感觉得到那么一点规模了。

65 和田十二法——代一代 用别的工具、方法、材料能不能代替 。
它是指用其他的事物或方法来代替现有的事物从而进行创新的一种思路。有些事物尽管应用的领域不一样,使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都能完成同一功能,因此,可以试着替代,既可以直接寻找现有事物的代替品,也可以从材料、零部件、方法、颜色、形状和声音等方面进行局部替代。看替代以后会产生哪些变化?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例如,曹冲称象可以说是“代一代”的典型事例。又如,用各种快餐盒代替传统的饭盒,用复合材料代替木材、钢铁等。

66 代一代——充气千斤顶 千斤顶是进行更换轮胎等汽车维修操作时常用的轻型起重设备,大部分以人力驱动。同为人力驱动,千斤顶与直接用手抬汽车相比,较为可靠省力,而且能够持久。但无论如何它终究还是人力驱动的,所以面对这个可以接上汽车排气管给自己充气的气囊千斤顶,它也感到了压力。这种气囊千斤顶宣称自己可以在30秒内把汽车顶起来,方便快捷,同时更加省力,一样持久,而且比传统千斤顶适应力更强,崎岖、软泥、雪地等传统千斤顶不能应付的地形它都能轻松搞定。此外由于它的单向活瓣设计,充气之后熄火,气囊里的气也不会跑。

67 和田十二法——搬一搬 就是移动,转做他用或是把物品的某一部件搬动一下,产生一种新的物品。
将原事物或原设想、技术移至别处,使之产生新的事物、新的设想和新的技术。即把一件事物移到别处,还能有什么用途?某个想法、原理、技术搬到别的场合或地方,能派上别的用处吗? 例如,利用激光的特点来进行激光打孔、激光切割、激光磁盘、激光测量、激光唱片、激光照排、激光治疗近视眼等;将日常照明电灯通过改变光线的波长,制作紫外线灭菌灯、红外线加热灯,改变了灯泡颜色,又成了装饰彩灯;把灯泡放在道路的路口,就成了交通灯。

68 搬一搬——电脑后视镜 看恐怖片,看片的人大概也很高兴能随时监视自己背后的情况,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会不会让看片的觉得更恐怖呢?这个后视镜直径7.6cm,使用魔术贴贴在电脑显示器边上即可。

69 和田十二法——反一反 就是将某一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以及正反,里外,前后,左右,上下,横竖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的事物
“反一反”就是将某一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及其正反、里外、横竖、上下、左右、前后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的事物。“反一反” 的思维方法又叫逆向思维,一般是从已有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 例如,尽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其典型的事例。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落到了水缸里,司马光突破要救人必须得 “人离开水”这一常规想法,而是将缸砸破,使水离开人,将小朋友救起。

70 反一反——马鞍形花盆 小时候住单位宿舍楼,阳台围栏是宽厚的水泥结构,家家户户都在上面养花。每当傍晚,大伙一边给花浇水,一边和邻居聊天,其乐融融。 现在的新房子阳台围栏大都改为金属或玻璃结构,美观的同时也令我们失去了养花和交流的乐趣,马鞍形花盆的出现,可以“骑”在窄小的现代阳台围栏上,安全稳妥,可以让我们找回一些渐渐消失的美好回忆。

71 和田十二法——定一定 改进标准而进行的创新
“定一定” 是指对某些发明或产品定出新的标准、型号、顺序,或者为改进某种东西,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及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做出的一些新规定,从而进行创新的一种思路。 例如,有人用 “定一定”发明了一种 “定位防近视警报器”。他利用微型水银密封开关,将其与电子元件、发音器一起安装在头带式耳机上,经调节,规定头部到桌子的距离,当头低到超过这个规定值时,微型水银开关接通电源,并发出警告声,提醒人要端正坐姿。

72 和田十二法——学一学 就是借鉴、综合 学习模仿别的物品的原理、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动作、方法等,以求创新。
如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鱼在水中的行动方式,发明了潜水艇;研究了大鲸在海中游行的情形,把船体改进成流线型,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也是同样。一次,他看到儿子骑着硬轮自行车在卵石道上颠簸行驶,非常危险。他想,能否做一种新的可以减小震动的轮胎呢?在花园里,他看到了浇水的橡皮管,踩一脚上去觉得很有弹性,于是他利用橡胶的弹性,成功发明了充气轮胎。

73 学一学——遥控电视、音响、DVD的书 这个新颖的页式遥控器由来自台湾的Chen Hung Ming设计。它由三个(或可称三页)遥控器组成,可分别对电视、音响、DVD进行操作,轻薄纤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遥控器在每个(或可称每页)遥控器的按键设置上也尽力简化,使它的用户不会受困于过于复杂的按键系统。

74 创新方法——移植法 移植法是将某个学科领域中已经发现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移植、应用或渗透到其他技术领域中去,用以创造新事物的创新方法。
移植法也称渗透法。从思维的角度看,移植法可以说是一种侧向思维方法。 原理移植 方法移植 功能移植 结构移植

75 移植法——原理移植 原理移植是将某种原理向新的领域类推或外延。不同领域的事物总是有或多或少的相通之处,其原理的运用也可相互借用。
例如,根据海豚对声波的吸收原理,创造出舰船上使用的声呐;设计师将香水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移植到了汽车发动机化油器上。 香水喷雾器原理 汽车化油器原理

76 移植法——方法移植 方法移植:将已经有的技术、手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用到其他新的领域。
例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体育教授威廉·德尔曼发现用传统的带有一排排小方块凹凸铁板压出来的饼不但好吃,而且很有弹性。他便仿照做饼的方法,将凹凸的小方块压制在橡胶鞋底上,穿上走路非常舒服。经过改造,发展成为今日著名的“耐克”运动鞋。

77 移植法——功能移植 功能移植:将此事物的功能为其他事物所用。许多物品都有一种已为人知的主要功能,但还有其他许多功能可以开发利用。
例如,美国人贾德森发明了具有开合功能的拉链,人们将其应用在衣服、箱包的开合上非常方便。 武汉市第六医院张应天大夫成功地将普通衣用拉链移植到了病人的肚皮上。他在三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腹部切口装上普通衣用拉链,间隔一到二天定期拉开拉链,直接观察病灶,清除坏死组织和有害渗液,直至完全清除坏死组织后再拆除拉链、缝合切口。这一措施减少了感染并避免了多次手术。

78 移植法——结构移植 结构移植:将某种事物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移入另一事物。
比如,有人把滚动轴承的结构移植到机床导轨上,使常见的滑动摩擦导轨成为滚动摩擦导轨。这种导轨与普通滑动导轨相比,具有牵引力小、运动灵敏度高、定位精度高、维修方便(只需更换滚动体)等优点。

79 创新方法——组合创新法 组合创新法:按照一定的技术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以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产品的方法。
1、同物组合 2、异类组合 3、结构重组 4、概念组合 5、综合

80 组合方法的类型 同物组合: 同物组合即若干相同事物的组合。
例如:订书机装订东西的时候,东西稍大一些就要订两次,不但麻烦,而且不容易对齐。“双头订书机”,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双头话筒”的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新产品“子母灯”就是把大光灯和小光灯一体化,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实用。在书写和作记号的时候,“双色笔”和“三色笔”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81 组合方法的类型 异类组合:异类组合即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领域技术思想的组合或不同功能物质产品的组合。
① 原理组合 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新的复合技术或技术系统。 例如我国古代发明的火药,就是将硝酸钾、木炭和硫磺等,有效地组合在了一起。 ② 功能组合 是将具有不同功能的产品组合到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技术性能更优或具有多功能的技术实体的方法。 例如,将收音机和录音机组合在一起,制成的收录机,兼具二者功能,更方便实用。又如,马路上常见到的混凝土搅拌车,不但把搅拌和运输组织在一起,而且是在运输路上进行搅拌,到达工地后即可立即使用拌好的水泥。 ③ 方法组合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独立方法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方法。 例如,把超声波灭菌方法和激光灭菌方法组合,利用“声 光效应”可彻底消灭水中的细菌。

82 组合方法的类型 结构重组:结构重组是改变原有技术系统中各结构要素间的相互连接方式以获得新的性能或功能的组合方法。
例如,螺旋桨飞机的一般结构是机首装螺旋桨,机尾装稳定翼。但美国卡里格卡图则根据空气浮力和气推动原理,将飞机螺旋桨放于机尾,而把稳定翼放在机头,重组后的新型飞机具有尖端悬浮系统和更合理的流线型机体等特点。

83 组合方法的类型 概念组合:概念组合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命题或词类进行组合。
① 命题组合 创新有时可以由若干特殊命题组合而产生。例如:命题一,风刮起来会产生很大的力;命题二,需要很大的力是发电机转动的基本条件。去掉相同部分和不重要词汇,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发电方法—风力发电,或一种新的发电设备—风力发电机。 ② 词类组合 是将选定的题目与尽可能多的有关动词相结合,以求引发新思想。例如:题目要求是开发一种能上楼梯的车;先寻找有关动词,如走、爬、迈、拖、拉,以及流动、滑动、滚动、飞行、跳跃……;最后选题确定为滚动上楼梯车。

84 组合方法的类型 综合:综合即为大量先进事物的融合并用,可视其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组合。
如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研制有多种专业的数万名科学技术人员参加;美国的阿波罗飞船调动了 42 万余名研究人员,历经 11 年的艰苦工作,才把宇航员送到月球并返回地面。阿波罗登月总指挥韦伯指出:“阿波罗飞船计划中,没有一项是突破性的新技术,关键在于综合。”

85 创新方法——列举法 列举法:把与创新对象有关的方面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探讨改进的方法。 列举法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创新技法。
1、特征列举法 2、缺点列举法 3、希望点列举法

86 列举法——特征列举法 特征列举法:根据事物的特征或属性,将问题化整为零,以便产生创新设想的创新技法。
例如,想要创新一台电风扇,若笼统地寻求创新整台电风扇的设想,恐怕不知从何下手;如果将电风扇分解成各种要素,如扇叶、立柱、网罩、电动机及速度、风量等,然后再分别逐个地分析、研究改进办法,则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创造性思考的方法。 特性列举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 确定研究对象; ② 从三方面进行特征列举,包括 名词特性—整体、部分、材料、制造方法等 形容词特性—颜色、形状、性质、状态 动词特性—功能、作用 ③ 对三方面属性的各项目提出可能的创新设想,引出新方案。

87 特征例举法 尼龙绸折叠式花伞 ① 确定研究对象:尼龙绸折叠式花伞。 ② 特征列举如下: ③ 提出创新设想、引出新方案。新设想包括:
●名词性特征 伞杆(铁的)、伞架(铁的)、伞尖、伞把、弹簧(钢的)、开关机构(铁的)、伞面(尼龙绸); ●动词性特征 手举、折叠、打开、闭合、握、提、挂、放、晒、遮雨; ●形容词性特征 圆柱形的(伞把)、曲形的(伞把)、直的(伞架)、硬的(伞架)、尖的(伞尖)、花形的(伞面)、圆的(伞面)等。 ③ 提出创新设想、引出新方案。新设想包括: ●将直的、硬的、铁的伞架变换为软的充气管式伞架以便于携带; ●将伞边的伞面改用透明材料,以扩大视线; ●将用手举的伞变换为用肩固定的伞或用头固定的伞,以方便骑车人或抱小孩者; ●可否让伞成为可放音乐的伞或带手电筒的伞? ●可否再增加一些新功能,如散发香味、发光?新方案有: ●带透明伞边的伞; ●带在头上的充气型小伞面伞; ●伞中内藏收音机或手电筒的花面金属架的伞。

88 特征列举法

89 列举法——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通过挖掘产品缺点而进行创新的技法,即尽可能找出某产品的缺点,然后围绕缺点进行改进 缺点列举法的操作程序为:
① 确定对象,做好心理准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物都有缺点,用“显微镜”去观察。 ② 尽量列举“对象”的缺点、不足,可用智力激励法,也可展开调查。 ③ 将所有缺点整理归类,找出有改进价值的缺点即突破口。 ④ 针对缺点进行分析、改进,创造理想完善的新事物。

90 缺点列举法 电冰箱 ① 确定对象为电冰箱。 ② 列举缺点并整理,有改进价值的缺点如下: ③ 提出改进创新方案。 ●使用氟利昂,造成环境污染;
●高血压患者给电冰箱除霜时,冰水易使人手毛细管及小动脉迅速收缩,使血压骤升,造成“寒冷加压”现象,危及人身安全; ●使冷冻方便食品带有李斯特氏菌,可引起人体血液中毒、孕妇流产等。 ③ 提出改进创新方案。 ●开发不用氟利昂的新型冰箱,例如,“磁冰箱”,这种电冰箱没有压缩机,采用磁热效应制冷; ●改进冰箱的性能,研制自动定时除霜、无霜冰箱; ●研制一种能消灭李斯特氏菌及其他细菌的“冰箱灭菌器”,作为冰箱附件。

91 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通过提出对产品的希望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寻找创新的目标的一种创新技法。 希望点列举法的操作程序为:
① 确定对象 ② 提出希望点 ③ 提出创新方案

92 希望点例举法 轴承 ① 确定对象为轴承。 ② 提出希望点——发明轴承是为了减少机械运动的摩擦,那么
●能否使旋转轴和轴承(滑动)的接触面尽可能减小; ●能否更大地减少旋转轴和轴承(滑动)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 ●能否找到或制造使摩擦系数为零的润滑剂; ●能否在轴转动时,使旋转轴与轴承(滑动)互不接触。 ③ 提出创新方案 ●在轴套部分吹入高压空气,用空气层代替润滑剂,减少摩擦; ●根据磁性材料同极相斥的原理,研制磁性无接触轴承; ●利用超导材料的特性,研制轴悬浮轴承。

93 列举法—— 综合运用特征列举法 综合运用特征列举法、希望点与缺点列举法、焦点法和信息交合法进行产品创新时,可尝试采取以下步骤:
① 明确课题名称; ② 应用特征列举法列出该物品的特征; ③ 应用缺点及希望点列举法对特征进行分析; ④ 提出新产品设想,初步选出新产品方案; ⑤ 根据初步选出的新产品方案,找出关键部件(要素),应用信息交合法进一步完善所提出的新产品方案即二次方案; ⑥ 应用焦点法再次分析,取得功能与造型方面的改进,形成新产品的三次方案 ⑦ 综合思考、改进前述方案,确定最终方案,完成方案设计。

94 如何创新:突破思想的枷锁 折纸比赛 30秒内折成任意形状纸飞机 在规定距离内命中目标者胜

95 如何创新:创新离我们远吗? 提到创新,你会想到哪些公司 IBM SONY 华为 巨人集团 阿里巴巴 新东方 CISCO DELL 3M
NOKIA MICROSOFT GOOGLE

96 如何创新:创新离我们远吗? 关于创新,你会想到哪些发明和发明家? 3G TD 杂交水稻 神舟 龙芯 大飞机 抓斗 爱因斯坦 史蒂芬·霍金
诺贝尔 爱迪生 达芬奇 冯·诺依曼

97 如何创新:创新离我们远吗? 大学生的创新竞赛? 挑战杯 创业计划竞赛 机器人大赛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

98 如何创新:身边的创新 案例介绍一 抓斗大王

99 如何创新:身边的创新 案例介绍二 显字荧光棒

100 如何创新:身边的创新 案例介绍三 激光竖琴

101 如何创新:大学生该如何创新 收集思想的火花 在生活中发现 质疑的精神 养成思考的习惯 时刻记下思想的火花 ……

102 如何创新:大学生该如何创新 注重资料的收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图书馆,报纸,期刊 百度,GOOGLE 维基百科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库
超星数字图书馆 IEEE

103 如何创新:大学生该如何创新 讨论和咨询 OPENSOURCE的精神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与同学,朋友探讨 头脑风暴 向老师咨询 向专家请教

104 如何创新:大学生该如何创新 试验 建模 推导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 典型实验,客观数据 必要假设,建立模型,推而广之 理论推导,科学演绎
试验总结再试验再总结


Download ppt "创 新 实 践 上 海 第 二 工 业 大 学 实 验 实 训 中 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